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皖南到处留有他的足迹——访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朱农
皖南到处留有他的足迹——访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朱农
作者:赵东云 责任编辑:李赞庭 来源:《铁军》2013年第2期 日期:2013-09-16 浏览次数:7470
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朱农同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长期在皖南地区坚持工作和战斗,主要领导地方政府和游击队工作,与战斗在皖南、皖江地区的新四军关系密切。2011年,笔者曾采访过95岁高龄的朱老,他对当年那段历史如数家珍。
本文作者赵东云与朱农(右)
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朱农同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长期在皖南地区坚持工作和战斗,主要领导地方政府和游击队工作,与战斗在皖南、皖江地区的新四军关系密切。2011年,笔者曾采访过95岁高龄的朱老,他对当年那段历史如数家珍。
新四军引领他走上革命道路
1917年10月,朱农出生于安徽省铜陵县栖凤乡朱家嘴。少年时代,朱农在县城读过几年书,后来又读了两年私塾。1938年8月,新四军派张伟烈等到铜陵地区开展工作,建立抗日服务团,联络抗日志士,建立新四军兵站等。此后不久,新四军三支队在副司令员谭震林率领下进驻铜陵、繁昌等地,组织、动员群众抗击日寇。
1938年12月,朱农前往沙洲投奔沙洲游击大队,大队长章啸衡建议朱农去参加新四军三支队在繁昌举办的抗日救亡训练班学习。于是,朱农和好友王循理结伴来到繁昌。抗日救亡训练班实际上是一所抗日救亡学校,张鏖同志担任校长,教员有焦恭史、孙克骥等同志。训练班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抗战理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运工作、学唱爱国歌曲等。朱农在训练班里刻苦学习,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也更加坚定了抗日信念。三个月后的一天,经校长张鏖、同学王循理的介绍,朱农入了党。
1939年4月底,朱农结束了短期的训练班学习生活,和王循理一道回到铜陵凤凰山,中共铜陵县委书记张伟烈给他俩分配了工作:王循理担任铜陵敌后中心区委书记,朱农担任栖凤乡中心支部书记。其时,铜陵的抗日形势又有了新发展:刘功臣的郎坑游击队发展到二三百人;章啸衡的沙洲抗日游击大队已编为新四军正规部队;群众的抗日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及儿童团等纷纷建立起来;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人数也大为增加。
组建抗日游击队
是年8月,朱农接任铜陵敌后中心区委书记一职。中心区委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发展抗敌群众组织,开辟游击区,发展党员和基层组织,开展统战工作,阻止建立伪政权,组织游击队,动员青年参加新四军等等。
为开辟新区,朱农首先来到铜官山一带。铜官山距离铜陵县城不远,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开辟这些地区可以向铜陵、大通等地的敌军据点开展工作。朱农在铜官山一带工作一个多月,研究了如何加强铜陵敌后的抗敌协会工作;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不久,朱农又前往忠信乡齐潭孙村开展党的工作。凌晨时分,睡梦中的朱农被一阵狗叫声惊醒,发现敌人正从三面包围村子,只有西湖那面没有出现日军。朱农便跑进西湖。寒冬的湖水冰冷刺骨,朱农沿着西湖的浅水,凭借野草芦苇的掩护,在水中挪了四里多路,最后到了栖凤乡区委委员鲁生家中,才算躲过一劫。
朱农接任中心区委书记后不久,决定组建游击队。没有枪支,大家就搞来几把大刀、几颗手榴弹,又动员了几个青年,就算把游击队组建起来了。不久,队伍就发展到80多人。队伍扩大了,对枪支的需要更为迫切。当地有个叫崔光汉的大士绅,抗战初期,他借抗战之名向群众筹款购买了一批枪支,组织了30多人的所谓“抗日自卫队”。可是,日本鬼子来了,他们吓得根本不敢自卫,后来干脆解散了自卫队,还把枪支埋藏起来。朱农经过调查,发现那批枪支埋在民和乡北埂王心达家屋后的柴草堆下面。不过,那里距离日军据点较近,不容易得手。
在一个月色朦胧的深夜,朱农带领叶为祜、查光耀、王廷宇、孙太然等20多人,踏着野外泥土小径上的薄冰,迅速奔至王心达家附近。然后,派一部分人在村口监视坝埂头的日军,另一部分人悄然来到王家屋后,快速搬开柴草堆,挖出埋藏的全部枪支,随即安全撤离。
在皖南事变前后
新四军在皖南的快速发展令国民党顽固派如坐针毡。1940年深秋,国民党抛出“皓电”,单方面强令新四军、八路军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中共中央驳斥了国民党的荒谬电令,但为了维护抗战大局,同意将皖南新四军调往江北。
11月至12月,中共皖南特委副书记李步新来到铜陵,先后主持召开了两次会议,布置和检查新四军北撤工作。会议决定,皖南特委随军北撤,新组建皖南秘密特委,领导皖南斗争;铜陵、繁昌两个县委留在本地区坚持斗争,以逐步恢复新四军原来战斗的地域。
朱农时任铜陵县委书记(12月改任铜陵敌后县委书记),他认为北线是距离皖中最短的路线,新四军很可能会经铜陵渡江前往皖中。于是,他和铜陵敌后县委迅速行动起来,很快建立起了交通站,进行组织和物资准备,迎接新四军大军过江。
但由于情况发生变化,日军加强了长江江面巡逻,北线渡江难度陡然大增,新四军最终选择向南绕道茂林、三溪、旌德、郎溪到溧阳待机过江。随即,茂林响起枪声,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了。
1月20日,上级交给铜陵敌后县委一项重要任务:帮助突围出来的新四军指战员前往江北新组建新四军第七师。铜陵敌后县委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充分依靠群众,想方设法通过交通站,避开敌人的搜捕,帮助突围同志换便装,发路费,掩护他们到达江北。当时经铜陵敌后县委帮助、协助过江的新四军将士主要有:巫希权、张玉辉率领300余名指战员从铜陵渡江到达无为地区;练良成等100多人也是经铜陵过江;李志高、谢忠良、陈仁洪、马长炎等率领60多人经铜陵、繁昌渡江北去;李步新伤愈后也是铜陵敌后县委派人趁着夜色掩护用木船送他过江到达无为。
据不完全统计,皖南事变后几个月中,大约有600多人经过铜陵过江,这些同志后来成为新组建的新四军七师的骨干力量。
与李步新的几次会面
抗战时期,李步新多年担任皖南特委和新四军七师领导职务,而朱农长期坚持皖南敌后斗争,由于革命需要和工作上的关系,朱农曾数次与李步新会面,而每次见面几乎都伴随着惊心动魄的斗争。
1940年底,新四军军部准备向江北转移前夕,李步新由云岭赶到铜陵三条冲。当天下午,李步新找来朱农谈话,要朱农担任铜陵县委书记,并拨给一支游击队,坚持敌后斗争。关于县委组成、斗争方式与策略等问题,准备次日再详细研究。不料,就在李步新和朱农谈话的当天晚上,日军开始扫荡。李步新得知消息后,对工作做了紧急安排,然后火速赶回参加反扫荡战斗。
朱农与其家人
1941年1月20日前后,皖南事变的硝烟未散,李步新和夫人马惠芳及杨明、王保实等人突出重围来到铜陵叶山,首先找到章啸衡,章啸衡又辗转通知了朱农。铜陵地方党组织决定先护送杨明等去江北无为,李步新暂时留在铜陵敌后养伤。
李步新养伤的秘密地点在钟仓一家油坊里,那里距离日伪军据点只有一公里。朱农到那里见到了李步新,向李步新汇报了铜陵敌后工作、敌人动向,以及铜陵敌后县委的工作部署等情况。李步新对朱农及铜陵敌后县委的工作表示肯定,并就坚持党的领导、组织群众、统战工作、扩大武装、惩办汉奸等问题作了指示。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李步新伤愈,朱农又派人护送他前往江北无为新四军七师驻地。
同年9月底,李步新从江北来到铜陵敌前地区,将铜陵大队的大部分力量调往江北,准备反击桂系对七师的清剿,只留杨明、巫希权等率30多人坚持在铜陵敌前地区斗争。接着,李步新前往铜陵敌后地区的东湖边花园王村指导工作。不料就在此时,日军获知李步新过江的消息,立即从铜陵县城和多个据点调集1000多日伪军,从栖凤、石佛两侧包围东湖。朱农当时正在花园王村接待李步新。当他获知日伪军即将前来扫荡的报告后,深夜1点钟组织部队吃饭,尔后全部上船隐蔽在芦苇深处。敌人似乎有备而来,竟然从湖泊周围村庄里搜寻出一些木船,然后闯进湖中四处乱窜乱撞,这是日军占领铜陵以来第一次闯进东湖扫荡。李步新、朱农等与日军捉迷藏,使得敌人“无果”而返。次日,李步新安然离去回到江北。
这几次危难险境中的会面,使朱农终生难忘,也加深了朱农与李步新的战斗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