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罗平:世纪回眸动真情
罗平:世纪回眸动真情
作者: 赵东云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5-11-06 浏览次数:7261
在安徽地方党史的一些重大事件中,“罗平”这个名字经常被人提及。2013年初,在一次对百岁老人李广涛的采访中,得知年长他两岁的罗平老人仍然健在,而且就在同一座城市。仲夏的一个晌午,笔者对老人进行采访。在那简陋狭小的客厅里,这位饱经风雨沧桑的世纪老人,向笔者谈及自己投身革命的峥嵘岁月……
新四军老战士罗平百岁寿诞
双河暴动风雷激
1912年1月,罗平出生于合肥长丰下塘集翟家圩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兄妹六人。11岁时,父亲将他送进私塾,期望他将来有出息。由于罗平好学上进,几年下来,竟能自己办学,教乡邻子弟和农友们读书识字了。
罗平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初是军阀混战,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接下来是蒋介石背叛革命……这些都给青少年时期的罗平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罗平的家乡合肥、寿县一带,早在1923年就有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1930年,经合肥城内正谊中学的高朋业介绍,罗平加入了共青团,不久他在合肥北乡建立了当地第一个团组织并担任书记。
1932年4月初,震撼皖中的双河暴动爆发,罗平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这场革命斗争。4月7日,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在北乡游击队、赤卫队、红枪会的武装保护下,1000余名群众举行了暴动,还有不计其数的农民自发参加扒粮行列。4月12日晚,数千名扒粮群众再次行动,首先从崔瓦房、白小河、造甲店三处同时展开,直到下塘集附近的荣家岗、松树岗、马家岗等地,参加扒粮的群众人山人海,达万余人。群众发动之广泛,规模之大,在合肥地区前所未有。这次斗争持续了三天三夜,在纵横十余里的北乡,所有大地主的粮食都被扒光了,还夺取了一批枪支弹药,革命风雷震撼了合肥北乡。
罗平回忆说,暴动发生后,国民党反动派调集了大批军队、民团,对革命群众进行野蛮镇压。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暴动最终失败。罗平和暴动领导人李星三、徐梦观突出重围,向合肥潜行。当行至下塘集东北的陶旗杆村时被抓,由于中心县委积极营救,三人方脱险。
“皖西事件”教训深
罗平和李星三、徐梦观脱险后,来到吴店附近的孙石坑村,找到时任团特支书记张开和家。过了一些天,传来崔筱斋、刘宏勋英勇牺牲的消息,罗平痛心不已。崔筱斋是当地党的创始人,在群众中深孚众望,刘宏勋是合肥北乡游击队长,作战勇敢顽强。二人的牺牲,是合肥地区革命斗争的重大损失。
回到合肥城内,罗平被留在团中心县委,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在合肥工作刚刚一个月,就遭遇了“皖西事件”。
1931年4月,张国焘到鄂豫皖苏区后,全面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曾为创建和巩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作出重大贡献的许继慎、舒传贤等领导人进行残酷打击,并将许继慎、舒传贤迫害致死。
1932年6月,鄂豫皖中央分局派吴醉松到合肥“肃反”,凡与许继慎、舒传贤有关系的,统统以“改组派”、“第三党”、“AB团”等罪名加以逮捕、迫害。李希圣、薛成、徐梦观、张建之等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的领导干部惨遭横祸。回顾这一段历史,罗老痛心地说,这些同志都是对党忠诚、久经考验的革命者,他们没有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反而被自己同志杀害,真是令人痛心啊!
“肃反”余波未平,又一次更大的灾难降临。
1932年9月,叛徒陈仁(原安徽团省委书记)带着国民党特务由芜湖扑向合肥,抓到合肥团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张宅中。张宅中因在“肃反”中受到批评,此时便出卖灵魂,供出了许多党的秘密。很快,党的秘密活动地点美林书店、同德药房被查封,中央交通员陶秉哲、合肥中心县委书记程明远、军委书记李星三、组织部长余光、宣传部长李子芬、颜文龙、侯曙光等党团骨干23人悉数被捕,罗平也在被捕之列。
至今,罗平仍记得他被捕时的情形。那天早晨他睡觉刚起床,张宅中就来了,后面跟着一个陌生人。张宅中指着来人介绍说:“他是中央巡视员陈仁,我们有一点事要跟你讲。”罗平就和他们到外面一家早点铺准备吃早饭,这时围上来几个便衣特务。
这次事件,对合肥地区的革命影响极大,党团活动几近停顿。
大别山区烽火燃
1936年3月,罗平出狱后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经人介绍,先后到张治中办的黄麓师范附小和冯玉祥办的园山学校教书。在此期间,罗平参加了上海各界救国会黄麓分会,当时,同在黄麓师范教书的李广涛也参加了救国会。1937年5月,罗平与李广涛先后前往上海,并参加了由张劲夫组织的‘山海工学团’学习班。七七事变后,他经李克农介绍去了延安。
1938年3月,罗平受命从延安到六安,从事青年工作。当时中共安徽工委领导人曹云露、张如屏正在六安恢复党的组织,建立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国运动。曹云露介绍罗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六安县青年抗敌协会成立,罗平担任理事长。六安城乡的广大青年在县青抗的带动和影响下,迅速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当时活动在城关的青抗会员约500人,根据个人专长,编入歌咏队、宣传队、剧团等,每天到六德公园集合,然后分赴街头巷尾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县青抗还派储鸣谷同志到六安南乡发动青年,组织起一个大队的武装。这年秋天,罗平兼该大队副大队长。这是地方党领导的—支抗日力量,以后大部分人员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
在组织六安青年抗协的同时,还召集本地青年和流亡青年20多人,成立青年战地服务队,罗平兼任队长。这年5月,报经省动委会批准,服务团改为省动委会第38工作团,罗平任团长,陈世新任副团长。
1938年8月,日军占领六安县城和张家店等地,罗平带着第38工作团挺进六安东南乡,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回忆当年的抗日情形,罗老眼中仍饱含激情。当时正值盛夏,赤日炎炎,而抗日青年们却毫不畏惧。一次,工作团从早到晚连续翻越长岭、挂龙尖两座大山,上上下下的路途绵延30多公里,团员们身背长枪、行李,汗流浃背,但没有一人叫苦,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目睹此情此景,站立山巅的罗平随即口占一绝:“炎炎烈日似盘场,涉水登山斗志昂;敌后进军凭赤胆,抗倭救国保家乡。”
“革命要有一个家”
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在重庆召开,会上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着严峻挑战。安徽省动委会、工作团的工作越来越难做,特别是继任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积极推行顽固政策,不断制造磨擦,限制抗日活动和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在大别山坚持斗争的数千名地下党员、革命青年被迫转移到皖中、皖东新四军控制地区。
罗平来到皖东之时,正是皖东抗日根据地创建初期。1939年冬,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同志来到皖东,提出“革命要有一个家”,要求尽快创建根据地。1940年3月,新四军攻克定远县城后,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诞生了,刘少奇派魏文伯当定远县长。组织上决定罗平担任定远县三区(张桥)区长。定远在日伪顽势力的夹击之中,生存之艰难可想而知,但罗平和战友们坚持斗争,在新四军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地不断扩大,后来成为津浦路西根据地的核心区域。
由于当时战事频繁,根据地依靠军队保护,地方干部、群众对于拥军优抗工作非常认真、热忱。罗平回忆说,当时他们那个区各乡都组织担架队、运输队、自卫队和民兵队,平时进行训练,战时为前线服务。担架队每甲都有一到两副,出发时由区乡干部带队,民兵保护,随军到前线将伤员及时抬送包扎所,再转运后方医院。
回忆往事,罗老对当年军爱民、民拥军的情景满含深情。
1983年罗老离休之后,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也极少接受采访,他一直住在合工大北区宿舍,时常在校园书卷气息中散步,过着宁静恬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