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对塘马战斗评价的一些看法
对塘马战斗评价的一些看法
作者:王直 责任编辑:李赞庭 来源:《铁军》2012年第1期 日期:2013-10-09 浏览次数:6901
罗忠毅和廖海涛同时牺牲在1941年11月28日发生的塘马战斗中。牺牲后,新四军军部通电全军沉痛悼念:“罗、廖两同志,为我党我军之优秀老干部,为党为革命奋斗十余年,忠实、坚定、勇敢、负责,艰苦缔造苏南根据地功绩卓著。罗、廖两同志壮烈牺牲,全军一致追悼,昭彰先烈。”但是解放后,罗、廖两同志的事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一度,他们的功绩鲜为人知。为什么如此?这与对塘马战斗存在着不同看法有关。因此,我想谈一谈对塘马战斗的一些看法:
塘马战斗的历史意义
军事评价:塘马战斗是一次成功的突围战斗。塘马战斗在战斗表现形式上,不是主动出击的进攻战斗,也不是坚守阵地的防御战斗,而是敌强我弱,遭敌突袭,保存实力的突围战斗。从战术角度看,突围战斗都是以大多数人是否突出重围作为成败的标准。如二战中,英军敦克尔克大撤退,大多数英军撤到了英国,历史上向来都是认定这是成功的突围。塘马战斗以新四军牺牲270多人的代价,换来了1000多人的突围,可以肯定在战术上是成功的突围。
从战略角度看,任何一场战斗(战役)都是以战后对战略产生的影响作为成败的标准。如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我志愿军伤亡比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要大的多。但国内外都一致认为,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在战略上扭转了朝鲜战局。塘马突围保存下来的实力,是一批领导苏南地区的党政军抗战骨干力量(当时在塘马地区,几乎集中了苏皖区党政机关、第五行政专员公署、茅山行政专员公署,江苏溧阳、溧水、镇句、金坛、宜兴、安徽当涂等县党政机关和茅山保安司令部的大部分人员)。战后,他们又继续坚持苏南抗战,不仅使当时苏南抗战局面得以保持,还将抗战局面得到大的发展。因此,从战略角度上看,塘马战斗是一次成功的突围战斗的评价也是恰如其分的。
从塘马战斗新四军牺牲的人数上说,是新四军所有突围战斗中牺牲较多的。但牺牲与换来的结果相比,结果意义更为重大。这正如毛泽东同志评价长征时所说的:“红军的损失是很大的,从现象上看红军是失败的,但从本质上看,红军粉碎了蒋介石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骨干力量,这样看红军又是胜利的”。仅以塘马战斗中新四军的损失就认为塘马战斗是失败的看法,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以上说明,罗、廖首长牺牲是非常有价值的。
政治评价:塘马战斗新四军是对日作战,这对顽军作战在政治影响上是有区别的。塘马战斗后的政治影响与皖南事变不同点是:使当时国民党指责八路军和新四军“游而不击”的谎言不攻自破;使当时国民党诬蔑新四军为叛军的不实之词得到了相反的印证;进一步提升了新四军在苏南人民、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英勇抗敌的形象;把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提升到了最高点,使敌军不得不发出“新四军如此顽强坚决,征服中国遥遥无期”的哀叹;塘马战斗表现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当时苏南老百姓就把罗、廖首长及270余位牺牲的指战员作为民族英雄一样看待,从而积极地支援新四军抗战。所以,塘马战斗不能与皖南事变相提并论。
塘马战斗的现实意义
塘马战斗反映出的新四军铁军精神已成为当代不朽的丰碑。现在塘马战斗所在地的后周小学一直成立着罗忠毅和廖海涛少先中队;在戴家桥遗址建了座新桥,老百姓在上面镶了块塘马战斗纪念石碑;解放后,福建上杭县委要将罗、廖遗骨迁往上杭县,溧阳当地老百姓坚决阻止;塘马村老百姓自发捐资修建了新四军塘马战斗烈士纪念碑;解放后,党和政府多次举办塘马战斗周年纪念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经全国评选,罗忠毅当选为“双百”人物之一。为什么塘马战斗那么令人难以忘怀?只有一个回答,因为铁军精神在塘马战斗中发扬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不应纠缠于某些细枝末节,要从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处着眼,来纪念罗忠毅、廖海涛及在塘马战斗中牺牲的英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