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人生如歌
人生如歌
作者:黄朱清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5-06 浏览次数:6965
城市:苏州
时间:2014年9月18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陈永华
镜头前的陈永华
陈永华,江苏洪泽人。1943年,他从抗大八分校毕业后被分到抗敌剧团。这一年,陈永华18岁。这个分校是新四军二师创办的,张云逸兼任校长,罗炳辉兼任副校长。在分校学习,给陈永华留下烙印的,是学校里倡导“敢于为坚持真理挑重担”。
抗敌剧团的名字,最初是刘少奇、邓子恢定的,后来又改称二师文工团。陈永华在团里乐队拉二胡,此外他还有点文学细胞。日本投降消息传来,淮南根据地雀跃欢腾。随后,团里掀起创作小热潮。陈永华按捺不住喜悦,写了首打油诗交给团里,还上了板报。不久,他就去了安徽的来安支队当宣传干事,后来改行当参谋,投身解放战争的洪流。
1982年,陈永华离休,时任北京军区装甲兵训练基地司令员。1999年,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牵头编辑出版了《新四军歌曲》。一天,有战友告诉陈永华,“书里有你写的歌。”陈永华不信,特地找来这本歌曲集,翻到第390页果真有,歌名叫《永远不要忘》:陈永华词,洛辛曲。
时间虽然过去50余年,陈永华却记忆犹新:这首歌词就是那次他写的打油诗。当时,洛辛是剧团里的音乐指导员,陈永华与他相处三年,很敬重他。写打油诗时,洛辛提示过,面对抗战胜利有两点不能忘:第一点,日本鬼子的滔天罪恶;第二点,八年抗战打败日本全靠中国共产党领导。陈永华记住诗魂,《永远不要忘》写出来了。离开了二师文工团,他与洛辛再也没见过面,压根儿不知道洛辛为他的打油诗谱了曲。
陈永华查阅回忆怀念洛辛的文章
陈永华感恩洛辛,多方打听,才问到洛辛家的电话。打过去,对方不知是女儿还是儿媳,平静地告诉陈永华:洛辛已经走了。不久,陈永华收到从北京寄来的邮件,里面是一份印有遗像的洛辛生平,是洛辛的家人寄给他的。
洛辛,浙江丽水人,1940年在重庆国立音乐学院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并参加新音乐活动,时常为新华日报副刊《时代音乐》撰稿。皖南事变后,他受周恩来派遣,从重庆来到淮南抗日根据地。1945年,他由音乐指导员改任文工团团长。洛辛是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奠基人、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的首位主任。2002年岁末,担任过总政歌舞团政委的洛辛病逝,这一年,他84岁。默默看着洛辛的生平资料,陈永华流下了眼泪。
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陈永华写文章纪念恩师洛辛。
陈永华的恩师洛辛
陈永华的家乡,深受日本军队欺凌,为了不当亡国奴,他决然参加新四军。穿越津浦铁路时,从没有坐过火车的陈永华,悄然摸摸铁轨。心想,自己国土上的铁路,国人却没权利坐火车,他恨透了日本强盗。1942年,他在新四军里入了党,陈永华坚信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永远不要忘》这首歌,其实是他的心声。
陈永华与老伴冷学芝在战争年代合影
70年前,《永远不要忘》在战火中诞生,歌词今天读起来,依然铿锵激昂:“自从芦沟桥炮声响,鬼子强占我家乡,国民党他不抵抗,调转屁股向后拱,哎呀哎呵哎哟呵,大好河山都丢光……同胞们来想一想,八年苦痛多难当,如果不是共产党,百姓哪能得安康,哎呀哎呵哎哟呵,大家永远不要忘……”
记者感言:艺术源自生活,一首打油诗,不经意成为流传的歌,陈永华今生没有想过。其实,这首歌是他取自生活,又是内心强音。他对日寇怀有深仇,来到新四军觉得只有共产党才是老百姓的救星。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陈永华抑制不住狂喜的激情,把对敌恨、对党亲的满腔心声倾注于笔端。字里行间感情真挚,文句有韵,被文工团的音乐人看上,成了歌。歌,又演绎了他的人生。抗战胜利,他继续跟着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天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直至解放全中国。新的历史时期,他没有停止脚步,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离了休,书写文章,忠告国人勿忘国耻。《永远不要忘》,是陈永华发自内心的忠告。我们也不会忘记:一个新四军老兵70年前留下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