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永远是人民的子弟兵——济南军区71897部队(俗称沙家浜部队)巡礼
永远是人民的子弟兵——济南军区71897部队(俗称沙家浜部队)巡礼
作者:魏冉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8-26 浏览次数:10349
这是一支在新四军36名伤病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部队。
这是一支屡建奇勋的部队:他们参与了大鱼山岛战斗、朱家岗伏击战、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抗美援朝……
这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部队:他们之中有抗美援朝时期的一级战斗英雄毛杏表、毛张苗,解放一江山战斗中的吕有库,新时期“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70多年里,部队听党指挥,忠于革命,用实践传承着沙家浜精神和一江山精神,他们是济南军区71897部队。
这是一支在新四军36名伤病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部队。
这是一支屡建奇勋的部队:他们参与了大鱼山岛战斗、朱家岗伏击战、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抗美援朝……
这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部队:他们之中有抗美援朝时期的一级战斗英雄毛杏表、毛张苗,解放一江山战斗中的吕有库,新时期“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70多年里,部队听党指挥,忠于革命,用实践传承着沙家浜精神和一江山精神,他们是济南军区71897部队。
浙东子弟骋疆场 打击日伪建功勋
71897部队的前身,可上溯到1938年8月成立的抗日武装——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诞生于浙东。1943年12月22日,新四军军部电令浙东抗日武装正式整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1945年1月13日又改编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二纵队,何克希任司令员,谭启龙任政治委员。
“芦荡火种” 1939年,正当叶飞率领新四军第六团沿用“江抗”名义东进,直逼上海,初步打开了东路地区抗日新局面时,却遭到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的大举进攻。“江抗”奉命西撤,在阳澄湖畔留下了刘飞等36名伤病员。面临日军的疯狂扫荡,伤病员们得到了阳澄湖人民的精心掩护与照顾。脍炙人口的京剧《沙家浜》讲述的正是这段不寻常的红色经典故事。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们组建“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指挥部特务连”,依靠当地群众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首战梅李,恶战洋沟溇,血战张家浜,火烧桐岐庙,大闹伪军头目包汉生寿辰,夜扰军乐鸣婚宴,围剿胡肇汉等数十次战斗,胜利保存了“芦荡火种”。后来,这支队伍逐渐发展成为拥有3600人的抗日武装。
“海岛狼牙山之战” 发生于1944年8月21日的大鱼山岛战斗,开创了新四军海岛作战的先例。海防大队一中队76名指战员,面对有飞机、军舰掩护,轮番进攻的500余疯狂日伪军进攻,在不足9平方千米的东海小岛上苦战竟日。装备落后的战士们在子弹打光后,与敌人进行肉搏,有的战士抱住日军跳崖,英雄的血肉染红了山岗,终因弹尽粮绝,40余人壮烈殉国。这场被誉为“海岛狼牙山之战”的惨烈战斗结束后,受伤被俘的19名战士面对日军刺刀,坚贞不屈,无一投降,遭集体屠杀,仅一人跳海幸存,抒写了抗战史上悲壮的一页。
朱家店伏击战 1944年8月,浦东支队在支队长朱亚民的指挥下,在朱家店伏击歼灭日军34名,汉奸1名,缴获良多,新四军仅亡1人,战斗不到1小时结束。该战斗是日军占领南汇后遭遇的第一次失败,也是支队在上海郊区歼灭日军最多的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朱家店伏击战作为步兵连第一个优秀“进攻战例”,被总参军训部、军事科学院战史部写入教材。
救护美国飞行员托勒特 1945年1月13日,美国驻华空军中尉飞行员托勒特驾驶轰炸机时被日军高射炮击中,跳伞降落于黄浦江边龙华嘴附近。当地人民救起托勒特后,经一天辗转,连夜跑了60余华里找到淞沪支队报告情况。在物资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淞沪支队派专人护理,待之如上宾,令托勒特深受感动。托勒特伤愈后不久,新四军将其护送至国民党新昌县政府,协助其办理交接归队手续。临别时,托勒特说:“我们过去因傲慢而轻视中国人的事,请你们原谅。这实在是错误的观念。我将设法告诉我们美国人,使他们有个正确的态度。”
澉浦突围 该战斗发生于1945年10月4日。第一旅第五支队、上虞自卫大队及部分地方党政干部北渡杭州湾在澉浦登陆时,遭到国民党四十九军7个团的阻击和围攻。面对10倍于己并占领有利地形的强敌,何克希司令员临危不惧,率部队与敌血战16个小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妈妈把躲藏在地窑里的两个儿子叫出来,给新四军担任向导,带领部队在深夜突出了重围。澉浦突围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的阴谋,有力保障了整个纵队的顺利北撤。
华东中原作前锋 解放战争奏凯歌
1945年11月,苏浙军区第二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三旅。1947年1月,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师。1949年2月,部队番号改为第三野战军九兵团二十军第六十师。解放战争期间,该部队奋战于华东、中原两大战场,先后参加主要战斗70余次。
参加鲁南战役 1947年1月4日晨,猖獗一时之美械精锐主力整编第二十六师及第一快速纵队,仅经44小时战斗即告覆灭,鲁南战役第一阶段结束。一纵三旅于8日晚奉令西开,于9日到达峄县城以南古邵镇、金陵寺一带,担任阻敌第三十三军北援之任务。战役中大雪纷飞,筹粮艰难,部队克服困难,连续作战18天。此役,参战部队歼灭了国民党两个整编师及第一快速纵队等部,首创华东战场一次歼敌5万余人的光辉战例。
参加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自1947年5月13日发起至16日胜利结束。此役中三师完成了分割钳制敌人之任务,有力地保证了战役全歼敌第七十四师。16日总攻孟良崮当天,增援七十四师的二十五师倾巢出犯,华野一纵三师第九团与之激战,阻其东援。当七十四师被全歼时,二十五师始占界牌阵地,而天马山依然被三师牢牢固守住。第七、八团扼守坦埠、蒙阴公路,不仅粉碎了敌第二十五师沿汶河北岸增援之企图,又积极钳制了敌第六十五师,阻其未能过蒙阴,向南靠拢。
其时作战地区早已实行坚壁清野。部队所到之处,群众撤离,水井填没,粮草匿迹。三师全体指战员克服重重困难,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八团一连一个班进驻小山村一家民房,见门口有一篮倒翻了的红枣。虽然主人不在,全班未吃午饭,但直到晚上部队离去,无一人动过一颗红枣。之后,《一篮红枣》的故事由新华社编发全国。
参加淮海战役 战役第一阶段,三师参加了窑湾全歼敌第六十三军之战斗,并有效地吸引了对方部分兵力、火力,便于友邻部队的突入,粉碎了对方夺路南逃之企图。狼山、鼓山战斗中,部队以攻势行动阻止了邱清泉兵团东援,保障了主力全歼黄伯韬兵团4个军于碾庄圩地区。战役第二阶段,三师由阵地防御转入追击,协同兄弟部队将杜聿明集团围困在陈官庄地区。第三阶段中,部队大胆割裂敌阵,进行近迫作业及炮火抵近射击,迅速夺取了朱小庄,并继续向纵深发展,迫使“王牌军”第四十五师投降。是役,三师共歼敌12000余名。
参加渡江战役 宿县休整,统一整编后,部队南下行军700里,并进行渡江前的战备训练与侦察工作。在经历三江营、老新洲、永安洲战斗后,二十军六十师攻占江北桥头堡,扫清了渡江障碍。扬中之战,六十师自突破江防后歼敌一部,生俘千余人。一七八团在登陆后,主动和五十九师取得联系,迅即投入战斗,追歼敌近千人。1949年4月23日拂晓,部队迅速夺取轮船沙,缴获了16只船,且使江北船只安全到达夹江内,对全军过江起了重大作用。渡江作战中,除后勤副处长所乘之船(共5人)在江中遇敌舰冲击牺牲外,其他无一人员伤亡或沉船翻船事故。
参加解放上海战斗 1949年5月20日,六十师第一八〇团归军直接指挥,进行管制城市突击教育。22日,第一七八团随军及第五十九师至浦东作战,第一七九团也相继东渡黄浦江,奉命攻歼周家渡守敌并顺利占领周家渡。24日,六十师渡过黄浦江,由龙华进入市区作战。师(欠第一八〇团)率一七七团归第二十七军指挥,参加肃清苏州河以北残敌的战斗。26日,第一七八团以猛烈火力袭击,迫敌交警总队百余人投降。该团另俘敌青年军第二〇师一个营。当日黄昏,第一七八团二营迫第三十七军残部一个营投降。至此,市区战斗胜利结束,师共俘敌2000余人。27日,全上海宣告解放。
部队进入市区后,严格执行入城纪律,露宿街头,秋毫无犯,受到上海人民的热烈欢迎。
由陆仁生拍摄的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历史照片《胜利之师睡马路》正是二十军官兵进城后露宿街头的真实写照。
入城后,六十师担负警戒上海的任务:看管保护各种公共财产、仓库物资;收缴非法武装和匪特武装;肃清敌散兵游勇等,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抗美援朝保家国 国门之外留忠魂
1950年11月,六十师入朝参战。抗美援朝期间,部队先后参加了第二次战役,第五次战役和华川、金夸地区的防御作战,尔后又在元山地区执行了海防备战任务。全师共计2994人立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英雄模范称号者16名,特等功排一个,一等功连一个;被二十军军部授予一等功臣称号者18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师共伤亡指战员一万余名。
参加第二次战役 1950年11月,六十师参加第二次战役,对阵美陆战第一师和第七师。30日,一七九团出击歼灭乾磁介之敌,并生俘200余人,缴获坦克、装甲车、汽车近百辆。战斗中,一七九团二营副营长、出席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一级战斗英雄毛杏表牺牲。12月的黄草岭阻击战中,第一八〇团团长赵洪济牺牲。一营二连指战员在零下40多度的冰雪露天战壕里,穿着单薄棉衣,不能生火取暖,无一点热食进口,人人俯卧在工事旁,手握步枪、手榴弹,无一人退缩,全部保持战斗姿势壮烈冻死在阵地上。二次战役中,六十师伤亡3203人。
参加第五次战役 战役第一阶段,六十师一七八团反坦克连在江洞口战斗中,三个小时内击毁敌坦克、装甲车20辆。第二阶段,一七八团正面突破昭阳江,向富坪里实施突击,奇袭五马峙要点。二营五连在12小时内,经大小战斗13次,前进50千米,毙伤俘敌500余名,缴获汽车70余辆。奇袭五马峙战斗成为战史上穿插战斗的经典范例。战后,五连被志愿军总部授予“尖刀五连”荣誉称号,连长毛张苗荣立一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八连在突破昭阳江战斗中,首先越过开阔地,仅用9分钟涉过宽200米的昭阳江,率先到达对岸的7名战士猛扑敌前沿阵地,为大部队渡江打开通路,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突破昭阳江连”荣誉称号。一七八团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彭德怀、副司令员邓华、朝鲜人民军代表朴一禹署名的嘉奖令。
承袭传统担重任 继往开来启征程
1952年10月,六十师从朝鲜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师番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部队执行了援越抗美、豫中南抗洪抢险等一系列任务。1985年,第二十军由武汉军区转隶济南军区建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部队官兵执行了抗洪、抗震、演习阅兵、支持奥运、苏丹维和等重要任务,为建设祖国、维护世界和平写下了新的辉煌战绩。1998年9月,六十师缩编为摩托化步兵旅,驻地为河南省信阳市明港镇。2012年1月1日,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改编为机械化步兵旅。
参加解放一江山岛战役 六十师作为中共陆军史上唯一参加三军联合作战的部队,与华东军区海、空军共同参加一江山岛战役。1955年1月18日,六十师3700名官兵,乘138艘登陆艇,在51架战机和炮火的掩护下,成功登陆,一举解放一江山岛。
吕有库是一八〇团二营重机枪班长。在渡海登陆中,重机枪班所乘的登陆艇冲在最前面,以火力掩护全排登陆。战斗中,吕有库右肩、腹部中弹,他用棉衣紧紧塞住伤口,忍住剧痛继续向敌射击。当登陆艇顺利靠上登陆点时,吕有库已经牺牲,此时,他的右手仍然紧扣着扳机,枪口还在冒烟。战后,军党委追记他为一等功臣,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新时期抗洪抗震 1998年夏,六十师在接到抗洪命令之前,即将缩编为旅,半数官兵面临转业。在刚刚举行过军旗告别仪式之后,部队在第一时间参加抗洪抢险斗争,用实践履行了他们的诺言:“我不知道明天能干什么,但我知道今天一定要干什么。”作为济南军区第一支奉命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六十师刚刚到达湖北荆江大堤时,就自发写下决心书,立下“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生死牌,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任务结束后,中央军委给六十师记集体二等功。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他们先后出动兵力26.5万人次,累计挖掘出生还者32人,抢救遇险群众680人,解救被困群众18454人,医治受灾群众23000多人次,涌现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步兵第一营二连、教导队为代表的一大批抗震救灾英模单位和集体,被军区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旅团。6月13日,六十旅教导队官兵在彭州市新兴镇抢修被地震损毁的寿荣索桥时突降大雨,还有约20米的桥段未修通,十几名放学的小学生面对危桥不知所措,有的孩子甚至哭了出来。“孩子别哭,叔叔给你们搭‘人桥’!”情急之下,二中队队长郭建儒一声令下,33名官兵以血肉之躯做桥板,横卧在光秃秃的锁链上,让孩子们踩在他们的脊背上安全过桥。一张“搭人桥”的照片记录下了这感人的一瞬。1949年,二十军解放上海时,一张《胜利之师睡马路》的照片让全世界知道解放军是爱民亲民的仁义之师。59年后,二十军六十旅又一次以行动践行了这一优良传统,感动了无数国人。
沙家浜连:谱写爱民新篇章
“沙家浜连”的前身,是由新四军老六团刘飞等36名伤病员组建而成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指挥部特务连”。新中国成立后,反映这段历史传奇的京剧《沙家浜》成为妇孺皆知的红色经典。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部队秉持“一心向党、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热爱人民”的沙家浜精神,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1998年8月1日深夜,“沙家浜连”在接到抗洪命令仅半小时后就登车出发。十多个小时的行军途中,官兵水米未进,到武汉后第一时间赶往石首调关矶抗洪抢险。7日晚11时,八一大堤发生100多米长的滑坡。一旦崩堤,湖南、湖北200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千钧一发之际,连队战士们参加全团大决战,冒着生命危险跳入三米多深的江水,打桩护坡,加固圩堤。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苦战,排除了险情,保住了大堤,有36名战士中暑倒在了大堤上。1998年,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英雄连”光荣称号。
2008年,部队赴汶川抗震救灾。5月15日早7点,连队刚到重灾区彭州市白鹿镇,便得知有16名老人被困在海拔2800米高的龙门山深处,大家没有休息吃饭,迅速组成46人的突击队,主动向上级请战。连队经历8次余震、走过20多处泥石流路障、翻越了6座大山,找遍所有村庄的每一处角落,终将16名老人全部营救了出来。返回的过程更加艰难:陡峭的山路上,官兵们或4个人抬着一副担架,或背着老人,相互搀扶着艰难爬行。在一段又窄又陡的泥泞山路上,一级士官程文学干脆躺在地上,把老人抱在怀里,然后让两名战友用背包绳拉着他一点一点往下滑行。紧接着,15位官兵都学起了程文学,抱着老人通过危险路段。老人们安全了,战士们背上却留下了一道道血痕。到了白鹿河,水流湍急,独木桥已经有些腐烂,在连长亓春的带领下,战士们个个奋不顾身,跳进水中,用血肉之躯顶住独木桥,使老人们通过并到达安全地带。由于体力严重透支,大家冻得浑身发抖、嘴唇发紫,却没有一人退却。
抗震期间,很多官兵自己不吃不喝,多次将随身携带的干粮第一时间送到被救群众的手中。在清理废墟时,连队先后挖出4万多元的现金、价值十几万元金银首饰,均交还给失主。抗震后,沙家浜连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模范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在革命战争时期血与火的考验中,这个部队涌现出“观杰中队”、“叶挺连队”、“孟良崮战役大功连”、“政纪模范连”、“尖刀五连”、“突破昭阳江连”、沙家浜连等荣誉单位。如今,这些模范连队正在传统精神的感染下,迈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