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4月30日)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4月30日)
作者:李本操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9-04-30 浏览次数:7789
4月30日
1938年
▲ 管文蔚在访仙镇后册塘主持召开第一次丹北地区自卫团团长会议。武进、镇江等县部分自卫团长与会。会议一致通过《抗日自卫团组织章程》《自卫团训练大纲》《办事细则》等文件。
1940年
▲ 叶剑英、博古向中央报告:“新四军原定方针是坚持江南发展江北,因此江北部队不应南调”;“江南部队在目前只有加强分区的独立活动,才便于坚持和发展,才能避免与友军大规模冲突”;“以太湖为中心的京沪杭三角地区将是敌伪在目前扫荡的中心,我军集中苏南湖沼地区不利于作战”;“估计到江南部队在必要时有分途北渡可能,因此部队仍□□巩固原苏南地区,保持江南江北的联系”;“重庆方面正候周恩来来谈判重新划分八路军、新四军作战地区,何应钦、白崇禧曾提出在华北划一战线以便八路军、新四军集中作战的问题,因此对新四军集中苏北问题,可以利用上述谈判事件拖延之。叶挺准备直接电顾祝同延缓彼之计划”;“请中央考虑电复转项”。
1941年
▲ 中共中央军委发布新四军各师军政委员会组成决定:第一师军政委员会由刘炎、粟裕、钟期光、周林等4人组成,书记刘炎;第二师军政委员会由张云逸、罗炳辉、郭述申、周骏鸣、郑位三等5人组成,书记张云逸;第三师军政委员会由黄克诚、吴文玉、彭雄、彭明治、朱涤新等5人组成,书记黄克诚;第四师军政委员会由彭雪枫、张震、肖望东、岳夏、赖毅等5人组成,书记彭雪枫;第五师军政委员会由李先念、任质斌、刘少卿、陈少敏等4人组成,书记李先念;第六师军政委员会有谭震林、江渭清、罗忠毅等3人组成,书记谭震林;第七师军政委员会由曾希圣、张鼎丞、孙仲德、何伟等4人组成,书记曾希圣。
▲ 鄂豫边区军政联合办事处改为行政公署,主任许子威。
1942年
▲ 日伪军500余人分三路包围中共路北特委、第四行政专员公署、新四军五十一团团部驻地(丹阳)坝。该团政委陈光率一连阻击,掩护中共路北特委等领导机关安全突围,陈光在突围时负伤。
1943年
▲ 皖中日伪军2000余人“扫荡”巢无抗日根据地中心区严家桥地区。新四军第七师沿江支队展开反“扫荡”作战,收复槐林镇、高林桥等地,歼日军一个小队,迫使日伪军在5月6日回撤。
1944年
▲ 中午,田岫山在周巷驻地邀请驻周巷日军警备队长田尾大尉等赴宴,以掷杯为号,当场击毙日军尉官7人及翻译官、士兵各1人。后又歼灭驻周巷警备队一个小队30余人。田部反正后在浙东抗日部队掩护下,渡姚江进入四明山。
▲ 新四军第十六旅召开政工会议,江渭清在会上指出:要加强干部教育和提高战士的党群观念。
1945年
▲ 谭希林、曾希圣致电张云逸:我收复石村庙、官桥亭、石桥、徒岗、绰庙集、田家渡等顽军据点后,基本打通与第七师交通。
▲ 新四军第九旅、第三军分区主力各一部,配合各县部队,拂晓前,突袭泗灵公路上各敌伪据点,攻克关帝庙、长直沟、虞姬墓、三官庙、凤凰山,同时发动万余群众对泗灵公路大破击,炸毁了虞姬墓至泗河(公路)大桥,彻底破坏泗灵公路。
1946年
▲ 华中暨清江市文化界70余人召开欢迎会,欢迎上海文化界赵慧深等9人来清江市。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致欢迎词,赵慧深宣读郭沫若等致华中解放区文化界的信。会上成立中苏文化协会华中分会,冯定、韦悫、孙冶方、刘季平、夏征农、黄源、扬帆等为分会理事。
4月下旬
1938年
▲ 闽中红军游击队160余人,从福州洪山桥出发,与5月中旬抵达歙县岩寺,编为新四军特务营第二连。
1939年
▲ 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组成先遣第一梯队,由支队政治部主任李浩然率领南下开辟新区。
▲ 中共苏皖区党委在《坚持江南敌后抗战之政治纲领》中规定:保护中国商业,提高农业生产,振兴工业,发展合作商业;调剂粮食,抑平物价,严禁奸商垄断操纵渔利,以裕民生,以利长期抗战。
▲ 新四军挺进纵队将企图投靠韩德勤的“挺纵”第二支队方钧部1000余人缴械。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龙树林在率部收缴方钧部枪械时,不幸牺牲。
1940年
▲ 中共江南特委改组为(南)京沪线东路特别委员会(东路特委)。东路特委成立后发表《关于坚持东路抗战十大工作纲领》。
▲ 王仲良调离常熟,许家信(王兴华)接任常熟县委书记。吴志诚调离苏州,谢安(谢瑞棠)接任苏州县委书记。
1942年
▲ 中共江南区委在溧水境内的经巷等处召开扩大会议,第十六旅及苏南各地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的精神,结合苏南的实际情况,确定京沪铁路以南地区,采取一面作战、一面建设的方针,大力发展地方武装,团结群众,加强政权建设,做好反“清乡”的准备;铁路以北地区,转为长期隐蔽、积蓄力量、逐步恢复的方针。
1945年
▲ 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由长兴南移至孝丰地区。
4月本月
1938年
▲ 项英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黄道派关英前往磨盘山,动员上(饶)横(峰)弋(阳)德(兴)中心县委书记杨文翰及其领导的游击队下山改编。杨文翰怀疑关英是叛徒说降而将其误杀。1943年3月,杨文翰游击队在国民党军“清剿”中失利,10月杨文翰在弋阳葛溪被俘牺牲。
▲ 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迁驻张勋公馆。
▲ 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成立,书记彭康,统战部长李世农,宣传部长张劲夫,军事部长谭光廷。
▲ 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决定成立皖南特委,书记李步新任,统一领导皖南地区党的工作。
▲ 顾复生在青浦县东乡一带陆续建立七支不脱产的抗日自卫队。嗣后又组建常备武装青东抗日自卫队,多次在上海至青浦的公路上破坏桥梁,袭扰日军,创建青东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9年
▲ 新四军政治部颁发命令,公布《新四军组织工作组织纲要草案》。
▲ 项英致电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并转中原局:提出江北工作,在军事上“向北、向东发展,以津浦线为中心积极行动,控制该路,另一部控制淮南路”;“在政治上,以巩固扩大统战为主,求得各方合作和配合,以便我军转展减少阻碍和限制”;“八团与游击纵队改编为三个团(现有十营),成立五支队,以罗炳辉为司令,周骏鸣为副司令”;“指挥部以云逸为主任、赖传珠为参谋长”;“组织江北前委,云逸为书记,炳辉、传珠、骏鸣、林恺、季英、述申为委员,直属军分委”;“由朱克靖带服务一队及民运人员40人到江北开展民运。另调五团团长孙仲德及直属队政治主任张树才到江北工作”。
▲ 陈少敏率一个连的兵力离开竹沟南下,月底到达四望山地区,与信阳挺进队会合。随后陈少敏率信阳挺进队两个中队150余人及竹沟留守处干部50余人,离开四望山,向鄂中挺进,6月6日到达安陆县赵家棚地区,与李先念会合。
▲ 陈毅发表《江南游击区域工作经验片谈》:强化游击区域行政系统、管理地方武装、游击区域抗战动员与解决民生、游击区域民众组织、解决游击区域问题之中心关键。
▲ 延陵常备队改编为新四军丹阳独立支队,下辖三个大队。支队长王竹舟,书记任迈。
▲ 江抗第三路在武南坂上袭击过路日军10多人,毙敌数人。江抗第三路政治部副主任王赤在带领部队追击逃敌时不幸牺牲。
▲ 经中共江苏省委同意青东抗日自卫队接受国民党淞沪游击队第三支队番号,支队长顾复生,政训主任顾德欢,参谋长周达明。下辖三个大队,八个中队,约500人枪。
▲ 新四军第十六旅创办茅东兵工厂,设有翻砂、化工、金工股。分布在金坛建昌圩的潘家墩、泉家墩、铜马泉、蔡甲、杨家村、下寨和陈家棚等地。
1940年
▲ 毛泽东致信彭雪枫,指出:“一年来,豫皖苏地区迅速得到发展,部队和地方武装不断扩大,你们的工作很有起色,中央对你们取得的成绩深表满意。”
▲ 陈毅在惠浴宇等陪同下,第三次进泰州与李明杨、李长江会谈,宣传抗日主张,分析团结抗日前途。(一说“3月”)
▲ 中共苏皖区委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召开联席会议,东南局代表袁国平到会传达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时局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会议通过中共苏皖区委《为坚持江南敌后抗战之政治纲领》。确定巩固泗县基本区、发展新区和准备创建苏北根据地的方针,并决定大力开展群众运动。
▲ 新四军苏南指挥部政治部制定5、6两月份民运工作计划。
▲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以第一、第二、第三团组成平汉支队,支队长周志坚,政治委员方正平,副支队长兼参谋长黄林,政治部主任栗在山。
▲ 豫鄂挺进纵队所属信应游击总队(1月由信应地方武装编成,总队长张裕生、政治委员刘子厚、副总队长兼参谋长冯仁恩)、应城抗日自卫总队(总队长许子威、副总队长王海山)一部分别整编为豫鄂挺进纵队第七团队(团长冯仁恩、政治委员余孝礼。8月改称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七团)和豫鄂挺进纵队第八团队(团长王海山、政治委员周志刚)。
▲ 煌岗(朱理治)发表《创造华中武装部队的经验》。
▲ 中共苏皖区委决定成立《人民报》社,区委机关报《人民报》复刊,同时出版《人民通讯》《人民画报》《通俗研究》等刊物。其中《人民通讯》类似于政府公报。终刊时间不详。
1941年
▲ 中共中央华中局电示粟裕、刘炎、钟期光、陈丕显:“联抗”(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纵队、鲁苏战区游击指挥部第三纵队联合司令部简称)对外仍应保持外围军形式,对内加强党员的领导及党的组织,在“联抗”上中下层的骨干作用形式应密切配合,来扩大巩固“联抗”。华中局责成苏中军政党委员会及第三区军政党委员会设法帮助“联抗”, 扩大“联抗”,加强“联抗”党的骨干作用,审查“联抗”的干部,加强“联抗”独立的战斗力,保持“联抗”外围独立形式,提高黄逸峰(联抗司令员)的威信。并划泰县、兴化、东台、海安四角地区为“联抗”活动地区,地方党政应培养“联抗”成为当地主力。对“联抗”待遇一律视为党的武装,不得有歧视。“联抗”归苏中军区指挥。
▲ 陈毅、刘少奇、赖传珠电示新四军第七师,目前斗争方针:部队目前需要扩大、恢复情绪与安心。因此只能进行胜利战斗,不可再受挫折与消耗。对各部队不能给以过大过难的任务,要在许多胜利中来求得部队之扩大与信心的提高。对盛家桥以西、白湖以西及含和地区,如无坚强部队可增援则免派,以免再遭挫折。在无为应大大加强地方工作,改善群众生活,建立地方武装,以便成立为我之根据地。
▲ 李先念致电中共中央军委,报告顽军、敌军动态及我军部署。
▲ 刘少奇在阜宁召开盐城、阜宁、淮安等县县委书记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各县关于群众工作的汇报。并指示各县应立即组织各级农救会,广泛发动群众,抗战减租减息斗争。
▲ 中共皖南特委书记黄耀南来江北与原皖南特委书记李步新会合,经华中局批准在无为白茆洲建立新的皖南特委机关。同时在皖南建立铜(陵)青(阳)南(陵)党政军委员会。
▲ 黄逸峰奉命到新四军军部汇报工作;刘少奇代表华中局宣布批准黄重新入党。
▲ 鄂豫边区建设银行成立,发行边币,与法币等价使用。
▲ 为搞好根据地的货币流通,江淮印钞厂在东台新丰镇东的鼎丰公司建立,对外称“光华公司”,督导主任胡金魁,指导员汤少林,经理柳传卿。
▲ 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陶勇旅长收编一股海匪,头目孙二虎经教育改造后加入共产党,成为新四军苏中纵队的领导人之一。
▲ 丹北地区成立苏南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和苏南第四保安司令部,专员兼司令韦永义,下辖:澄西县,县长张志强;扬中县,县长王龙;山南县,县长张光;山北县,县长陈云阁;武进县,县长管寒涛。
▲ 泰兴中心县委撤销,成立苏中三地委(书记韦一平)、第三行政区专员公署(专员朱克靖)、第三军分区(司令陈玉生,政委叶飞,参谋长张蕃,政治部主任阮英平)。
▲ 津浦路东根据地召开苏皖边区农民抗敌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发动各地“农抗会”做好“三七分租”、“二五减租”、“分半给息”、“老债还本”和优待“抗属”、生产开荒等工作,会议选举李世农任“总农抗会”理事长。
▲ 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第六团在苏中兴化县芦洲地区伏击日军汽艇,全歼日军一个小队,俘日军2人。
▲ 樊玉琳率镇句金丹四县抗敌总会短枪队,在句容第一区区大队的配合下,袭击白兔东荆塘敌据点得手,这是茅山地方武装在皖南事变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 中共苏常太工委《民声报》周刊创刊。
▲ 原新四军军部作战科参谋叶超、王守智在皖南事变突围后,整理的材料《皖南事变要报》中详述“情况”“决心与部署”“行动及战斗经过”“皖变的检讨”。
1942年
▲ 陈毅、饶漱石、赖传珠致电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指示苏南部队今后的任务。指出:对伪军实行打拉政策对苏南斗争坚持与开展有决定意义。并指出,太(湖)滆(湖)、长(荡湖)滆(湖)地区系我军将来向东南发展之战略基点,在该区活动之独立二团,应派有独立工作能力之军政干部去加强领导。
▲ 新四军司令部作出《关于江南反“清乡”斗争的经验总结》。
▲ 新四军第七师第十九旅第五十六、第五十七团各一部,进入含和地区,与当地游击队汇合,组成含和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马长炎,副团长顾鸿。
▲ 鄂豫边区成立第一军分区(司令罗厚福、政治委员程垣)、第二军分区(司令肖远久、政治委员文敏生)、第三军分区(司令杨经曲、政治委员张执一)。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特务旅、第十五旅等部队,分别相对固定在鄂皖边和第一、第三军分区活动。第十三旅担负全区机动作战任务。
▲ 中共鄂皖边地委在黄梅组建新四军赣北挺进大队,在大队长刘禄、指导员蔡琼率领下,南渡长江,开辟瑞阳边抗日根据地。8月,赣北挺进大队奉命北进,改编为黄广独立营。
▲ 根据淮北行署颁发的《县以下各级代表会,参议会组织法》《区选举委员会组织法》《乡(镇)公所组织法》,所属各县分别建立了行政委员会、参议会,一些基础好的乡、保,进行了废除保甲制的试点,选举产生乡长。
▲ 金坛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县长诸葛慎兼理司法。
▲ 苏中行政公署颁发《苏中区合作社暂行条例》。
1943年
▲ 陈毅、邓子恢、彭雪枫、范长江等,在县长张太冲的陪同下,从罗岗经双沟镇全德槽坊(双沟酒厂的前身)到大柳巷视察。陈毅在大柳巷小学作《关于重视知识分子,重视教育》的报告,写下脍炙人口的《大柳巷春游》诗。
▲ 金明在豫皖苏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淮海区反“扫荡”的经验教训》的报告。
▲ 国民党军江苏省保安第七纵队(原保安第三旅)副司令胥金城率部700余人投奔“联抗”,受到黄逸峰司令的热情接待。经新四军军部批准,苏中军区委任胥金城为新编第七纵队司令。
▲ 中共苏中一地委在宝应油坊头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韦一平作《一分区总结报告》,周山作《夏收工作报告》,陈丕显作《目前形势下苏中全党及一地委二次扩大会议的任务》报告。
▲ 新四军第十旅兼淮海军分区结合保卫麦收,以六塘河两岸和海(州)沭(阳)公路为重点,对敌发起夏季攻势,拔除一批日伪军据点,全歼守敌,俘伪军715人行。
▲ 鄂豫边区物资统制局制定《关税税则》《关税税率》《关税征收办法》。
▲ 高邮县公安局成立,局长吴明仲;高邮情报分站建立,高邮独立团侦察参谋陶剑华兼任站长;中共高邮县委敌工部成立,统一军队和地方争取、瓦解敌伪人员的工作。
▲ 新四军老二团出击驻石马黄桥庵的汪伪军一个中队,活捉敌中队队长蒋步安,俘敌60余人。
▲ 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联络部编印的向敌占区发行的报纸《申报》(苏北版)出刊。
▲ 中共淮南区委和淮南军区统一成立敌工委员会,各县成立敌工联络站,并组建了津浦铁路工委和第二师铁路便衣大队,开展津浦铁路南段两侧地区的工作。
▲ 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老圩施家桥为《水浒传》作者,大文学家施耐庵修庐墓,立牌坊。
1944年
▲ 苏中第一分区司令部决定,丹北大队改为丹北独立团,副团长刘德胜。
▲ 长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县长陈练升。
▲ 苏中一分区专署成立利民公司,高邮设立分公司;高邮县抗日民主政府设立湖东贸易公司,主要负责抗日军民物资供应。
▲ 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决定筹建烟草厂,6月县政府拨款,从苏州购买了一台卷烟机,初秋又买回烟丝机、轧梗机、炒烟丝机等设备和商标印刷版。机器设置在太平港江边一户农家。第二年春,烟草厂划给专区财经处管辖,厂址在扬中县鸣凤乡中滩,厂名为江南烟草厂。7月,大批生产长江牌香烟。9月,烟厂迁至高邮临泽夏家集,并由苏中第二分区供给处领导。
1945年
▲ 张云逸、饶漱石、曾山电示粟裕:“同意在敌未向浙赣路进攻前,你们以备战姿态进行各方面准备与仍留原地待机”,“叶飞应留苏南或浙西整训待机”,“在敌攻势发动与顽大部撤退后,叶可率2个主力团,先打通浙东,再看情况相机向浙南发展,与龙跃部取得联络后,再派一部主力与曾镜冰打通联系”。金明到达后,我们意见:或成立前委会,以你任书记,任务为统一领导江南、浙东、福建各党委及指挥前方各主力兵团作战;金明任苏南区党委书记,任务为在前委领导下,统一苏南、浙西党、政、民、财及地方兵团的工作。或将广南及浙西新发展地区另成立一区党委,暂时仍由你直接主持,而原苏南区党委则以金明任书记,吴仲超任副书记,“上述两个意见,何者较妥……盼速告”。“张翼翔(原任新四军参谋处作战科长)工作,或仍照前任陶勇旅旅长,或暂任副旅长,或派往浙东任副司令”“叶留苏南时任江浙军区副司令,钟期光任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 新四军第七师兼皖北军区决定,以新四军第七师教导大队和干部训练班为基础,成立抗大第十分校,归新四军第七师建制。校长谭希林(兼),政治委员曾希圣(兼),教育长陈仁洪。1945年10月,新四军第七师决定,将所辖的抗大第十分校整编为新四军第七师随营学校,撤销抗大第十分校番号。
▲ 新四军第五师兵工厂扩大为兵工部,部长陈康白。
▲ 张爱萍、邓子恢、韦国清发出《打破日伪蚕食扩大解放区》致各兵团首长电。
▲ 新四军第二师致电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报告“粉碎日军打通淮河交通企图的作战情况”。
▲ 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派出3名代表,由南京中共地下党员纪纲带领到六合县竹镇与新四军代表谈判。日方表示愿将日军占领的华中根据地的7座城市交给新四军,但要求新四军不向日军进攻。新四军代表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随后,华中局应日方要求,派扬帆到南京继续谈判,营救出被日军关押的2名中共党员(汪锦元、陈一峰)。
▲ 新四军盱嘉支队反击日伪军对淮南根据地的盱(眙)嘉(山)地区进行蚕食“扫荡”,袭击明光东北的旧县、桑戴地区及上苗伪军据点,歼灭守敌300余人。次日,敌明光警备司令井上率日伪军400余人实行报复进攻,盱嘉支队在阻击战中击毙井上。
▲ 华中建设大学(简称“华中建大”)在淮南盱眙县新铺镇创办,校长彭康,副校长张劲夫。同年9月,迁至江苏淮阴,招收预科生1300余人。翌年,邓子恢兼任校长,副校长夏征农、戴白韬。
1946年
▲ 华中军区决定,雪枫军政大学与苏中军区苏中公学、华中野战军随营干部学校合编,成立雪枫大学,归华中军区建制。校长粟裕(兼),副校长张崇文,政治部主任邱一涵。11月25日,中共中央华东局、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决定,雪枫大学编入华东军事政治大学。
▲ 新四军第二师进驻宿迁市,在城西体育场召开军民大会,罗炳辉师长揭露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阐述我党我军正义立场和战略方针。会后举行了示威游行。
▲ 华东党校从淮安迁至高邮城,招收一期学员,校长陈丕显。高邮县委组织区乡干部参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