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淮海精神代代传 ——记守护烈士墓64年的父女
淮海精神代代传 ——记守护烈士墓64年的父女
作者:吴孝桐 责任编辑:徐银山 来源:《铁军》2013年第5期 日期:2013-08-20 浏览次数:6955
在淮海决战中,一位在安徽省萧县魏楼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广东籍团级干部赖峰,当时被离魏楼三公里的丁庄村民王长治收殓厚葬。此后60多年,王长治父女接力守护,在一年四次的祭拜中,不仅礼重于祖坟,还带领家人面对先烈拷问和净化一番自己的灵魂。这是一种什么情谊?人们不停地在问。
图左为守墓老人王素玲,图右为赖峰之子赖忆淮
在淮海决战中,一位在安徽省萧县魏楼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广东籍团级干部赖峰,当时被离魏楼三公里的丁庄村民王长治收殓厚葬。此后60多年,王长治父女接力守护,在一年四次的祭拜中,不仅礼重于祖坟,还带领家人面对先烈拷问和净化一番自己的灵魂。这是一种什么情谊?人们不停地在问。
在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下的回廊里,人们从那一排排、一块块大理石上,看到了三万多名烈士的名字,他们有的是留下姓名的英雄,还有的是没有留下姓名的英雄,但一起留在人们的守望中,留在共和国的记忆里。我们找到了《烈士传》,编著者坦言,“尽管作了很大努力”,从三万多名烈士中才找到有事迹记载者100多人。所幸这里面有赖峰,单独一页,不足150字。文称:“赖峰,广东省人,1917年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伍。曾任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等职。牺牲时,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赖峰同志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在淮海战役围歼杜聿明集团的魏楼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不下火线,仍然指挥部队继续前进,后因流血过多而光荣牺牲。”
当杜聿明集团从徐州逃跑时,赖峰随四纵尾追逃兵到萧县张寿楼,抓住敌人尾巴打了一仗。为了压缩对敌包围圈,全纵三个师并肩展开,从东北部向崔阁、魏楼、前平庄进攻。经1948年12月5日—6日两日战斗,部队向前推进七公里,在推进途中,恰巧路过丁庄。赖峰受老战友、受了伤的团政治处副主任王保哲委托,打到王的老家时,方便时给他哥哥王长治捎个信,报个平安。此时赖峰路过王保哲家的村庄,便趁战斗空隙,偕同四个战士,一路询问来到王长治家,进门就亲切地喊:“长治哥,我叫赖峰,你弟弟王保哲叫我来看看你,他现在受了伤,正在山东临沂住院……”多年来,一直没有弟弟音讯的王长治,得知弟弟还活着,而且还担任华野四纵三十二团政治处副主任,十分激动,热情地接待了五位客人。交谈中,王长治得知赖峰是弟弟的亲密战友。这一幕,深深地留在了王长治12岁女儿王素玲的心田里。
赖峰从王长治家走出,当夜就牺牲在战场上。噩耗传来,王长治十分悲恸。赖峰是广东人,是兄弟的亲密战友,这个地方没有他的亲人,我们王家要厚葬他,守着他,我们就是他的亲人。王长治用一牛车小麦换回一口棺材,把赖峰烈士安葬在自家的田地里。此后,王长治带着女儿王素玲坚持每年四次给烈士扫墓祭奠。1961年,王长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拉着女儿的手,嘱咐她:“赖叔叔就交给你了,他是咱家的亲人,咱们祖祖辈辈都要守着他。”
几十年过去了,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也不管家庭负担多重、困难多大,她都按照当地习俗备足纸钱、供品到赖峰墓前缅怀祭奠。后来,王素玲的儿女长大成人,在县城就业安家,常劝她:“娘,请和我们一起到县城住,祭奠赖爷爷的责任和义务就交给我们吧!”王素玲说:“我已守护你赖爷爷60多年,守在这里心里慰藉踏实,你赖爷爷是为国尽忠,难道我不该为他尽孝吗!”
父女接力,为烈士义务守墓64年,美誉传遍了江淮大地。王长治这位敬仰先烈的老人,也曾为弟弟革命吃过不少苦。为营救弟弟从日寇监狱出来,他变卖过全部家产;也曾受弟弟牵连,被国民党反动派吊打过。弟弟王保哲,原名王长信,1939年,在萧县中心县委领导下担任过四区区委书记;1940年,在区队的基础上建洪河大队,拉起400多人的抗日武装,他任大队长。一年后,洪河大队编入萧县独立旅,王长信任五营教导员。东撤后,受党组织派遣,他到睢宁县任二区区委书记兼教导员,为与当地王姓大户认本家,联合抗日,遂改名王保哲。解放战争期间,他任华野四纵十一旅三十二团三营营长。1948年9月,攻打济南时,升任该团政治处副主任。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一颗炮弹打来,机智的警卫员一把将他推倒,弹片打掉了他四颗牙齿,下嘴唇和舌头尖受伤,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而警卫员却壮烈牺牲。在王保哲住院期间,四纵从徐南阻击战的褚兰一带,星夜追赶从徐州逃窜的杜聿明集团,一直追到九年前王保哲任区委书记与河南省永城县搭界的萧四区。此时王保哲的心情很复杂,认为自己南跑北奔,如今打到自己的家乡,却因受伤而无缘参加战斗,而且这一仗又是决定蒋家王朝覆灭命运的决战。想来想去,他托战友给家人捎个信,让家人不要再为自己担惊受怕,打完这一仗,全国很快就要解放了。于是就出现了开始的一幕。
由于王长治真诚、友善、热心,赖峰长眠于他战友的故乡,“直把他乡作故乡”。这种革命情谊凝结成的感情,远非血缘、地缘感情所能比,这种情谊因信仰而崇高,因为民而伟大。王长治父女每次都把祭拜过程,当作传承革命精神的过程。每次带领后代来墓前祭拜,都认为是给家庭请来一位最好的老师,进行一场最好的教育!
临近2009年清明,赖峰之子赖忆淮,通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父亲的安葬地。当他得知七旬老人王素玲已经连续60余年守护父亲陵墓时,哭得像个孩子,抱着王素玲声泪俱下,他说:“大姐,谢谢您60多年来对我父亲的照顾……”王素玲也是老泪纵横:“大兄弟,我盼望半个多世纪终于把你盼回来了,赖叔叔可以安息了!”忆淮接着说起自己的名字:“忆淮,就是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永远记住淮海人民的恩情!”
岁月匆匆,星转斗移。王素玲已由亭亭玉立的少女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她接过父亲守护烈士陵墓的接力棒也有50多年了,人老了,身体也大不如前,她对子女动情地说:“只要我身体能动,我都要守护住你赖爷爷。你们要记住你外公的话,咱祖祖辈辈都不能丢下这个义务和责任!”如今,她的子女们以及当地青年已接过接力棒,把烈士墓地变成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当作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活教材,他们正在谱写一曲淮海精神代代传的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