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继承发扬华中工委精神
继承发扬华中工委精神
作者:贺寿光 陈恩标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3-04 浏览次数:6911
笔者认为华中工委精神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忠于理想、忠于人民的服务精神;敏于调查、敏于实践的求是精神;甘于清贫、甘于奉献的无我精神。
以史鉴今是史学研究的方法论和目的所在,我们在学习中共华中工委的历史中,研究发现,中共华中工作委员会在两年工作进程中所凝聚成的华中工委精神,就是西柏坡精神的延伸。是在和党中央政治上完全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一个由中共中央华东局领导的党工委,结合地方革命实践,在斗争中贯彻、创造、坚持并总结出来的精神财富。笔者认为华中工委精神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忠于理想、忠于人民的服务精神;敏于调查、敏于实践的求是精神;甘于清贫、甘于奉献的无我精神。
中共华东局于1947年9月12日决定组建华中工委,华中工委11月10日在射阳正式成立,后于1948年12月迁往泰州。1949年4月,华中工委根据2月下旬工委扩大会议精神,于4月15日、23日相继组建苏北区党委、苏南区党委,均属华东局领导,华中工委完成了自已的历史使命。
精神源于实践,实践铸就精神。我们研究华中工委精神,追本溯源就是着眼于华中工委的伟大革命实践。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
华中工委是在华野主力主动北撤山东、华中全境沦为敌后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诞生的。从局部形势看,华野主力主动北撤山东显然存在着“被迫”的因素,1946年7月,国民党军集中58个旅的重兵进攻华东解放区,其中主力31个旅进攻苏皖解放区,另27个旅进攻鲁南,牵制山东解放军。而整编74师作为主力中的主力负责主攻淮阴,淮阴是苏皖解放区首府,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意义,即使在解放军采取积极防御,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战略下,也是属于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言放弃的要地。在黎明前的黑暗笼罩下,华东主力北撤山东,华中工委临危受命,不可谓不艰难,不可谓不困苦!然而,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正是在华中工委的领导下,华中军民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北地区的总体战,留下了从耦耕堂到总统府的辉煌足迹。
这展现的正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也就是彻底革命精神。
忠于理想、忠于人民的服务精神
华中工委是怎样开展敌后工作的呢?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当数深入开展土改运动和整党运动。华中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开始于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之时,前期的工作由中共华中分局领导。1947年11月10日华中工委正式宣布成立的当天,就发出《关于执行彻底平分土地的指示》。1948年2月12日,中共华中工委在射阳县耦耕堂召开了土改会议。由于华中工委艰苦细致的工作,到1948年底,华中解放区的土改工作基本结束。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广大贫雇农都分得了土地,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华中工委因势利导,开展生产运动,发展商业贸易,增加国民收入,增强华中的民力、财力。并提出:“枪保田,田保枪”的口号,一次次掀起了参军和支前的热潮。土改中,有20万翻身农民参了军,渡江战役前夕,又有3.5万青壮年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同时,华中各级党组织还开展了整党运动。在农业生产中,华中党、政、军机关和地方武装,始终站在生产第一线,既领导农业生产运动,又带头参加抢收抢种和自己动手生产自给,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和文化建设。华中工委刚成立时,就创办了《华中日报》,1948年元旦改为《新华日报》华中版。各分区党委和县委都先后出版了机关报。各级党政军机关都成立了剧团、文工团,部分农村亦组织了农民剧团。各分区成立了文化协会、文化工作小组、文化工作团,以培养文化工作干部,指导文化工作。1948年3月至8月,华中工委先后开办了华中党校、华中公学和各分区分校、江淮公学、华中新闻专科学校。同时恢复和创办了区、县、乡的高中、初中、小学和区立师范、简易师范等学校。等等。
这些工作,无不具有远见卓识和宗旨意识,体现的是共产党人忠于理想、忠于人民的服务精神。
敏于调查、敏于实践的求是精神
华中工委诞生在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创造的是惊天动地的业绩,当然也就难免出现一些让人叩天问地的问号。如何解答和解决这些问号,考量着华中工委的勇气和胆量。
首先是整党。整顿党的组织是贯彻土改方针的关键,开展“三查三整”运动是整党的具体步骤。华中各级党组织普遍开展了以查思想、查成分、查作风和整顿思想、整顿组织、整顿作风为主要内容的“三查三整”运动。同时,邀请党外群众参加党的有关会议,请他们对党组织和党员提意见。党员、干部根据党内外群众意见,结合自己的认识,逐一到群众中去做检查。群众根据党员、干部的认识程度,进行评议、补充和揭发,然后对他们作出综合评价。对于被揭露出来的假干部、没有转变立场的地主出身的干部、阶级异己分子和严重蜕化变质分子,则坚决予以斗争和清洗;对密切联系群众的贫雇农出身的优秀干部和积极分子,则予以提拔或发展为党员;对犯有一般错误的党员、干部,则以治病救人的态度加以教育和改造。在整党审干的同时,还进行整顿和建立雇贫农中农队伍的工作。
其次是纠偏。在农业方面,华中工委主要抓了土改后恢复生产和救灾、备荒等工作。土改基本完成后,农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土改工作延误了部分生产,加之国民党军对农村的严重破坏,造成生产力下降。二是有些地区土改不彻底,影响了部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土改中一度侵犯了中农的利益,纠偏又不够彻底,挫伤了部分中农的生产积极性。土改中,华中地区与全国其他解放区一样,把部分地主、富农创办的工商业财产当做浮财进行清算,这种错误倾向甚至波及到城镇的工商户,造成大量工商业户倒闭,市场萧条,经济萎缩,给解放区军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困难。党中央发现这些问题后,立即采取措施加以纠正。1947年11月12日,华中工委发出《关于工商业问题的指示》,要求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经营。但《指示》中提出了可以清算罪大恶极的地主工商业户的错误意见,导致农村中仍有一部分工商业户被清算,甚至“扫地出门”。1948年1月9日,华中工委发出《关于执行中央土地法大纲工商业政策的新指示》,使这种“左”的错误倾向进一步膨胀。新的指示发出不到10天,华中工委就意识到它是错误的,立即电告各地停止执行。陈丕显在华中土地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检讨了在土改中侵犯工商业户的错误,在自我批评的同时,要求各区、县党委也要做出认真检查,以接受教训,做好今后的工作。通过认真调整政策,努力克服财政困难,保证了战争的需要,促进了解放区经济的发展,为大决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改正问题,这是共产党人敏于调查、敏于实践的求是精神。
甘于清贫、甘于奉献的无我精神
华中工委工作的条件是艰苦的,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仍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脱离群众,务必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身为中共高级干部、华中工委书记的陈丕显,走访农户时发现南港村王文田家人多劳力少,土地抛荒,就带领20多个警卫战士,自带干粮,帮王文田把地种上。
华中工委十分珍惜民力,尽最大努力减轻群众负担。强调机关、部队须珍惜民力,在农忙季节,停止一切向群众派民工的活动。必须使用民工的,要尽量节省。战斗部队及机关,除在作战期间,20里以内的粮草一律自运,地方机关30里以内的粮草一律自运。
为迎接全国解放,华中工委选配了准备接管苏南区的各级党政军领导班子近7000人,以将要奔赴的地区为单位编组,赴扬州、南通地区集中培训,主要学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入城守则》和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等文件,要求赴江南工作的干部,加强组织纪律,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模范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解放全中国做贡献。
1949年4月下旬,华中工委完成了历史使命。没有送行酒,没有表彰会。在浩如烟海的红色档案里,只给华中工委完成历史使命这一重大事件留下四个字:自行撤销!
这就是共产党人甘于清贫、甘于奉献的无我精神。
拼搏、服务、求是、无我,可以总体构勒出华中工委精神。这同西柏坡精神中“两个敢于”、“两个务必”的要义一脉相承,是西柏坡精神在华中实践的成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