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枕着丈夫日记入眠
枕着丈夫日记入眠
作者:黄朱清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4-15 浏览次数:7838
城市:北京
时间:2014年8月24日
寻访:新四军女战士李垠
北京三里河的北街,有个3号院。
院里4号楼501室,住着李垠。这位老人的家很简朴:水泥地,日光灯,开关还是拉线的。书橱、衣柜,几件老家具,是上世纪80年代的,显得陈旧。李垠是新四军五师的,1919年生,年龄九十有五。新中国成立第三年,丈夫去世,那一年,李垠30出头,一直独身至今。几年前,一个远房亲戚叫李秀玲的,40来岁,从李垠老家襄樊来到北京陪伴她。
李垠的丈夫名叫胡克,两人同是湖北人,1938年一起参加革命。共同的志向,第二年他们结了婚。在新四军里,李垠为部队征过粮,制作过棉衣;胡克当过地方干部,做过随军记者。战争年代,两口子聚少离多,有过三个孩子,因行军打仗,两个放在老百姓家里寄养,因缺奶缺营养不幸夭折。还有一个后来生病死了。全国解放初期,李垠和胡克都患上重病。消息传出,曾担任过新四军五师师长的李先念,还有任过中共鄂中区委书记兼新四军鄂豫独立游击支队政治委员的陈少敏,心急如焚。他们用自己的微薄薪水,托人从香港买了药,给李垠两口子治病。李垠病愈,胡克没抢救过来,离开了她。
李垠与丈夫胡克及孩子在一起
李垠心痛:失去三个孩子,又走了丈夫。
在我们的镜头前,李垠满头白发,牙掉了好几个,身体瘦弱,脸色灰暗,精神却好。采访中,她走到卧室,拿出一本丈夫留给她的小本本,手掌大,咖啡色塑料封皮,是胡克在解放保定、石家庄、天津等地的战地生活日记。日记的字依然清晰,只是笔迹有些淡化。日记里,有战争的回忆,有对孩子的牵挂,有中秋节对妻子的思念。扉页上写道:“献给我的战友和妻儿”。
这是胡克的第二本日记,只保留住了这本。诀别时,日记留给了妻子李垠保存纪念。李垠珍藏着,时常拿出来看一看。有时,会放在枕边几天。李垠对我们说:看到这本日记,头脑里会浮现胡克。一页又一页,字里行间,是他的心,他的情,他生生不灭的影子。听说我们是从南京去的,她手里拿着胡克的日记说,中原突围,她和胡克一起化装走的,走出险境,两人从汉口坐船经宜昌到了南京,在山西路一家新华书店旁的照相馆还照了相……
李垠想起牺牲的战友、想起丈夫,她还活着,她满足。
李垠(右一)和陈少敏(右二)等人在一起
李垠向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捐赠了102件新四军史料。哪儿有大灾,总想到捐钱。采访结束,已经傍晚天黑。怕我们忍着饥饿离开,硬是留我们在她所在单位的食堂就餐,还非要买单。她常说:过日子不可不精细,待客不可不风光。她说的风光,是说不要小气要让客人满意。
她心里,装着红色记忆,装着革命爱情,宁愿自个生活俭朴,也要厚待别人。
记者感言:一个已过九旬的老人,把丈夫日记珍藏了67年,并视为生命的支柱。在李垠的内心深处,我们似乎窥见到了令人感奋的光亮: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她和丈夫一生的人生主旋律。看到这本日记,她总觉得为建立新中国出生入死,自愉自豪;硝烟里建立的婚姻,理想、追求、信念相同,两颗心始终融化在一起。看到这本日记,她温暖温馨;没了子女,没了丈夫,没有改嫁,她似乎不觉得孤单,看到这本日记,总恍惚感到胡克还活着。再说,从战争年代一路走来,老百姓是靠山,老百姓是养鱼的水,这种思想刻骨铭心,她或许一辈子就认定:人民是她永远的亲人。
本刊记者与李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