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智勇歼倭寇 威名扬天下 ——传奇抗日英雄朱亚民与朱家店之战
智勇歼倭寇 威名扬天下 ——传奇抗日英雄朱亚民与朱家店之战
作者:顾国平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10-27 浏览次数:6983
71年前,发生在朱家店的一场令人叫绝的伏击战,堪称是一场创造奇迹的战斗,一场令人扬眉吐气的战斗。如今的朱家店,早已时过境迁,今非昔比,但朱家店之战始终铭记在人们心中!朱家店之战与朱亚民紧密相连。朱亚民,江苏常州人,生于1916年11月,1938年3月参加革命,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弃工从戎,英勇抗击倭寇,战斗在浙东和上海浦东等地。浦东,是朱亚民率新四军浙东纵队淞沪支队开展抗日游击战的主战场。
朱家店,现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会龙村。
71年前,发生在朱家店的一场令人叫绝的伏击战,堪称是一场创造奇迹的战斗,一场令人扬眉吐气的战斗。如今的朱家店,早已时过境迁,今非昔比,但朱家店之战始终铭记在人们心中!
朱家店之战与朱亚民紧密相连。朱亚民,江苏常州人,生于1916年11月,1938年3月参加革命,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弃工从戎,英勇抗击倭寇,战斗在浙东和上海浦东等地。浦东,是朱亚民率新四军浙东纵队淞沪支队开展抗日游击战的主战场。
由于浦东地处上海外围,日军重兵把守,扫荡频繁,特别在相持阶段的清乡期间,环境十分严峻险恶。朱亚民等受命深入敌占区,开展内线反清乡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淞沪支队打出了一个连结浦东浦西的抗日游击区。其间,朱亚民率部抗日的故事不胜枚举:十二支短枪闯浦东、智除汉奸韩鸿生、夜袭苏家码头、北宋突围战、袭击青村港、鹤沙除奸、巧打刘铁城部、奇袭钱家桥,等等。为此,朱亚民被称之为“浦东李向阳”。
朱家店之战是朱亚民指挥的重要一战。早在1942年,朱亚民就率部分游击骨干进入日伪统治的核心区——浦东,带领群众开展反清乡斗争,并逐渐站稳脚跟,队伍不断壮大。然而,敌人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自然不允许此地有新四军存在,因此经常进行清剿。这是朱家店之战的背景。
1944年8月21日,侦察员从周浦镇得到情报,周浦据点日军将派出一支部队,配合南汇和新场据点日军进行一次清剿。日军将从周浦进至六灶,再转向新场,搜索沿途是否有新四军活动。
朱亚民与支队副兼参谋长张席珍判断,日军的行军线路极有可能穿过朱家店以南通向新场的小道,决定在朱家店打一场伏击战,消灭这股日军。
朱家店是一个小集镇,市南口一座石桥横跨两岸,是从六灶镇通往新场的必经之路。桥南不远处有一个南北向的狭窄小池塘,池塘东岸是朱家店过来的人行道,池塘南端路东,有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张家袜厂。一片棉花地从袜厂开始,一直延续到五灶港南岸,有四五百米长,且与路西的池塘平行。这个地方,既可隐蔽又可出击。朱亚民部3月20日曾在这里同日伪的催粮队交过火,消灭4个日伪军。朱亚民对这里的地形相当熟悉。
为了争取时间,朱亚民吩咐联络员杨金泉赶到六灶镇,通知区长王季贤、镇长徐志良,拖住日军在六灶吃中饭。
朱亚民根据敌情和地形,制定了作战方案:翁阿坤英雄中队的张宝生带一个班,带一挺“九六式”机枪埋伏在五灶港石桥西北,封锁石桥,断敌退路;张锡祚紧张中队的一个班带两挺机枪隐蔽在庄稼地南端,正面打击敌人;赵熊顽强中队从东部打击敌人;陈金达带着机枪埋伏于张家袜厂屋顶,控制制高点。由于敌人较多,而且都是日军,因而在敌人进入伏击圈的田埂上设置了“土地雷”,集中16枚手榴弹,4个一束捆扎好,每隔七八米埋一束,手榴弹拉环与一根50多米长麻绳相连,由一名战士操纵。各中队按计划在12时前进入了预定位置。
日军这次清剿由小队长龟田率领,共47人。下午1点许,酒足饭饱后的日军大摇大摆地穿过朱家店小镇,进入了伏击圈。朱亚民一声令下,顷刻间机枪、步枪齐发,地雷连环爆炸,鬼子不知所措,乱作一团。张锡祚立即命令冲锋,敌人负隅顽抗,一个个被我战士当场打死。翁阿坤英雄中队追击向西逃窜的敌人,有七八个鬼子逃过了石桥,但在过河时,被我埋伏在五灶港北岸的战士当场毙命。在棉花地里,我战士发现两个隐藏的鬼子,白刃战几个回合后,鬼子均被刺死。可惜的是,战士毛林生中了躲藏在池塘芦苇中鬼子的黑枪,成为朱家店一战唯一的牺牲者。
这次伏击战,朱亚民部队占绝对优势,从打响到结束,前后不过一个小时,共歼灭日军34名,仅13个狼狈逃窜。战后,日军伺机进行报复,结果都扑了空。
朱家店之战,朱亚民部署周密,巧选地形,“攻、守、追、堵”分工明确,充分利用情报系统和当地群众,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令敌人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在战术上堪称完美。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战斗被总参军训部与军事科学院战史部作为步兵连第一个优秀“进攻战例”写进教材,供全军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朱亚民先后担任江苏省工业厅、轻工业厅厅长,盐城专署专员、苏州市市长等职,1975年11月离休,享受副省级待遇。2012年11月30日仙逝,享年96岁。
朱亚民,一个威震敌胆的名字,永远值得后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