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香飘古镇 琴满黄桥
香飘古镇 琴满黄桥
作者:赵建峰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3年第7期 日期:2013-09-02 浏览次数:7367
黄桥镇鸟瞰
黄桥烧饼黄又黄哎,
黄黄烧饼慰劳忙。嘿!
烧饼要用热火烤哎,
军队要靠老百姓帮。
同志们呀吃个饱,
多打胜仗多缴枪。
……
70多年前的那场黄桥战役,让这座始建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的古镇名扬天下。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黄桥烧饼歌》,唱出了新四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每一句歌词,就像是一杯陈年老酒,唱醉了人们的心,唱暖了老区的河湖港汊,让全国各地的游客都为之动容。
红色古镇的历史画卷
1940年10月,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指挥不足7000人的战斗部队,击败了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调集的3万多兵力的围攻,取得黄桥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新四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黄桥战役的胜利,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击了苏北伪顽势力,争取了中间势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
当年新四军的条件十分艰难,为了保障战役胜利,黄桥镇的老百姓几乎家家烤烧饼支前,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支前歌”。如果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黄桥战役的胜利,就是黄桥人民用烧饼支援出来的。
话说战斗正酣时,黄桥镇的老百姓在几天时间内烤出数以万计的烧饼送上前线,支援新四军。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剧作家、词作家李增援为这股浓浓的军民鱼水深情所感动,挥笔写下一首歌词,并由作曲家章枚谱曲,一首表现黄桥战役中人民群众积极支前的《黄桥烧饼歌》应运而生,一直传唱至今,成为人民军队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见证。
如今,记者在黄桥街头,依旧可以听到这首《黄桥烧饼歌》,当年战斗硝烟的遗痕也隐约可见。古镇的中心大道,名为东进路,表达了对当年新四军东进抗日的永久性纪念。矗立在东进路口的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表现了先烈们“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的豪迈气概!东进中路北面有一个古街区,包括珠巷、罗家巷、米巷在内的七条小巷,至今仍保留着鲜明的清代建筑特色,且人文景观密集,诸如何氏宗祠、何御史府、大香台、潜龙渊、四牌楼、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丁文江故居、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丁西林故居等等。步入小巷,阵阵古风扑面而来。米巷深处的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更是浓缩了整个黄桥战役的历史。
坐落在文明路大街上的原黄桥中学工字楼是一幢仿德国式建筑,黄桥战役时是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曾在此办公住宿,并在此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作战方案。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决战动员大会、决战胜利的盛大祝捷大会都在这里召开,操场上还留下了陈毅和战士们打篮球的足迹。如今,工字楼已开辟为市民健身广场,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新竖立的陈毅、粟裕塑像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当年战斗最激烈的场所致富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陶勇将军曾在此跃马扬刀指挥战斗,支前物资也从此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如今已是小城一处著名的景观,弯弯的护城河水中倒映着古桥的丽影,别有一番韵味。
福慧寺是一座始建于北宋天圣四年的千年古刹。1940年秋,新四军子弹厂和新四军修械厂就设在福慧寺的大雄宝殿及其配殿上。“文革”期间,这座既是历史文物又是革命遗址的古刹被拆除殆尽。后来,黄桥镇政府顺应民意,筹资1100万元加以修复,2000年以来,香客、游客络绎不绝。
这就是黄桥古镇,漫步其中,犹如翻开一页页历史画卷。黄桥在城镇建设的同时,更注重把历史馈赠的财富保护好、建设好、利用好,重金投入旅游开发,始终保持古镇原汁原味的风貌。
黄桥烧饼的发展之路
是黄桥因烧饼而闻名,还是烧饼因黄桥而载誉?谁也说不清楚。只是记者跟朋友们说起黄桥时,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哦!黄桥烧饼!”的确,如今黄桥烧饼已经成为黄桥镇的代言词,二者密不可分,街头巷尾处处能闻到烧饼的香味。
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之所以出名,与黄桥战役紧密相连。其实,黄桥烧饼的历史由来已久。元末时期,江淮一带,曾流传过刘伯温的《烧饼歌》,笔法曲折,语言隐晦。该歌未必出自刘伯温之手,也并非是专事研究烧饼的,它是为召唤农民起事而歌的,不过由此可见烧饼在当时的江淮一带已是大众化的食品了。黄桥民间流传着一个小故事,说是清朝道光年间,如皋县的一位知县路过黄桥,吃了一回黄桥烧饼后齿颊留香,念念不忘。如皋、黄桥两地相距30多公里,总不能专程来吃呀,这位县太爷竟不怕人说他搞特权,隔三差五地派快马到黄桥购买烧饼,以饱口福。这个故事不仅让人联想起“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同时也告诉我们,至少在160多年前,黄桥烧饼便小有名气。
1952年4月,毛泽东主席与身边的警卫队长陈长江交谈时说:“黄桥烧饼好出名的。”1975年5月,粟裕将军重返黄桥,指名要吃黄桥烧饼。他手捧烧饼,激动地勉励大家说:“从黄桥烧饼我们看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我们要继续发挥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上世纪70年代,顾寄南的散文《黄桥烧饼》在《人民日报》发表;上世纪80年代,电影《黄桥决战》在全国播映,大量反映黄桥决战的小说、散文、诗歌见诸报端……这一切,更使黄桥烧饼名声大噪。
然而,黄桥烧饼的发展并非顺风顺水,要想把黄桥烧饼打造成中国一个响当当的知名品牌绝非易事。在长江两岸,在全国许多大中型城市,黄桥烧饼几乎无处不在。“奇怪”的是,黄桥烧饼并不存在“假冒伪劣”!无论是何方人士,也无论他是否了解黄桥烧饼的配料和工艺,一台火炉、一张面板,再挂上一个“黄桥烧饼”的牌子,就可以开张了。不少人尝了这些所谓的“黄桥烧饼”后说:“没品出什么道道来。”
黄桥镇镇长钱军表示:“黄桥烧饼虽然全国知名,但并未形成品牌。在制作方式上,多为‘前店后场’作坊式的生产;在经营手段上,仍是‘诸侯割据’,‘杂牌军’、‘游击队’主导市场。最关键的问题是,黄桥烧饼没有统一的标准、规格、营养构成、安全指数等一系列符合国家食品规定的要素。要解决这些难题,必然涉及到配料这一敏感问题。倘若配料规定了标准,又涉及到黄桥烧饼是做‘传统’还是做‘创新’,而‘创新’后的烧饼还能否称为真正的黄桥烧饼?”
这一切问题,都摆在黄桥镇党委和政府领导者面前。如何让真正的黄桥烧饼走出苏北、走向全国?如何让“小小的烧饼”唱出一台兴业致富、拉动一方经济的“大戏”?这一切,都需要黄桥人去实践。
2004年,黄桥宾馆的“黄桥”牌黄桥烧饼被中国烹饪协会评定为“中华名小吃”,并被东航南京公司指定为航空食品。“为群”牌黄桥烧饼已与苏果超市签订长达10年的供货合同……目前,全镇有近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黄桥烧饼产业的生产、制作、销售,有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规模公司5家,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品牌企业15家,年销售额20万元以上会员企业50家。目前,黄桥镇正在向国家工商总局积极申报“黄桥烧饼”集体商标,以品牌带动产业,唱响新世纪的黄桥烧饼歌。
中国“提琴产业之都”
如今在黄桥穿街走巷,除了能闻到烧饼的香味,还总会听到咿咿呀呀的提琴声,或滞涩,或流畅,因熟练程度不同而有差异。一座曾经战火纷飞的小镇,已经被温柔的提琴声暖暖地包围。一间间小提琴工厂在这个小镇中鳞次栉比。
黄桥街边提琴商店琳琅满目
“黄桥现在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提琴产业之都’了!”黄桥镇政府工作人员将记者带进了当地规模最大的小提琴生产企业——江苏凤灵乐器集团。一棵七人合抱的88米高巨型原木,被精心装饰后置于厂区最显眼处,上书金字“神木”。凤灵集团董事长李书向记者介绍:“它取自美国拉什莫尔山脉,是一棵有1188年树龄的巨松树干中部的一段,是制作提琴面板的顶级材料,是我们的镇厂之宝。”
随后,记者参观了凤灵集团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乐器博览馆。这是一座外形奇特、整体像一把躺着的提琴的建筑物。建筑物内收藏了包括美国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使用过的吉他、尼古拉·阿玛蒂手制的阿玛蒂小提琴等珍品以及其他1000多件各类乐器展品。置身其中,彷佛走进了神奇的乐器王国,扑面而来的,都是纯纯的音乐。
“世界上每三把小提琴中,就有一把是凤灵生产的。”李书自豪地说。2001年,企业改制后他成为负责人,经过10多年时间,凤灵乐器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提琴生产基地。凤灵集团的崛起,离不开改革开放和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像我们这样的劳动密集型、标杆型企业,一直享受13%的出口退税,而且省里还有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商务部、文化部近五年都有额外补贴。”
凤灵集团原来的产品90%属于低档大路货,现在则以中端产品为主,同时拓展高端市场。李书说,凤灵集团确立了高端化、多元化的转型升级思路,成立了高档提琴制作室,由国际提琴制作大师郑荃指导,不断提升和创新提琴的品质和款式。“我们准备在全国开设十大琴行和十大培训中心,而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已经把凤灵小提琴,当成国际交流的文化礼品。”面对未来,李书信心满满。
上世纪60年代,几名知青从上海提琴厂下放到黄桥,因生活所迫,私下加工琴头和弓弦。70年代,有提琴作坊冒着风险开始生产整琴。80年代中后期,黄桥提琴产业与上海提琴厂合作,引进对方资金和整套提琴制作核心技术。90年代,国内市场趋于饱和,他们与海外合作,成立了凤灵乐器等合资企业,面向世界市场找突破口。又是十年,世界提琴制造业因为成本和原料制约开始产业转移,此时已拥有完善产业基础的黄桥迎来了黄金机遇,逐渐成为全球制造基地。提琴这个发源于西洋的乐器,彻底进入了“黄桥制造”时代。
黄桥镇党委书记耿元进介绍,黄桥老区现有提琴生产及配套企业180多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这里每年制作出占全世界产量70%的小提琴、大提琴和吉他,总收入超过5亿元。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提琴生产基地,黄桥被西方人誉为“东方小提琴之乡”。2010年1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乐器协会授予黄桥“中国提琴产业之都”的称号。耿元进打趣道:“以前黄桥人送礼都送烧饼,现在可以把小提琴当土特产送亲朋,更显风雅。”
千年古镇的华丽转身
古镇黄桥,银杏树下的古迹和沿街的黄桥烧饼店,处处诉说着这座历史文化名镇昔日的辉煌。尴尬的是,一个时期,受制于有限的财力,这座古镇坐拥大量“红”与“古”的资源,却始终裹足不前。
2009年,泰兴市委决定把黄桥镇作为泰兴“副中心”、“小城市”规划建设,并出台了10条政策从财力上大力扶持。在两次区划调整后,原溪桥镇、刘陈镇、南沙镇并入,黄桥镇版图空前扩大。调整后的黄桥镇总体规划,既策应泰兴主城区,又统筹协调黄桥老区,促进泰兴东部地区人口向黄桥集中、产业向黄桥转移、生产要素向黄桥集聚,从而实现以黄桥镇为中心,带动老区乡镇抱团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在政策带动下,古镇黄桥实现了华丽转身。近年来,黄桥镇累计投入50多亿元,新开工建设商业中心、规模商场6.9万平方米,综合市场群27万平方米,星级酒店3.6万平方米……如今,黄桥镇已经形成“四横四纵”的城市主干道骨架网络,城区面积由7.1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并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全国文明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12个国字号招牌。
康桥科技创业园始建于2007年,总建筑面积为2.4万平方米。创业园重点引进电子信息、软件、新材料、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节能及环保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据了解,除康桥科创园外,黄桥工业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两个科技创业园。其中,高新技术创新园,总投资达2.3亿元,建成后将融办公区、孵化楼、厂房区、生活区于一体,是功能完备、服务齐全的现代化科技创业园。近几年,黄桥镇工业经济增幅年年超过33%。在工业化跑道上起跑落后的老区,正埋头奋起直追。
上百万人口的黄桥老区,农业人口超过50%,而且留守的农业人口多为老幼妇孺。怎样崛起富民产业?“老区缺钱缺资源,但再穷的地方一定也有金矿。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高效农业的贡献率超过60%。”黄桥镇镇长钱军说。据介绍,走上现代农业之路的黄桥老区,正在实施高效农业“接二连三”战略,即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积极开辟以观光休闲农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将来,游客在尽情领略黄桥老区的红色文化、体验回归自然的同时,也可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高效农业风光
走访黄桥,记者实实在在感受到,人的变化推动着老区的发展;老区的发展,同步提升着老区人的精气神。黄桥镇党委书记耿元进说:“老区人有一种不服输的革命精神。内生的动力激发出来,可以成为老区发展的中坚力量,这对于老区的发展最为珍贵。黄桥老区虽有一点成绩,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只有一路振奋精神,加速、再加速,已经‘起跑的老区’,才能保持永续向前的势头。”
黄桥居民小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