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扁担河畔引路人 ——记芜湖市官陡街道新庄 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王敏
扁担河畔引路人 ——记芜湖市官陡街道新庄 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王敏
作者:高照人 韦宏刚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6-16 浏览次数:8100
芜湖市官陡街道东南角、扁担河畔的新庄居委会,这个昔日在全街道乃至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的贫困后进村,如今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旧貌换了新颜。面对这巨大的变化,不论是居委会的党员干部,还是居民都交口称赞居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王敏是“扁担河畔引路人!”
日前,我们慕名来到地处芜湖市官陡街道东南角、扁担河畔的新庄居委会,惊喜地发现,这个昔日在全街道乃至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的贫困后进村,如今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旧貌换了新颜。
昔日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如今变成了平坦坚实、畅通无阻的水泥路;昔日低矮陈旧、破烂不堪的旧厂房,如今变成了钢塑结构、高大宽敞的新厂房;昔日在田野里,头顶烈日、手握锄锹的“泥腿子”,如今变成了车间里操作机械的农民工;昔日东一家、西一家,杂乱无章的小村落,如今变成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高层楼房,整齐划一的新农村……
面对这巨大的变化,当我们问及新庄是如何从贫困落后中奋起时,不论是居委会的党员干部,还是居民都交口称赞居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王敏是“扁担河畔引路人!”
工商并举开新路
1998年7月,经过“两推一选”,时任村委会副主任的王敏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岗位。两副重担一肩挑。他深知这是党组织的信任,也是村民们的重托。他暗暗地告诫自己,一定要当好引路人,团结“两委”一班人,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奋力崛起,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然而,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村里现状是贫困落后、一穷二白:当时除了镇里下放给村里一个小榨油厂和一个小金属拉丝厂外,村里没有一家上规模的企业,这两家小厂还常常因为缺资金、缺原料,干干歇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上缴国家的税收是零。村里收支账面上是赤字。村干部们连工资也发不出,一年忙到头,年终只好打“白条”。村里集体穷,村民们家里也穷。村民们长期受小农经济观念的束缚,年复一年,沿袭着一年两季、一油一稻的传统耕作模式,只能勉强过个温饱日子。
困难,重重的困难。然而,面对困难,穷则思变,艰苦创业,加快发展,走出困境,决心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王敏,一连数日,一面主动上门找老村干、老党员,咨询加快发展的妙计良策;一面走村串户,找村民组长、村民代表谈心,征求脱贫致富的意见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连串的调查摸底,他对村里之所以贫困落后的根源和如何加快发展的思路,心里有了“谱”。随即,他和新组建的村“两委”一班人召开了有党员、干部、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团员、民兵等近百人参加的“新庄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听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热烈讨论后,王敏发表了就职演说。他语重心长地说:“解放都50年了,改革开放也20多年了。我们新庄虽有发展,但发展不快。虽有变化,但变化不大。客观上,我们村离市区远些,位子偏些,信息闭些。但根源是我们村干部和村民们受小农经济旧观念束缚,只搞农业,不搞工业;只搞粮油,不搞商贸。实践证明,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啊!我们要想尽快地摆脱贫困,走出困境,共同致富奔小康,就要彻底破除小农经济旧观念的束缚,在工业强村、商贸富村、工商并举上下功夫,做文章才行啊!”
一席话,说得大家直点头,燃起了大家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筑巢引凤凤飞来
认识一统一,行动就积极。为了营造环境,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王敏和村“两委”一班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没有道路,他们抓住“移民建镇”的契机,跑镇里、到区里,争取了30多万元建设资金,在村里修了一条长1900米、宽5米的贯穿全村的水泥主干道,既为村民出行提供了方便,也给外商来村里选址投资带来了便利;没有场地,他们将村委会驻地一块40多亩乱石累累、杂草丛生的抛荒地,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规划成村里工业集聚小区的场地;没有自来水,他们想方设法筹措了60多万元,从邻近的弋江村接通了管道,在工业集聚小区里铺设了自来水管线;没有电源,他们又筹措了40多万元,新上两台500kV变压器,解决了小区里企业用电,并修建了两条百米长、10米宽,纵横小区的水泥大道,实现了工业集聚小区“三通一平”;没有厂房,他们把合并后闲置的原小学校舍拆了,兴建了5000多平方米的厂房……
筑巢引凤凤自来。市里的“芜湖华鑫毛巾被服厂”的民营业主,捷足先登,率先落户村里工业集聚小区,投资200多万元购置了机械设备,从事毛巾被服等出口产品的生产,年营业收入超过500万元,成了村里第一家上规模的企业。接着,市里的“芜湖永兴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民营业主也投资400多万元,兴建了3000多平方米厂房,实现了当年办厂,当年投产,当年见效,营业收入300多万元。第二年,营业收入跃上了千万元的新台阶。继而,民营企业“芜湖精达机械厂”又落户工业集聚小区,搞起了机械加工,每年营业收入超过600万元以上……
到2007年底,村里的工业小区里已先后引进了17家民营企业来这里投资兴业,初步形成了以服装、机械加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上缴国家税收突破百万元,村里租房收入突破40万元。更为可喜的是村里100多个被征了地、没事干的多余劳力,不出村就进了企业,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新路!
商贸农贸显神通
近年来,随着芜湖市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市区拓展、重点东扩,要在新庄境内兴建“水岸星城”安置小区、神山南路建设和架设11万伏高压线路走廊三项重点工程。这三项重点工程涉及到新庄居委会辖区内要征地800多亩,动迁213户,拆迁2万多平方米的居民住房,并限定一个月内完成征地、拆迁。刚开始,一些人对这项涉及面广、时间紧的任务心中无底。但王敏心中有数:只要居委会一班人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
为实现征迁发展两不误,发展征迁获双赢,王敏又和居委会一班人接二连三地召开各种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层层发动。他们一边动员党员、干部、团员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带头交地,带头拆迁,为村民们带好头;一边起早摸晚,走村串户,主动上门对征地拆迁户说服教育、反复宣讲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由于工作做得实,不仅按期完成了三项重点工程的征地、拆迁任务,而且实现了上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征迁户“三满意”。
在抓征地拆迁,抓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王敏和居委会一班人为发展商贸经济,拓展征地后失地居民的就业门路着想。先由居委会集体投资100多万元,在规划的新农村里兴建了40多个门面房,形成“商贸一条街”,让60多个被征了地的居民租用村里集体兴建的门面房,走上了再就业的新路。继而,居委会又在居民征地拆迁的安置房集中处,由居委会投资15万元,填平了废弃的6亩废水塘,兴建了1350平方米的钢塑结构的“新庄农贸市场”,让40多个被征了地的居民从事农副产品经营。
通过兴办“商贸一条街”和“农贸市场”,既发展了居委会的商贸经济,又解决了居委会里被征了地、没事干的居民再就业。更为可喜的是把商品经济的观念、市场经济的意识带进了居委会里,使新庄初步形成了商业、建材业、运输业、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也使更多的居民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大潮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王敏永算惠民账
居委会的工业发展了,商贸搞活了,集体收入增加了,实力增强了。此时,有人提议,办公室太旧,是否盖一幢新的?也有人提议,办公用的桌椅柜太土气,是否换一换现代化的?对此,王敏总是语意切切地告诫大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这一宗旨!虽然我们近几年经济发展了,实力增强了,但仍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为民解难题办实事上,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居民身上!”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解决居民们方便出行。王敏和居委会一班人商定,投资60多万元,修了一条长3000多米、宽5米通往各居民组的水泥路,并在路上安装了30多盏路灯,使居民出行实现了“晴天不沾灰,雨天不沾泥,夜晚不用手电筒”。
解决居民安置区整洁卫生。居委会投资10多万元,在安置区里砌了20多个垃圾存放池,并组织了环卫组,确定了6名环卫工,负责垃圾清理转运,改善了卫生条件,净化了环境,整洁了安置小区。
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难。居委会专门出台了《新庄济助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办法》,规定从2007年开始,凡考入大学本科的,社区资助8000元;凡考入大专的,社区资助5000元。使贫困家庭的子女走进大学校园,圆了大学的梦。
解决居民看病贵、看病难。居委会制定了《新庄居民大病救助办法》,在区、街规定的大病救助的基础上,居委会还根据病情、家庭收支情况、病人费用情况,再给予一定的救助,进一步缓解了居民看病贵、看病难。
解决老人养老问题。居委会规定,从2006年起,对居委会男55岁、女50岁的老人,每年补助600元生活费;80岁以上,每年补助800元生活补助费,使老有所养。对孤寡老人,居委会投资10多万元,选择近林傍水、环境优美的地方,兴建了5间砖石结构的平房,把原分散居住的孤寡老人,集中安排进了兴办的“新庄老年公寓”。并为他(她)们添置了锅、碗、瓢、盆、桌、椅、板凳等生活日用品,由居委会集中供养。
此外,居委会还投资6万元,建起了篮球场,组成了“新庄篮球队”。他们还根据当地居民有舞龙灯的传统爱好,又组建了“新庄龙灯队”。每逢传统节日或市、区重大活动,颇有名气的“新庄龙灯队”还应邀舞进了市区,为城里人带来了欢声笑语。
这一桩桩、一件件为居民们解难题、排忧愁办的实事、好事,居民们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难怪前不久当上级来居委会考察“两委”班子,进行民主测评时,满意率达100%。当居委会“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时,王敏又一次高票当选。
昔日贫困落后的新庄,近几年已跨入全街道乃至全区先进村(居)的行列。党支部2007年荣获街道党工委、鸠江区委授予的“‘五个好’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居)委会2004至2008年连续5年荣获了“芜湖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作为引路人的王敏也先后多次被街道工委、鸠江区委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基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