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艺苑 > “他的诗就是他自己” ——读叶挺将军《囚歌》
“他的诗就是他自己” ——读叶挺将军《囚歌》
作者:刘志宏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 《铁军》 日期:2016-06-17 浏览次数:8042
叶 挺
1942年夏秋间,狱中的叶挺度过了一年半的囚徒生活,但意志依旧坚定。11月21日深夜,叶挺在囚室面对昏黄的灯光,回顾自己的革命历程,联系眼前国民党高官厚禄的诱惑,不禁感慨激昂。他挥笔写下了《囚歌》,以表达自己傲雪青松般的意志和坚贞不屈、斗争到底的决心: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囚歌》的开始,叶挺以形象的语言,把囚禁在牢狱里的受难者的自由与尊严被分离的景况直陈出来。一方面,反动当局绝对不允许被囚者以自由之身保有人的节操和尊严;另一方面,他们又千方百计诱惑受难者以尊严的丧失换取行动的空间。随后的“爬出来吧,给你自由”寥寥八个字,把反动派的狰狞嘴脸活脱脱地勾画了出来。然而,革命者所渴求的自由从来就不以屈尊为代价,更不会以奴颜婢膝去换得所谓的“自由”。士可杀不可辱,这早已是自古以来志士仁人们遵循的法则。“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诗人高傲地拒绝着反动派的诱惑。自由诚可贵,然而,失去了尊严的自由,又怎能俯就?被囚的勇士依旧是勇士,而自由的畜牲,永远是畜牲。自由的精灵被隔绝在高墙之外,受难的人们时时渴求着自由的温存,却无法与之结合。牢狱从来就不是梦幻情调的温床,阴森、恐怖、死亡才是它的现实。弱者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骨气将在这里彻底消融,强者的凛然正气却可以在这里得到张扬。“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囚歌》的结尾,慷慨而悲壮。
对于自由的信徒,革命的斗士,死亡并不可怕。他们明白,在被囚的那一刻,他们已与死亡比邻而居。志士的被囚,可能是他们整个抗争生涯的最后阶段。他们无惧死亡,甚至乐于把这视为生命中的最后辉煌。叶挺高歌“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便大有此种意味。
这首诗发表在刚刚创刊的《维民周刊》第四期上。郭沫若在《叶挺将军的诗》一文中曾如此评价:“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郭沫若称颂《囚歌》说:“这里燃烧着无限的激愤,但也放射着明澈的光辉,这才是真正的诗。……他有峻烈的正义感使他对横逆永不屈服,而同时又有透辟的人生观使他自己超越在一切的苦难之上。五年的囚禁生活,假如没有这样的精神是不能忍耐的——然而希夷征服了这一切。”
叶挺出狱后,于1946年4月8日飞往延安,飞机在黑茶山失事。事实也正如诗人自己所预言的,叶挺逝世后,他的英名彪炳史册,永垂不朽。郭沫若在《为多灾多难的人民而痛哭》的《哭希夷》一则中写道:“没想到你今天竟真的‘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了。我发表你的诗,朋友们说那竟成了你的‘诗谶’,不错,你的诗,天天都在我的脑里盘旋,——我也愿意发出同样的一个‘诗谶’。永远,永远,永远盘旋到我这一低能幸福者,也‘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的一天!”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胡作霖曾为《囚歌》谱曲。1949年11月27日,当听到解放军向重庆进军的隆隆炮声时,这位身陷渣滓洞的铁窗歌手一边指挥,一边领唱:“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难友们齐声合唱:“……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在悲壮的歌声中,一批批志士从容地走出牢房。在敌人嫌屠杀进度太慢改用冲锋枪向牢房密集扫射时,胡作霖挺身面对飞射过来的子弹,又一次高唱《囚歌》。他的胸膛已经被子弹穿透,他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牢门,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掩护难友们从后窗突围……
读将军的《囚歌》,遥想先辈的峥嵘往事,感奋之情溢于言表。于是,我也创作了散文诗——《伟人叶挺》,以表对将军的崇敬之情:
黑暗的囚室,托起铁镣响起的晨钟,满腔正气在炮火映红的信念里盛开;一曲《囚歌》,凝着恒久的渴望,将共产党人累斩不绝的豪迈放飞在天地间。
军号声声,笔直的枪刺横过北伐的洪流;如虹的气势,跨越贺胜桥和汀泗桥的火舌,让铁骨铮铮的肝胆,凝聚成锋锐的光芒,刺穿黑夜编制的死亡。
赤胆、钢枪与诗魂,铸造着长城坚实的基座;
奋斗、不屈和永生,澎湃着黄河怒吼的心声!
将军高贵的头,永远昂扬着民族的气节。刀光剑影的血色,灼热一种深深的印痕,贴着南昌城不朽的箴言,书写共产党人饱满的精神和信念。
于是,在军歌的激昂里,伟人叶挺英武的身躯,至今仍在奋勇向前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