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笃学格致 厚德重行——盐城工学院师生彰显铁军精神纪实
笃学格致 厚德重行——盐城工学院师生彰显铁军精神纪实
作者:董跃进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7-31 浏览次数:7223
苏北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的革命老区,盐城工学院是这片红色土地上第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她与铁军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自然联系。学校始创和恢复办学的校长都是新四军老战士,他们身体力行把铁军精神融入学校,通过一代又一代盐工人的薪火相传、继承光大,最终形成了以“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纪律”为核心的,并具有盐工办学育人特色的新时代铁军精神,她是盐工在生存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与积淀起来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文明成果。半个世纪以来,盐工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这和新四军的历史非常相似。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个关键时刻,盐工人都在践行“笃学格致、厚德重行”的校训中,秉承与弘扬着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可以说,一部盐工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彰显铁军精神的实践史,盐工人把铁军精神作为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就必然成为历史的选择。
笃学——磨练“铁的意志”的内在需要,彰显铁军精神的切入点
“笃学”一词出自《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阳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从广义上可理解为:就是专心好学,遇到问题用心领悟,力求全面系统掌握问题的各个环节。盐工校训中的“笃学”特指:“刻苦专心学习,撷取科学知识”。对学生而言,要求力戒浮躁虚荣,志于学、专于学、厚于学,专心致志;对教师而言,要求多读勤思,研究探索,做好学问。
翻开历史画卷:古人以程门立雪、闻鸡起舞、凿壁偷光、悬梁刺股为后人树立了以“笃学”磨砺意志的榜样。新四军在战争年代,克服重重困难,办起抗大分校等各类学校,组织战士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磨砺出钢铁般的意志,为夺取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盐工人正是把“笃学”作为弘扬铁军精神的切入点,学校在实施“两重两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积极引导盐工学子以“笃学”磨砺意志,成为自身内在的需要和自觉的行动,从而赢得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有韧劲”的“三特”美誉。
人文学院英语专业2002级(1)班重残学生李成松身残志坚,“笃学”成才。江苏电视台、中国教育在线等数十家媒体报道了他的感人事迹。
纺织服装学院一个专业的同一宿舍6名女生以考研磨砺意志,最终全部考取研究生,成为中国纺织报、建材报、扬子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
巨龙集团初建时,实际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盐工的一群毕业生吃住在车间里,以钢铁般的意志,艰苦探索,现场解决了技术难题,集体受到公司的嘉奖。
学校“梦之声”合唱团的每位成员业余自学合唱艺术,刻苦训练,细心揣摩,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在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获得金奖银牌的好成绩。
学校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远离浮躁心态,潜心钻研学问,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学术研究,坚持不懈,敢于打拼,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人文学院陈涛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早晨五点开始工作,撰写3000字的心得体会,以此磨练自己的意志,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先后出版了《吕氏春秋注》《吕氏春秋词典》等论著和辞书,总字数318万字。
格致——秉承“铁的作风”的创新探索,彰显铁军精神的出发点
格致是“格物致知”的缩写。“格物致知”一词出自《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至也;物,犹事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不糊涂。盐工校训中的“格致”特指:“缜密推究事理,增强创新能力”。
身残志坚考上苏大研究生的李成松同学
一个宿舍同时考上研究生的6名女大学生
新四军活动的华中地区属于平原,水网多,敌伪顽我之间的三角斗争复杂、尖锐。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四军注重调查研究,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创造了一些顺天时、应地利的新战略、新战术,形成了一种具有深思熟虑、革故鼎新为特征的思想作风。它是一种思维创新的体现,伴随新四军整个历史,对取得每一次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形成具有新四军特色的“铁的作风”,成为凝聚铁军精神的保证。
盐工在50年的历史中,始终秉承“铁的作风”,坚持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形成了实事求是、穷物尽理的作风,并作为彰显铁军精神的出发点。学校在2004年暑期中,坚持“三公开”的择优原则成功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公开竞争上岗,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经验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肯定。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学校创新教育引导的形式,如开展“立师德、铸师魂”演讲比赛,编辑、出版反映先进教师事迹的专著《园丁颂》和《人梯情》。学校还在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课程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外语部教师在秉承“铁的作风”中创新英语教学方法,大学英语四级全国统考一次性通过率逐年提高,2002级为45.75%,2003级为46.35%,2004级为53.94%,2005级为65.21%,连续四年位于全省7所同类高校之首。在新生教育的实践中,结合校情创造出富有盐工特色的“大学第一课”教育活动优秀品牌,并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的赞赏。学校倡导“铁的作风”不断务实创新,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基础上,探索出“爱心育人”的教育管理理念,中央电视台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厚德——坚定“铁的信念”的必然选择,彰显铁军精神的支撑点
“厚德”来源于《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推崇思想道德修炼、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盐工校训中的“厚德”特指“强化品德修养,追求高尚人格”,反映了以德治校的要求,引导教职工要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学生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中,新四军牢固树立抗日必胜的信念,积极践行救亡图存、抗敌御侮的传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铁的信念”成为彰显铁军精神的核心。在盐工精神中,“铁的信念”就是建设省内有地位、全国有影响、有地方特色的同类一流高校,办老区人民满意的教育。盐工教师在坚定“铁的信念”时,把“厚德”作为弘扬铁军精神的支撑点,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敬业爱生,教书育人,创造出闪光的业绩,以实际行动铸造起崇高的师德形象。
材料工程学院陈运本副教授2006年9月被查出患有严重疾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又坚持回到教学岗位上,并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带学生实习,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敬重。机械工程学院刘仲威副教授,身患癌症,动过两次手术,但他仍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基础部杨载朴教授,爱人患帕金森综合症瘫痪在床,他一方面要照顾爱人,一方面坚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从来没有缺过一堂课,教书育人,一丝不苟。在新校区一期22万平方米工程建设中,面临资金紧、时间紧和任务紧的“三紧”状况,盐工人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基建任务,使新校区建设成为“阳光工程”。
盐工在大力加强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坚定“铁的信念”,争做有德之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三年来,有90%以上的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2160名同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学校有近两万名学生主动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有8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学生违纪率不断下降,诚信考试、诚信做人在学校蔚然成风。学校连续多年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和“江苏省文明学校”。
重行——严守“铁的纪律”的客观要求,彰显铁军精神的落脚点
孔子在《礼记·中庸》中指出:“言必行,行必果。”“行”指行为、行动、实践。盐工校训中的“重行”特指“注重行为实践,服务和谐社会”。没有专心致志、勤奋刻苦的学习行为,无法获得真知;只关注书本知识、不重视从实践中培养专业技能,就不能获得为社会服务的实际本领;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不投身实践、学以致用,就不能把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重行”也是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作为一所工科高校,学校主要培养基础理论实、创新精神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必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执行命令,是新四军“铁的纪律”,更是新四军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从新四军的组建到挺进大江南北,从坚持敌后抗日到实施全面反攻,全军上下始终步调一致,以实际行动诠释军纪如山的内涵。“铁的纪律”成为彰显铁军精神的基础。盐工在办学育人过程中,依据教育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论是教学管理、干部制度改革、学风建设和服务地方等方面,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形成了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的“铁的纪律”。严守“铁的纪律”必须通过行动来体现、来落实。“重行”是严守“铁的纪律”的客观要求,是对“铁的纪律”的注脚,是彰显铁军精神的落脚点。学校引入ISO9001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了质量监控体系,2008年学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
学校积极组织教授参加市委、市政府开展的“百名教授挂钩服务全市重点企业活动”,有60%的教授来自盐城工学院。三年来,学校教授到挂钩企业联系服务1020人次,完成技术服务项目89个,为5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为挂钩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举办各类培训班,用实际行动交了一份服务地方经济的满意答卷。
学校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理念,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以新四军为榜样,严守“铁的纪律”,增强自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服务小康社会的建设,为“重行”奠定思想基础。“重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服务社会这一高校职能,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许多毕业生在响应服务和谐社会的号召中,不夸夸其谈,也不空喊口号。学校先后有34名志愿者赴广西、贵州、陕西等省,38名志愿者下苏北基层进行为期一年或两年的志愿服务。几年来,共有54人受到团中央或团省委表彰。该校毕业的近2万名本科生,绝大多数在一线岗位工作,即使现在已成为学者、领导的校友,也大都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社会评价他们“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
综上所述,铁军精神与“笃学格致、厚德重行”校训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铁军精神是孕育校训的土壤,是校训的源流,更是校训的支柱。作为高度体现盐工精神风貌的训词,校训是铁军精神内涵的凝结,是铁军精神的时代表现形式,更是铁军精神在实践层次上的展示。作为铁军精神的载体,盐工校训不仅反映盐工鲜明的办学育人特色,也深深砥砺着一代代盐工人的人格品行,对内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凝聚力,对外则是学校精神面貌的缩影,最终彰显着铁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