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绿野追梦著华章 ——访江苏省启东市家庭农场主于冬娟
绿野追梦著华章 ——访江苏省启东市家庭农场主于冬娟
作者:沈晖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2017年第4期 日期:2018-03-28 浏览次数:6970
2月12日清晨,在江苏省启东市冬娟家庭农场一望无垠的绿色田野上,一位留有短发的中年妇女正娴熟地驾驶着拖拉机在麦田播洒农家肥,隆隆的机器声奏响了乡村田野春耕生产的序曲。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它又给我们农民送来红利,真使我们种田人干劲培增啊!”见到笔者到来,于冬娟跳下拖拉机驾驶室与我边走边聊起来,谈话中透露出她对事业的坚毅与执着,充满着自信与希望。
年逾五旬的于冬娟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她9岁那年就随父母来到上海崇明县绿华乡,父母种田,她就在那里读完小学、初中。后因户籍原因,高中没上,18岁开始务工务农,1989年春与启东人小杨相爱结婚。从第三年开始,她在家人的积极支持下筹措资金买农机具、租土地兴办家庭农场,她决心凭自己的努力在广阔天地中闯出一番宏伟大业。
1991年春天,于冬娟在崇明绿华乡租了15亩地,再加上自己5亩承包地开始种小麦。为了提高工效,当时买一台中型拖拉机需要2万元。而她结婚不久,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她就东拼西凑,还向银行借贷,当年就旗开得胜,小麦、水稻丰收,农业收入被用来还清了借款。到1995年底,她家种植的小麦、水稻已有80多亩,收入大增,于是在启东北新老家盖了一幢300平米的小楼。然而,正当春风得意的时候,1996年冬,她给农田下足基肥准备开春播种的时候,当地农户看到种田经济效益高就纷纷将出租田块收回。于冬娟不灰心,辗转来到与老家一河之隔的海门县临江租地90亩,种上小麦、水稻。谁知这年小麦、水稻长势虽好,但粮价下滑40%,全年亏损超万元。第二年30亩水稻全部改种西瓜。由于品种差、再加上被偷盗,这一年又亏损1万多元。
正当举步维艰之时,老家的村干部找到于冬娟,希望她回来创业。从2001年开始,她就回革命老区启东种田。近些年,由于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强,到2013年,于冬娟种植小麦、水稻已近500亩,每年向社会提供粮食350吨左右,成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还先后投入150多万元购买5台迪尔拖拉机、4台联合收割机、以及配套的各种植保机,另外还有二套容量12吨的烘干设备与仓储、晒场等配套设施,成为“江苏农机明星大户”。她本人也先后荣获“启东市老区开发先进工作者”、南通市“优秀巾帼创业明星”、南通市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
25年风雨兼程,追梦人痴心不改。这么多年来,于冬娟既有丰收的喜悦,也有欠收的苦涩。她告诉笔者说,被喻为“露天工厂”的农业生产,由于粮食价格的波动以及种子、化肥、农药、人工等成本的上扬,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她常常经受着考验。去年4月,于冬娟种植的500亩小麦长势喜人。谁知从4月下旬开始,连续40天阴雨连绵,小麦灌浆、千粒重受其影响,继而赤霉病大面积发生,眼看到手的麦子霉烂,心疼不已。就这样,去年小麦亏损额就达20万元!
“亏损这么多?”看到我惊诧的神色,她继而笑着说,农业损失副业补,这几年,老公对外农机服务收入还能贴补家用,再说政府对农业上如水稻种植补贴、农机补贴、仓储上烘干设备的支持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尤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更如春风扑面,给我带来无限欣慰与新的动力。
采访中得知,春节刚过,许多外地人回家过年了,为了不误农时,她除了起早摸黑驾驶着拖拉机在麦田喷药除草、播洒化肥,抓好夏熟作物培管外,又在晚上自学电脑,通过上互联网、参加培训学农技,还运用微商销售小麦与大米。
同时为扩大种植规模,于冬娟又与该镇新桥村委会多次洽谈,已初步商议今年租地500亩,创建设施配套的千亩高标准商品粮基地。
为适应发展规模,抓好农机配套,前几天,她又投入25万元从启东宏帆农机公司新购迪尔拖拉机1台,预订15万元水稻插秧机1台,将水稻直播式向机械高速转变,实现提质增效之目的。她还忙碌地选择地址、采购建材、搭建禽舍,发展散养鸡、鸭,实现种养结合的高效农业之路。
为了帮助周边缺劳力农户发展生产,于冬娟连续十多年来先后为30多家农户免费机耕。她说:“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扶贫,这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任务,帮助老区人民改善生产生活,更是我感恩党和政府、回报社会的光荣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