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用铁军精神做好新四军研究会工作
用铁军精神做好新四军研究会工作
作者: 安徽省凤台县新四军研究会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2017年第5期 日期:2018-04-25 浏览次数:6893
我会成立于2002年8月,由新四军、八路军老战士,凤台县几大班子离退休老干部和老战士的后代及史学界热爱新四军研究工作等方面的同志参加,会员已发展到147人。研究会设常务会长会议,统领全面工作,常务会议由会长、常务副会长8人组成。十多年来,我们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本着“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围绕中心、服务现实”的原则,做了不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十多年来的主要工作
建成了三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两个展览馆(室)。凤台县过去没有一处像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新四军研究会成立后,为让沉睡的历史活起来,我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组织力量,全方位、深层次地挖掘红色历史资源,在地无一寸、钱无一分的情况下,多方筹资和协调了300多万元,从2004年10月开始至2009年底,先后建起“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三里沟抗日纪念园”和“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园”三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此同步又分别建成了板张集展览馆和白塘庙展览室。板张集展馆分三个展厅四大部分,有280多幅史料照片、图表和39位在凤台地区留下革命斗争足迹的历史人物照片、生平简介,展出了凤台地区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近百年革命斗争风云和沧桑巨变。白塘庙展览室展出了反映中共早期革命活动的40多幅珍贵照片和实物。
三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成,为凤台人民集成了一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科书,为我党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它们建成以来,每年都有1万多人次前来凭吊、参观,总计已达十多万人次。其间,三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2009年和2015年两度被中共淮南市委、淮南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板张集烈士陵园于2006年2月被团省委、省少工委命名为“安徽省‘民族精神代代传’少先队体验教育基地”;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安徽省第四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史”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十多年来,我们在不断挖掘本地的党史、军史、革命斗争史的基础上,整合编撰出版了《人民的好公仆——郭新吉》《淮上风云》《凤台革命历史画册》《凤台县老干部名录》《凤台县烈士名录》《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诗词选》和《凤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锦》(待出版)等7部书;同时办好办活了会刊《硖石风雷》,已出刊65期,刊登近200篇文稿,累计60多万文字。在办刊过程中,我们始终如一地坚持“三个注重”,即注重正确的舆论导向,不遗余力地弘扬主旋律;注重精心组稿、写稿、编稿,传播正能量;注重红色基因传承,不断提高办刊质量,使会刊逐步成长为“红色读物”之一。通过多年不断地出书、办刊,资政育人,红色文化的元素像润物的细雨,流入人们的心田。
“三个服务”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十多年来,我们研究和建设的成果主要是三个服务,即服务于红色文化、服务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服务于现实。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县委把板张集烈士陵园作为教育基地,县委书记李大松率领四大班子的党员领导干部、县直各机关、各乡镇党的主要负责人到陵园凭吊英烈,重温入党誓词。接着全县有108个基层党组织的1万多名党员干部先后到烈士陵园接受党性教育的洗礼。55年义务为烈士守墓的共产党员李文传成为学教活动中的典型,为党员树立起一个标杆。《人民的好公仆——郭新吉》一书,成为学教活动中党员必读教材,县委再印1000多册,分发到各级党员干部手中。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活动中,到板张集烈士陵园和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园重温入党誓词的党员络绎不绝,市委和县委党校的多期党训班、青训班、科训班学员都把板张集烈士陵园和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园作为必到的教育基地、理想信念教育圣地。三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县内外大中小学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凤台九中和杨村中学每学年新学期开学后,都要把新生全部带到板张集烈士陵园拜祭英烈,宣读祭文。
在建三个教育基地的过程中,我们为所在地的三个村修水泥路11条,总长7000多米,建桥4座,修防渗渠一条,节制闸一座,不仅大大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更为村子脱贫致富助力。特别是板张集村,原来是贫困落后的小村庄,农民住的大多是土坯房,走的泥巴路,过的是“独木”桥,村子里脏乱差,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娶不到媳妇的光棍比比皆是。烈士陵园建设起步后,按照淮南市老市长宋长汉的指点,陵园建设要带动村民家园建设,我们首先在幸福沟上建起来一座大桥,取名“英烈桥”,既满足陵园建设的“三通”之需,也圆了村民们30多年的盼桥梦。接下来,我们帮助干群跑乡镇、找关系,拓宽致富门路,经过近10年的艰苦奋斗,建起89栋楼房,125户人家实现“户户通”,29户人家买了小轿车,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00元,比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4.34%。2017年2月,省美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组到板张集村实地检查,该村分项考核已全面实现硬化、亮化、洁化、绿化及美化,成为安徽省2015—2016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达标村。今日的板张集已和陵园融合发展,相互添彩。村在林中,人在画中,夜幕降临观赏霓虹灯,文体活动场所遍及沟西东,外村的姑娘常来看门庭,和村里的青年小伙子鸳鸯成对。“信仰力量”红色景观滋养着人们的心灵,决战小康路上一步也不停。当你问及对板张集今昔变化有啥想法?村民们话未说就先笑出声,个个都说俺永远忘不了烈士的恩!下辈子也忘不了共产党的情!
围绕“三重”“三日”开展多种纪念活动。十多年来,我会紧紧围绕重大节日、重大事件、重大纪念日开展了70多场次的纪念活动。如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120周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周恩来诞辰11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8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新四军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5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以及三个法定抗日纪念日等大型系列活动,形式上有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演唱会、诗歌朗诵会、书画展览等。这些活动既宣传和缅怀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成就,又增强了人们的“四个自信”。
在多形式的庆祝和纪念活动中,我们广泛宣传新四军精神,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以新四军、八路军老战士的后代为主体,成立了20人的新研会歌咏队,在多次纪念活动会上闪亮登场,用自己的歌声唤起人们对红色历史的记忆。我们还与市电视台合作制作6集专题片,配合县电视台制作22集专题片;撰写文稿,在省、市、县报刊杂志和专刊上发表文章50多篇,其中2011年我会办公室撰写的《仰望英烈桥》在建党90周年“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征文活动中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和《金秋》杂志社的联合嘉奖,获《荣誉证书》。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凤台新研会工作形成了在报刊上有文,广播里有声,电视里有影的多媒体宣传网。
收集整合历史资料。十多年来,我们把收集整理有关党史、军史、革命斗争史等方面的档案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抓住不放。到2016年底,我们已收集整理归档历史资料146卷,其中历史人物档案47卷,文书档案49卷,重要活动照片11集,光碟11盘,史料杂志系列装订成册41卷,其他可供研究的史料7卷,革命遗物14件,并分门别类有专柜、专人保管,为留史存真积蓄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发挥自身优势,化解部分社会矛盾。新四军研究会的领导绝大多数都是从县四大班子领导岗位上离退休的,经常听到群众对采煤沉陷区的土地赔偿、城市拆迁安置、职工福利待遇、行政区划等方面有意见。这些事情如不及时疏通,容易出现群体上访事件,影响社会安定。为此,我们组织一部分老领导,利用其政治优势、威望优势和经验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到群众中去讲透政策、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平时发现县内有不安定因素,我们还主动向县委汇报,做到补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使很多不安定的因素化解于萌芽状态,推动了全县社会和谐、经济发展。
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做好新研会的工作,必须主动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回顾起来,我们每办成一件事,取得一项成绩都与县委县政府重视和支持分不开。平时我们每当遇到重大事项首先向县委县政府汇报;重要活动请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参加;重要会议请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有关领导到会讲话。县委县政府不仅在工作上重视和支持,而且还特别注重为新研会引领思想,把好方向,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研会的重要活动,主动帮助排忧解难。新四军研究会正常的活动经费,县政府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三个教育基地的管理费用由县民政局经费包干支付,每项主要工程施工前呈报告,县政府都如数批拨。县委县政府时时、事事、处处重视和支持新四军研究会的工作,并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县新研会对社会的贡献,扩大我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使我们走过的历程,一路撒满了阳光,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做好新研会工作,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新四军研究会是个具有很强政治性的特殊社团组织,其特殊性在于:一是研究军史与研究党史是统一体,任务光荣,责任重大;二是新研会里老领导、老干部多,新四军、八路军的后代多,在社会上有影响力。所以研究会成立以来,就注重自身建设,抓学习、抓思想工作,保证政治上不“贫血”,精神上不“缺钙”。旗帜鲜明,对党忠诚,多做“结合”文章,多做“红色文化”传承的工作。
做好新研会的工作,必须争取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没有社会各界的支持,任何事情都很难办成。板张集烈士陵园工程启动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不足,在市、县领导的带头捐资影响下,先后有120多个单位300多个人慷慨解囊,捐资200多万元,解决了经费不足之困。新研会办公用品是县直几个单位分期购置的。社会上方方面面的鼎力相助,助推着我们不断前行。
做好新研会工作,必须干字当头清廉有为。15年里县委县政府几经换届,但领导都重视和支持县新研会的工作。全县的社团组织在民政局注册的就有100多个,可社会上都热情支持新研会干事创业。为什么?我们的体会是:一是必须勇于担当,干字当头,能干事、干成事、办好事;二是必须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让社会上的人从我们的所做所为上看到老同志退而不休,资政育人,勤俭节约,政府给钱放心,社会支持诚心。如果我们不树立好自身的形象,不作为、无政绩,就会对上“失语”,对社会“失声”,无路求助,一事无成。“以清正取得民心,以业绩赢得政声”是我们一条最深刻的体悟。
做好新研会工作,必须有一个甘于奉献的领导集体和办事机构。奉献精神是我们新研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常务会长班子8个成员和办公室的6个办事人员、7个联络组的23名正副组长多数已七八十岁,可大家十多年来团结友爱,甘于奉献。在建三个教育基地的那些年,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以明同志想在前、干在前、亲力亲为,其他几个常务副会长在建园、办展中到现场边指挥、边参战,在工地上和施工人员同一个食堂就餐,同一个地铺休息,当地群众说从新研会领导的作风里看到了新四军精神。办公室的几个同志不顾年高,没有周末节假日,没有分文报酬,把家庭的诸多“难题”放下来到新研会里各展其长、各尽其责,按时到岗坚持多年。新研会成了“老年奉献团队”,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为,乐此不疲。
做好新研会工作,必须有市新研会的精心指导。我县新研会之所以取得上述成绩,与淮南市新研会的领导关怀和精心指导分不开。板张集烈士陵园的建成,就是在市新研会顾问、老市长宋长汉和高曙等老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启动的。其他两个教育基地的建设中,也都有宋长汉、单星、徐杰、柴慎显、丁朝群等诸老的心血和智慧。近几年,市新研会会长魏耀民、常务副会长秦中明、刘德文等领导常来我会具体指导工作。平时我们工作中碰到了难题,都是几个老领导帮助破解,我们常去汇报,他们常来指导,给我们传经送宝,在寄托希望中充满着期待,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一年又一年地攀升新台阶。
回顾起来,我们的工作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对新四军历史和精神研究的领域不宽,“三个服务”中尚有不少的工作要做;三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管、用方面还是一篇未完成的文章;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新的一年里,我们正谋篇布局,自我加压,不以成绩而自满,不以困难而却步,不以年迈叹白头。我们决心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