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从黄海之滨走出的蓝色劲旅——从苏北海防纵队到解放军海军登陆舰第五支队
从黄海之滨走出的蓝色劲旅——从苏北海防纵队到解放军海军登陆舰第五支队
作者:戴亚生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4-27 浏览次数:9631
苏北海防纵队是由抗日战争时期苏中海防纵队、苏北海防队、浙东海防大队编成的,到解放战争时期编为华中海防纵队。
60多年前,他们利用滨河临海的战略区位优势,在黄海沿岸纵横驰骋,谱写了一曲曲打日寇、斗敌顽、扫海匪的豪迈战歌。这支红色海防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成为人民海军组建时的重要力量。本文旨在推开历史的窗棂,拂去尘封多年的海军萌芽地的尘埃,依托这片红色的土地,和着黄海的涛声,一起回首那段波澜壮阔的激情岁月,并以此纪念那些为中国革命胜利而在大海中永生的先烈们。
苏中海防团的创建
1941年4月10日在海安角斜旧场召开的新四军第一师直属队干部会议上,师长粟裕提出创立海上武装。8月,先后选派了潘文俊、陈少康、陈一诚、马达、江帆等组成民运工作队,发动和组织群众,成立渔(盐)民抗敌协会和抗日自卫队。9月,苏中行署派警卫团参谋长吴福海、政治处主任梁易安将苏中渔民抗日自卫队扩大为苏中渔民海防团。
在冬季反“扫荡”中,粟裕带上电台到海上活动,一面指挥反“扫荡”,一面探索潮汐气象变化规律。决定组建苏中军区海防团,从师部警卫团抽出3个连作为组建海防团的骨干,派三旅旅长陶勇兼任团长、一师后勤部部长罗湘涛兼任政委、吴福海任副团长、凌海波任参谋长、何振声任政治处主任。海防团团部设在如东县北坎镇,后移至东台弶港以南20公里处的何家灶。海防团编有3个海防连和1个机炮队、1个山炮连,共800多人、35条船。
苏中海防团组建后,争取了在海匪中有影响力的孙二虎(后改名为孙仲明)部、陆洲舫部归属新四军, 瓦解并歼灭了作恶多端的王平仲部。原苏中海防团指战员基本是“旱鸭子”,射击、投弹、刺杀方面有经验,从海匪收编过来的战士,水上功夫好,通过互帮互教,两个月过去后,部队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在以弶港为中心的斗龙港、环港、小洋口、吕泗、南坎、北坎等十余处港口,开辟和建立了党、政、群工作。在苏中近海海域开展游击战争,发展渔业、盐业生产,建设后方基地,还从海上沟通了同山东根据地、苏北根据地、上海地下党和浙东新四军的联系。
发展为苏中海防纵队
1943年11月,新四军一师兼苏中军区决定,将海防团与第四军分区的海防二、三团合编为苏中军区海防纵队,下辖海防第一、二、三团。陶勇兼任纵队司令员、四分区政治委员吉洛(姬鹏飞)兼任政委、副司令员吴福海、陆洲舫,参谋长崔德耀,政治部副主任何振声。第一团由吴福海任团长、何振声任政治处主任;第二团由孙仲明任团长,柴如奎任政治处主任;第三团由陆洲舫任团长,赵荣森任教导员。
苏中海防纵队建立后,开辟了苏中同苏北、山东、浙东、上海的海上交通,多次护送地下党员等经海上出入根据地,还掩护大批知识青年从上海来到苏北,有的甚至转往延安。
海防纵队拥有近百艘木帆船,多次截击日军在沿海的运输船,并将上海等地地下联络站集中的各种军需物资,通过轮船或木船送到敌后根据地,拔除了日伪在沿海的多个据点,多次粉碎日军舰艇对海防纵队的进攻,保卫了抗日根据地和沿海渔民的生产。在斗争最困难的岁月里,根据地的江淮银行、兵工厂、被服厂和后方医院等,仍能在黄海上坚持下去。当时,日本东京的《朝日新闻》也报道“华东沿海从连云港起到上海止,有游弋不定的新四军水兵。”
苏北海委和苏北海防队
1944年2月,中共盐阜地委决定建立苏北海上工作组,惠飕任组长,隶属曾山任主任的华中财委。4月,苏北海上武装工作委员会成立,王晓云任主任,顾月波、徐宝荣任副主任,同时建立了海上武装力量——苏北渔民自卫队,队长张啸东,副队长朱益志、马干。12月,中共苏北海上工作组改名为中共苏北海上工作委员会,惠飕任书记,王晓云、彭林为委员。
1945年7月, 射阳全境解放,苏北海委率领渔民自卫队迁到合德。年底,渔民自卫队改称苏北海防队,徐宝荣任队长兼指导员,马干任副队长。同时增添迫击炮、枪榴弹等装备。1946年,华中财委又拨给捷克式机枪3挺,步枪50支。
苏北海委和苏北海防队,开辟海上秘密交通线和建立秘密交通站,粉碎了敌人的海上封锁。同时,他们还创办海运商行,支持渔民发展生产,组织海船抢运海盐,动员船主海工,为部队架设桥梁,疏散转移人员和运送军需物资,组织队伍直接参加战斗。
浙东海防大队
1942年年底,组建浙东三北游击司令部海防大队,吕炳奎任政委,张大鹏任大队长,何亦达任教导员。新四军浙东海防大队活跃在长江口以南和杭州湾地区,开辟浙东至浦东、苏北的海上交通线,运送军用物资,在海上打击日伪和土匪,保护商船。1944年8月25日凌晨,海防大队1中队在大鱼山岛,英勇抗击日伪军的疯狂进攻,歼敌40余人。严洪珠等42位指战员壮烈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海岛“狼牙山壮歌”。
1945年10月,浙东新四军部队奉命北撤,海防大队调集民船,为大部队渡海北撤准备船只,保障部队完成北撤任务。
华中海防纵队的组建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为了保卫华中根据地,控制华中沿海地区,华中军区决定重组海防部队。由原苏中海防纵队的两个连,吸收沿海地方武装中的原海纵人员,和浙东海防大队北撤人员,组建华中军区海防总队。由吴福海任司令员、王治平任政委,下辖2个大队,有40余条木帆船和机帆船。原苏中军区海防纵队一部编为第一大队,安维高任大队长,惠飕(1946年7月)任教导员;原浙东海防大队一部和部分地方武装编为第二大队,张大鹏任大队长(1948年5月返回浙东,陈定芳接任)。
1946年10月,华中海防总队司令员吴福海调中共中央华东局,汤景延接任司令员。
1947年1月,华中海防总队改称华中海防纵队。华中海委派虞天石、王博平去舟山群岛开辟工作,并建立与浙东联系的海上中转站。6月,华中海委收编徐小玉“除奸大队”武装,更名浙东第四自卫纵队。9月,国民党军队“清剿”,徐小玉率108人乘船避开敌舰艇的搜索,驶至斗龙港,同华中海防纵队会师。
6月27日,盐阜海防大队第一连在射阳县千秋镇大喇叭口俘获美国援蒋的“合永”号舰艇,俘获艇长等19人,三用高射机关炮2门,美式步枪2支,手枪1支,炮弹2000余发,子弹1000余发,电台2座,电话机2架,望远镜1个。盐阜地委抽调熟悉航海业务的韩忠任舰长,这艘舰艇后来参加了我军陈家港剿匪、北新灶和吕泗洋战蒋舰等战斗。这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1艘正规的舰艇。7月,盐阜海防大队改编为华中海防纵队第三大队,张友文任大队长,许沙汀为教导员。
更名为苏北海防纵队
1948年2月,为配合人民解放军正面战场作战,华中工委抽调海防纵队100多名班排以上干部,开辟从天目山到太湖、淀山湖一线的第二战场,发展游击武装,牵制淞沪一线的国民党军,为人民解放军反攻创造条件。海防纵队司令汤景延率60余名指战员,负责组成挺进纵队,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苏浙边区游击纵队。此时,吴福海又从华东局调回任司令员,吕炳奎仍任政治委员,孙仲明任参谋长,张羽、姚家礽先后任政治部主任。
5月底,徐小玉、张大鹏等人从苏北解放区回到庙子湖后,成立了舟山群岛游击支队司令部,徐小玉任司令、张大鹏任副司令、肖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海防大队、六桃大队、警卫中队、金塘特务中队,计300余人。8月,国民党将派重兵“围剿”东海地区革命武装。舟山支队主动撤至苏北射阳。10月,华中海委又派徐小玉等返回舟山,重建舟山游击支队。1949年1月,该部又改编为海防纵队舟山大队(舟山营)。
3月14日,苏北军区成立,管文蔚任司令员、陈丕显任政委。华中海防纵队更名为苏北海防纵队,直属于苏北军区。
5月中旬,国民党张雪中、黄百韬部以4个师的兵力,实行南北对进,企图合击苏北兵团于射阳河两岸。海防纵队发动船工与海工,为部队埋藏军用物资,掩护后方人员和部队家属转移,动员20多条船只,在射阳河千秋渡口帮助华中部队和机关人员撤离。国民党袁国祥部从海上登陆,配合蒋军陆上部队抢劫我后方机关物资,被我海防部队成功追回,并重创敌舰“联光”号。
战斗在渡江第一线
为准备渡江战役,海防纵队奉命南移,1948年12月,海防纵队在靖江八圩港接受整编。由副参谋长赵荣森任大队长,张大鹏、杨大年任副大队长,王经扶为政委。一边征集民船,一边自己动手,把淮海战役缴获的美式十轮大卡车上的机器拆下来装到新造的木船上,共征集和制造汽艇、机帆船70多艘,再加上一些动力船、江轮和汽轮,组成9个中队,编成汽艇大队。
当时,由于不少渡江部队战士不谙水性,海防纵队指战员被分配到准备渡江的野战兵团的船只上掌舵,训练渡江部队,配合做好船员思想工作,照顾好船只,传授水上作战技术,并完成了输送突击队过江的任务。
战役打响后,汽艇大队都是打头阵,冒着国民党军岸上和江面双重火力的密集封锁,把解放军陆军部队送过长江。有的汽艇开到江中,被敌炮击伤,艇体进水,机器熄火,干部战士们就用木浆、铁锹划水渡到长江南岸,很多干部战士立了功,副参谋长赵荣森等海防纵队人员英勇牺牲。
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23日,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所部及第1机动巡防舰队、第5巡防舰队各一部共30艘舰艇,1271名官兵起义。同日,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了中共华东军区海军临时委员会,张爱萍任书记,孙克骥、冯文华、汪大漠、张元培为委员。26日,完成渡江战役任务的苏北海防纵队,在司令员吴福海、副司令员孙仲明带领下加入华东海军。
苏北海防纵队1463名官兵改编为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这也是华东军区海军成立后宣布的第一支作战部队,吴福海任司令员,不久,由张元培接任。华东海军第一纵队先后在南京、镇江、武汉、重庆等地接收国民党海军起义、投诚人员,增加了从陆军调入人员,使其拥有近50艘舰艇,2000余官兵的海军部队。
1949年8月,在指挥战争、筹备新中国成立的间隙,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刚诞生的华东海军题词:“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
10月1日华东海军代表参加了开国大典阅兵式,接受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等的检阅。
华东军区海军第五舰队
1950年2月1日,组建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炮艇大队,陈雪江任大队长,于树楷任政委。3月20日,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改编为华东军区海军江防舰队。4月24日,华东军区海军江防舰队被命名为华东军区海军第五舰队,胡大荣任司令员,谢立全任政委。
华东海军第五舰队作为年轻的人民海军的一支海上武装,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边组建,一边战斗,先后协同陆军参加了嵊泗列岛、檀头山、南韭山、青门山、南天岛、门头山、大陈岛等登陆作战,把人民解放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运用到海上作战中去,以己之长,击敌之短,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与敌舰打近战、夜战,创造了“掏心战”、“撞击战”、“接舷战”、“跳帮战”等小艇打大舰的战法,弥补与敌舰队装备的差距,屡建战功,打出了军威,涌现出陈立富、王维福、单桂芳等一批全军学习的英雄模范和战斗功臣,这些英模都是原苏北海防纵队的骨干。第五舰队协同陆军解放一江山岛战斗,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在浙江沿海的封锁。
海军登陆舰第五支队
1955年9月23日,华东海军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10月,华东军区海军第五舰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登陆舰第五支队”,仍驻上海,归东海舰队建制领导,并一直延续至今,其鼎盛时期曾辖有6个舰艇大队,是一支很有特色的战斗部队。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登陆舰部队参加了在辽东半岛组织的抗登陆军事大演习,这次诸兵种协同作战的抗登陆演练,叶剑英元帅亲自指挥。由“井冈山”舰、“大别山”舰、“沂蒙山”舰等6艘舰艇扮演“蓝军”登陆运输队,在使用原子武器的条件下对敌海岸实施登陆,登陆舰参演部队严格按规范和预案行动,最终登陆成功,顺利完成任务。
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登陆舰部队更加稳步发展,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更积极地投身于抢险救灾、国防运输等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为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驰骋在蔚蓝色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