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叶挺独立团在中共独立建军中的作用
叶挺独立团在中共独立建军中的作用
作者:宋健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2016年第9期 日期:2017-04-07 浏览次数:6896
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叶挺独立团充当北伐先锋,在不到四个月时间内,占攸县,克醴陵,攻长沙,扫平江,勇夺天险汀泗桥、贺胜桥,浴血奋战武昌城,所向披靡,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由此赢得“铁军”殊荣。
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叶挺独立团充当北伐先锋,在不到四个月时间内,占攸县,克醴陵,攻长沙,扫平江,勇夺天险汀泗桥、贺胜桥,浴血奋战武昌城,所向披靡,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由此赢得“铁军”殊荣。在武汉期间,随着中共军事工作方针转变,叶挺独立团由一个团发展壮大为五个团、一个教导大队和一个新兵营,成为中共直接掌握的最为坚强可靠的一支武装力量。通过对这支军队和其他革命武装的掌握、运用,党获得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宝贵经验,保存了红色火种,培养了军事骨干,做好了武装起义准备,形成了起义核心力量。以叶挺独立团为骨干的铁军崛起,对中共独立建军有着重要影响,做出了历史贡献。
中共军事工作方针转变与叶挺独立团在武汉崛起
中共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起源于1924年11月组建的“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它是由中共广东区委和周恩来向孙中山提议后成立的,其领导成员都是共产党员,基层官兵也都是中共党员或工农运动骨干。这支部队名义上属于孙中山大元帅府指挥,实际上它的干部配备、调动、训练与行动,都直接受中共广东区委领导。1925年11月,铁甲车队经过扩充改编,在广东肇庆成立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由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全团2000余人。不久,部队又被改编为第四军独立团。独立团在部队中建立了直属中共广东区委和区军委领导的党支部,下设六个党小组及共青团组织,从而保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1926年9月,北伐军攻打武昌城。第四军独立团在叶挺率领下,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攻城,第一营营长曹渊、一连连长莫奇标,三连连长高超、八连连长李海涛等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血染武昌城下,独立团先后有191名官兵在攻打武昌战斗中壮烈牺牲。1927年1月,武汉粤侨联谊社同仁赠给第四军一面铁盾,铁盾的正面铸有“铁军”两个大字,“铁军”由此得名。
北伐军攻占武汉后,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但陈独秀等党的主要领导人把军事工作重点放在帮助国民革命军开展政治工作和做国民党上层的工作上,甚至一度禁止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军中发展党员,因而在北伐战争中错失了发展党直接掌握军队的时机。
此时,中共党内以瞿秋白、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以及叶挺等在军队工作的共产党员,对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已有一定的认识。早在1926年4月,瞿秋白就明确提出“革命战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方式”。在同年12月的汉口中共中央特别会议上,毛泽东呼吁中央要重视枪杆子的问题。
1926年12月,占领武汉的北伐军相继扩编。有“铁军”称号的第四军扩编为第四和第十一两个军。1926年12月叶挺被任命为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副师长,独立团被改编为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
1927年春因为北伐军攻打南昌的需要,从武汉调去大批部队前往支援,叶挺奉命留在武汉组建新的部队。利用这样的机会,叶挺从独立团调一批干部为骨干,组建第二十五师七十五团,并亲赴广东、湖南开展筹建工作。团的部分下级干部和新兵,也是广东省委和湖南省委帮助解决的。尽管七十五团的团长及团部其他军官是反共的,但下面三个营长以及若干连排长均为共产党员,部队实际被共产党人掌控。
然而此时中共中央并未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叶挺独立团的发展壮大和党能掌握更多军队,主要还是在于军队中的共产党员自觉意识和自发行动。其中叶挺自觉利用职权扩大党掌控的军队起到关键作用。此外,党派遣大量党团员前往黃埔军校工作和学习,他们毕业后被合法地分配到国民革命军中担任下层政治、军事干部,不少人在东征和北伐战争中,自然成长为团、营级军事指挥员,这也为党掌控军队扩编武装力量准备了军事骨干。
上海“四·一二”、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后,血的教训让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中共军事工作方针开始转变。
4月16日,周恩来、赵世炎、罗亦农、陈延年、李立三、尹宽六人联名给中共中央发出了《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的意见书,呼吁中共中央以武力进行反击。5月下旬,周恩来到达武汉,25日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事部长。5月26日,中共中央第十一次常委会决定在国民革命军中发展党团组织,在总政治部建立党团,加强党在军队中的力量。
随着武汉国民政府为准备第二次北伐扩编军队,叶挺被任命为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共产党员徐光英、彭干臣分别担任师参谋长和秘书长,师政治部主任陈兴霖也是共产党员,师部实际已由共产党人掌控。在第二十四师中下级军官中,虽然第七十团团长古勋铭、七十一团团长欧震是张发奎委派的,但两个副团长则分别由共产党员董朗、刘明夏担任。而且第七十二团团长许继慎、副团长廖运泽、七十三团团长周士第也都是共产党员。至此,叶挺独立团由一个团发展壮大到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二十、七十一、七十二团和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七十五团共五个团,再加上由共产党员蒋先云任团长的第十一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由共产党员范荩任团长的第十一军十师三十团,在国民革命军中共产党人足足掌握了七个团兵力。这支在武汉崛起的红色铁军成为中共直接掌握的最为强大可靠的武装力量。
1927年5月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发出紧急指示,明确要求中共“组建自己可靠的军队”。中共中央于6月1日收到这一指示后,尽管陈独秀认为它脱离实际无法执行,但党内如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张太雷、任弼时等有识之士已深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在共产国际明确指示下,开始谋划中共独立建军。
积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经验,叶挺独立团为中共决策建军奠定坚实基础
收到共产国际五月指示后,毛泽东与蔡和森接见由湖南逃亡来汉的工农干部,要求他们回去拿起武器,“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坚决与敌人作斗争,武装保卫革命。”这是毛泽东首次提出“上山”思想。在中央派遣毛泽东赴湖南担任省委书记后,他又在长沙、衡阳等地召集党组织负责人和工农武装骨干开会,明确要求:各县工农武装一律迅速集中,不要分散,要用武力对付反动军队,以枪杆子对付枪杆子。
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和森还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烈呼吁中共要建立自己掌握的革命军队。6月17日和20日,周恩来两次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提出湖南暴动计划的报告,并派出了包括三名营长在内的10名军事干部前往湖南领导农军。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湖北省委书记张太雷按照整军经武、准备应变的指导思想,由湖北省委明确提出“招兵”、“募夫”、“上山”和争取土著武装的策略。
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第三十四次常委会议,毛泽东提出保存农民武装的策略:一是改成安抚军合法保存。二是上山或者投入军队中去。他再三呼吁: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酝酿,表明中共中央终于把“组建自己可靠的军队”提上了议事日程。而由叶挺独立团发展壮大起来的红色铁军,就成为中共建军的重要依靠和主力。6月7日,第十九次中央常委会决定将共产党员和工农骨干补充到叶挺部队,“十一军要补充5000工农”。7月4日中央常委会笫三十四次会议更决定将工农群众“送入军队”作为党的军事主旨方针。
“四·一二”、“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和长沙马日事变后,有许多共产党员和工农运动骨干从白色恐怖下逃出,来到革命中心武汉。为了保存这些红色革命火种,周恩来领导的中央军委不仅将他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叶挺、贺龙领导的部队中当兵,还派出共产党员到新组建的国民革命军中任职,以控制影响更多的部队。在武汉主持中共湖北省军委和中央军委办事处工作的聂荣臻,大量派遣党团员和军事干部前往张发奎、唐生智部工作。如陈赓、严凤仪、徐光英、彭干臣、王尔琢等军事骨干,均经他分配到国民革命军中任军事指挥员。
除叶挺担任二十四师师长外,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秘书长高语罕、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廖乾五等高级将领也都是中共党员。中共中央军事部还在叶挺的笫二十四师开办一个教导大队,有1000多名学员,全部是因白色恐怖从各地逃亡来武汉的知识青年和工农干部,清一色的中共党团员。教导大队各级干部也都是清一色共产党员、黃埔军校毕业生。
除了组建教导大队外,周恩来还于1927年6月在武昌黃土坡第二十四师留守处成立了新兵训练处,亲自委派共产党员陈树华负责训练,准备“以两周时间将新兵训练到能作战,计划训练两个快速师”。后来由于政治形势急转直下,该计划没有完成,只收了一个营的新兵,这个新兵营后来参加了秋收起义。
这一时期,叶挺部队不仅吸收了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运动骨干,还向张发奎第二方面军其他部队输出了不少军事干部,使中共能够掌握控制更多的武装。如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卢德铭、第四军军官教导团三营营长刘治志、北伐军左翼军宣传队副队长贺声洋等,都出自叶挺这支红色铁军。
总之,通过对叶挺部队这支红色铁军的掌握、运用,党获得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宝贵经验,保存了大批红色火种,培养了许多军事骨干,为后来的武装起义做了必要准备。
从“依张返粤”到南昌起义,由叶挺独立团发展起来的铁军成为中共建军的中流砥柱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按照共产国际指示召开临时政治局会议,陈独秀离开了中央最高领导岗位,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五人组成的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主持工作,中共党内主张独立建军开展武装斗争的力量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由此开始了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转折。
中共中央最初决定,利用武汉国民政府“东征讨蒋”之机,以党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北伐军为基本力量,联合武汉国民政府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重返广东,实行土地革命,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再举行第二次北伐,这就是“依张返粤”的计划。在此之前,中共中央还着手制定湘、鄂、粤、赣四省秋收起义计划。
按照“依张返粤”计划,叶挺名正言顺地以“东征讨蒋”为名,率领第二十四师师部离开武昌黃土坡鄂园,沿长江东下挺进九江。驻武昌百寿巷的第二十五师师部和驻武昌左旗的第七十三团、驻武昌旧督署的七十五团,也陆续开往江西九江集结待命。
7月20日,李立三、谭平山、邓中夏、恽代英、聂荣臻、叶挺等齐聚在叶挺驻九江的第二十四师师部,秘密举行谈话会。他们得知张发奎已经倒向汪精卫集团,要求叶挺等共产党人离开军队或脱离共产党,并准备在军队中“清党”,于是他们向中央建议:应当抛弃依赖张发奎的政策,采取一个独立的军事行动。部队尽快集中到南昌,动员贺龙的第二十军一致行动,在南昌实行暴动。
中共中央很快接受了九江谈话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庐山的瞿秋白、张太雷和鲍罗廷当时就对此表示赞同。7月24日(或25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议决定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义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至此,中共完成了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的建军决策。
在党中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的同时,叶挺也从第四军参谋长、刚刚成为中共秘密党员的叶剑英口中,得知了汪精卫、张发奎等企图利用在庐山召开会议之机,扣押叶挺、贺龙,解除其部队武装的图谋。叶挺、贺龙等当机立断,在没有接到党中央指示的情况下,先率领部队开往南昌,为南昌起义保存了革命力量,赢得了有利态势。
南昌起义打响后,作为前敌总指挥,叶挺指挥第十一军二十四师攻占了天主堂、贡院、南昌卫戍司令部等敌军重要据点。
驻扎在马回岭的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七十五团的三个营和七十四团的一个重机枪连,也在七十三团团长周士第、七十五团副团长张堂坤和营长孙一中、周子昆、蔡晴川,七十四团参谋长王尔琢和第二十五师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李硕勋等共产党员里应外合之下,脱离了张发奎部队,赶到南昌与起义军会师,壮大了革命队伍的力量。在部队行动之时,前敌军委书记聂荣臻指挥部队赶走了企图阻挠起义军行动的张发奎,并将其卫队包围缴械,为保证南昌起义成功作出了贡献。
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失败后,第二十四师师长董朗、党代表颜昌颐率领起义军余部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军会合,成立了红二师,创建了海陆丰苏维埃红色政权。第二十五师余部则由朱德、陈毅率领,向敌人力量薄弱的粤、赣、湘边界进军,经过千里转战,发动湘南暴动,最终于1928年4月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总之,以叶挺独立团为骨干发展起来的这支红色铁军,为中共决策独立建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民军队创建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铁军为中共决策建军所做出的丰功伟绩,依然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作者系中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宣传教育处处长、武汉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