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见证韦岗战斗
作者:黄朱清撰文 窦娟 廖方民摄影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2017年第6期 日期:2018-06-26 浏览次数:7196
城市:上海市
时间:2015年1月23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董南才
镇江与句容之间,有个地方叫韦岗。新四军组建的第二年,一次韦岗战斗,使新四军在江南的声望一下子响了起来。董南才,是见证这次战斗的老兵。
在上海的湖南路100弄,由上海新四军研究会廖方民同志引路,我们见到了这位93岁的老人。董南才,玉环县人,玉环是浙江的海岛县。读高小的时候,他就认知了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1937年9月,日军登陆玉环,岛上掀起抗战声浪。这一年年底,董南才听人说,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在招生,于是报了名。录取之后,他借了路费,就去这所学校报到了。
抗日救亡干校,地处温州平阳县的山门,干校办在一所小学的校舍里。校长由闽浙边军区司令粟裕兼任。董南才回忆,学员大多是来自温州、台州两地的青年学生,编成十来个班,一个班十几个人,到了干校第一次见到了早已仰慕的红军,他们是管理干部,穿着列宁服、腿上裹着绑带,八角帽上的红星尤为醒目。在开学典礼上,中共闽浙边省委书记刘英作抗战形势的报告,粟裕介绍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简史,又说了这所干校的性质、任务。学员睡地铺,天没亮起来出操练步伐,有时深夜不打招呼,紧急集合拉练。三个月后,干校召开大会,告知部队要编入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有的人心存疑惑,粟裕便在会上说,“我们现在改变番号,换上新的帽子,是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1938年4月,董南才加入新四军先遣支队,向江南开进。先遣支队,是新四军派出的一支战略侦察部队,由第一、第二、第三支队抽调的部分干部和侦察连组成,董南才在先遣支队任见习参谋。这个支队进入江南不久,察觉到部分老百姓抗日信心不足,他们认为新四军队伍小、武器差,日军不好打。先遣支队司令员粟裕审时度势,决定选择时机和地点,对日一战。6月中旬,在熟悉江南一带地形后,粟裕把作战的点选在了韦岗这个地方。韦岗距镇江12公里,属丘陵地带,公路夹在赣船山、骊山之间形成弯道,这里便于伏击、有利于撤离。在连以上干部会议上,粟裕说,韦岗这一仗关系到新四军威望,关系到鼓舞江南人民的抗战信心。动员完了,支队随即组成6个步兵班、1个机枪班、1个短枪班,提前埋伏在公路两侧。6月17日8时许,日军30多人分别乘坐5辆汽车,由镇江方向驶来,当车队进入伏击圈时,潜伏部队一齐开火,日军慌忙逃窜,或跳入水沟,或钻进车底,有的负隅顽抗。激战中,击毙了日军少佐土井、大尉梅泽武四郎。
董南才回忆,韦岗战斗的时候,他在机关是实习参谋。他说,粟裕是先遣支队司令员,粟裕在一个竹林里召集干部会宣布打韦岗伏击战。之前,部队连续雨夜行军,又是破坏铁路,干部战士十分疲劳,病员增加,不宜全员参战,因此从各连挑选出精干人员,午夜冒着大雨,向韦岗急行军。战斗打了半个多小时,毙伤日军20余人,烧毁日军的军车,缴获一批长短枪,还有指挥刀、军旗、日钞和军需物品。一打完,部队迅速撤离向宝埝镇前进,第二天到达曲阳村,与陈毅同志会合了。这次战斗,威震了江南。粟裕赋诗“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陈毅闻之,写下了“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的名句。
韦岗战斗之后,先遣支队的人马,就很快归建回到原单位了。董南才回到二支队,在司令部任见习参谋,司令员是张鼎丞。一天晚上,董南才被叫到张鼎丞的住所,张鼎丞、粟裕两人坐在藤椅上。接着,通信参谋程望、见习参谋庄鹤生也来了,三人并排坐在支队领导对面的长凳上。张鼎丞说,你们三个人经过一年的锻炼和考验,我和粟司令愿意介绍你们参加中国共产党,你们意愿如何?董南才等三人几乎同时回答“很愿意”。粟裕说,愿意很好,我高兴做你们的介绍人,做党员要学习马列主义,工作、生活、战斗中起模范作用,团结群众。隔了几天,是1938年12月11日,董南才至今没忘记,在一间堂屋里,正面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像、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墙上还贴了入党誓言。组织科长罗桂华宣布开会,他说,今天是广州起义11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日子入党是很光荣的。宣誓完,张鼎丞代表党组织讲话,他说,我们欢迎你们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英勇战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入党不久,董南才一个月里参加了两个战斗:水阳战斗和奇袭官陡门。1939年1月6日,从安徽宣城撤出的部分日军,要途径皖南的水阳镇宿营,粟裕组织4个连队在敌人必经之路的河埂两侧伏击,毙敌31人。官陡门是芜湖东北面的一个小镇,紧靠机场和铁路沿线,日军占领芜湖后在官陡门建立据点,重兵把守。1939年1月18日清晨,新四军第二支队三团主力从宣城狸头桥出发,沿丹阳湖东岸北进。19日继续夜晚行军,午夜时分,在距离官陡门几十公里的村庄隐蔽下来。20日傍晚,部队连夜渡过青山河,于21日凌晨形成东西夹击态势,逼近官陡们的日伪据点。这次奔袭战,击毙日伪军200多人,俘敌57人,缴获机枪4挺、长短枪80余支和部分弹药。
打过这两仗,董南才跟着粟裕去了新四军军部参加参谋会议。在云岭,他见到了周恩来。周副主席是来新四军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同时与新四军共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董南才看到周恩来四个小时站着讲话,聆听了他的关于《新阶段的新关键》的形势和任务报告。1939年3月18日,新四军第二次参谋工作会议召开,总结一年来抗战工作和军事参谋工作,分析敌情动态,一、二、三支队司令员报告抗战情况,会议开了10天,议程实实在在,内容丰富,催人奋进,与会人员还合了影。闭会那一天,军长叶挺穿着黄色军服,背着照相机。董南才回忆:军部参谋会议结束,周恩来要离开云岭,粟裕带了一个连护送,我也随队伍行动。周恩来和粟裕没有骑马,一路步行,走了70多里路,留宿在小河口后方医院。第二天又送至太平,交给国民党部队护送。
董南才说,抗战的生活是清苦的。每人一天1斤半粮食、5钱油、1毛5分菜金。津贴费,军长5元,支队长、团长4元,连、排长2.5元,战士1.5元。夏天没有蚊帐,把被套扯开留个角,用绳子拴在钉子上,拉成三角形的布蚊帐。冬天来了,毛毯两人合盖。鞋子不够穿,用稻草编草鞋,或者找布条做成布草鞋。虽说日子艰苦,而新四军特别重视练兵运动。轮训、整训,提高部队技能和战斗力。各项科目比赛结束,发给纪念品奖励,纪念品有毛巾、肥皂、汗衫、笔记本、铅笔、茶缸等。
1939年8月,董南才奉命去江苏溧阳报到,参加江南指挥部的筹建工作。因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去了延安,军部决定第一、第二支队由陈毅统一指挥,并增设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建制,统一领导两个支队。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溧阳水西村宣布成立,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指挥部辖第二团、新六团、第四团、挺进纵队和地方武装,共1.4万余人。董南才在指挥部司令部当侦察参谋。他第一次去陈毅住处,陈毅问他“江抗部队有多少人枪”,董南才如实回答:“情况还不熟悉”。陈毅说“你查一查再告诉我”。在指挥部,每半个月出一次敌情通报。粟裕交代董南才,侦察参谋绘制地图的技能要高,沿途调查线路,宿营时调查周围村庄、道路,随时校对修正地图。为了提高军事技能,经董南才请求、粟裕批准他去军部教导总队学习。
在新四军教导总队学习期间,“皖南事变”爆发。董南才随部队突出重围。后来,董南才重返皖南,开展抗日游击战,恢复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那一年,董南才在皖南支队二团、七师二十旅五十九团,出任政治处主任。之后,董南才参加了枣庄战斗、淮北阻击战、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抗美援朝。1954年任空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1960年5月转业到上海地方工作。1984年离休,时任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党委书记。
记者感言 韦岗战斗,是新四军抗日初期的经典战役。董南才,作为先遣支队的实习参谋,是这次战斗的重要见证人。他的照片被珍藏在位于韦岗的新四军先遣支队历史陈列室内,显得尤为醒目。一个出生在海岛上的渔家之子,没想到来到新四军不久,部队就遇上了战斗,虽说他没有直接参战,却经历了人生从未有过的战争考验。从青年学生加入新四军,真正走上了抗日战场,或许脑际瞬间闪烁过一丝惧怕,或许想过生命会不会失去,然而,一个已经把民族解放视为己任的革命军人,毫不退缩,勇往直前。韦岗战斗之后,董南才先后参加了许多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有智有勇,始终表现出敢于夺取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
粟裕是董南才的革命引路人,在抗日救亡干部学校,董南才开始认识粟裕,听过他的报告。从1938年至1940年初,董南才在粟裕的身边当参谋两年有余。粟裕重视司令部建设,心系对年轻参谋人员的培养,在江南敌后的抗日斗争中,他带头授课,还叫司令部的科长给参谋们上课,阐述参谋工作的职责、方法和作风,强调参谋要有谋有战术思想。董南才清晰记得1939年11月的一天,溧水、武进的日军突然出动到达溧阳的竹箦桥,这里离江南指挥部约15里路程,机关人员闻讯有点慌乱,粟裕沉着镇定,带着警卫员和董南才来到广场,从皮包里取出口琴吹了起来,琴声起到了稳定机关情绪的作用。其实,粟裕已经在通知部队准备迎战的同时让机关人员向南转移,个把小时过去,敌人没有过来,验证了粟裕事先估计日军进犯可能性不大的基本判断。董南才在《忆粟裕将军》文章中写道,“粟裕司令员丰富的战斗经验、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精深的军事理论,使我得益很多。”谈论到董南才,就自然回想起毛泽东同志的名言。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抗日军政大学讲演时这样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从‘老百姓’到军人之间有一个距离,但不是万里长城,而是可以迅速地消灭的,干革命,干战争,就是消灭这个距离的方法。”就战争而言,侵略战争是罪恶的,正义战争是伟大的,革命战争是大学校,是教科书,董南才在烽火中成长,在硝烟里成才,充满生死博弈的战争,把董南才锻造成了人民军队的军事人才,他的名字和功劳将永远记录在人民军队的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