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7月7日)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7月7日)
作者:李本操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9-07-07 浏览次数:8074
7月7日
1937年
▲ 侵华日军发动芦沟桥事变。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一部奋起抵抗,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1938年
▲ 新四军第一支队在镇江宝堰召开镇江、句容、丹阳、金坛四县各界人士代表会议,陈毅出席并讲话。会议决定成立镇句丹金四县抗敌自卫委员会,推选出筹备成立抗敌总会的委员20人,其中常务委员9人。推选地方人士纪振纲(茅麓公司经理)、樊玉琳(国民党句容第二区区长)、王丰庆(新四军第一支队政治部民运科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因纪振纲未到职,实际工作由樊玉琳主持。
▲ 南昌市各界民众举行抗战一周年纪念大会,国民党当局扣留参加会后游行的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人员。黄道派员向当局抗议,迫使警察局长黄光斗释放被扣人员,并公开道歉。
▲ 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一部破坏丹(阳)金(坛)公路横塘段10余千米,拆毁桥梁6座,伏击日军汽车2辆,击毙日军5人。
1939年
▲ 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克服目前抗战形势中的中途妥协与内部分裂两种最大危险,争取时局好转而斗争。
▲ 八路军、新四军总部发表文告:两年来,两支部队与日伪军作战3129次,毙伤伪军10万多人,毙伤日军6.5万余人,俘敌3800余人。
▲ 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在京山八字门创办机关报《七七报》。由李苍江任社长兼编辑(李牺牲后,谢文耀、夏农苔先后负责)。《七七报》初为油印,从1941 年元旦改为铅印。
▲ 中共苏南特委书记吴仲超在西贺祠堂主持召开镇丹金句四县地方绅士会议,作全国抗日形势和声讨卖国贼汪精卫的报告。
1940年
▲ 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指出:“英勇抗战的三周年证明,日本帝国主义是必然要崩溃的,中国决不会亡,最后胜利必然属于我中华民族”。号召全国团结起来,抵抗敌人的进攻,克服困难,反对投降阴谋,同投降分子斗争到底,消除内部摩擦,调整国共关系,根绝内战危险,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人民必须在蒋介石先生的领导下抗战到底,各党各派必须实践各自的诺言。并重申“我们始终实践自己的诺言,在整个抗日战争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时期内,我们将始终执行三民主义的政策”;“在团结抗战与国共合作期间,……我们始终拥护蒋介石先生及国民政府抗战到底的国策,始终执行不暴动、不破坏的诺言”“我们约束自己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将其行动限制在战区与敌人后方及陕甘宁边区二十三县境内,而不向其他地方作任何足以引起友军冲突的行动,而在战区及敌人后方则与一切抗日友军协同作战”、“我们继续执行‘不在一切友军中发展党的组织’的决定”。
▲ 中共中央发表《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的决定》,分析“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目前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德意日帝国主义阵线,英法美帝国主义阵线,苏联和平阵线的斗争);中国抗战局面亦处于新的环境中,空前的困难时期与空前的投降危险快要到来了。但同时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国际国内存在的有利条件。提出全党应当执行的党的“十五项”政策。
1941年
▲ 中共中央发出对浙东省委的指示:再次强调继续执行隐蔽精干政策,并任命刘英为华中局特派员,领导浙江、福建、江西三省工作。是年秋,华中局政治交通涂峰到温州,向刘英传达中央的上述指示。并告知浦东已有我一支小部队到达浙东沦陷区,要刘英迅速派人同他们取得联系。
▲ 新四军第三师部队在苏北盐城击落日军飞机一架,坠毁于泰沽公司附近。
▲ 《江淮日报》刊载赖传珠文《抗战四年来的新四军》:阐述新四军的成立与发展的四个阶段、四年来抗战成绩、对敌我战术的检讨与我们所得的经验教训。
1942年
▲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五周年纪念宣言》和《告抗日根据地全体党员和八路军新四军将士书》。要求全国同胞、全军将士和全体党员以排除万难、坚韧卓绝精神,熬过今明两年,“这一难关渡过,胜利就在前面”。
▲ 新四军军部公布抗战第五周年战绩统计:大小战斗2427次,毙伤日伪军24512人,俘日伪军5458人,伪军反正4825人,缴获步马枪13721支,轻机枪285挺,重机枪16挺,迫击炮6门,平射炮2门, 掷弹筒21个,手枪149支,破铁路50千米,破公路647千米,毁据点84个,毁汽车113辆。新四军伤亡:伤指战员10856人,亡指战员6745人。
▲ 新四军军部编印《新四军抗战殉国将校题名录》(陈毅题写书端),共收入烈士91人,其中师旅级干部21人,团级干部20人。营连排级干部4000余人暂未收入。
▲ 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致电新四军军部及中央军委,报告挺进鄂南情况:目前边区周围的重要山地多被顽军占领,我有被压迫至平汉路以西、涢水以东之狭长地带与湖沼地区之危险;三个月来,鄂中顽军配合日伪对我“扫荡”,形成夹击;我数度集结主力,企图打破“围剿”,均未实现;我们拟暂时停止与顽军进行较大规模的战斗;鄂南有大出息,我们拟将该地区逐渐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战略单位。
▲ 粟裕电示苏中第三军分区:估计敌对四分区之“扫荡”将于最近告一段落,而敌转移兵力于二、三分区并似对靖江、泰兴及江都地区进行“清乡”。你们对敌人可能之“扫荡”或“清乡”行动应有所准备。
▲ 由淞沪游击队第三支队第二大队、暂三纵一个中队和四明地方游击队共200余人组成的南进支队歼灭进占枫桥的土匪徐文达部,俘200余人。
▲ 苏中第一地委,第一专署在高邮三区夏家厍召开纪念抗战五周年大会,惠浴宇作报告,温玉成、刘先胜以及各界人士代表参加会议。
1943年
▲ 苏中行政公署公布《苏中经济建设方案》,确定发展自给自足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普遍改善人民生活,以加强支持原地抗战之条件,并奠下将来建国伟业之基础;发展军需民用工业,达到经济上之自给自足;开辟贸易路线,疏通运销,调节根据地内外供需关系;争取经济上之独立自主,力求摆脱附庸性质,并尽一切可能打破敌人对我经济之控制和掠夺的经济建设方针。
1944年
▲ 在华中敌后的文化、新闻工作者邹韬奋、范长江、钱俊瑞、阿英等致电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希望他们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真实情况报道给全中国、全世界。
▲ 《火线报》刊发吴仲超署名文章《新四军在江南》。
▲ 长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召开抗战7周年纪念大会,县长陈练升作报告。到会各界人士代表1000余人,士绅丁载非、王鸣、施建中等26人联名给蒋介石发通电,呼吁团结,开放党禁,实行民主,加强准备反攻力量,争取抗战最后胜利。
1945年
▲ 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即八路军南下支队)主力3000余人,由大幕山出发,17日渡过汨水,到达桃花山地区。
▲ 苏中四地委、四专署决定在东台县三仓区九丘墩(今东台市三仓镇新五村)建立烈士亭,四分区司令员张震东、政治委员卢胜、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符确坚、专员梁灵光为烈士亭撰写《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碑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