《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别阅读 > 缅怀李先念在湖北军区的丰功伟绩
缅怀李先念在湖北军区的丰功伟绩
作者:张学奇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4-30 浏览次数:7331
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由鄂豫、江汉、桐柏3个军区于1949年5月在湖北孝感县花园镇(现为孝昌县)进行整编,成立湖北军区,由李先念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召开了中共湖北军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李先念为书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李先念
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由鄂豫、江汉、桐柏3个军区于1949年5月在湖北孝感县花园镇(现为孝昌县)进行整编,成立湖北军区,由李先念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召开了中共湖北军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李先念为书记。
配合野战军发起鄂西南战役,解放湖北全境
军区成立时,国民党军宋希濂部仍盘踞在湘鄂边区负隅顽抗,白崇禧部主力仍陈兵江南洞庭湖一线。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部署,李先念指挥湖北军区独立第一师南进,会同在襄西的独立第二师及荆州、宜昌分区部队,配合四野主力,追歼国民党军残部,于7月4日发起宜沙战役。李先念指挥军区部队对各地残敌展开了猛烈的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将溃逃的国民党军宋希濂部压缩在鄂西南的巴东、五峰、恩施山区,先后解放了宜昌、沙市及松滋、公安等县,争取国民党专员周上藩以下2500人投诚。10月底,李先念布置指挥独立第一师、第二师和宜昌分区部队,配合二野、四野主力发起鄂西南战役,历时18天,共歼灭国民党军1.5万余人、反动地方武装1万余人,解放了长阳、五峰、恩施以及湘西、川东部分地区。至此,湖北全境解放。
为了加强对支前工作的领导,李先念领导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军区组成联合支前司令部,沿平汉、粤汉铁路,长江、汉水等交通要道,建立各级支前机构,从军区派遣大批干部进入新区,集中于沙市、宜昌地区,协助地方政府储备粮食柴草、修桥补路,组织担架运输等工作。8月20日,二野进入湖北境内,李先念要求:“各级支前机关按照需要及可能布置之供应任务,下级应有尽有坚决保证完成,不得讨价还价,耽误军机”。特别强调“部队必经地区和休整地区,应用各种办法保证供应”。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5月至1950年5月,湖北省军民共为野战军供应军粮8000万公斤,木柴1亿公斤,草料2000万公斤,维修公路2650公里,修建桥梁300余座,恢复汽车站60多处,动用民工1000万余人(次),参加渡江舟船5000多只。按照李司令员的指示,军区在襄河、沙市成立了支前指挥部,统一领导和调度,使湖北西线经常保持650多只大小木船的运力,把几十万斤粮食运到前方,有力地支援了四野南下和二野西进。同时,地方医院在部队必经的路口设立20多个医疗急救站,为部队官兵看病治病,全力收治伤员。
组织剿匪反霸,稳定社会秩序
在野战军西进南下离开湖北之后,国民党残余势力操纵的土匪骚扰活动十分猖獗,据湖北军区剿匪指挥部1949年上半年统计,湖北境内共有大小股土匪近5万余人,对生产建设、支援前线和人民政权构成严重威胁。
1949年7月27日,李先念在湖北军区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要有重点地肃清各区股匪、散匪”的要求,对全省剿匪反特工作作出部署:成立西线指挥部,配合野战军阻击国民党军宋希濂兵团东犯。独立第三师及黄冈军分区部队进入鄂东大别山地区剿匪;沔阳、荆州、孝感等军分区及宜昌、襄阳军分区,清剿股匪、散匪,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工作,巩固政权,稳定大局。
1949年8月6日,湖北军区成立鄂豫皖边区剿匪指挥部,由王树声任总指挥,组成北线部队,进剿大别山地区的股匪;沔阳、荆州、孝感、宜昌等军分区及鄂西北地区的部队,重点进剿辖区内的股匪;郧阳、襄阳军分区组成鄂西剿匪指挥部,统一指挥鄂西南、鄂西北的剿匪部队,重点会剿鄂西9个县的股匪。军区剿匪部队冒着酷热严寒,采取分进合击、多路合围的战术,对股匪穷追猛打,进行重点进剿和分散驻剿。从鄂南大幕山、鄂东大别山到鄂西北山区,到处成为剿匪的战场。
1950年4月,李先念主持军事会议,研究制订了“巩固中心区、面向边沿区,把边沿区变成中心区,结合具体情况,军事上统一指挥”的会剿方针,组织指挥全区部队剿匪工作。
按照李先念的指示,湖北军区在边沿地区组成8个剿匪工作委员会、34个会剿指挥部(所)、20个联防区,开展对省、县边沿区股匪的联合会剿。5月初,鄂西剿匪部队对各路股匪展开进剿。在恩施九道梁地区驻剿的湖北军区独立一师一部,在川东巫山县部队巴东县大队的配合下,将窜扰川鄂边境的股匪“川鄂人民自卫军”击溃,迫使股匪“总司令”宋大香及“参谋长”吴顺旺、“纵队司令”宋彩凡、李殿成等匪首投降。鄂西北地区的剿匪部队先后向巫溪、兴山、巴东等地搜剿,迫使股匪“江北游击队司令”谭英甫投降。10月,李先念同西南军区剿匪部队就湘鄂会剿问题进行了协调与部署,指挥恩施军分区部队与川东、湘西友邻部队协同作战,全歼土匪武装“川湘鄂人民反共救国军”,其“总司令”聂波平投降,“副司令”被击毙, 共歼股匪5.2万余人。至此,湖北境内股匪基本肃清。
到1952年12月,全省共歼土匪6.4万余人,捕获“西北司令部地下军第三司令”田西垣等匪首270余人,国民党特务2050余人,平息暴乱153起,保证了新生政权的巩固与发展。
搞运动要实事求是,用干部要就地取才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实行精兵减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军区按上级统一部署立即行动。运动中,李先念注意到有些单位在打“虎”中出现扩大化现象,甚至发生了数起逃亡和自杀事件。他对分管运动的干部说:“我们党的政策一贯强调实事求是,任何人都不能以感情代替党的干部政策,猫就是猫,虎就是虎,不能把猫说成虎”。在定案阶段,李先念强调:“这是一项十分细致又极其严肃的工作,我们要努力做到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漏掉一个真正的犯罪分子”。在党委会上,他带头查找运动中军区领导工作不细、方法不当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促进了运动的健康开展。
李先念十分重视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他一贯提倡继承在战争年代形成的坚信党的领导,英勇战斗,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崇尚荣誉等优良传统,并要求发扬光大。他了解到立功运动在军区独立师开展活跃,指示由政治部组织对军区历次立功运动进行总结,按统一标准制定颁发奖励证书。在干部培养任用上,他始终坚持“德才并重”的原则,唯贤是举,模范执行党的干部政策。李先念反复告诫大家要注重团结,搞“五湖四海”。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军区担负着扩军、组训、上调和肃清匪患,维持地方治安等艰巨任务,干部紧缺。为此,李先念根据中南军区党委制定的“就地取才、大胆提拔”的原则,要求各级党委认真挑选一批“政治可靠、思想基础好,积极肯干、联系群众,要求进步、学习较好”的骨干,选送到军区开办的参训队、轮训队、政治文化学校、工农中学及军分区举办的教导队进行学习培训,并及时提拔充实到基层任职。
1951年4月,李先念主持军区党委常委会议,决定将军区政治文化学校、工农中学、参训队等单位合并为湖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他多次主持军区党委会议,研究讨论学校的建设,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学员作报告、讲形势,参观成绩展览。到1952年8月,军政干部学校共培训学员3730名,成为军区干部的摇篮。
加强地方部队和民兵建设,落实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
1950年6月12日,李先念主持召开湖北军区第二次党代表会议,确定在抓好部队工作的同时,把做好民兵工作列为今后军区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至当年底,全省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初步的组织机构,民兵人数达26万人。1950年12月,他在军区第一届人民武装干部会议上讲话要求,从1951年1月到3月,各土改地区要有1到2个县的民兵能单独担负维护社会秩序任务;到6月份所有土改地区民兵要能够配合公安机关、公安部队剿匪、维护社会秩序;山区及边沿地区要在1951年底前,由民兵担负维持社会秩序的任务。
1951年5月3日,在军区民兵代表大会后,李先念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军区的名义签发了《关于迅速建立各级人民武装领导机构和干部配备的决定》,黄冈、孝感、郧阳及宜昌、荆州等地部分县区在1个月内调配了干部,建立了机构。当李先念了解到有些地区存在武装干部兼职多、专职少、质量不高的情况后,又以省委、军区名义下发了《关于建立各级人民武装领导机构和干部配备的补充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人民武装领导机构的暂定编制。据1951年统计,全省配备县、区人武干部2360人,民兵发展到75万余人。
1951年1月上旬,李先念了解到一些地方的民兵组织中存在组织不纯、思想落后、作风不正以及违法乱纪的现象,当即与军区领导一起研究,要求各县于当月底以前召开民兵代表会议,对民兵组织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重点整顿。按照李先念和军区党委的指示,从1951年起对民兵组织进行了军事训练,同时进行形势教育、新旧社会对比的教育以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提高了民兵军事素质和思想觉悟,从而使民兵更好地担负起“维持地方治安,巩固农村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
发展农副业生产,改善部队生活,支援和参加经济建设
1950年1月25日,李先念出席湖北军区召开的生产建设运动大会并作动员报告,号召军区部队在生产建设运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把生产搞得更好。他代表军区党委对部队提出了“减轻人民负担,改善部队生活”的口号和要求。军区各部队一年开荒地7万余亩,产大米410万公斤。部队还参加了修堤、防汛和修铁道、运公粮等国家生产建设任务。有条件的部队则大力从事种菜、养猪、打柴、碾米、榨油、磨豆腐等农副业生产。部队从事生产,增加了国家财富,改善了自身生活,既增强了官兵的劳动观念,又激发了生产的积极性。
李先念始终坚持教育军区部队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投入抢险救灾,支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活动,保持永远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人民军队本色。据不完全统计,在1949年到1954年的5年间,军区部队参加防洪抗旱投入兵力14.8万多人次,修建公路400多公里,修复大小桥梁60余座,整治河道100多处,加固堤防60多公里,兴建水利工程200余个,垦荒造田近10万亩,植树6000余亩,扑灭山火70余次,为恢复和发展湖北经济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2年3月,国务院和中南军政委员会作出了关于兴建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李先念奉中南军区命令,亲自布置指挥修建荆江分洪工程,从军区抽调8500人组成工程第四师开抵荆江工地。随后,李先念又奉命组织4个水利工程团,投入荆江分洪建设。军区投入部队及民兵30万人,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与兄弟部队和民工一道奋战,仅用75天时间,就完成了可蓄水60亿立方米的分洪区围堤工程和133公里的荆江大堤加固工程。
拦河大堤合拢那天,李先念亲临工地慰问参建部队,他在接见石首县民兵队队长、全国甲等劳动模范李才福时,称赞部队和民兵在建设中善于啃骨头,打硬仗,发挥了骨干和主力军的作用。
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发扬我军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
李先念主持湖北省党政军工作期间,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注重密切党政军民关系,保持军政一致、军民一家。他经常要求部队继承和发扬我军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处处爱护群众,不论是行军作战、剿匪、驻营整训,还是参加地方中心工作,都坚持遵纪爱民,秋毫无犯,爱护人民一草一木。
解放武汉战役打响后,李先念指挥部队入城时,为了不影响市民休息,官兵露宿街头,还节衣缩食救济贫民。他指挥的驻扎在鄂西山区的剿匪部队,热情帮助老乡挑水、砍柴、修房、铺路、种田,把老百姓当亲人。群众感动地说“当年的红军又回来了”。
1950年,军区独立第一师响应李先念关于节约粮食救济失业人员的号召,从伙食及农副业中节省现金1万余元,粮食437公斤,支援城市失业工人。在他的号召下,军区部队进驻营房,转入训练、生产后,把帮助群众春耕、“双抢”(抢收、抢种)和冬修水利列入常年的拥政爱民活动。春节、元旦、八一等节日,军区各部队都广泛组织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各单位领导干部请老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讲人民军队的建军宗旨和拥政爱民的传统,进行爱民教育;制定拥政爱民公约及措施,定期检查部队执行纪律情况,明确活动目标与要求,对违纪现象严肃处理;定期由领导干部带队,组成工作组到地方走访慰问,开展军民联欢活动。通过这些具体措施和活动,把全区部队拥政爱民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