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闻动态 > 共产党挺进敌后,展开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
共产党挺进敌后,展开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
作者: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5-08-11 浏览次数:7004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朱之江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逆势而上、挺进敌后,展开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争,以微弱兵力、简陋武器牵制住日寇大半军力,“把战争从壕沟里解放了出来”,上演了人类战争史上极富创造性的一幕。正如《游击队歌》描写的那样:“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一个单纯依靠军队片面抗日
一个广泛发动群众集智集力全面抗日
国共都打游击,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越打越大
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十分重视敌后游击战争。1937年,中共召开的洛川会议上,就为八路军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军事战略方针。
1937年11月,国民党召开武汉军事会议,白崇禧也提出“采取游击战为正规战相配合,加强敌后游击战”的建议,并强调“中共可以打游击,国军当亦能打游击”。建议被蒋介石采纳后,国民党开始大量向敌后投入兵力,人数最多时甚至超过百万。
中国共产党一边打游击,一边帮助国民党成立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并派周恩来、李涛等担任教官或讲师,叶剑英出任副教育长,国民党受训人员总共有3000余人。然而,国民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自始至终未能创造有影响的战果,甚至大量部队打着“曲线救国”的幌子投敌,抗战尚未进入反攻阶段,就已销声匿迹。
举例来说,共产党在1937年创建晋察冀军区时,部队只有两万余人。人民军队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取得了包括黄土岭伏击战击毙阿部规秀在内的累累战果。至抗战胜利前夕,军区所辖部队已近100个团。
国民党同样在1939年批准成立冀察游击战区,当时部队达12万余人,可谓兵强马壮。然而,国民党军习惯高沟深垒,死守硬战,除一些部队被日军打散外,还有战区副总司令、军长、师长等多名高级军官带部投敌,部队越打越少,直到被撤销番号。
为何国民党领导的游击战越打越小,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却越打越大?不难发现,一个仅仅把游击战放在战术层面,一个把游击战放在战略层面宏观思考;一个单纯依靠军队片面抗日,一个广泛发动人民集智集力全面抗日。成效高低,一目了然。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扬长避短,长期吸引、打击和消耗日寇主力,对抗战全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50余名官兵粉碎了1500余日伪军的包围
以伤亡4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90余人
依靠军民智慧,人民军队屡创以弱克强奇迹
敌后战场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抗日军民常常只能用大刀、梭枪、土炮对抗日本侵略者。强敌面前,游击战是怎样坚持到胜利的呢?彭德怀说:“只要有群众,就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共产党在1938年4月发出的《关于平原游击战的指示》中,强调只要发动群众,即便是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也是可能的。
平原地区在一开始被认为不适合游击力量生存。但抗日军民硬是靠集体智慧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1938年,抗日军民先挖横沟拦道,后来改为顺道挖沟,将破路变成筑沟。纵横贯连的大道沟深2米,宽3米左右,小推车可以行走,敌军汽车、坦克却难以通过。随着战争演进,道沟又逐渐扩展为能防水、防火、防烟、防毒,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地道,抗日军民据此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地道战。
相比其他游击战形式,地雷战使用更为广泛,普通群众也能利用地雷对敌造成威胁。河北阜平县民兵英雄李勇和战友创下10分钟杀伤敌36人的纪录。在1943年秋季反“扫荡”作战中,他设置拉火雷、踏火雷、定时雷等地雷69枚,杀伤日伪军364名。在当时的阜平,群众见面常说的话不是“你吃了吗”,而是“你村响了几个雷”“炸死了多少鬼子”。
在富有成效的游击战支持下,1943年夏季反“扫荡”中,第8军分区50余名官兵紧紧依靠群众,粉碎了日伪军1500余人的包围,以伤亡4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90余人,创造了抗战史上的奇迹。
在人民群众这座“大山”支持下,抗日军民因地制宜,在山林“像流水和疾风一样”,在河沟湖汊“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即打即离”,在铁路沿线扒铁轨、截火车、袭车站……靠麻雀战、车轮战、推磨战等,把鬼子打得晕头转向。日军只能哀叹:“见到八路军就头痛,他来了你不知道,你去打他,又打不到。
抗日武装人散心不散
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凝聚战争伟力
游击战争星星之火亦能成就燎原之势
敌后游击战不比大兵团作战,部队常常化整为零,独立作战。这些散布在各地的抗日武装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如点点星火,任敌人的狂风暴雨吹不灭、淋不湿。
早在红军改编之初,彭德怀就明确指出:“保障共产党的单一领导”,强调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就拿马本斋来说,1938年初,马本斋率队加入八路军,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他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有了“灵魂”的回民支队战斗力不断提高,成为八路军冀中军区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叶剑英评价说:“马本斋同志的斗争道路简单地说,一是抗日,一是团结,一是信赖党。”
除了组织和制度上坚持党对军队领导不动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深入开展整风运动,把分布在全国不同形态的部队进行了整顿,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官兵理论水平,使全军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坚持抗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皖南事变中,八路军、新四军没有一兵一卒擅自行动,确保维护统一战线不破裂。1941年到1943年,根据地进入严重困难时期,左权同志壮烈殉国, “狼牙山五壮士”义无反顾跳下悬崖……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官兵,人民军队的坚强意志在生死面前从未动摇。日本华北方面军说“使用了所有手段企图歼灭和招降,但敌人并不理睬,一直抵抗到底”。日军大本营参谋山崎重三郎叹服,这支军队“部队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干部能和战士打成一片”。
相比正面战场,敌后游击战虽无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但它对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毋庸置疑。正如毛泽东所言:“在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游击战争将表现其很大的威力,实在是非同小可的事业。”
评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桑林峰
“哪怕敌人枪炮狠,找不到我们人和军。让敌人乱冲撞,我们的阵地建在敌人侧后方。”巍峨的高山上,广袤的大平原,处处都是游击战的战场。
游击战,历史悠久。《握奇经·八阵总述》“游军”一节记述:“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羸挠盛,结陈(阵)趋地,断绕四径。后贤审之,势无常定。”这是对游击战特点的生动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游击战的大发展。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游击战发展创新的集大成者。
毛泽东及其战友所创造的游击战,不仅有著名的“十六字诀”,还有“在一定条件下,游击战可以作为某个战略阶段的主要作战形式”“游击战要向正规战发展”等一系列理论和原则。其精髓可概括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看起来简单,却博大精深。它蕴藏着中华五千年朴素的兵法哲学,包含着以弱克强的制胜机理,体现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艺术,彰显着善走“之”字、不拘形式的灵活战法。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其精妙就在于,人人皆知“口诀”,却不一定练成真功。国民党多次在衡山开设游击战训练班,并请叶剑英等中共将领授课,但一到实战当中,国民党军队还是不能掌握其精髓所在。那是因为,两军对待民众的态度不同。
游击战被称为“民众战”。“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离开民众的支持就打不成。充分认识和肯定人民群众的主导作用,是毛泽东游击战争乃至整个军事思想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抗日游击战争中游刃有余、成就卓著,而国民党却有心无力、乏善可陈,根子在双方对人民群众的认识上存在巨大差距。人民子弟兵因为视群众如父母,有了人民的支持,有了战场的眼睛和保障,所以把游击战发挥得酣畅淋漓。
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袭击战、伏击战、地道战、围困战……这些游击战哪一个能离开人民群众的创造?人民军队以根据地为依托,动员了广大民众积极参与,集中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战争从壕沟里解放了出来”,充分展现出游击战机动灵活、以弱胜强,集大力歼小敌、积小胜为大胜的战争艺术,堪称人类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观!
“你要打,我不打;我要打,你不得不打;你打我时,打不到,摸不着;我打你时,打得准,打得狠”——“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本质在于掌握了战争主动权。而谁掌握了战争主动权,谁就站在了胜利一边。
抗日战争,我们正是有了毛泽东兵法,有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原则,才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你打你的阵地战,我打我的运动战”;抗美援朝战争中,“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扔我的手榴弹”,同样是游击战思想的升华。今天,我们要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迫切需要创造出像游击战那样绝妙的理论和战法。
我们常讲,一流军队设计战争,二流军队应对战争,三流军队尾随战争。要想做一流军队,没有自己的作战理论和训法战法是万万不行的。游击战以后,一些部队和专家提出超限战、目标战、瘫痪战、无界战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科学甄别、灵活运用的战法。
游击战的神奇战法告诉我们,“对于打仗,最大的章法就是无章法”“打进去就是战术”。我们研究战法,最应该做的是立足我军实情,着眼我军特点,继承我军传统,围绕“跟谁打、在哪打、怎样打”,创新训法战法,设计未来战争。如此,才能做到兵圣孙子所说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