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感怀新四军 > 绝美的铸剑
绝美的铸剑
作者:章熙建 责任编辑:王浩钟 来源:《铁军》2013年第5期 日期:2013-08-21 浏览次数:7130
大李集,是淮北平原一个秀美的村镇,如今临街两侧楼房鳞次栉比,但镇东口一个四合院却保留着古色古香的韵味,院内古木参天,平房青砖黛瓦,一座炼铁炉高高耸立,10个铁砧整齐排列,在穿透窗棂射入的光线映照下,显得有些神秘,似在娓娓述说着历史的厚重壮美。
1940年春,彭雪枫师长率新四军第四师挺进淮北。鉴于中原腹地一马平川的地域环境,彭雪枫决定组建骑兵部队,打造抢占战场优势的机动兵力。8月1日,四师骑兵团正式组建,周纯麟任副团长。此后的三个多月里,彭雪枫派供给处长李作舟乔装打扮,辗转山西、河南,分数批次征购了800匹良马。
这年隆冬的一天晌午,周纯麟陪同彭雪枫师长检阅一溜排开的马队。雪中的骑兵阵容被衬染成一幅朦胧而雄壮的画卷。尽管寒风凛冽、冰雪刺骨,但彭雪枫精神抖擞、喜形于色。可片刻间神情又转凝重,他扭头对周纯麟说,良马成战骑,必须配备精良的装具、马刀,一个月内解决这个问题,部队随即展开训练,赶在明春鬼子扫荡前形成战斗力。
两天后,彭雪枫派李作舟赶赴骑兵团,带去一个重要情报:国民党地方政府溃逃时,曾把一批专用于治淮工程的钢制器材沉入淮河,地点就在江坝镇一带。正为打造马具、马刀缺少钢铁而犯愁的周纯麟闻讯喜出望外。但李作舟眺望窗外大雪,嘀咕着:只是天公不作美,怕要误事咧。周纯麟“嘭”地一拳砸在桌上:“形成战斗力事比天大,刀山火海也要闯!”他当即率领一个连顶风冒雪赶赴现场,县大队也派水上民兵连划着舢舨前往支援。几个渔民出身、谙熟水性的民兵、战士脱掉棉衣,端起海碗喝下驱寒的烈酒,一头扎入河中,摸到器材就用扎在腰间的绳子绑上,再由船上的战士提上来。打捞整整持续了两天,三吨多精钢器材被拖到了邻近的大李集。
就在周纯麟组织打捞时,彭雪枫已经让四师参谋长张震把平时收集和战时缴获的各式战刀集中到了师部,有苏军高加索式、青海马家军式,还有日军骑兵、东北军骑兵的配刀。彭雪枫带领师部的装备行家反复斟酌,综合各式特点,最后绘制出了独具特色的马刀样式:刀身硕长、刀背轻薄、比日军马刀长出五厘米并带护手圈,具有轻捷灵便、以长制敌等优点。同时,彭雪枫又让李作舟寻访十里八乡的打铁工匠,请了12人星夜集中到大李集民兵连长家,准备开炉铸刀。
开工这天,彭雪枫师长亲临现场讲解图纸,提出的要求斩钉截铁:马刀务求锋利,必须达到一刀能把两个叠放的铜板劈成四瓣,刀刃不卷无缺才算合格。他留下作战参谋负责监工。末了,彭雪枫抱拳向工匠们作揖致谢,言辞恳切地说,年关将至,让大家离家辛劳,只为抗日救国实属燃眉之急。新四军财力微薄,我从师部带来12匹马,聊作各位工匠辛劳及炭火之酬。
工匠师傅一听,齐声表示不能接受。彭雪枫正色道,这是我军纪律所系,如若不收,我将另请高明。看彭雪枫态度坚决,年长的老师傅和工匠们低声耳语一番,才承诺收下,说暂放本庄的一个工匠家寄养,等完工后再各自领回。
这个冬季,大李集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热闹,小街上的四合院落里,日夜炉火熊熊,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歇。计划20天期满,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800把马刀全部制成,牛皮刀鞘和马鞍、马蹬、马嚼子也同期制作完毕。
这天上午,骑兵团齐装满员举行授刀仪式,彭雪枫师长亲自给周纯麟授刀,尔后组织列阵操练,有轮番攻击阵式、潜伏突袭阵式、横排冲锋阵式……整个训练场风卷雪扬、人呼马嘶,一派威武勇猛的气势。演练结束时,周纯麟团长带领全团高呼“雪枫刀!雪枫刀!”声壮如雷,气冲云霄,“雪枫刀”美名就此诞生。中午,彭雪枫请工匠们吃了顿答谢饭,看他们牵着马兴冲冲地走了,这才满意地返回师部。
雪枫刀
十五的月儿十六圆。翌日夜晚,明月高悬,与无垠雪野交相辉映。彭雪枫踏着积雪巡视营区,突然听到一声熟悉的马嘶声,凝目一看,竟是自己送给工匠的那匹坐骑。诧异之下,他立即叫来李作舟询问究竟。李作舟面露难色地说,他也是才得到报告,其实工匠们谁也不肯要酬谢,在走的当天下午经由大李集的工匠师傅,把养得膘肥体壮、鬃毛油亮的12匹战马全部送回了师部,并留下一句话:抗日事大,战马“借”给新四军作战用,等把日寇驱逐干净再来领取。
抚摸着战马,彭雪枫不禁激情难抑,字字如铁地说道:人民情深意重,雪枫唯有舍身杀敌以报厚恩啊!此后的数年里,无论是抗日战场,还是解放战争,骑兵团攻城掠地、锐不可当,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一代战将彭雪枫于1944年9月11日,连同他的战马在抗日前线壮烈殉国。
此刻,伫立在这个远离了战争与喧嚣的院落里,我饱蘸深情的目光游移于高耸的炼铁炉和黝黑的铁砧之间,眼前似乎仍然闪动着工匠们挥汗抡锤、炼钢铸剑的刚健身姿,耳畔亦犹然真切地回旋着铁锤击打钢刃的清脆声响。我油然想到毛泽东“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不朽论断,想到淮海战役中每一个参战官兵背后就有九个民工在支前保障的旷世壮举。那真正是中华民族于危难之际精气所系、内蕴所发的一种绝美的铸剑啊!
带着深深的敬意,我走出大李集,远眺秋阳照耀下硕果连绵的原野,一个名字浮上心头:胡广田,一个距大李集不远的村庄上的农民儿子。1956年冬,这个在烟厂做学徒工的青年瞒着家人,悄悄报名参军去了驻守山东的海防部队。胡广田这个不辞而别的举动,初时成为父母家人的心头之痛,但熔炉淬炼让勤学苦干的胡广田数年之后成长为一名英姿勃发的军官,转而成为全庄的荣耀。胡广田当时没想到,自己的执著,竟为整个家族开了先河,之后胡家又有10人走进军营,在天南地北的人民解放军序列里,九男两女,几代人一棒接一棒地建功国防,演绎出和平时期淮北平原的新铸剑传奇。
我试图从两个时段的独立事件中,寻求贯穿其中的某种内在联系。我坚信,无论出力与出人,都饱蕴着殊途同归的精神意义,尤其在担当靖难与卫国的民族大义上,在超出小家与个人的利益承载上,这份赤诚与肝胆,足以令后人景仰。而溯其源头,无疑在于崇文尚武、精忠报国的文化厚积,在于抗击外侮、探求光明的民族觉醒!
遐思间,一声雁叫划破天空,抬望眼,雁群正排作人字形翩然南迁。哦,又到了为国防长城输纳新鲜血液的季节。我明白,淮北,这方为民族解放付出过巨大牺牲的热土,又将启动蓄积数千年的文化蕴藏和精神特质,生生不息地传承和延续那份绝美的铸剑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