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感怀新四军 > 踏访东极岛
踏访东极岛
作者:胡亦男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7-21 浏览次数:8083
最近,舟山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普陀工委为纪念解放战争时期激战东福山而牺牲的舟山群岛游击支队烈士们,一行11人专程到东极瞻仰烈士墓和寻觅当年的革命踪迹。
一尊塑像照碧海
东极,在我国的版图上是最东端的一个住人小岛。传说七仙女撒了一把珍珠到东海,于是就有了美丽的中街山烈岛,有了108块碓和28个岛屿,有了11.7平方公里的陆地和庙子湖、青浜、东福山、黄兴4个住人岛屿。
这天风平浪静。11位踏访者在沈家门乘船航行约2小时,到了东极的庙子湖岛。一上岛,那个高举火把,为过往船只导航的朴实渔民陈财伯的塑像,就十分醒目的尽收眼底。
人们为什么要塑这尊像呢?陪同踏访的东极镇人武部长打开了话匣子:“据说20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海雾弥漫,有艘渔船触礁沉没,这船上唯有福建人陈财伯漂到庙子湖岛上幸存了下来,每天靠在山上挖野菜过日子。为了不使其他渔民重蹈覆辙,每逢雾天,陈财伯就在山上点火为过往船只导航,以致后来精疲力竭而身亡。”
福建渔民很久不见山上有导航的“神火”,就上庙子湖岛来看个究竟,结果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一老年渔民干枯的尸体,有人认出了这是陈财伯,原来为渔民导航的不是“神火”,而是可敬的财伯公公!于是,渔民们为财公伯建了庙,塑了泥像,如同神仙供奉,并将他点火导航的山取名为“放火山”。逢年过节,当地渔民为纪念财公伯,还要到庙里给他穿上渔民的笼裤,以求出海捕鱼能一帆风顺,平平安安。
“舟支”先烈佳话多
在镇人武部长的带领下,踏访者一行登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山头。
一眼望去,东极住人的4个岛屿尽在眼前,碧海蓝天是那么的宁静。有谁能想到,在60多年前,这里曾经是徐小玉领导的舟山群岛游击支队(后简称“舟支”司令部)所在地和后勤保障基地。
当年,这支解放战争年代中驰骋东海、威震浙东的海上革命武装,和徐小玉、王博平率领的108位“舟支”指战员会师,携带血浆和西药等珍贵物资北撤苏北,经历了海上的强风和敌舰封锁,航行4天4夜后到达苏北斗龙港,后编入苏北海防纵队舟山营。1948年9月10日,敌人集中了6艘兵舰和3艘炮艇,由一架飞机配合,对 “舟支”东福山基进行围剿。在王和生副大队长的指挥下,留守的“舟支”海防战士与敌人激战6个多小时,击沉敌人一艘登陆艇。但终因敌众我寡,又无增援,许多战士牺牲,部分被俘后惨遭杀害,其中就有东极籍战士13名,一名东极籍女战士当时还有身孕,也被惨无人道的敌人沉入大海,壮烈牺牲!
许多“舟支”北撤的战士,经历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海军成立。4月26日,完成渡江作战任务的海防纵队1463名指战员,在吴福海司令员和孙仲明副司令带领下加入华东海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批海军战士。在两大战役中战功卓著的“舟支”战士,获得了海军机关最早颁发的奖状。
烈日下,踏访者一行在烈士纪念碑前默哀,向烈士们敬献花篮。他们仿佛看到那如风帆造型的纪念碑,正在指引人们向正确的航向前进!看到那纪念碑上方的红星和没留下一张照片的13位东极籍烈士的生平,他们为革命牺牲的精神,永远成为东极人民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
下午,与东极的老渔民们在石屋(东极历来风大,老百姓为抵御风灾都用石块造屋,称石屋)前的交谈中,他们一致称赞徐小玉领导的“舟支”队伍官兵一致,遵守纪律,打仗勇敢。所以东极老百姓有这么多人参加这支队伍,有这么多人壮烈牺牲。特别是在1948年秋的那场战斗中,敌人不分青红皂白,把许多老百姓也抓起来了,“舟支”的战士就异口同声地喊:“我们是游击队,他们是老百姓,要抓就抓我们,不要连累他们。”许多 “舟支”战士,为了保护东福山上被抓的100多名老百姓,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也是东极老百姓至今不忘这些为革命牺牲的年轻战士的原因所在!
东极渔民胸怀广
踏访者一行参观了东极博物馆,看到了当年渔民的生产、生活用具,看到了东极人民与天斗、与风斗、与大海斗的顽强朴实民风和广阔胸怀。
东极渔民拯救“里斯本丸”事件的有关资料和图片,格外引人注目。事情发生在1942年10月2日。当时,日舰“里斯本丸”满载1800多名被日军从香港所俘的英军将士前往日本,在途经东极青浜附近海域时,被美国潜艇“鲈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在“里斯本丸”号中弹沉没的关键时刻,日军企图淹死俘虏弃船而走,并用机枪扫射逃出船仓的俘虏。东极渔民却在该船沉没前,驾着小渔船,冒死救上了384名英军将士,另有将士永远留在了异乡海域。
日军得知东极渔民救护英军将士的消息后,立即上岛搜捕并抓走了大部分英军俘虏。英军长官伊文思等三人被东极渔民藏在山洞中逃脱,这三人后又辗转到大陆,从重庆回英国。有谁能想到一百多年前英军侵略舟山,舟山人民为抗击英国侵略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一百多年后,当英军被俘将士遇难时,朴实、勤劳并有大海一样胸怀的东极渔民,却不计前嫌,冒死相救,这是一曲伟大的人道主义赞歌,是一曲伟大的国际主义赞歌!
第二天一早,踏访者来到驻守“东海第一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参观。当看到山上“战士第二故乡”石刻大字时,这不禁想起《战士第二故乡》这首军旅歌曲,心中想起当年战士们搬走那石头,修起那营房的歌词,现在的军营,已是整齐、漂亮、红顶白墙的楼房,交通也比过去方便多了。
参观军史馆后,舟山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向部队赠送了他们编写的《惊涛骇浪》一书,向部队官兵表达一份关爱之心。
要返程了,踏访者的耳边响起了《战士第二故乡》的歌声:“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啊!自从那天上了岛,我们就把你爱心上……”
东极的岛、东极的渔民、东极的哨所,让人看不够; 东极的传说、东极的故事,让人听不完,宛如东极的海鲜让人尝不厌一般。
东极,像一颗海上明珠,永远屹立在祖国的东方,迎接最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