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彭雪枫师长痛悼周启邦
彭雪枫师长痛悼周启邦
作者:胡兴臣 责任编辑:刘顺发 来源:《铁军》2012年第1期 日期:2013-10-10 浏览次数:7189
周启邦
1942年4月23日在安徽灵璧大山附近倪圩子战斗中,宿东游击支队队长兼政委周启邦连同参谋邓伦等同志壮烈牺牲。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得知消息十分痛惜,他说:“噩耗传来,党为之震悼,朋辈为之悲痛!此乃我师我边区之莫大损失!”在5月10日四师师部为周启邦同志召开的追悼大会上,彭雪枫师长亲致悼词,并在5月23日的《拂晓报》上发表了《悼启邦同志》的文章,对周启邦同志短暂的一生作了高度而又中肯的评价。
周启邦1917年出生于江苏省铜山县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1935年,周启邦在徐州高中肄业,因家庭困难,无法继续求学,考入上海铁路候补人员训练班。一个月后被分配到无锡火车站任铁路货物司事,后相继调到上海、常州,做了两年的铁路小职员。由于成长过程中曾受到表姐徐慎之、李明夫妇等中共早期党员的影响,遂在同事中先进分子带领下,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援助上海学生进京请愿。“八一三”淞沪战役中,他公开组织发动铁路员工军运,救护伤员。彭师长回顾了周启邦这些经历,称赞说:“他始终是一个热情的左倾的青年。”
1937年11月太原沦陷后,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移到临汾,彭雪枫仍任办事处处长,在临汾创办了学兵队。此时周启邦正积极寻找报国之路,毅然弃职回乡,同亲友一起商讨,决定到大西北去找八路军,参加抗日。是年冬到达临汾,经李明介绍,参加了临汾学兵队学习。这个学兵队实际上是抗日干部培训班,在这里学习的学员,大多是由沦陷区过来的进步青年,其中50%以上的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周启邦是以高中文化程度、小职员的身份参加学兵队,被编入初级班。
周启邦在学兵队里奋发学习革命理论,认真聆听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领导同志的报告,经常受到彭雪枫、张震等首长的直接教育。彭雪枫对他留下了“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的印象。周启邦进取心强,刻苦认真,团结同志,进步很快。1938年2月16日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彭雪枫根据中央命令,恰于2月到河南开辟新区,随即通知张震从学兵队中挑选部分同志,到豫东接受新的任务。周启邦被选中随行。他们几经辗转,到了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参加八路军竹沟留守处的工作。
周启邦没有浮夸、暴躁、傲慢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习性,彭雪枫称赞说:“他对人对事,是老成持重,埋头苦干,同志们对他的评语是‘思想意识正确’,‘苦干精神好’,党器重他、信任他,往往把他派到较复杂困难的地方去。”彭雪枫师长列举了周启邦接受组织安排完成重大任务的一系列事实。在竹沟期间,安永祥、段可祥“两团”七八百名绿林弟兄要求参加抗日。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组织上派周启邦以俱乐部主任的名义去做工作。周启邦进入该部后,积极宣传我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煞费苦心,终于使这支队伍汇入了抗日的行列。
1939年冬,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进驻鹿邑县白马驿。不久,支队又收容了远从杞县而来的李子安大队,他们要求加入抗日的队伍,但要做的工作依然很多,而且很棘手。彭雪枫又把担任司令部政治指导员的周启邦派到该部任营政治委员。周启邦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终于将这支自由散漫的武装,改造成纪律严明的抗日队伍,很快升入主力。
1940年,新四军游击支队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六支队。支队进驻涡阳新兴集后,周启邦任支队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时间不长该支队收编了三总队第八团,为改造这支刚刚收编的队伍,支队领导又派周启邦去该团巡视工作。虽然时间很短,但他赢得了大家的拥护,应该团官兵的要求,部队领导任命周启邦为这个团的政治委员。同年夏,部队改编该团为五旅十四团,周启邦任该团政治处主任,后该团改番号为三十二团,他又任三十二团政治委员。
1941年春,彭雪枫师长率领新四军第四师全体指战员开展三个月反顽斗争,周启邦以瘦弱之躯,驰骋于宿南、浍北、淝河流域之间,大小战斗无不亲临指挥。同时对政府、地方党组织、税收、统战、敌伪军工作都兼顾做好。彭雪枫称赞周启邦同志是“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无时不在忙迫之中”。
这年5月,按照中央的指示,新四军第四师东移皖东北。宿东游击区成为苏皖边的门户,周围敌伪据点数十处,做好这里的工作既重要又艰巨。结果这一繁重的担子又落到了周启邦的肩上。周启邦大力开展统一战线和敌伪工作,使四师官兵和地方干部顺利进入皖东北。
为了守好宿东地区这个皖东北的西大门,根据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宿东地委和宿灵县委成立。彭雪枫师长又派周启邦带领一个连队,回师宿东与沈联成的宿东独立团合编为宿东游击支队,姚运良任支队长,周启邦任政治委员。姚运良调走后,周启邦任支队长兼政委,担子越来越重。300多天之中,部队几乎没有一夜不移动,天寒地冻,风雨无阻。周启邦所率部队采取了异乎寻常的活动方式,忍受着人们所难以忍受的折磨。彭雪枫称赞说:“启邦同志艰苦支撑了宿东危局,不断地打击着敌人,破坏了铁路,爆炸了敌人的兵车,配合九旅获得了若干次较大的战役胜利。”
1942年,根据斗争形势发展,四师派九旅到灵北开辟新区。4月初,周启邦受命率领支队进入灵北,策应九旅行动,取得了节节胜利。4月22日,支队返回沱南,未及休整,他又同干部一起商讨开辟大山区域工作。23日晨,周启邦率领所部进至倪圩子。部署未定,突遭日伪数百人,乘坐汽车分三路的进攻。由于敌人来得太突然,加之情况不明,地理环境生疏,周启邦在这危急关头,立即作出了撤退部署,亲自率队掩护。参谋邓伦和一排长张振龙等一再要求周政委骑马先走,但周启邦断然拒绝。终因寡不敌众,周启邦、邓伦等在突围中牺牲。
彭雪枫师长对周启邦壮烈殉国,十分惋惜:“年轻的布尔什维克,大有发展前途的干部,启邦同志当之无愧!”但是太可惜了!“他还只有25岁,他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多的社会经验,五六年来斗争中的锻炼,使他日益坚强起来,党性是相当强的,待人接物是颇为恰适的,那种涵养功夫、谦逊态度,尊重党的意见,服从上级指挥的精神,应为每个干部同志所效法。”所以,彭师长号召指战员:“我辈纪念启邦战友”,要“脚踏实地为死难战友复仇”!
周启邦的遗体安葬在大山南沱河之滨。如彭雪枫悼文所言:“大山永在,沱水长流,启邦同志精神永远不死!”宿东地区人民至今念念不忘周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