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深切怀念张劲夫同志(上)
深切怀念张劲夫同志(上)
作者: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9-08 浏览次数:6978
张劲夫同志因病于2015年7月31日逝世的噩耗传来,我们无限悲痛。他的音容笑貌,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优良作风和丰功伟绩,将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张劲夫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科技和财经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务委员,新四军老战士,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高级顾问。他因病于2015年7月31日逝世的噩耗传来,我们无限悲痛。他的音容笑貌,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优良作风和丰功伟绩,将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追随陶行知先生 投入中国共产党
张劲夫从童年起就聪明好学,小学一年就学完了四年的课程。16岁时,他进入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随后,他跟随陶先生在山海工学团学习、工作了四年。长期受到陶先生关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人民第一,人民至上,一切为人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等教育思想的熏陶。他后来在《思陶集》中深情地说:“陶先生是我在旧中国遇到的一位难得的人师”,“陶夫子是促使我提着头去找共产党的重要推动力。”
张劲夫在上海参与编辑《生活教育》杂志,到上海郊区大场山海工学团(又称学校)当教师,旋任校长。开始受到中共上海地下党的影响。1934年加入党的外围组织“中国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上海国难教育社党团成员、总干事和中共上海战区战地服务团特别支部委员,参与了上海各界救国会的领导工作,为坚持上海地下斗争做出了贡献。“七七”事变后,张劲夫和钱俊瑞负责举办爱国青年短期训练班,动员青年们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应国民党抗日将领张发奎的要求,张劲夫带队去了粤系第六十六军,任该部战地服务团团长。上海沦陷后,他率战地服务团转入市郊打游击。不久,张劲夫转到新四军活动地区。
战斗在淮南抗日根据地
1938年春起,张劲夫同志由中共中央长江局派遣,先后任中共安徽省工委委员、宣传部长,中共鄂豫皖区委常委、民运部长,是中共安徽地下党领导人之一。他通过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实际掌控的安徽省动员民众委员会,成立各界抗敌协会,组成41个直属工作团,15个委托工作团,及妇女、少年工作团,办青年训练班等,工作团的指导员和各县动员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大多是中共地下党员担任。他说:“动员委员会实际成了我们地下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贯彻中央关于“发展进步势力,团结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方针,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取得了卓越成绩。
武汉沦陷后,国民党趋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安徽桂系当局执行蒋介石的旨意,加紧了对共产党的限制和防范。“于是,党中央决定,为了避免损失,将大别山地区地下党员干部及靠近党的进步人士撤退到新四军活动区或到敌人后方去,发动群众,发展武装,建立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1939年7月,张劲夫参与精心组织和安排,将大别山区3000多位党员干部及进步青年、专家、学者等文化人,分批撤退到新四军活动地区。这批人后来成为我党我军开辟和建立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骨干力量。
1939年底,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化名胡服)同志来到皖东,主持召开三次中原局会议,贯彻执行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张劲夫参加了会议,聆听了刘少奇关于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讲话,尤其是刘少奇讲到“新四军有了根据地,就有了家,可以收税,收公粮,不然到处讨饭吃,不行。”给张劲夫等同志以巨大启发。刘少奇还给大家出了个座谈题目:“从华北看华中”,并指出:华北为什么发展那么快?华中为什么没有华北那样的根据地?刘少奇给大家讲了许多道理,重点是针对王明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错误影响,怕不合法,怕影响统一战线,所以,便把自己的手脚捆住了,不敢放手发动群众,不敢大胆组织武装群众。什么叫合法?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称:“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只要合乎此讲话精神,就有理由去抗日;只要老百姓拥护,就是合法。我们到敌后去,自封司令、专员、县长,独立自主,就这么干。如果国民党军向我们进攻怎么办?不要怕,我们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先打退它,打败它,消灭它一部分,但到一定程度就要节制,适可而止。刘少奇的讲话给到会同志们以深刻的教育和巨大鼓舞,都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张劲夫晚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无限感慨地说:“胡服一席话,把党政军的的思想解放了,把党政军的的思想路线端正了,大家情绪高涨,局面随之打开。”
中原局会议开后不久,张劲夫先后任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书记、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他遵照刘少奇的讲话精神,大胆地挺进津浦路东,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津浦铁路以东、京杭大运河以西地区,开辟创建了党领导的皖东第一块抗日根据地。1940年3月张劲夫与邓子恢、郭述申、周骏鸣率领第五支队,进行了著名的“半塔保卫战”,激战三日,歼灭反共顽固派军队1000余人,粉碎了反共顽固派李品仙、韩德勤企图东西夹击消灭新四军江北部队的阴谋。从此,路东成了新四军的天下。各县建立了三三制民主政权,选出了县长,成立了参议会,组建了县大队,成立了联防办事处,成立了路东行政公署。接着,他与罗炳辉一起,率领第五支队第八、第十团打过南三河,开辟建立了淮(安)宝(应)抗日民主根据地,配合陈(毅)粟(裕)大军北渡长江,打开了苏北的新局面。
皖南事变后,张劲夫先后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副主任,第四旅政治委员,中共淮南区委宣传部长,参与领导淮南地区的抗日反顽和抗日根据地建设。
1944年冬,张劲夫到华中党校(后改为华中建设大学)学习。结业后,留校任副校长,为我党我军培养了一大批干部,在后来接管城市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初期,张劲夫被陈毅分配到鲁南第二军分区先后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共鲁南区第二地委书记,鲁南、鲁中南行政公署副主任。为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张劲夫带领鲁南第十八团三营及特务连,返回鲁南打游击,并全权负责党政军工作。后来任安徽省副省长,组织发动干部群众深入开展参军支前运动,有力地保障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在革命战争中,张劲夫作战勇敢,冲锋在前,曾三度遭遇险情,每谈及此,他都说:“与千千万万个革命烈士相比,我是一个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