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本刊专访 > 从区委书记到中组部副部长——记原新四军七师副政委李步新
从区委书记到中组部副部长——记原新四军七师副政委李步新
作者:黄进琪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7-23 浏览次数:7508
李步新是皖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是新四军七师与皖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组建和领导人之一;是共产党在组织、干部战线上的优秀领导者。在喜迎共和国60华诞之际,笔者采访了李步新的长子李晓卯和女儿李晓帆。
李步新是皖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是新四军七师与皖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组建和领导人之一;是共产党在组织、干部战线上的优秀领导者。在喜迎共和国60华诞之际,笔者采访了李步新的长子李晓卯和女儿李晓帆。
李步新1907年出生在江西省上饶县湖村乡碧霞桥村,他只读了四年书,便辍学带着弟弟下地种田,后来还给人当过雇工。1925年,方志敏创建了赣东北农民协会,他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并积极参与农民运动。1928年,方志敏创建了赣东北根据地。同年底,李步新组织了上饶地区茗洋关农民暴动。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铅山县区委书记,1932年任上饶县委副书记兼军事部长。
北上抗日 皖南三年游击战
1934年冬天,遵照中革军委电令,方志敏率红十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皖南挺进。李步新奉调红十军团随干部团北上。抗日先遣队从葛源出发经德兴突破敌人两道封锁线,经婺源、开化、休宁、黟县到黄山。在太平县与王耀武部打了个消耗战,红军伤亡300多人。12月底,干部团传达方志敏指示,将李步新留下做地方工作,开展游击战争。
1935年1月,李步新与吴介唐、洪维恭、王歧山、王晓南等率领青阳县游击队七八十人,成立了泾(县)旌(德)宁(国)宣(城)中心县委,洪维恭任书记,李步新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红军游击大队政委。中心县委积极向外出击。一天凌晨,消灭宣城溪口敌保安分队,接着打下白果树国民党乡公所,乘胜进军宁国大王山,镇压了劣绅方桃生。
在大王山休息时,部队遭敌袭击,李步新左腿负伤,为避免敌人搜捕,在太平、泾县一带老乡家里辗转养伤。部队由王歧山、王晓南带领转至旌德杨壁、泾县涌溪一带活动。
1935年10月,李步新伤愈归队时,发现王晓南有腐化行为、储希文有动摇情绪,加之敌人一个师即将“清剿”,部队干部思想混乱。内忧外患,形势十分严峻。他即着手整顿党的组织,加强部队与地方干部的团结教育,调整了中心县委,李步新自任书记。接着,中心县委带领部队主动出击,寻机歼灭了徐世良所带的“清剿”队,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根据地扩大到泾县、宣城、宁国的几十个乡镇,纵横100多里,部队发展到了200多人。
1936年1月,国民党纠集3000多人,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对泾旌宁宣根据地发动“围剿”,储希文、王晓南先后投敌。李步新当即决定,部队迅速突破敌人包围,转移到赣东北去。是年2月,李步新率领游击大队180多人甩脱敌人,经旌德、太平、黟县到达休宁鄣公山,与赣东北省委取得了联系。
4月,中共赣东北省委召开扩大会议,更名为皖浙赣省委,关英任书记。会议讨论了整个边区的工作方针,决定划分赣东北、皖赣、上浙皖、下浙皖、开婺休5个特委,李步新任皖赣特委副书记。并决定将会师于鄣公山的部队组建成皖浙赣红军独立团。此后的一年中,红军独立团一面积极宣传抗日,一面狠狠打击敌人,到1936年9月,红军独立团已发展到1100人,战斗力大大提高。其他特委领导的独立营和游击队也迅速扩大,各地赤卫队、农会、贫农团、妇女会积极配合红军团作战,有力地推动了皖浙赣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
两次遭捕 群众掩护巧脱险
1935年春,李步新在宁国大王山战斗中左腿负伤后,被安置在太平县里蒲溪刘永寿家养伤,后来转移到泾县查溪乡陈坑的徐嫦娥(人称曹妈妈)家,一边养伤,一边开展党的工作。不久又转到石井坑赵允保家。赵允保是位身强力壮的农民,在李步新的指导下,他秘密联络了一批积极分子,发展凤运祺、王海寿等人入党,建立起泾县南乡最早的党组织——中共石井坑支部。
6月4日那天,国民党茂林镇公所的一个法警和一个镇丁来抓赌,在村里抓到几个赌博佬。有个赌博佬说:“你们抓我们小赌博的干什么?赵允保家里有个穿黑衣裳的人,你们怎么不去抓?”法警和镇丁放了赌博佬,便去赵家抓李步新。李步新看到有两个人从窗前走过,便警惕地抓起一根木棍站在门背后,法警一进门就被他一棍打倒,又飞腿踢了镇丁一脚。镇丁拔腿就跑,赵允保听到动静赶来,一锄头打在镇丁头上。李步新和赵允保随即跑上山隐蔽起来。
在石井坑脱险后,李步新隐蔽在麻岭坑附近。曹妈妈听说后,立即将他接到家中细心照料。不料被同村地痞曹大毛发现,悄悄上茂林镇向敌人告密。曹妈妈察觉到曹大毛行踪可疑,连夜让儿子曹传忠把李步新送进深山,安置在一座以往烧木炭时用的茅棚里。反动警察扑了个空,但在村上贴了布告,凡举报者重赏。在白色恐怖下,曹妈妈时刻惦记住在炭棚里的李步新,深更半夜偷偷地做些干粮和咸菜,让儿子装作上山做活悄悄送给李步新。曹妈妈还几次在深夜里挪动一双小脚上山,到炭棚照料,直到李步新病愈后安全转移。
新中国成立后,李步新多次去泾县看望这位革命的老妈妈,感谢她老人家的救命和照料之恩,并接她到北京奉养过一段时日,老人家1969年逝世。
晓帆伤感地说:“父亲在回忆皖浙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时,曾深情地说‘正是我们依靠党、依靠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战胜了种种困难,才取得了皖浙赣边区游击战争的最后胜利。我们和皖浙赣人民在艰苦岁月里结下的深厚战友之情,将永远记在我心中’。”
转战皖江 同仇敌忾抗日寇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李步新设法去南昌找到陈毅汇报皖赣特委和红军的活动情况。听了汇报,陈毅高兴地说:“你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保存了这么多武装,不简单啊!”遵照陈毅指示,包括李步新率领的150多人的红军独立团在内的各个游击队,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
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次年1月移驻南昌。2月,李步新去南昌参加会议,汇报部队集中及各地党组织联系的情况,会后陈毅到浮梁瑶里,宣布皖浙赣特委改为省委,李步新任省委书记。“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从此,这支在皖浙赣地区坚持了三年艰苦游击战争的队伍奔赴了抗日前线。
皖南事变中,李步新率部突围时腰部受伤,他带领大家拚死冲杀,经过章家河渡口时组织冲锋强渡,终于突出重围。到达无为县白峁州后,他枪伤未愈,就着手恢复地方党组织的工作。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新军部在苏北盐城重建,5月1日七师在无为县东乡正式成立。李步新和皖南事变中突围出来的700余名将士成为七师的骨干力量,他为七师的组建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整个抗战时期,李步新先后担任皖南特委书记兼组织部长、皖南地委书记兼长江游击纵队政委、皖江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七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这时,整个皖江地区各种抗日组织已发展到50多万人。他与曾希圣、傅秋涛、谭希林、王集成等一起,在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夹击的险恶环境中,把皖江地区建设成为群众基础牢固、较为富庶的根据地,新四军七师成为皖江地区一支抗日劲旅。
拨乱反正 呕心沥血称楷模
新中国成立后,李步新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部长,华东局组织部副部长、中组部政法干部管理处处长,中组部副部长,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倾注了全部心血。
李步新坚持真理,无私无畏,敢于向错误倾向作斗争。1958年,他带领部里十多名同志到安徽无为县劳动锻炼。当时全国浮夸风盛行,无为县委书记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错误口号,大放卫星。李步新不同意他的做法,与他展开激烈的争辩。1965年10月,他出差到南京,看到江苏省委一份报告的草稿上有“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的话,他在这句话的下面用红笔划了道杠杠,并对身边的秘书说:“这句话欠妥。如果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别人就不要再讲话了。”省委收回草稿后,将这句话作了修改。在那个年代,他能这样做实属不易。
“文革”中,李步新被隔离关押、下放劳动达7年之久,在逆境中,他始终坚信党,坚信群众,对林彪、“四人帮”一伙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粉碎“四人帮”后,他积极协助胡耀邦同志拨乱反正,大力开展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当时,积案如山,工作千头万绪。他首先抓落实干部政策工作,不分白天黑夜,热情接待、细心安置大批回京老同志的食宿和医疗,与他们促膝谈心,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为他们的冤假错案平反昭雪。如彭真、宋任穷回京时,他亲自到机场、车站迎接。杨尚昆回京后住中组部招待所,老俩口和孩子们挤在一个房间。李步新去看望时解释说房子实在紧张,请予谅解。再如陆定一,是他亲自从秦城监狱接回来后,直接把老俩口送进医院检查治疗。上至中央、省部级干部,下到一些老同志的具体困难,如任弼时同志长征时的马夫的生活问题,藏族登山运动员潘多夫妇的户口问题,李步新都尽量为他们解决。
当时,有一项特殊工作:有很多追悼会和骨灰安放仪式,有时不得不五六个人的追悼会一起开。李步新对受到冤屈的老同志表现了深厚的阶级感情,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老干部的生平,他都要一个一个认真审阅。1980年5月,他作为刘少奇治丧委员会副主任,陪同王光美及其子女亲赴青岛抛撒骨灰。
革命家风 一身正气育后人
李步新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都保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光明磊落,作风正派,生活俭朴,尤其是对家属子女要求很严格。
晓卯说,1955年华东局撤销时,父亲任华东局组织部副部长,调中组部之初,任部务委员、政法干部处处长,对于个人职位待遇,他淡然处之,从不计较。父亲晚年重病住院,妈妈知道他1927年在农民协会当过理事,按规定可以享受正部级医疗待遇,只要有人证明一下就行。父亲很不高兴地说,现在提这些干什么?我们与那些牺牲的烈士相比,有什么必要去计较正部、副部的待遇。把妈妈批了一通。
晓帆深情地回忆道,父亲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每年春天,他都要在小院里种一些蔬菜,到了收获季节,小院生机盎然:丝瓜、苦瓜、梅豆爬满了院墙,苋菜郁郁葱葱。记得1972年父母从干校回到北京,我说插几棵柳树吧,柳树好活。父亲却说:“柳树随风摇摆,不好。”我明白了他话里的真正含意: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做事要坚持到底不动摇。
粉碎“四人帮”后,李步新一家得以团圆。1978年夏天,全家重游颐和园。在谐趣园,看到满池盛开的荷花争奇斗艳,他对子女说:“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亭亭玉立,是一种风骨气节和做人的风范。”他的话既是对劫后余生的无限感慨,又是对子女们的深情教诲。
晓帆对笔者说,大哥晓卯1958年初中毕业后,被空军选为飞行员。飞行员是一项风险很大的职业,当“选飞”干部来家里征求意见时,父母亲爽快地同意了。妈妈说:“你晓卯是我在皖南事变前怀上的。皖南事变要是我们突围不出来,要是没有皖南人民的掩护和关爱,哪有我们现在这个家啊!”
晓卯哥在部队表现很出色,从驾驶普通战斗机到飞歼6战斗机,成长为夜航大队副大队长,还光荣地执行了原子弹、氢弹的爆炸试验任务。
晓帆是家里唯一的女孩,最受父亲的疼爱,但对她的要求也是严厉的。她上初一时,一度有些偏科。一次,有位同学来家里给她辅导代数课。父亲知道后批评说:“怎么是别人辅导你?没出息!”从此她发愤读书,上初二时数学得了100分,还被评为三好学生。父亲高兴地说:“这还像我的孩子!”晓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部队工作,她以父亲为榜样,谦虚谨慎,扎实工作,做出了显著成绩,曾荣立二等功、三等功,还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李步新的另外三个男孩,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文革”中曾亲眼看到父亲被游街批斗,小小年纪就经历了人生的重大挫折,但他们都经受住了考验,个个都是好样的。晓武曾到内蒙插队,参军转业后,现在海关总署工作,已是局级领导干部;晓胜参军后成为工农兵大学生,送到南京邮电学院深造,现为总参通信兵某部高级工程师;晓建复员后当过工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现为新华社国内部发稿中心主任记者。
晓卯、晓帆最后对记者说,今天,我们在深切怀念父辈,念念不忘他们的养育之恩时,更是要牢记他们的人生信仰和行为准则,更要像他们那样学会正正派派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无愧于新四军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