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建设海洋强国战略 牵引新世纪海军建设
建设海洋强国战略 牵引新世纪海军建设
作者:汪佩 张晓林 责任编辑:王浩钟 来源:《铁军》2013年第1期 日期:2013-09-24 浏览次数:6923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然而根植于农耕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华文明却具有鲜明的“黄土文化”背景。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近代中国“有海无防”、惨遭列强蹂躏的沉痛历史,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而且促使了中国经济向出口外向型转型。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海洋,并把海洋作为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从此掀起了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浪潮。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敏锐洞察与深刻认识海洋对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发展海洋事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向海洋进军的庄严宣言和政治动员,意义重大而深远。
建设海洋强国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和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东濒太平洋、西接印度洋,有着长达1.8万公里的漫长海岸线,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在近海海域,四海相连贯通、岛屿星罗棋布,构成了中国特有的海洋地缘战略环境。作为海洋大国,中国在海洋方向上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随着海洋资源的争夺愈发激烈、海上安全的问题愈发凸显,海洋的战略地位也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不仅仍然面临着来自海洋方向的传统威胁与挑战,而且还承受着巨大的发展压力。然而长期深受“黄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对海洋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刻。海洋文化的缺失、海洋意识的淡薄使海洋难以成为“一种渗透到民族血液之中的脉动”。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从战略高度一再强调发展海洋事业。十六大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任务和要求,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这一战略将在今后引领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总方向。
把海洋作为未来中国安全和发展的主要战略空间,分析其深层原因,至少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海洋将成为陆地资源的接替区。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陆地资源的利用已濒临极限,而发展对资源的现实性需求却非常紧迫。为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须充分利用海洋所蕴藏的生物、能源、矿产、渔业、科考等资源,并将其作为陆地战略资源的接替区。这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着人口增长压力大、陆地资源远不能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严酷现实,因此更须重视海洋的战略地位,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把海洋当作实现国家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空间。
第二,海上安全是国家整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痛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把海洋视为抵挡外敌入侵屏障的观念已经过时,海洋已成为国防体系的战略前沿。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中国来自海洋方向的安全威胁日益严重:一是战略对手依托“岛链”构建攻防一体的作战体系,旨在对我国实施全方位的战略围堵。“岛链”封锁不仅成为我国东入大洋的阻碍,而且极大地压缩了我国战略防御的空间。二是岛礁被侵占,海洋主权和权益受损害,维护海洋主权和权益的问题凸显。这是因为岛屿主权以及相关利益的争夺可能会导致中国海上战略环境的恶化,引发海上军事危机甚至海上局部战争,严重影响我国和平发展大局。近期与菲律宾、日本等国家围绕黄岩岛、钓鱼岛等岛屿主权的斗争便是很好的例证。“坚决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对于国家安全和国内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三,海洋作为战略通道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海洋不仅是人类的资源宝库,也是人类交往的大通道。长期以来,控制海上战略运输通道,一直是各国海洋方向争夺的重点。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和重要战略能源、资源的运输主要依赖海运,因此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维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然而,中国海上战略通道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不仅面临着战略对手的控制,还面临着海盗、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威胁的影响。因此,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不仅维系着国家安全,还制约发展海洋经济的大局,理应成为我国需要关注的新重点。
第四,海洋成为“塑造”国际关系的大舞台。中国海上方向大国林立,利益交织,不同的国情和利益诉求导致了各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上既合作又斗争。因而,中国海上方向是当今世界地缘战略“塑造”活动最剧烈的地区,是世界大国角逐和较量的重要舞台。在这种格局态势和现实情况下,需要发挥我国传统的谋略优势经略海洋,充分利用海洋这个运筹国际关系的战略空间,积极倡导海上安全合作与“和谐海洋”的理念,通过海洋“重塑”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为我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地缘战略环境。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强大的海军作为支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并提出“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这不仅是党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的科学筹划,也是对军事力量,更是对海军的全面建设与和平时期运用提出的新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而建设海洋强国,当务之急是“坚决维护海洋权益”,在这方面海军责无旁贷。这是因为海军作为国际性、综合性、战略性军种具备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不仅能够有效抵御战略对手来自海洋方向的威胁、塑造稳定的国家海上安全环境,为国家发展提供安全保障,还能够为国家利益向海外拓展与“发展海洋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海军还可以作为和平外交使者,担负起传播和谐理念、协助构建“和谐海洋”国际环境的重要使命。
建设强大海军是海洋强国维护海洋安全,构建新型海防体系的基石。中国是海洋大国,在海洋方面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历史经验表明,海洋是安全利益、经济发展等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向海而兴、背海而衰,几乎是历史的铁律,中国充满血泪的近代史就是很好的注解。在当前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而世界各国围绕着海洋权益、岛屿主权的争夺愈发激烈,并有逐步升级为海上局部战争的可能。在这样的国际海洋环境中,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严峻,战略对手不仅建立起依托“岛链”的攻防一体式战略包围圈对我国实施战略围堵,企图阻挠迟滞我国和平发展的进程,还唆使与我国存在海洋、岛屿争议的国家对我国海洋权益进行蚕食,不断挑衅我国维护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底线,意欲干扰我国在战略机遇期内“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的大局。来自海洋方向的还有非传统安全威胁。这些都可能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阻碍。因此,妥善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正是在对当前国际形势准确判断基础上所作出的科学决策,也是妥善处理国家安全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构建国家海上安全体系,需要依托强大的海军作为支撑。随着中国海军转型发展进程的深入,海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背景和新战略要求下,要改变以往只注重海军防御来自海上侵略的单一防卫功能,树立集威慑、控制、管理利用和影响为一体的全面保卫海洋国土、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上通道、海洋产业及海洋文化的全新海防观,充分发挥海军在维护国家海上安全方面的主体作用,依托海军建立稳固的新型海防体系,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推进海军战略转型,提高海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实现国家海外利益拓展的坚强后盾。当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90%以上的对外贸易和石油能源依赖海洋运输,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迅速提升,并在推动国家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国家海外利益拓展的需求不断增加。充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全面深入地进行海洋科考,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利益拓展,保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生活、学习、旅游安全等国家海洋安全保障需求急剧上升,也对海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海军建设正积极推进由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的全面转型。同时在非传统威胁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海军还要增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能力,全面提升有效维护海洋权益的实力。具体来说,海军在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拓展方面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保卫国家海外贸易的安全,保卫从事贸易的商船队的安全,保卫与国家贸易有关的海域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这是近代海军诞生以来最根本的使命,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客观需求。美国战略理论家马汉认为,海军对海外贸易的保护作用,在和平时期可以通过强大的海军存在及控制海上交通要道的方式达成;在面临威胁或在战争中,则派出军舰对商船队进行全线护航。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对外贸易的发展,诸如亚丁湾护航、从利比亚撤侨及撤出其他中国人等任务将成为中国海军的常态化任务。二是强化远海兵力投送能力。一个国家要在远洋空间有效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就要求一旦海外出现危机时,不仅有能力派遣军舰到达事发地区,而且有能力对自己的陆战兵力实施战略投送,还能保证远征兵力的安全撤离。远海海域兵力投送能力是强国海军的重要标志,是海军作为综合性战略军种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当前中国海军提升战略能力、保卫日益拓展的国家战略利益的迫切需要。
建设强大海军是塑造海洋强国形象,构建“和谐海洋”国际环境的力量保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政治外交形势的风云变幻,中国海洋权益面临错综复杂的形势,矛盾日益凸显,围绕着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的斗争进一步加剧。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形势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中国既要坚决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又要注重建设和谐的海洋国际环境。中国一贯主张维护海洋和平,2009年提出了构建“和谐海洋”的倡议,以共同维护海洋持久和平与安全。这一理念是中国2005年在联大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在海洋问题上的具体化,体现了国家社会对海洋问题的新认识和新要求。
纵观世界近代历史,通过西方海洋国家运用海洋、发展海权进而实现称霸世界的历史不难看出,西方海洋强国是以“海权论”为基础的,多数以发展海上武装力量为中心,取得制海权,进而实现控制海洋、控制世界、实现霸权的目的。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同时拥有和谐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平发展的法律基础和建设“和谐世界”的国家战略。在目前和平与发展的国际背景下,在新老海洋强国并存与共同发展的时期,中国将以和谐文化为文化基础,坚持建设“和谐世界”国家战略,遵守和平发展方针政策,以“和谐海洋”为愿景,坚持和平走向海洋、平衡发展、不谋求海洋霸权,建设“强而不霸”的海洋强国。
以“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为牵引,丰富海军兵力和平运用的方式,更好地为建设海洋强国服务成为中国海军需要关注的新重点。首先,海军要逐步承担起与海洋强国地位相适应的责任,在海上护航、海上人道主义援助、国际维和等方面为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海洋做出更大贡献。其次,海军要充分利用国际法所赋予的特殊地位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工作,开展海军外交,逐步把海军塑造成为传播“和谐世界、和谐海洋”理念的和平使者。第三,还要加强和平运用海军兵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丰富海军兵力和平运用的方式,更好地为建设海洋强国服务。随着航空母舰等新型装备的入列,海军的兵力结构不断完善,增强了在远海乃至大洋遂行各种任务的能力,丰富了海军在全球海域完成使命任务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