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多彩军营 > 处突维稳 拱卫边疆 ——武警8670部队巡礼(上)
处突维稳 拱卫边疆 ——武警8670部队巡礼(上)
作者:兰福 束华静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11-10 浏览次数:8381
武警8670部队是在抗日烽火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劲旅,它的前身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抗日战争中,8670部队在苏皖边区人民的大力支援与密切配合下,浴血奋战,共与日伪顽军进行的战役战斗180余次,歼灭日伪军17874人、顽军20775人,为创建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建下了不朽的功勋。
武警8670部队是在抗日烽火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劲旅,它的前身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
1938年5月,徐州沦陷后,徐(州)海(州)蚌(埠)地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成了许多抗日游击队。他们自成立之日起就积极主动地打击日寇,铲除汉奸,深受人民爱戴,迅速成长壮大,逐步汇聚成三支千人以上的队伍:即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的主力和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十一团。
转战苏鲁豫皖
朱湖整编 这支在抗击日寇中诞生,在日、伪、顽夹击中成长壮大起来的部队,虽然没有红军部队的基础,但由于张爱萍、韦国清等同志的坚强领导,正确执行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路线、方针、政策,于1940年9月在朱湖整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
1940年7月,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新四军的进攻,中原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八路军南下,新四军北上的既定方针,决定成立八路军第五纵队。1940年9月1日,于江苏泗洪县朱湖镇召开了整编大会,以陇海南进游击支队和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原“南支”第一团改为七团,第二团改为八团,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第十一团改为九团,支队由张爱萍任司令员,韦国清任政治委员,孙象涵任副司令员兼七团团长,张震球任政治部主任,张震寰任政治部副主任,杨志雅任参谋处长。三支队司政后机关以陇海南进支队机关为主组成,徐海蚌地区诞生的三支队游击健儿终于步入了正规部队的行列。
改编为新四军 1941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月28日,新四军新军部在盐城成立,统一整编驻华中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七个师一个独立旅。八路军第五纵第三支队改编为新四军三师九旅,原属七、八、九三个团依次改为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团。张爱萍任旅长,韦国清任政治委员。
接应四师到达皖东北 1941年1月,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指挥四个师共4.2万人,向豫皖苏地区新四军第四师发动进攻。1月下旬,由于日军发起豫南战役,汤恩伯遂向西撤退。日军见国民党军不战自退,遂即收兵。10日凌晨,汤部之九十二军、骑二军和骑八师等部14万人,乘势北渡涡河,向新四军第四师进攻。战局突变,猝不及防,四师处于不利态势。4月初,奋战在路西的四师部队又遭到日军对淮上的扫荡,造成敌顽夹击之险恶处境。5月5日,在九旅接应下,四师直属队越过津浦铁路,7日渡天井湖到达皖东北。5月10日,十二旅转到路东鲍集一带。5月30日,一旅到达罗岗一带。至此,九旅完成了策应四师作战和东进休整的任务。
陈毅、张云逸接见第9旅干部时合影
首战青阳 1941年2月,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执行恢复与巩固皖东北根据地的任务,向洪泽湖西地区挺进。驻江苏省泗阳县青阳镇(今属泗洪县)伪军一个团500余人出动骚扰。2月18日晨,第九旅以第二十五团和第二十七团对该敌发起攻击,第八旅第二十四团负责打援。白天进展顺利,夜间巷战激烈,战至次日天亮,攻克青阳镇。此次战斗歼伪军一个团,毙伤40余人,俘副团长以下400余人。新四军伤亡16人。
1942年2月,华中局领导刘少奇评价:“九旅已是正规化党军之一部,是华中抗战后新成立部队中之成绩较优者”。九旅不但可以进行游击战,也可以进行中小规模的运动战,多次受到新四军军部的表扬,深受苏皖边区人民的爱戴。1941年9月9日,九旅奉令转隶为新四军第四师建制。九旅从游击兵团发展到正规军队,经历了边战斗边整顿边建设的过程。
血战朱家岗 从1942年11月14日到12月16日,日军的精锐部队平林第十七师团、第十三旅团各部及伪军等总兵力达万余人,在骑兵、坦克、飞机配合下,分五路对淮北苏皖边区根据地进行扫荡,妄图逐步扩大伪化区,缩小解放区。
为“打其锐气,击其惰习”,新四军大部队跳出了日军包围圈,只留下四师九旅二十六团在内线作战。11月15日,日军开始进攻淮北根据地。二十六团在团长罗应怀的领导下,用游击战术和日军周旋了20多天。12月9日黄昏,二十六团进驻朱家岗。朱家岗地处泗洪县东北,是曹庙乡的一个行政村。部队来不及做过多休整,就连夜召开营连干部会议,对接下来的战斗进行部署。
然而就在当天夜间,大队日伪军趁着黑夜包围了朱家岗,准备偷袭。据考证,这次日军集结了金子联队三个精锐大队以及少量伪军共1500余人,可谓兵强马壮。而刚经过精简的二十六团只有三个营六个连,总兵力还不到500人,并且弹药极为匮乏。
当晚10时至次日凌晨4时许,日军对新四军发起多路进攻,九旅分头抵抗,战斗甚为激烈。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反复冲杀、争夺,10日下午16时许,韦国清旅长亲自带着骑兵部队前来增援。在九旅二十六团顽强的阻击下,三倍于二十六团的日军不仅没有消灭二十六团,反而伤亡惨重,丢下280余具尸体仓皇逃跑,而九旅也有73名将士壮烈牺牲。平林师团像一头断了腿、折了脚的“野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朱家岗保卫战的胜利,对扭转淮北的抗日形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2月16日,日军被迫从青阳、马公店、金锁镇等地撤走,新四军乘胜追击,彻底粉碎了日军的大扫荡。战斗结束后,二十六团被授予“钢铁二十六团”荣誉称号。
朱家岗战斗牺牲烈士追悼大会会场
八里庄战斗 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师长直接指挥九旅二十五团和十一旅三十二团、师骑兵团在夏邑县八里庄,包围了顽二十八纵队二支队李光明部,并迅速发起攻击,战至10时歼守敌大部,顽军支队司令李光明率残部突围,被骑兵团歼灭。战斗即将胜利结束时,正在高处观察指挥部队的彭雪枫被冷枪击中,经二十五团卫生队长张容安和几名卫生员紧急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为此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共同挽词: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熟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怀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抗日战争中,8670部队在苏皖边区人民的大力支援与密切配合下,浴血奋战,共与日伪顽军进行的战役战斗180余次,歼灭日伪军17874人、顽军20775人,为创建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建下了不朽的功勋。
北上南下配合作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不久,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解放战争由此拉开序幕。1945年8月3日,毛泽东发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强调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必须有充分准备,必须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随后,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韦国清率九旅北上鲁南,配合兄弟部队执行阻止国民党军队沿津浦路北犯的任务。韦国清和九旅的首长率全体指战员上书陈毅军长,表示:“在首长指挥下,我们将不顾一切困难,不怕一切牺牲,为保卫华北的大门,支应华中,给向北犯的顽军以坚决干脆彻底的打击……我们一定为创造我党我军光荣战绩而拼命努力。”同年10月,北上山东之新四军第二师四、五旅及第四师九旅于山东峄县附近组成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
1946年7月26日至28日,第二纵队九旅首战朝阳集,圆满完成了纵队赋予的穿插、打援,协同四旅歼灭向淮北解放区进犯之敌的任务,共歼敌六十九师九十二旅全部及六十旅一部,生俘九十二旅副旅长冼盛楷以下5000余人。陈毅司令员为此挥毫写下“人民震怒山河动,背水奇功敌尽降”的诗句,颂扬了九旅官兵英勇善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1947年1月下旬,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九旅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团依次改为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师十六、十七、十八团。1947年2月7日,六师与四、五师共同发起讨郝(鹏举)战役,在陇海路东白塔埠地区歼灭敌第四十二集团军军部及二、四师,俘虏郝鹏举,共歼敌6000余人。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中,六师在纵队的统一指挥下,执行战役打援任务,进行了第一次临蒙公路运动防御,有力地钳制了敌人,为主攻部队全歼敌整编第七十四师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7年夏季,为进一步发展华东战局,中央军委对华东作战任务作了新的调整,抽调二纵队南下华中,会合十一、十二纵队组成苏北兵团,担负华中战场的作战任务,变苏北敌后为战略进攻的侧翼战场,策应中原作战,直接威胁国民党京沪杭统治区。六师在胶南地区经过休整,于1948年2月17日自胶南出发,沿沭河以东,经桑园九佛山莒南向华中开进,越陇海东段敌占区,于3月14日进到苏北阜宁以西、老黄河以南羊寨地区集结待命。
淮海战役首战王塘 1948年11月15日,六师十六团首战王塘,战斗打响不久,三营营长鲁锐率领全营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经一整夜激战,歼敌一个加强营,他却不幸在此次激战中牺牲。在担任主攻的二营因搜索村西动作迟缓,未能按时发起冲击的情况下,教导员刘建德及时调整兵力部署,冒死指挥作战,全营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全歼敌一个加强营。十六团八连被师、纵队逐级评为“英雄连”,苏北兵团正式授予八连“英雄连”荣誉称号。王塘战斗是该师在淮海战役中打的第一仗,这场战斗中,八连连长张春礼浑身多处负伤仍坚持完成战斗任务,被誉为“铁人张春礼”。1950年,第三野战军授予张春礼“一级人民英雄”称号,并出席全国首届英模大会,第三野战军追授鲁锐“一级人民英雄”称号。
突破长江天险 1949年元旦,毛泽东发表新年献词,提出向长江以南进军的任务。中央军委关于同意总前委渡江作战部署的电报,其中同意4月16日起提前攻占江北及江心据点的任务。该师根据二十一军命令,担任渡江突击师,在总攻前一日发起攻击,夺取江心洲,突破主航道,从而拉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
之后,该师在二十一军编成内主要执行和完成了渡江作战,5月6日,该师攻克杭州萧山。8月12日部队渡海解放重要军港三都岙。南下闽东北以后,协同地方政府和武装,建立政权,建设浙南,歼灭闽东北残敌,开辟闽东北粮源,解决浙南粮食供应问题。
解放战争时期,这个部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北上鲁南保卫抗战胜利果实,配合战略进攻,南下华中,策应我军中原作战,转战淮海战场,进军浙南闽北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四年中,共歼敌4万余人,缴获火炮200余门,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这期间部队共伤亡6400余人,其中牺牲2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