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林毅夫:永怀报国梦的传奇人生
林毅夫:永怀报国梦的传奇人生
作者:阿忠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6年第2期 日期:2016-12-22 浏览次数:7004
林毅夫夫妇重游芝加哥大学
在世界经济学界,林毅夫无疑是一位传奇人物,这位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的人生充满传奇。
心怀报国梦
林毅夫原名林正义,1952年10月15日生于台湾省宜兰县。1971年年初,19岁的林正义进入台湾大学农工系学习。寒假在成功岭受训期间,他决定投笔从戎,申请转学至陆军军官学校(承袭原黄埔军校)就读。1975年,林正义以第二名的成绩从陆军军官学校正期生44期步兵科毕业,随即留校担任学生连排长。第二年,他考上国防公费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1978年夏季,林正义获政大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并更名为林正谊。随后,他被派往金门马山播音站前哨担任陆军上尉连长。当时的林毅夫是台湾最有前途的军官。
在金门前线的日子里,每当夜深人静,林正谊就悄悄地收听大陆电台,尼克松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美建交等消息让他意识到中国富强的希望在大陆一边,他希望能为国家复兴尽力,但当时两岸对峙的现实让林正谊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年轻的林正谊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1979年5月16日傍晚时分,林正谊假传演习命令,下达宵禁令,由传令兵通知沿海岗哨,不准驻防马山播音站的官兵在夜晚点名后走出营房。林正谊是个游泳健将,在夜色的掩护下,他成功泅渡2500米宽的海域,在福建厦门登上了祖国大陆。这一切,他的家人毫不知情。
林正谊失踪的那天晚上,金门全岛鸡犬不宁,所有驻军出动,连夜展开全岛水陆两域地毯式搜索。为防林正谊“叛逃”泄露军机,连队当即修订了作战计划,展开了全岛东西守备部队互换防区的大规模演习。历经近一个月时间,一直见不着林的人影,也没等到大陆方面发布的关于台军官“起义”的消息。最后,台湾“国防部”只好以林正谊失踪结案。
来到大陆后,年轻的林正谊为避免给家人和朋友带来麻烦,把名字改为林毅夫。他选择到北京大学经济系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此了解中国的国情。那个年代,台湾和大陆的关系还很紧张。在大陆提到台湾人,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间谍。所以,国家接收林毅夫也很慎重,专门派人对他进行了考察。林毅夫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正派、精神、有礼貌、坦率、直接,他说:“来大陆,主要是为了学习了解大陆的情况,报效祖国。”考察人员认为,这是个有追求、有抱负的年轻人。就这样,林毅夫如愿进入北大学习。
学成归故土
1980年,刚刚对外开放的大陆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197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舒尔茨。舒尔茨自然不会放弃到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宣讲他的经济学理论的机会。当时,林毅夫荣幸地成为舒尔茨的翻译。这个意外的机会,为他打开了通往世界经济学最高殿堂的大门。舒尔茨对林毅夫的翻译非常赞赏,他问林毅夫:“你想到美国读博士吗?”林毅夫不假思索地说:“想呀。”林毅夫本以为舒尔茨只是随口说说,没想到舒尔茨回美国后不久,正式将林毅夫推荐到了芝加哥大学。能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是许多经济学人士梦寐以求的事情,林毅夫欣喜若狂。
1982年,林毅夫获得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后,进入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攻读博士后。1987年,在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工作一年后,林毅夫回到了中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博士。
那时候,出国已经成了一股风潮,很多人挤破脑袋想出国。况且,此时林毅夫的爱人和孩子也已经到了美国和他团聚。如果留在美国,他必定前程似锦。回国之前,林毅夫给很多单位写信,说自己很想回国,但基本没有收到任何回音。因为人们很难想象他会回来。
林毅夫真的回来了。归国后的林毅夫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担任副所长。1994年,林毅夫和几位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者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这是第一个由归国学者成立的独立研究机构。由于身兼不少社会职务,平时林毅夫几乎没有节假日,除了给学生上课,他还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但他没有放松学术上的研究。他曾经对自己的学生说:“军人的理想是马革裹尸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累死在书桌上。”
2008年5月,林毅夫又多了一项头衔——世界银行副行长。2012年,在世行的任期结束后,林毅夫回到了祖国。2014年,林毅夫入围2014年度华人经济领袖名单。
家庭暖人心
虽然在大陆的发展如鱼得水,但当年泅渡海峡的经历却为林毅夫带来难以言说的痛。台湾当局以“叛逃”大陆的罪名,称其最重可以判处四个死刑。那道窄窄的海峡,就此隔断了林毅夫的回乡之路。
1996年,林毅夫的母亲亡故。初闻噩耗,林毅夫失声痛哭。因台湾当局的阻挠,林毅夫未能返台为母亲送行,此事成了林毅夫终生的遗憾。
2002年5月9日,林毅夫的父亲林火树在宜兰老家溘然长逝。林毅夫再次向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赴台祭父的申请。台湾“总统府”和“国防部”高官对林毅夫当年的“叛国”、“投共”极尽严厉之辞。
林毅夫最终放弃了返台奔丧的念头,由妻子陈云英代为奔丧。2002年6月2日下午,陈云英怀揣林毅夫的亲笔悼父文,搭乘班机飞抵台北中正机场,当晚歇脚于娘家。6月4日,陈云英披麻戴孝,背上还背着林毅夫的麻衣,在林火树灵前放声大哭。她哀伤地说,麻衣让她感到很沉重,她的心也因为丈夫不能回台奔丧感到痛苦。她还说,她这一代人所怀抱的情感,不是今天这个时代所能理解的,她和台湾的感情是割不断的:“我爱台湾,我爱中国。这样的想法,可能会跟着我的生命走到尽头。”
林毅夫和陈云英同为全国人大代表,陈云英是“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林毅夫是经济领域的顶级专家,但他们对于生活的解读和愿望却平凡淡然。
回忆起泅渡台湾海峡后与妻儿分别的时光,林毅夫说:“做任何事都是有代价的,幸运的是我的妻子很谅解我,她跟我有共同的理想。”
2015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陈云英自曝恩爱秘诀:“有很多朋友会问我,你怎么跟他相处啊?我教给大家尤其是女性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就是你要挽留一个男人的心,就要给他一个幸福的舒适的生活。这个秘诀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我们两个有共同的文化,有共同的追求。我们就是一个人,只是他用男人的方式存在,我用女人的方式存在;只是他更勇敢,我更内敛。”
陈云英说:“我感觉毅夫的成功给我带来了头顶上的光环,他事业的成就使我走到哪里都无法掩饰我是林毅夫的妻子。随着我的事业的成功,他走到哪里别人也会说他是陈云英的丈夫。”
如今,他们的一双儿女也已长大成人。儿子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得硕士学位;女儿承继父业,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谈到孩子们,陈云英乐得合不拢嘴:“儿子去美国留学时,穿了一件很大的北京大学的T恤,上面写着‘祖国万岁’,还有很大一面国旗。女儿跟爸爸的工作更接近些。家庭里面很多事情都是耳濡目染,有的时候身教重于言教。他们觉得父母哪些部分是值得敬爱的地方,他们会去学习和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