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老兵风采 > 粟裕与陈毅的三次战略分歧
粟裕与陈毅的三次战略分歧
作者: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2017年第1期 日期:2017-11-17 浏览次数:6881
陈毅和粟裕相识于南昌起义余部转移途中。红军主力被迫长征后,陈毅和粟裕都留在南方丛林里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他两人相隔千里,从未联络过。新四军成立后,陈毅任一支队司令员,粟裕任二支队副司令员(不久即代司令员)。一年后,两个支队合编为江南指挥部,北渡长江后又改称苏北指挥部,陈毅为指挥,粟裕为副指挥,两人的搭档真正开始。陈毅长于政治,主要负责统战工作,粟裕主管作战训练,两人优势互补,联手打了很多胜仗。“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说法由此而来。
1945年10月,陈毅重返华东前线,出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山东野战军司令员,负责指挥山东野战军,与出任华野司令员的粟裕一北一南。
这期间,两人发生了三次分歧。
第一次,是先内线作战还是立即外线作战之争。
1946年6月,蒋介石磨刀霍霍,准备大举进攻解放区,毛泽东不愿打内战,想到一个“蒋军向北,解放军向南”的计划。陈毅奉命而动。粟裕长期处于前线作战,分析了敌我态势和实际情况后,得出了与毛泽东相反的看法,认为华中野战军应先留在苏中根据地内作战,因而先后三次致电毛泽东并告陈毅,陈述自己的主张。结果,毛泽东被说服了,陈毅则始终坚持过去的计划。
争论过程中,粟裕在苏中以3万多人对蒋介石12万余人,最后竟一口气七战七捷,毛泽东兴奋异常,通令全国各战区仿效粟裕。已外线出击淮北的山东野战军则战果不是很理想。事实面前,陈毅作了反思,同意了粟裕的意见。
第二次,是两淮保卫战之争。
苏中七战七捷后,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指挥所部从南北两面进攻,准备拿下淮安、淮阴等苏北重镇。陈毅判断薛岳主力将进攻沭阳。粟裕则判断薛岳的目的是淮安及淮阴,多次与陈毅文电往来,提出看法和建议。陈毅未予同意。两淮随后失守,华中一时陷入被动局面。陈毅痛心之余,给毛泽东的电报主动表示:“今后集结张(鼎丞)、邓(子恢)、粟(裕)在一起,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定可改变局面。”
第三次,是战略出击方向和出击时机之争。
两淮失守后,山野和华野合并,毛泽东“提议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
这时候,薛岳得知粟裕和华中野战军主力北移,便兵分两路,避实击虚,一路由两淮东犯涟水,威胁华野的后方,一路由鲁南进占峄县、枣庄,威胁山野的后方。粟裕与华中分局的邓子恢、张鼎丞等人提出,集中两个野战军,先打南面进攻涟水的国民党军。陈毅则决定山野回师鲁南,提出要么华野随其一起去山东,要么两个野战军分开行动,分别向南北两面出击。多番文电往来争论中,毛泽东支持了粟裕等人的意见。最终,我军取得了宿北战役大捷。
张雄文(据《周舟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