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八十二勇士” 在汶川——“刘老庄连”震区剪影
“八十二勇士” 在汶川——“刘老庄连”震区剪影
作者:高 杰 段传洲 廖承涛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7-20 浏览次数:6883
“我是‘刘老庄连’的一员。我宣誓:忠诚军人职责,牢记入伍誓言,在抗震救灾中不怕疲劳,不怕流血牺牲,不负人民重托,不抛弃,不放弃,坚决完成任务,再为连旗添彩!”这是以淮阴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牺牲地命名的叶挺独立团、新四军第三师“刘老庄连”官兵赴川救援时发出的誓言。他们要向汶川人民证明,他们是新时代的勇士。
灾情就是命令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子夜时分,“刘老庄连”接到了迅速准备开赴四川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命令。“十万火急,立即归队,执行重大任务。”紧急通知发出后12个小时,连队在外驻训、休假、出差的36名官兵全部归队。
根据抗震救灾部队临时指挥部命令,连队需组建一支30人的“突击队”,轻装步行翻山越岭奔赴重灾区汶川。人人都请战,选谁呢?“共产党员举手,刘老庄的士兵出列!”指导员话音刚落,党员纷纷走出队列,三名淮阴区刘老庄籍的士官,脸上溢满了自豪和光荣。
岷江流泪,蜀山无语。通往汶川的公路和桥梁已尽数瘫痪,山路又窄又陡而且险情不断,一处处坍塌的民居怵目惊心。连长周建军率领突击队仅用5个小时就走了50公里山路,于深夜11点多闯进了汶川县。15日凌晨,突击队抵达了通讯中断、完全与外界断绝联系、灾情特别严重的汶川县映秀镇。
5月16日,“刘老庄连”第二批突击队员52名官兵,接到紧急命令,迅速向重灾区映秀镇运送灾民急需的药品、帐篷和粮食。
通往映秀镇的山路到处是飞石不断的危险路段,有人统计这条路上有九处“鬼门关”,四处“生死关”,一旦被飞石砸中非死即伤,但他们没有人惧怕。班长田松刚刚做过静脉曲张手术,却全然忘了伤痛,扛着几十公斤重的药材在山路上前行。吕哲当兵不满一年,扛了一整天的药品,两只脚都磨破了,脚趾头都把鞋磨出了洞,第二天仍然坚持要求参战。到达映秀镇后,第三军医大学的教授看了他的伤心疼不已,无论如何要为他包扎。周围的护士、武警、灾民都感动地说:“英雄连队的兵,真是铁打的!”
正因为如此,“刘老庄连”成了所在部队第一个到达映秀镇的连队。
清除“重磅定时炸弹”
第一支突击队刚到映秀镇就发现一起严重的安全隐患——离灾民的临时居住地不足50米处停放着两卡车共60吨电石!灾民们全然不知,战士们却十分清楚,电石一旦遇水就会发生燃烧,继而爆炸,而那几天灾区天天都下着绵绵细雨,情况十分危急,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上级首长当即决定,由“刘老庄连”的30名突击队员将电石投入岷江销毁。刘老庄籍八班长卢大伟,第一个爬上了车,开始了冒险的卸载……电石已被雨水侵蚀,散发的气味刺鼻难闻。许多战士眼睛都睁不开了,有的战士手被烧伤,眼睛红肿不堪,但没有一个人退却。
5月19日,驻守在漩口镇圣音寺村的第二批突击队员接到紧急求援:镇里有27吨过氧乙酸发生严重泄漏,烈日高温下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现正在不断用冷水降温,必须紧急抢运到安全地带。接到命令后,刘老庄籍四班长刘佳林带头冲了上去,代理排长蒋鹏带着战土们也冲了上去。已经泄漏的过氧乙酸冒着呛人的气味,一旦溅到皮肤上就会发生溃烂,连队的干部战士全然不顾个人安危,用最快的速度将27吨过氧乙酸全部运到了安全地带。
任务完成后,一直在现场组织“战斗”的团政委张友书说:“昔日‘刘老庄连’的官兵为了人民勇击日寇足以彪炳史册,今日‘刘老庄连’的官兵为了人民抗震救灾仍是撼天动地。”
大山情深
进村入户工作展开后,连队按照计划为圣音寺村二组村民提供救援帮助。二组村民散落在一座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山上,通往山底的山路落满了石块,有的重达一吨多,村民往来十分不便,战士们用棍子、撬杠、绳索一点点搬一点点挪,硬是将石块尽数清除,开出了一条“救灾路”。
在财产清理过程中,何二哥酒店的何老板夫妇“尾随”“刘老庄连”整整观察了四天。当他们看到战士们不喝百姓一口水,不抽百姓一根烟,不拿百姓一点东西,终于向“刘老庄连”求助。战士们二话不说就干了起来,被压在瓦砾下十几天的名烟名酒被清理出来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何老板夫妇面前,两口子最放心不下的保险柜也被挖了出来,里边是他们一生的积蓄,整整6.8万元现金!
“刘老庄连”到达映秀镇前,灾民们喝水十分困难。以前他们都是靠山泉解决饮水、用水问题。地震发生后,赖以生存的泉水被埋在山石瓦砾下,有的人渴极了就去喝脏水、喝雨水。连队立即派三排长袁华涛带领几名战士出去寻找水源。几个人踩着乱石杂草,翻越了两座大山,苦苦寻找,终于发现了一眼可供饮用的泉水。连队立即组织战士们从废墟中挖出急需的水管,架设了2公里长的输水管线,把泉水引到了灾民的生活区,并为老百姓修了蓄水池,还安排战士每天为百姓送水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