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 峥嵘岁月 > 张震将军留给孩子们的“遗产”
张震将军留给孩子们的“遗产”
作者:史文敏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2016年第11期 日期:2017-05-23 浏览次数:6908
从1939年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参谋长张震,奉彭雪枫司令员之命,率先头部队挺进永城、萧县、宿县敌后,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此后整整10年的战斗中,张震将军同豫皖苏人民生死与共,结下了深厚情谊。老将军虽然驾鹤西去,但他靠前指挥,精忠报国的革命故事仍在豫皖苏边区群众中广为传颂,一颗子弹头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例。
1996年3月18日张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从1939年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参谋长张震,奉彭雪枫司令员之命,率先头部队挺进永城、萧县、宿县敌后,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到1949年1月,张震在萧县蔡凹协助华野代司令员粟裕组织指挥淮海战役最后胜利。整整10年的战斗中,张震将军同豫皖苏人民生死与共,结下了深厚情谊。老将军虽然驾鹤西去,但他靠前指挥,精忠报国的革命故事仍在豫皖苏边区群众中广为传颂,一颗子弹头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例。
祖老楼反扫荡中张震负伤
祖老楼是安徽省宿州市萧县西南一个较大的集镇,也是徐州通往永城县城的必经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属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1945年2月中旬,时任新四军四师参谋长兼十一旅旅长、淮北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的张震接到报告,驻守徐州的日伪军将集中兵力,扫荡刚恢复不久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他当机立断,亲自率领十一旅三十一团从涡阳龙山地区北上,同时命令活动在萧(县)宿(县)永(城)地区的三十二团、萧县独立旅和县总队等部做好战斗准备,并于2月15日,抵达萧县崔口、丰庄、张阁一线集结待命。
第二天,驻徐州的敌伪军两个团附骑兵一部,在驻守萧县城等地2000多名敌伪军配合下,沿徐(州)永(城)公路进入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扫荡。张震率三十一团、萧县独立旅等部在祖老楼一线正面阻击,仗打得很激烈。张震亲临前沿阵地,用望远镜观察敌情。不料一颗子弹打入他的右肩胛下,顿时鲜血染红了右上衣,这是他参加红军以来第五次负伤。在场官兵都劝他赶快下去疗伤,他满不在乎地说:“这点小伤算个啥!”一边让随军医生包扎伤口,一边指挥奉命赶到的三十二团和萧县总队,从两侧对敌人实施攻击。经过我军三面强攻,敌军节节败退,新四军官兵乘胜追击,越战越勇,迫使残敌向徐州潜逃。此战,共毙伤敌伪军5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10梃,步枪300多支,拔除了祖老楼、青龙集两个日伪据点。
这点小伤不能下火线
祖老楼反扫荡胜利后,新四军四师长张爱萍、政委邓子恢、副师长韦国清、政治部主任吴芝圃等领导干部十分关心张震的伤情,多次劝他住院治疗,他总是满不在乎地说:“这点小伤不能下火线!”
就在这时,驻商丘等地的日伪军向雪(永)商(丘)亳(州)地区扫荡。张震忍着伤痛,召集各团长研究反扫荡作战方案,组织指挥三十一团和三十二团各一个营,在三十二团团长张永远带领下,粉碎了日伪军扫荡。接着,张震奉命组织指挥十一旅、萧县独立旅和八个县总队,开展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春季攻势,共拔除日伪据点八个,毙伤日伪军680多人,生俘伪军1982人,缴获轻重机枪24挺,步枪1344支。
从5月21日到7月15日,经过56天艰苦奋战,又夺取了宿(县)南战役的重大胜利,歼灭伪十五师大部,拔除日伪据点六个,毙伤日伪军200余人,生俘敌1900多人,收复了9500平方公里的敌占区,受到新四军军部的嘉奖。
8月25日,张震奉命组织指挥十一旅和淮北第二军分区部队,向拒不投降的驻守永城县城的日伪军发起攻击,经四天激战,毙伤伪军200余人,生俘伪军1000多人;9月21日,张震率部配合接应伪十八师5000余人,在师长杜新民(共产党员)率领下反正,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二军”;从9月11日至10月11日,张震奉命组织指挥十一旅向津铺铁路徐州至宿县段发起攻击,连克曹村、夹沟、三堡车站,共毙伤伪军500余人,生俘670多人,并动员群众将三堡以南10公里铁路破坏;10月18日,张震组织指挥十一旅、萧县独立旅在地方武装配合下解放萧县县城,歼敌700余人,使豫皖苏边区八个县连成一体。
大战在即没时间取出子弹
1946年2月21日,时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的张震,到江苏省淮安参加高干会议,中共华中分局书记邓子恢专门找他到家里谈心,询问伤情,还送给他一件绒衣,安慰他说天气寒冷,要多穿点,注意保重身体。
会议期间,张震总感觉负伤的右臂隐隐作痛,就利用休会之机,到淮阴仁慈医院登门求医。医生用X光透视后,告诉他有颗子弹横在右肩胛下,必须住院手术取出来。面对时局多变,大规模内战随时可能爆发的新形势,张震谢绝了医生和战友们让他住院手术的安排,坚定地说:“大战在即,没时间住院取子弹,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会后,张震返回灵璧北部九纵队驻地,传达贯彻高干会议精神,组织部队整军备战。全国内战爆发后,张震奉命率领华野九纵在灵璧县南槐巷子首歼国民党军770多人;接着,激战大山,保卫灵璧县城,共歼敌870余人;1946年7月26日至28日,在陈毅司令员统一指挥下,又率部参加灵璧北朝阳集战役,一举攻克渔沟等地,歼敌1000多人。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张震在陈毅统一指挥下,率部参加了泗县、两淮、宿北、鲁南、孟良崮、南(麻)临(朐)、胶东、豫东、济南等战役。
1948年11月,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的张震,协助华野代司令员粟裕,参与指挥了著名的淮海战役。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的当晚,他和华野后勤部长刘瑞龙一起,陪同栗裕视察了抗战时负伤地祖老楼、青龙集等主战场。面对胜利,回顾10年奋战的艰辛,满怀激情地说:“在围歼黄淮和杜聿明集团时,我华野和中野两支大军集中于淮北路西地区,又回到了我们的老根据地,在南北五六十公里,东西四五十公里的战场上,军队、民工及俘虏就有150万人要吃饭,每天需要粮食300万斤。根据地人民以‘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的实际行动,全力支援了这场规模空前的决战。”(《张震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349页)
1949年2月,张震任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了渡江战役和攻占南京、杭州、上海、福州,解放东南沿海诸岛等战役战斗。就这样,这颗子弹头伴随他度过了抗日战争和整个解放战争。
“这是留给孩子们最好的遗产”
1953年5月,时任中央军委作战部长的张震,奉命兼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四军代军长代政委,率部参加抗美援朝夏季反攻作战,经大小40多次战斗,歼敌1.3万余人。
为更好地总结抗美援朝经验,同年8月12日,张震去桥岩山高地考察途中,车队沿坦克越野道路爬行,因首车刹车不灵,迫使他乘坐的汽车后退下滑,为减轻车子承重,防止掉进旁边的深谷,便跳下汽车。不料司机猛地一掉头,车轮从张震腰部轧过,头部也被重撞,不时陷入昏迷,经抢救脱险。回到北京后,仍坚持工作。在一次会议上突然剧烈头痛,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