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战斗的青春 文化的尖兵——访新四军老战士阴署吾
战斗的青春 文化的尖兵——访新四军老战士阴署吾
作者:房慧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9-05 浏览次数:7207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我和同学们一起拜访了新四军老战士、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筹建人之一的阴署吾老人。在盐城市老年大学,阴老热情地接待了大家,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张奖状,那是他丰富人生的生动写照。他离休以后,坚持在盐城市老年大学任教,年逾90的他,看上去健康乐观,充满活力。阴老平时作息非常有规律,除了热心参加各种纪念宣传新军四军的活动外,坚持临池习书,他的回忆、思维、谈吐,清晰流畅,还笑称自己也是“90后”呢!
新四军中的文艺小兵
阴署吾1924年生于盐城滨海。1940年,16岁的阴署吾和同村几个少年抱着“打鬼子,闹革命”的理想,一起参加了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的领导看阴署吾年纪小,性格活泼,便将他分配到了话剧团(即后来的文工团)工作。农村少年初进部队,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出操、训练、上课、排练,纪律严明,要求严格,部队的生活节奏既忙碌又紧张,与当兵之前的生活迥然不同。他凭着参加抗战,保家卫国的信念,在革命的熔炉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逐渐懂得了八路军、新四军是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道理,也懂得为了抗战的胜利,不仅需要在战场上杀敌,还需要宣传发动人民、鼓舞士气,文艺战士的责任同样重大。革命的目标明确了,人生的天地豁然开阔起来,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在话剧团老同志的帮助下,他很快学会了跳舞和唱歌。至今,他还清晰地记得当年参加了《快乐舞》《乌克兰舞》《农作舞》的排练与演出。舞台是战士和乡亲们一起搭,伴奏以简单的民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很少,更没有扩音设备和话筒。想到最初上台表演时的幼稚、笨拙与羞涩,阴老不禁笑出了声。他说,虽然演出条件差,但是台上、台下都热情澎湃,每一次演出,都像是参加战斗那样神圣,当然也给在艰苦环境中的干部战士和乡亲们带来了莫大的欢乐。
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的新四军部队,经过重新整编,力量空前壮大。阴署吾被编在新四军第三师。那时,他在话剧团除了本职工作外,还担负着两个任务:一是组织发动群众投身抗日洪流;二是战斗打响后参加后勤工作。因为他是盐城本地人,熟悉环境,所以经常被上级领导分派到行军所至的沿线村庄,宣传、发动群众,书写张贴标语,每次完成任务回来,心中都充满了成长的喜悦。战时的后勤工作,处处险象环生。阴署吾回忆在郑潭口与日伪军的战斗中,他与几个战友在夜色中转运伤员,子弹呼啸着在身旁飞过,他和战友一路弯着腰小跑,终于将伤员转移到了根据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些工作锻炼了他的组织才能,提高了他的思想素质,更让他体会到革命军队和老百姓的鱼水关系。
从话剧演员转到电影导演
抗日战争胜利了,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从战争的阴云中走出来,迫切希望和平民主,重建家园。阴署吾当兵以后,在工作中时时感到文化水平低,读书太少,特别羡慕领导和战友能读大部头的书,会做报告,能写文章。抗战胜利后他才21岁,梦想着自己能够继续读书,但这一美好的愿望很快就因为蒋介石发动的内战而搁浅了。1945年10月,黄克诚奉命率新四军三师北上,苏北文工团一分为三,团长黄其明率一批文艺骨干随三师开辟东北新区,一部分支持新四军军部文工团,一部分划归五分区,仍称苏北文工团。组织上鉴于阴署吾在文工团的优秀表现,任命他担任了苏北文工团第三分队的队长。此后,他领导着文艺战士,追寻着解放战争的进程,转战于淮海区、盐阜区,为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部队宣传各个战场胜利的捷报,为快速行军的队伍鼓劲加油;部队扎营时,为战士们演出反映后方土改的《照减不误》《白毛女》等节目;在配合参军支前时则上演《送子参军》《张大妈戴上大红花》等节目。渡江战役胜利之后,1949年4月建立了苏南军区和苏南行政公署,阴署吾留在苏州文工团工作,主要负责向人民群众宣传解读中国共产党进城以后的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阴老一直在文化部门工作。1958年,阴署吾和一批文艺人才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学习电影制作技术。他记得去扬州强化学习了三个月的电影编导,随后就分派到江苏电影制片厂继续学习工作。为了描绘新中国成立后江苏近十年的巨大建设成就,使三十岁以上的人温故知新,更加热爱新社会,教育新中国的年轻人明辨美丑和善恶,电影厂拍摄了江苏省第一部电影《江苏处处春》,阴老导演了片中农业部分的拍摄。影片上映后,苏南、苏北多彩的田野,纵横的阡陌,绮丽的湖光山色,浩瀚的黄海、长江,在银幕上一一展现,美不胜收,影片的拍摄、放映都获得了成功,该影片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筹建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
盐城的红色资源相当丰富,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委、南京军区党委负责组织、盐城市委承办,着手建立“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今称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阴署吾受命担任主要的筹办人。1981年,阴老带领团队先后到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南通、淮阴等地拜访新四军将士,调查研究,征询意见,收集了大量文字资料和实物,还专程前往北京拜访新四军老领导和老战友,征集材料,听取意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前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的赞赏和支持,获赠新四军珍贵照片300多张、张爱萍手书的陈毅诗作:“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原件今天仍然保存在纪念馆中。阴老说,老领导和老战友的支持、激励,是他完成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建馆工作的强大动力。
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于1986年正式开馆,这是全国一座大型的专题新四军纪念馆,也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经亲临视察,给盐阜这块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和这座人杰地灵的沿海城市,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盐城师院大学生新四军研究会长期以来把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作为主要活动基地,参与展陈和讲解,每年都组织新生进行参观学习,向青年一代展示老一辈革命家们的战斗史、成长史,让铁军精神在当代青年中得到传承。
采访最后,阴署吾感慨地说,他的青春岁月是在战争环境中度过的,时局动荡,戎马倥偬,但是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回忆往事,心胸坦荡,了无遗憾!他的经历使我们这一代人认识到,人的一生要与祖国的命运休戚与共,才有意义与光彩。那种不顾国家民族安危,一心想着自己荣华富贵的人生观,是当年的革命战士所不齿的,也是当代大学生所不屑的。
(作者系盐城师范学院大学生新四军研究会会员,王骅书教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