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盐阜残损抗战照片梦圆“央视”的曲折历程
盐阜残损抗战照片梦圆“央视”的曲折历程
作者:徐振理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6年第2期 日期:2016-11-25 浏览次数:7060
王博夫接受倪萍访谈
2014年12月16日,中央电视台一套《等着我》栏目播出由我挖掘的《战友朱子龙送的神奇照片》节目后,曾经在天赐场、在滨海、在盐阜抗战的新四军将士及其后人、烈士后人及家乡父老乡亲感到意犹未尽,纷纷向我询问个中多个奥秘,有的不远万里从海外来到天场,要我为他们或前辈寻找抗战足迹,为了满足大家要求,在该节目播出一周年之际,特撰此文。
残损抗战照片的来源
2014年3月14日,我和扬州海事局党委书记蒋永龙(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驻天场镇陶河团部房东次子),到南京采访原江苏省电工局纪委书记、二十四团老战士王博夫。
采访结束时,王老向我赠送了一张1941年在天赐场附近拍摄的18人残损照片,照片背面说明:1941年秋,王博夫(前排右手叉腰者)与八旅旅部、二十四团、二十三团宣传队合影(残片)。
回乡后,我仔细端详18人残损照片,这其中还有没有王老认识的战友?于是,我给王老打电话,请他回忆照片来源及人物信息。王老说:“大概在1944年前后,老战友朱子龙给了我一张18人合影的残缺照片,因为照片中有我,所以朱子龙就给我带回来了。我印象是在天赐场附近、东坎镇西北十来里的一个村庄,八旅旅部、二十三团、二十四团三个宣传队举行文艺会演后拍摄的,照片中的18个人,我只认得二十四团宣传队指导员王中一,宣传队员郑继桥、王钧三个同志。我得到这张照片虽然是残损的,但却是我抗战时期的唯一一张照片。73年来,我视为宝贝,一直珍藏在身边,残损照片以外究竟有多少人参加拍照,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
根据王老提供的信息,我研读了大量新四军三师八旅老照片,经过精心比对,确认这张18人残损照片,与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吴信泉画传》第45页那张85人合影中左侧18人特征完全一致,是新四军三师八旅三支宣传队和吴信泉、陈志方等旅团首长1941年在阜宁县二区辛荡村的合影。
有了这个结果,我又立即请开国中将、八旅首任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夫人柏曼卿,开国中将、八旅首任政委吴信泉的三儿子吴皖平确认了85人照片中的吴信泉将军,二十三团政治处主任陈志方,陈志方夫人、团宣传队指导员王静,陈志方警卫员韩兆轩,韩兆轩怀中抱着的陈志方大女儿陈小征等5人。85人中,如今健在的除王博夫外,还有现在旅居加拿大的陈志方大女儿陈小征。
这样,这张18人残损抗战照片在73年后找到了“娘家”,在滨海喜得梦圆。
2015年5月23日,新四军3师8旅政委吴信泉长子吴皖湘大校在天场向徐振理颁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币
旧地重游寻找抗战足迹
王博夫老人得到我的考证信息后,立即将73年前18人残损照片是85人大合影的一部分这一消息告诉兄弟姐妹和海内外子女。2014年6月7日,王老兄弟姐妹、子孙四代17人,从新加坡、南京、扬州、盐城等地,一起来到滨海县寻找战斗足迹。
他们首先在1941年新四军将士85人拍摄老照片的辛荡村,拍摄了一张17人的家庭大合影。然后他们来到天场镇,瞻仰了当年老团部旧址。紧接着他们来到天场镇天场村,王老一下汽车连声说:“就是这里!就是这里!阜宁大队政治处、二十四团政治处主任程世清和我们宣传队住在小桥东边;阜宁大队大队长、二十四团团长谢振华住在我们东边。”
沿着天场古街老巷,王老向大家讲述了自己投奔八路军阜宁大队参加抗日的情况:“1940年冬的一天,我来到天赐场参加八路军阜宁大队宣传队。宣传队平时是宣传队,打起仗时则是战斗队。行军途中,开战前夕,宣传队再苦再累,总是振作精神进行宣传鼓动,战斗打响后,宣传队开展战场喊话,分化瓦解敌人,同时组织担架队抢救伤员。”
王老带着全家来到八路军五纵队二支队队部、新四军三师八旅天场旅部,瞻仰抗日将士们使用过的古井,听我介绍八路军五纵队二支队在这里改编为新四军三师八旅、阜宁大队改编为八旅新二十四团的光辉历程。
临别时,王老激动地对我说:“天赐场是我和大哥王祚荫走上抗日战场的地方,也是我的第二故乡,大哥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英勇献身了。今天,他的儿子王远明,和我们一起共同寻找他爸爸和我的抗战足迹。我的小女儿薇薇专程从新加坡回乡参加天赐场寻根之旅。以后,我家在海外的子孙们回国探亲时,我将推荐他们也到天赐场、到滨海、到盐阜,感受我们的峥嵘岁月,我到100岁时还要再来天赐场!”
陆军39集团军203旅派员向徐振理征集新四军抗战史料后,向徐振理致以军礼
残损抗战照片的传奇引起“央视”青睐
2014年6月26日、7月6日,我在《滨海日报》《盐城晚报》分别发表《73年抗战残损照片滨海梦圆记》。文章发表后,引起中央电视台一套《等着我》栏目的高度关注,经编导对王博夫和我几次电话采访后,《等着我》栏目组向王博夫和我正式发出7月下旬进京录制节目的邀请。接到邀请后不久,王博夫在晨练时扭伤了脚踝,卧床不起,进京录制节目只能等他伤情好转。
由于我在《73年抗战残损照片滨海梦圆》一文中,介绍了朱子龙送抗战残损照片给王博夫的经过,2014年8月25日傍晚,朱子龙长子朱金宝受全家委托带着这张报纸一路找寻来到天场。面对朱金宝,我首先要确认这个朱子龙是不是王博夫的战友朱子龙。
王博夫曾经告诉我,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朱子龙家中吃过一顿饭,后就失去联系,找了几十年也不见人影。
下面是我和朱金宝的对话:
“全国解放后,你父亲到哪里去了?”
“复员后到上海闸北区。”
“你父亲祖籍盐城,复员后到上海干什么?”
“我爷爷在上海病故了,奶奶仍在上海闸北区生活,我父亲是投靠奶奶的。”
“那你们后来怎么成为盐城人?”
“我父亲在上海娶不上媳妇,只好回到盐城老家,和我母亲结婚生养了一女两儿。父亲1992年75岁时病逝在盐城。”
当晚,我把朱子龙儿子朱金宝到天场的情况以及我的考证结果报告了《等着我》栏目组编导高丽丽,高编导当即邀请朱金宝也进京录制节目,还特别强调,为了保证节目效果,朱金宝的出现事先不能让王博夫知道。
2014年9月24日,王博夫、王薇薇父女,朱金凤、朱金宝姐弟和我在央视《等着我》栏目组参加节目的录制工作。
91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王博夫老人给主持人倪萍老师拿出18人残损老照片,并说这是他的护身符。
73年后,这张18人残损老照片被考证为85人大合影,王博夫动情地唱起了《黄河大合唱》。照片中另一位八旅宣传队员、家住河北省廊坊军分区干休所的李巨人老人,因身体原因不便进京做节目,节目现场播放了李巨人演唱的《黄河大合唱》的视频。当年赠送残损照片的朱子龙长子朱金宝在《等着我》希望大门口健步走来,朱子龙的女儿朱金凤应邀来到台上,刹那间,王博夫父女和朱金宝姐弟喜泣相拥。
2014年12月16日,央视《等着我》栏目播出了这张残损抗战老照片的传奇故事。
之后,曾经在天赐场、在滨海、在盐阜抗战的新四军将士及其后人、烈士的亲人们因为这张传奇照片,向着这块红色热土纷至沓来。
(柯自芳(新加坡) 赵建平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