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父亲的“中原突围”
父亲的“中原突围”
作者:杨克中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6年第2期 日期:2016-11-17 浏览次数:6908
1959年,杨基明下连队当兵时的照片
今年是中原突围70周年,父亲诞辰103周年。时光荏苒,父亲离开我们也已经16个年头了。如今,我们兄弟姐妹都已年逾花甲。但父亲当年给我们讲述他革命战斗生涯中的精彩片段,至今仍清晰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父亲杨基明16岁参加红军,在一至三次中央苏区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经历了无数次大小战斗。每当讲述到这些,父亲总是语气凝重、神情严肃,给孩提时代的我们留下的都是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惨烈,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记忆。而唯独讲到他巧扮伙夫、智斗敌人,护送千余名南下支队干部和伤病员中原突围的经历时,他老人家脸上总会漾起智者和胜利者的微笑,他那诙谐的语言和生动的讲述,一直令我们难以忘怀。
南下华南再返中原的“第二次长征”
父亲的“中原突围”还要从南下又回到中原说起。1944年秋天,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父亲奉调参加王震率领的以八路军三五九旅为主所组成的南下支队,任政治部组织科长。该支队的战略目标是创建粤汉路和桃花山一线的抗日根据地,进而向华南发展,与南方的两广纵队相呼应,直至会合。此时,中央为南下支队制定了“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加强统战工作,利用敌伪之间的矛盾,发展壮大自己,准备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1945年1月,部队挺进到湖南,对外称为“湖南人民抗日救国支队”。由于当时南下支队未能准确执行中央所定的方针,在日军已撤出湖南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远离根据地外线作战的补给问题,端掉了国民党军的一个后勤基地。这一政策上的失误,导致政治上陷于被动,遭到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围堵,部队两次被迫从湘中撤回到长江南岸。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央指示南下支队沿粤汉铁路迅速南下,与两广纵队会师,扩大南方根据地。由于部队长期远离根据地,战斗减员、物资匮乏,当到达广东南雄北部八面山地区时,被国民党军队三个师团团围住,无法实现向南发展与两广纵队会师的目标,只好突围北上。8月下旬,部队为抢渡长江,连续急行军38天。父亲负责全支队的收容工作,带领收容人员和掉队的伤病员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终于在长江南岸赶上了大部队。
1945年9月底,父亲随南下支队在湖北鄂城渡江北上,与中原地区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五师会师。南下支队从1944年11月到1945年9月,从陕北延安南下到广东再返回到中原,共计行程1.1万余里,行经7省28个县,被一些老同志称为“第二次长征”。虽然没有实现最初的战略目标,但在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抗战史上仍然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乔装伙夫,参与组织、护送“南下支队”
回师江北后,父亲即调到新四军五师一一七团任团政委。此时,国民党利用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国家和平统一的愿望,一方面虚情假意地在重庆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一方面借助美国人的援助大肆调兵遣将,进占大城市及战略要地,为发动全面内战做准备。中原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就在重庆谈判期间,围困中原部队的国民党军队就不断制造事端,企图蚕食中原部队的根据地,可以说是大战虽未开打,小仗却天天不断。到了1946年春天,这种蚕食与反蚕食的斗争愈演愈烈,中原地区的形势几近成为全面内战的导火索。
党及美国三方组成的军调组赴中原地区湖北省宣化店实地调查,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经过艰苦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协议:中原地区共产党的部队可将其随队家属、伤病员及后勤保障人员先行撤出,战斗部队则留在该地区,等待中央的最后决定。国民党当然不愿将已陷入自己重重包围之中的共产党的有生力量放虎归山,故提出对双方约定的先行撤出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甄别。此时,母亲已经身怀六甲,自然属于可先行撤出人员。而原本已调入战斗部队的父亲,这时又接受了新的任务。中央决定,为了保存革命的骨干力量,要求从中央党校参加南下支队的数百名干部要想方设法尽可能多地随伤病、后勤人员一齐转移出去,北撤到晋冀鲁豫根据地。父亲奉命参与组织并护送这批干部和伤病、后勤人员北撤。而要完成这一任务,父亲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身份不暴露,从而能顺利地通过国民党方面的甄别,对此父亲很伤脑筋。因为装扮成伤病员,很难通过国民党的查病验伤,而冒充勤杂人员也觉得把握不大。此时父亲30来岁,多年的军旅生涯养成的军人气质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正当甄别日期日益临近而父亲仍未想出通过甄别的办法时,一天,偶遇一位曾经认识的某部炊事员,他是个入伍不久的南方兵,不想随后勤人员转移到北方。父亲得知后灵机一动,当即提出两人互换身份,帮助他留下,自己则顶替他扮作炊事员,设法通过国民党的甄别。当下两人便互换了军装,因臂章上有姓名、部别、职务等信息。父亲向他详细了解了他所在部队的有关情况,以备应对盘查。父亲的计划是,利用自己腰部和大腿上以往作战时留下的贯通伤的老疤痕,装扮成一个伤残老战士,因行动不便而被调离战斗连队,改作炊事员。于是从那天起,父亲除了熟记那位同志的情况外,行走时有意拖着一条跛腿,做出腿有伤残、行走不便的样子,甚至有意多日不刮胡须、不洗脸,以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些。终于到了敌人对撤离人员甄别的日子,果然,国民党方面的甄别人员为了防止他们认为不应撤离的人员混入其中,故对每个撤离人员都进行了严格审查。所有伤员都必须打开绷带验伤,后勤人员则逐个仔细盘查。轮到父亲时,对方先是盘问他关于部队的的情况,对此父亲早已熟记在心,且装作没什么文化,对自己部队的首长只知道姓什么,连名字也叫不全,更不会写。再查验父亲伤残的腿,甄别人员虽看到了伤疤,但却无法真正鉴定伤残程度,总感到不放心,觉得父亲怎么看都不像是个炊事员。这时天已近中午,一个国民党甄别人员便提出让父亲到他们的伙房现场炒两个菜以辨真伪。敌人以为如果这是个假扮的炊事员,那他在伙房里一定会手忙脚乱地露出马脚来。岂料,父亲却胸有成竹地跟他们去了伙房,那里鸡鸭鱼肉及蔬菜样样都有,父亲随意选了几样,非常麻利地洗、切、下锅,转眼两盘菜已端上案桌。跟来监督的国民党甄别人员看着父亲熟练老道的操作,又尝尝刚炒好的菜说道:“味道还真不错,看来你真的是个伙夫哦。”愚蠢的敌人做梦也不会想到,站在他们面前接受严格甄别的竟是一个身负重任的新四军团政委。原来父亲一直有一个“业余爱好”——烹饪。在战斗间隙,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到炊事班去转转、看看、帮帮忙,时间长了,也就学会了烹饪的手艺。每当战士们打到什么猎物,或逢年过节乡亲们送来些鱼、肉等慰问品,炊事班往往会来找他露上两手。所以,敌人这样的“现场测试”,当然难不倒他了。
成功撤离,为中原部队胜利突围赢得先机
就这样,父亲巧扮伙夫,骗过了敌人的严格审查,被列入了撤退人员名单。在全体人员甄别结束后,狡猾的敌人又要求所有撤出人员合影留档。父亲头戴一顶草帽站在合影的队伍中,当摄影师按下快门的一瞬间,父亲机智地把头低下,用帽檐遮住了面部,以避免日后敌人在核查时露出破绽。
此前,父亲还与其他南下干部和那些已安排撤退的人员集思广益,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方式、假扮各种身份,终于使得大多数参加三五九旅南下的中央党校干部特别是十多名重要骨干都顺利地通过了国民党的身份甄别。在组织撤离人员登上北去的列车时,母亲看见跛着一条腿的父亲,才知道父亲也一起撤离,但她误以为父亲又一次负伤了。父亲顾不上向母亲解释,只是紧张地安排撤离人员陆续登车出发。
就在所有撤离人员刚刚转移离开中原地区之后不久,国民党军队就开始发动了对中原解放区的大举围攻,长达三年之久的全国内战就此开始。由于非战斗人员已先期撤离,减轻了主力部队的负担,我中原野战部队奋勇作战,胜利地突破了国民党军队重重围困,取得了中原突围的全面胜利。
1946年7月父亲参与组织、护送1200余名干部和伤病、后勤人员撤出中原地区,北上到达晋冀鲁豫军区。在胜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转移任务后,即奉调六分区三团任团政委,又投身到了解放战争的新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