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刘建华同志在赣粤边坚持十五年的艰苦斗争
刘建华同志在赣粤边坚持十五年的艰苦斗争
作者:刘勉钰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2017年第4期 日期:2018-03-29 浏览次数:7442
2016年7月30日,是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的老会长刘建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刘建华参加过项英、陈毅领导的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并一直坚持到1949年江西解放。他在“文革”前就担任江西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是正省级干部,离休后担任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第三届、第四届会长,第五届名誉会长,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顾问,在领导江西研究和宣传新四军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刘建华是江西寻乌县河角乡人,原名刘新昭,父母都是贫苦农民。他1929年冬投身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秋出席了在瑞金召开的全苏文化教育大会,同年11月调任粤赣省团省委白区工作部长。1934年4月下旬毛泽东从瑞金来到会昌,在省委机关召开的领导干部大会上,毛泽东同与会同志一一握手。这是刘建华第一次同毛主席握手,也是他第一次聆听毛泽东讲话。1934年8月,中央在于都县设立赣南省,刘建华调任少共赣南省委白区工作部部长。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刘建华奉命留在苏区坚持斗争。长征前夕,刘建华在赣南省委召开的干部大会上,第二次见到了毛泽东,并握了手。毛泽东说:“不要认为红军主力走了,革命就失败了,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困难,要看到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我们坚持斗争,新的革命高潮一定会到来。让我们在胜利之后再见吧!”毛泽东的这番话,刘建华一直铭记在心。
1934年12月,中央分局决定成立信康赣雄(后称赣粤边)特委和军分区,李乐天任书记兼司令员,杨尚奎任副书记,刘建华任少共书记,率一个营的部队700人从于都小溪开往赣粤边的油山地区。第二年3月底,项英、陈毅辗转来到油山。不久,蔡会文、陈丕显率赣南军区突围出来的300余人也到了油山,加上当地的游击队共计1400余人。从此,在项英、陈毅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其艰苦性、复杂性、残酷性,前所未有。陈毅多次感慨说:“三年游击战争,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艰苦的战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就其艰苦性来说,不亚于红军长征。红军长征以后,国民党军占领了整个中央苏区。1935年4月下旬,蒋介石派粤军余汉谋的第一军和江西保安团、赣南各县“铲共团”等五六万人,即50倍于我的兵力,对赣粤边游击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清剿,狂言“要在三个月内消灭游击队”。他们构筑了三道封锁线,对苏区实行“山砍光,屋烧光,人杀光”的残暴政策。在政治上,整顿保甲制度,实行“十家连坐”;在经济上,严密封锁游击区,强迫移民并村,妄图切断群众与游击队的联系,把游击队困死饿死。
在这种情况下,项英、陈毅于1935年4月在大余县长岭村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制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方针和分散游击等一系列政策。刘建华出席了这次带转折性的重要会议。会后,部队分散到各小块游击区开展活动。刘建华则和项英、陈毅、杨尚奎、陈丕显等特委领导同志及特委机关在一起。针对敌人大规模的军事清剿,项英、陈毅采取了小规模的、分散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以突然袭击和伏击为主,不断打击敌人。在敌人清剿最紧张的时候,游击队隐蔽急行军100多里,在拂晓前赶到广东南雄的乌径镇,全歼了敌自卫团和区公所,击毙了自卫团长丘桂兴,又用几支队、几大队等各种番号,在四乡张贴标语,闹得敌人草木皆兵,只好从山里收兵。
不久,特委组织了一支50余人的游击队和随队工作团,刘建华任主任,去边远地区开辟新的游击区。1935年7月,特委派刘建华到信康赣县委协助工作。信康赣游击区以信丰西部山区为根据地,包括信丰、南康、赣县、大余等县的边区,是油山的中心地区之一。这里有信丰红军游击队、崇仙红军游击队、信康赣红军游击大队下属两个游击中队。粤军连续数月的军事清剿没有能够消灭红军游击队,便采取移民并村、把群众赶出山去的“封坑”手段。为此,项英、陈毅在潭塘坑召开了赣粤边特委、信康赣县委和南雄县委的联席会议,提出了“巩固老区,发展新区”的斗争方针,制定了一系列对付敌人封坑的办法。刘建华出席了这次重要会议,并积极贯彻执行。他具体负责信丰的上乐片、大余的新城、南康的龙回西角等重要区域的全面工作。上乐村有五个自然村,200多人,设有特委的交通站和油印处,由刘建华领导,负责传达项英的指示和油印特委的文件,还要进行联络工作和收集情报,采购物资。刘建华在上乐村蹲的时间较长,使上乐村成了一个巩固的游击根据地,出了多位英雄人物。为了对付敌人的移民并村,信丰县委动员党员和群众一起迁到山外,以保持党和群众的联系。到春耕时节,党员又带领群众向敌人吵闹要进山种田,否则没有饭吃。敌人无奈,只得让群众回山。敌人企图割断游击队与群众联系的阴谋又破产了。1936年阴历年前,敌人又对信康赣地游击区搞“万人大抄山”,粤军分成八路,强迫群众上山砍树,放火烧山,使游击队没有藏身之地。项英立即找刘建华等人开会,商量出几条对策。当敌人来抄山时,刘建华带三名工作人员出山,悄悄地来到有百户人家的大余县新城的梨头炉村,组织党团员和积极分子秘密贴标语、发传单,署名红军游击队某支队某大队,故意散布说昨天晚上过了多少游击队,开往章江北岸,威胁敌人老巢,然后让国民党的保长去向粤军报告,以迷惑敌人。被逼迫去抄山的群众,在党团员带动下,采取各种巧妙的办法跟敌人作斗争。如粤军要抄山群众走在前面,群众就吵嚷:“你们有枪不敢进山,要我们没有枪的先进去,不是叫我们去送死吗?”在粤军的威逼下,进山群众将计就计,一进山就快步走,与粤军拉开距离,通过各种方式给游击队通风报信,游击队闻声马上转移。粤军要群众见树就砍,群众就用小柴刀的刀背有气无力地在树干上砍几下,然后就坐下来抽烟,拖延时间,结果是只闻砍树声,不见树倒地。粤军要群众放火烧山,群众就在过小河沟时故意摔跤,把火柴搞湿。寒冬腊月天里,敌人在山上一无所获,加上物资供应不上,“万人大抄山”只坚持三天就草草收场了。
1936年6月,发生了“两广事变”,粤军余汉谋的第一军从赣粤边撤走。根据项英、陈毅的部署,刘建华等同志抓住时机,把信康赣游击区扩展到平原地区,还建立了黄色村庄和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蒋介石采取收买手段,在解决“两广事变”后,又派其嫡系部队陆军第四十六师来赣粤边,对游击区发动了两次新的清剿。由于项英、陈毅早有布置,这些清剿均以失败告终。
敌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使长年生活在深山老林的游击队的衣、食、住、行困难重重,几乎过着野人般的生活。在吃的方面,游击队经常没有饭吃,游击区的群众虽然想方设法带些粮食进山来支援。但在敌人清剿最紧张时,群众不能进山,游击队只好挖竹笋,吃野菜,甚至啃树皮吃草根。住宿就更为困难。刘建华回忆说:三年来,我们没有住过房子,睡觉没有脱过衣服,长期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一年四季都是“天当房,地当床,打个盹儿入梦乡”。穿衣,游击队员三年没有发过新衣服。走路,游击队不能走大路,只能拣没有路的地方走,有时干脆在河沟里走,以免留下痕迹。
红军游击队不但要与残暴的敌人作斗争,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有时还要与野兽作斗争。有一次,刘建华带着游击队仅有的一名医生,去给南康浮石区委书记看病,医生在途中解手时,竟被一只老虎吃掉了。刘建华自己也曾遇到过危险。在一次战斗中,他和两名战士被敌人包围,相距十多米。敌人叫喊“不要打死,要抓活的!”刘建华开枪打倒一个敌人后,钻进一片小树林,再转移到约好联络的山头。但部队被打散了,山林里面只听到野兽的嚎叫。他急中生智爬上一棵大树,直到天明。
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是游击队战胜敌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游击队爱人民,把人民当父母,处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想方设法支援游击队,舍生忘死掩护游击队。刘建华深有体会地说:“经过三年的斗争历程,使我们深刻认识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任何时候,只有依靠人民,相信群众,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事业才能得到胜利。”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留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前线抗日。刘建华第二次奉命留下来,担任赣南特委委员、特委青年部长、信丰县委书记等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赣南特委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成绩斐然。如通过国民党大余县长彭育英的斡旋,使在大余改编的新四军避免了国民党当局的“点编”,还发了1000套衣服和军饷。刘建华通过与国民党南雄县长莫雄沟通,释放了近700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后又通过莫雄说服余汉谋,释放了24名判了重刑的红军干部和地下党干部。1941年皖南事变后,赣南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刘建华暂别赣南,辗转广东南雄、韶关一带。1944年,调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政治部组织科,主管干部工作。1945年2月,任油山武工队政委,随东江纵队向粤北挺进,创建新的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江纵队奉命北撤山东烟台。党组织又一次决定刘建华留下来,先后担任五岭地委副书记兼粤赣湘边总队副总队长,赣南支队工委书记兼支队司令员、政委,这是刘建华同志第三次留在赣粤边坚持斗争。为了配合解放军解放赣南,赣南支队在江西大余、崇义、信丰、南康及广东的南雄等地,积极开展游击活动。1949年8月14日,人民解放军四十八军解放了赣州城,接着攻占了南康。8月16日上午,解放了大余新城镇。下午,刘建华就带着赣南支队崇余康主力,到大余县新城与四十八军一四二师四二六团胜利会师。团首长紧紧握着刘建华的手说:“上级早有通知,要我们设法与你们取得联系,现在我们终于胜利会师了!”刘建华激动地说:“我们日夜盼望跟大军会师,今天终于盼到了。”8月17日,刘建华以五岭地委副书记、赣南支队司令员兼政委的身份从大余抵达赣州,受到四十八军及赣州地委的热烈欢迎。8月19日,四十八军一四二师和刘建华领导的赣南支队,在大余县城体育场举行了盛大的会师大会和入城式。不日,时任江西省委副书记的杨尚奎来到赣州,筹建赣西南区党委,把刘建华调到赣西南区党委工作。
江西解放后,刘建华同志又听从组织安排,离开部队转到地方工作。他所带领的赣南支队1100余人,交给赣州军分区。他先后担任赣西南区委组织部长,赣州地委书记,赣南区党委第一书记、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政协江西省第四、第五届副主席,是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刘建华同志为江西人民特别是赣南老区所作的重要贡献,必将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