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二胡“斗士”阿炳
二胡“斗士”阿炳
作者:束华静 责任编辑:赵雨希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4-28 浏览次数:7150
阿炳虽沦落社会底层,仍不乏有一个正直中国人的良心和正义感。原本善于抒情的二胡,在阿炳的手中变成千面锣、万面鼓,召唤人们进击的号角,倾吐着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寄托了他盼望抗日胜利的信念。
1937年冬,无锡城沦陷。街头店铺的老板,都四处逃命奔走,只有茶馆三万昌的老掌柜还没关张。习惯了“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江南人可不能没了茶馆这个去处啊。
卖五香豆的小贩刚进茶馆,就被茶客奚落是“汉奸”,他瘪着嘴嚷嚷:“我不过是卖了五香豆给日本婆娘吃,赚她几个铜钿,那‘小天师’阿炳还给东洋人拉曲子听呢,那他不是‘大汉奸’啦?”“你晓得‘小天师’拉的是什么曲子吗!”一位茶客急忙替阿炳辩解,“他拉的可是《听松》!”“是谁又在唤我的名啊?”说曹操曹操到,阿炳这会子也来到了三万昌。听明白茶客争吵的原因后,阿炳哈哈大笑:“我还道是什么事情,原来说的是这个。那天我从城外唱曲回来迟,城门已经关了,城楼上的日本兵哇啦哇啦冲我喊,我只得跟他们讲‘东洋先生,我是一个拉二胡的,我回城迟了还望通融。’东洋人不信我一个瞎子还会拉二胡,非要我拉一支曲子给他们听。我想都没想就拉了这支《听松》,谁知道东洋赤佬听了直拍手叫好,毕恭毕敬地给我开了门呐。”
阿炳呷了一口茶接着说:“宋朝时候,金兀术被岳飞打得走投无路,狼狈逃到我们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的声音。这支曲子《听松》就是写这个故事的,所以也可以叫《听宋》!”原来阿炳是以金兀术的败逃喻日寇的失败,以岳飞的奋斗精神预言中华民族的必然胜利。他的《听松》节奏铿锵明快,旋律高昂饱满,气势一往无前,表现出狂飚起,松涛吼,旌旗扬,战马嘶,创造了酣畅淋漓无往不胜的意境,点燃听众胸中的烈火。
“啊呀要死哉阿炳!”一位茶客太太声音高了八度,“要是给东洋人晓得了你拉的是这样一支曲子还了得,你的命都要被老天收走了!”
大家听了她这话都笑了:“阿炳胆子大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你就不要替他担心啦!”
是啊,阿炳胆子大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自1927年患上眼疾后就一直生活窘迫,直到两眼完全失明后,他开始变卖道产,当做法事的“庄严”(装饰物)也变卖完了之后,他便只好手拿胡琴,肩背琵琶,走街串巷说唱卖艺,沦为街头艺人。他经常在崇安寺三万昌茶馆以及清风茶楼、升泉茶楼门前围场演唱。
他虽不断地遭受到社会恶势力的打击和欺凌,但他敢于切中时弊,每遇时事新闻,他以人民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吸引听众,把通俗易懂的顺口溜编成唱词,讥笑怒骂现实社会的黑暗。当时无锡有个恶霸地主顾某,强奸婢女,欺压乡邻。阿炳闻知,编了唱词到处说唱,吓得顾某藏身匿迹,不敢露面。国民党江苏省民政厅厅长缪斌,在锡强占雷尊殿作养马场,阿炳不畏权势,公开在崇安寺、惠山和缪公馆门口边唱边骂,激起公愤。缪斌的老娘只得叫人把马从雷尊殿牵走。
1927年,大革命洪流在无锡风涌而起,他对当时在工人群众中极有威望的无锡总工会委员长秦起非常敬仰。他欣然用胡琴演奏起“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流行歌曲。可是不久,无锡发生“四一四”反革命事件,秦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被杀害。阿炳当即编唱了《秦起血溅大雄宝殿》,揭露国民党右派血洗总工会、杀害工人领袖秦起的暴行。秦起的牺牲对阿炳促动很大,使阿炳对反动统治有所认识,从此他不肯奉承于权贵之门。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各地掀起抗日救亡热潮。阿炳在东北流亡学生的影响下,用琵琶演奏《松花江上》等爱国歌曲,用二胡演奏《义勇军进行曲》。1932年1月28日,十九路军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禁令,在上海以5万抵抗入侵的10万日军,是为“一·二八事变”。阿炳随即编唱了《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的新闻,并用二胡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在抵制日货的运动中,他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1938年秋,阿炳在城中公园对面的“三圣阁”前绘声绘色地说到“中国军队台儿庄大败日本兵”时,围观百姓精神非常振奋。当阿炳大骂奸商米蛀虫时,他们又觉得非常解气。
阿炳的许多新闻说唱唱出了群众的心声,深得一般市民的喜爱。他在说唱新闻之前,总要先表演一番高超的琴艺作为开场,以吸引看客。他可将琵琶放置在头顶、背后弹奏,还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说话、叹息、欢笑以及鸡鸣狗叫的声音。他每天晚上还沿街演奏,手操二胡,边拉边唱,声调感人。蜚声国际乐坛的《二泉映月》,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阿炳虽沦落社会底层,仍不乏有一个正直中国人的良心和正义感。原本善于抒情的二胡,在阿炳的手中变成千面锣、万面鼓,召唤人们进击的号角,倾吐着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寄托了他盼望抗日胜利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