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回眸峥嵘岁月 笑谈壮丽人生——革命老人李广涛印象记
回眸峥嵘岁月 笑谈壮丽人生——革命老人李广涛印象记
作者:赵东云 责任编辑:李赞庭 来源:《铁军》2013年第3期 日期:2013-09-06 浏览次数:7295
沈钧儒介绍他去延安
毛泽东在他的笔记本上题字:前进
冼星海亲自指导他唱歌
张爱萍把照相机交给他
他最早写纪念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文章
合肥解放时的李广涛(1949 年)
我最早知道“李广涛”这个名字,大约是在一年半之前,那次,我到合肥市青龙厂新四军铁军纪念园参加一个活动,市新四军研究会的陶余新老师让我对着前门正上方的“铁军纪念园”几个字拍张照片,并要我把照片冲洗出来。我有些纳闷,都是数码时代了,还有几个人愿意冲印纸质照片?陶老师告诉我,这个字是请省人大的李广涛老主任写的,老人家97岁了,他想看看题字的效果。一个97岁的老人能够题写如此遒劲有力、雄浑大气的文字,我不由得心生几分敬意。
最近,为了写一篇文章,我看了一些关于苏皖抗日根据地的文字,“李广涛”的名字多次出现在眼前,他的革命活动与张治中、刘少奇、张爱萍、张劲夫、李一氓、江岚、罗平多有联系。我想,若是能够当面与老人家交流,就一些历史情况向他请教,那该多好哇!
辗转找到了李老的联系方式,电话打过去,没想到老人家竟同意了。
沈钧儒介绍他去延安
2013年1月13日是星期天。上午,我如约来到了省人大宿舍区李老的家,老人家已让女婿在门口等候。
刚一进门,李老从枣红色木椅上起身相迎。我赶忙扶老人家坐下,抬头见墙上悬挂着老人家一张照片,照片中李老笑容可掬、满面红光,就说道:“这张照片拍得好,有精神!”老人的女儿李鲁玲说这是前年春节时拍的。我说:“是与李学林、于晋他们在一起吃年夜饭的那次吧?”鲁玲有些疑惑,问我怎么知道的,我以“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答之,谈话的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了。
我跟李老的谈话,是围绕他与几位历史名人展开的:“您最初当兵求学,似乎与同为合肥人的张治中将军有关系,是这样吗?”
李老告诉我,1929年春夏之交,他由于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勒令退学。不久他来到蚌埠,在一个叫唐光霁的军职人员的引荐下,到国民党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特务营特业教育班学习,特务营营长是张治中的弟弟。
1932年淞沪战争爆发,张治中率部奔赴战场,李广涛负责将军的警卫工作。淞沪战争结束后,李广涛遵张治中嘱咐,带一个班士兵来到张治中的家乡——安徽巢县黄麓师范,一边负责学校的警卫工作,一边随班读书学习。次年夏,李广涛正式脱去军装,在黄麓师范半工半读,同时担任该校附小的教师。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罗平。罗平也是合肥人,今年已是102岁高寿,与李老有长达80年的友谊。于是问李老:“就是在那时,您与罗平认识了?”
“是的,那时候,罗平是六年级班主任,我是五年级班主任,所以交往很多。后来我们又一同奔赴延安,所以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
我又问:“那次去延安,据说是沈钧儒先生介绍你们成行的?”
李老顿了一下道:“沈钧儒是著名的抗日救国会‘七君子’之一。我们黄麓师范当时组织成立了‘上海各界救国会黄麓分会’。1937年5月,我和罗平先后到上海,参加张劲夫组织的‘山海工学团’学习班,学习结束后,我们去找沈钧儒先生,沈先生给我们开了去延安的介绍信。”
李广涛于1937年9月从南京出发,乘火车至西安,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帮助下,乘车抵达延安。延安,是当时无数热血青年朝思暮想的革命圣地。从此,李广涛的革命生涯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毛泽东在他的笔记本上题字:前进
李广涛、罗平到延安后,在陕北公学学习。学习期间,他亲耳聆听过毛泽东、王稼祥、项英、李富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
有一件事李老至今记忆犹新。一天,延安中央大礼堂举办周末晚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也前来观看。李广涛登台亮开嗓子唱了一首安徽民歌,赢得了观众一片掌声。次日,党总支通知李广涛,要他把昨晚唱的民歌和自己所知道的其他民歌全写出来交上去,说毛泽东主席对民歌很感兴趣。
不久,李广涛与几位同学相约拜访毛泽东主席。在毛泽东住的窑洞里,同学们说明来意,并掏出笔记本,请毛泽东题字。毛泽东满足了同学们的要求,他微笑着给大家一一题字,给李广涛的题字是“前进!毛泽东”,在李广涛的那本笔记本上,后来还有刘少奇、林彪、王稼祥、李富春、项英等领导人的题字。
我感叹道:“这可是一个十分珍贵的文物啊!”
李老说,这个本子他保存了40年,“文革”后上交给了中央办公厅。
由于李广涛有一定的音乐基础,陕北公学领导建议他报考戏剧学习班(“鲁艺”前身)。他也想在舞台艺术上有所造诣,便听从了学校安排前去报考,主考官是周扬。考试那天,李广涛向周扬汇报了自己的大致经历,背诵了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一段台词,又唱了一首《松花江上》,结果得偿所愿。
但他还没有正式入戏剧班学习,又接到上级通知,要他到汉口中国青年救亡协会宣传团工作。
冼星海亲自指导他唱歌
1938年初,李广涛、江岚等20多人赶到武汉,住在汉口成忠路56号。报到之后,宣传团很快就投入到排练、演出之中。在汉口街头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李广涛扮演老汉,宣传团团长袁静扮演女儿,史维汉扮演青年工人,连续演出100多场,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一曲《松花江上》,使东北军将士感动得热泪迸流。他们精彩、感人的演出,为大武汉的抗战宣传平添了一抹亮色。
“李老,我感觉您有较好的音乐天赋和歌舞剧表演才能,这些‘本领’是从哪儿学来的?是家庭熏陶的结果吗?”
老人呵呵笑道:“都是张劲夫、冼星海的功劳!”
我有些疑惑。
李老继续道:“张劲夫搞了‘山海工学团’,我在那里面学习,听许多名家讲课。冼星海又在‘工学团’里组织歌咏队,天天练,天天唱,能唱不好吗!”
想想也是,有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亲自指导,音乐、表演的潜能无疑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李老的女婿说到一件事:前年除夕夜,一大家人吃年夜饭,老人家看到儿孙满堂,很是高兴,当场就亮起嗓子唱了一曲《日落西山》,听者无不动容。
这时,鲁玲撺掇着,要父亲唱两句。李老清了清嗓子,然后唱了起来:“日落西山满天霞,对面山上来了俏冤家,眉儿弯弯眼儿大,头上插了一朵小茶花。哪一个山里没有树?哪一个田里没有瓜?哪一个男子心里没有她?要打鬼子可就顾不了她。”这虽然是抗战时期传唱的老歌,但李老依然唱得那样甜美、舒缓、婉转,他那陶醉其中的神色,显示了一个革命者的浪漫情怀,仿佛又回到那烽烟四起的岁月……
李广涛向笔者讲述革命历程
1938年8月,武汉抗战形势日趋严峻。
一天,中共中央长江局组织部长黄文杰找到李广涛,说河南新蔡原来的党组织悉数被破坏了,要他到新蔡任县委书记,恢复党的组织。李广涛依托一所私立学校“今是中学”开展秘密活动,公开身份是校长。这年冬,他重新组建了新蔡抗战时期的第一个党支部,发展了一批党员,很快使“今是中学”成为当地抗日救亡的中心。不少青年学生就是从这所学校走出来,到延安抗大、河南省教导大队和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从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张爱萍把照相机交给他
1939年11月,李广涛随刘少奇同志东进,同行的还有刘瑞龙、曹荻秋、金戈等人。路经皖北涡阳,见到了新四军六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彭雪枫“英俊清瘦,腰杆笔直,威严无比”的革命军人形象,给李广涛留下了深刻印象。
两天后,组织决定李广涛去永城任县委书记。不久,张爱萍率部到皖北萧县、宿县、灵璧一带活动,带李广涛同行。张爱萍见这一带战略地位很重要,就让李广涛担任萧宿灵中心县委副书记兼灵北县委书记。
我问李老:“在我印象中,张爱萍将军是一位儒将,他很喜欢照相。”
李老微笑着道:“那一次栏杆集战斗,张爱萍亲自指挥。我向他提出参加战斗,张爱萍本来不同意,可经不住我软磨硬缠,就把他随身带的照相机给我,对我说:‘既然你坚持要去,那就给我们参加战斗的将士们照照相吧。’”这一次,李广涛正好可以“发挥特长”了,因为早在黄麓师范时,他就购买了照相机,还学习过照相技术。那一次,他给张爱萍和将士们照了许多照片。
他最早写纪念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文章
1940年秋,李广涛随军东进淮海,不久来到苏皖边区,担任淮阴县委书记。李老在淮阴前后工作了近10年时间,对淮阴充满感情。
当时,苏皖边区书记是李一氓同志。李一氓是新四军秘书长,皖南事变后,辗转由皖南到达苏北。李老说:“那时我们住在一起,往来频繁。李一氓是党的高级领导,他把我当年轻干部,工作上多有关怀。”
在一旁的鲁玲对父亲说:“我到北京见到王姨(王仪,李一氓夫人),王姨说你很关心他们一家,把好房子让出来给他们住,自己住旁边的破房子。”
李老没有回应,只是露出腼腆的笑容。
蓦然,我想到淮阴刘老庄曾发生过一次激战,在那场战斗中,坚守阵地的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的82名指战员,英勇作战,顽强抗击1000多名日军,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我问李老:“您还记得刘老庄战斗么?”
“怎么不记得?那是1943年3月18日发生的,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李老刚把刘老庄战斗经过讲完,鲁玲取出一本书,说道:“《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就是老爷子最早写出来的,消息见报后,在全国产生很大反响。”我接过鲁玲手中的书,果然,那本有些年头的《淮阴史话》上有李广涛写的纪念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文章。
抗日战争期间,李广涛为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新四军的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以李广涛为书记的淮阴县委,向新四军输送了大量兵员。1945年,县委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参军高潮,组建了一支2000多人的反攻团,输送给新四军主力部队,后来,这支部队跟随黄克诚进军东北。
淮海战役期间,李广涛组织了两万多人参加的后勤民工队,担负运输粮草、弹药的任务。
1949年2月,李广涛奉命南下接管合肥市,先后担任合肥军管会秘书长、城防司令部政委、市委书记、安徽省人大副主任等职务,为安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