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7月31日)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7月31日)
作者:李本操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9-07-31 浏览次数:8035
7月31日
1939年
▲ 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一部,在苏南溧水县曹村地区粉碎日军的进攻,击毙日军11人,伤日军21人。
1941年
▲ 陈毅电告新四军第三师:“我与刘少奇、赖传珠分开行动,他们负华中全责,我负责处理军直。”并提出作战方法:“应转变退却办法,以东沟附近设伏为上策,次之,打麻雀的游击,创造歼灭一股的机会”。
1943年
▲ 第十六旅旅部发布《告苏南国民党军队官兵书》,揭露反动派破坏抗日,侵袭两溧根据地的罪行,严正指出:“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是反不了的,打新四军是打不掉的,如果国民党反动派硬不觉悟,继续反共内战,那我们被迫自卫是在所不辞的”。
7月下旬
1938年
▲ 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部在当涂大官圩马家桥召开各界代表会议,并派出第三团民运股长陈虹、江阿流等协助地方工作。
1939年
▲ 江抗独立第三支队改编为第二路第三支队。陈震寰任第二路副司令,赵伯华为第三支队队长,周文在为副支队长。
▲ 江抗阳澄湖支队和淞沪纵队一部,在苏南青浦县(今属上海市)庄家泾地区粉碎日军的进攻,毙伤日军20余人。
▲ 崇明人民抗日赤卫总队一部,在江苏崇明县(今属上海市)堡镇以西白祠堂附近设伏,击毙日军12人,伤日军8人。
1940年
▲ 八路军第四纵队津浦路西部队,重新编组为第四、第五、第六旅及豫皖苏边保安司令部。第四旅旅长刘震、政委廖志强;第五旅旅长滕海清、政委孔石泉;第六旅旅长谭友林、政委赖毅;豫皖苏边保安司令部司令员耿蕴斋、政委吴芝圃。
1941年
▲ 江高中心县委和江高行署成立,惠浴宇任县委书记和行署主任。同时,新四军第一旅第三团一个连与第一旅第二团一个营合并成立江高独立团,主要活动于高邮北澄子河以南,樊川以北地区。
▲ 为牵制日伪,配合盐阜区反“扫荡”斗争,苏中军民发动攻势作战,围困泰州、泰兴、姜堰,连克天星桥、孤山、季家市、加力、古溪、金沙、马塘等日伪据点,袭击破坏南通、如皋境内的据点和盐城至东台的交通线,迫敌于8月中旬停止对盐阜地区的“扫荡”。
1945年
▲ 新四军第七师第十九旅攻克皖中巢县盛家桥伪军据点,并伏击增援之敌,共歼俘伪军第四师第十二团300余人,击毙日军20余人。
7月本月
1938年
▲ 新四军政治部公布《全军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总结》,作为全军目前政治工作建设及战时政治工作执行之准绳。
▲ 陈毅指令管文蔚率部开辟以丹阳北部访仙桥地区为中心的游击区,为新四军向北发展创造条件。
▲ 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政治部发出关于粉碎自治维持会等汉奸组织的布告。
▲ 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进入江(宁)当(涂)溧(水)地区,接替第一支队第一团在江当溧地区的防务。
▲ 新四军第一团政治处在溧水新桥地区岗上村举办抗日救国青年训练班。
▲ 黄道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实际知识》。
▲ 赣北红军游击大队在岷山张家山集中整训,改编为赣北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王全应,政委李顺希,下设三个中队,400余人。
▲ 菲律宾华侨劳工团体联合会回国慰问团由团长王西雄、政治顾问沈尔七率领,从马尼拉启程回国。10月间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
1939年
▲ 《抗敌报》发表集体作词、陈毅执笔,何士德谱曲的《新四军军歌》。
▲ 中共苏皖特委在大官圩地区成立,书记谭启龙,组织部长李华楷,民运部长陈立平,青年部长王一凡,妇女部长凌菲,秘书张思齐,下辖宣郎高县委、溧高县委和郎广工委。
▲ 新四军抗日军人总俱乐部由救亡室改建成立。主任毛中玉,副主任姚念,指导员郑山尊。
▲ 中共苏北特委在江都吴桥成立,惠浴宇任书记。
▲ 中共苏皖省委决定成立中共津浦路东工作委员会,李世农任书记。
▲ 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部)与皖东北特委建立淮北八路军办事处,张爱萍、刘玉柱为正副主任。
▲ 经挺进纵队同意,八一三事变后解散的扬中县师资训练班(又称师训班,亦称简易师范)复课。校址先后在扬中长旺乡龙王庙,扁担沙大桥庆善公所。翌年1月11日,扬中沦陷,师训班再次解散。师训班里的中共党员走上了抗日斗争的第一线,大多数成为扬中抗日斗争的骨干和领导。
▲ 徐州日军1000余人“扫荡”铜山县马坡地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英勇抗击敌军,激战4小时,毙伤敌人150余人,击毁敌人装甲车、汽车数辆。
1940年
▲ 陈毅致信国民党鲁苏皖游击总队参谋长许少顿。
▲ 苏北指挥部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开始筹建,10月在苏北泰兴县营溪正式开学。校长陈毅(兼),副校长冯定,教育长贺敏学,副教育长谢云晖。11月25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决定,苏北指挥部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与江北指挥部军政干部学校第一、第二大队以及皖东干部学校合并,成立抗大学五分校。
▲ 应叶挺邀请,任光从重庆来到皖南,在新四军战地文化处工作,创作了《别了,三年的皖南》等歌曲,翌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牺牲。
▲ 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东进报》(部队版)创刊。
▲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五、第六团队各一部,挺进京山县南山地区开展抗日游击作战,并成立南山行政委员会。第六团队第三大队及原国民党军第七十七军搜索队挺进襄河以西地区开展对日作战,击溃土匪武装,成立襄西军政委员会。
▲ 中共太仓县工委改为县委,书记刘景兴。
▲ 中共丹阳县工委改为丹阳县委,书记张光,后为金柯。
▲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黄冈独立团在湖北省黄陂县王家河与日军激战,团长官楚印牺牲。
▲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平汉支队第一、第二、第三团在鄂中京山县平坝地区,历时四个月,进行三次平坝保卫战,粉碎日军第三师团1200余人的进攻,击毙日军30余人,第三团政治委员王友德及随营军校大队长杨永秦牺牲。
▲ 国民党江苏省保安第四旅特务团团长陈宗宝率部起义,改编为新编第四旅第一团,团长陈宗宝,政治委员李一平,属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
1941年
▲ 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主办《真理》创刊,刊首语指出:“凡是党员均应细心阅读《真理》,各级党委须组织研究会指导党员研究《真理》”。
▲ 叶挺被押往广西桂林,后转重庆,囚于中美合作所集中营。
▲ 新四军第七师挺进团挺进皖西泊湖地区,与中共赣北特委会合,成立鄂皖挺进支队,并将桐城、安庆、潜山等地的游击武装整编为桐西独立团,开辟桐城以南抗日根据地。
▲ 中共赣东北特委组建,新四军七师挺进团政委李丰平担任书记,原赣北特委书记黄先任副书记,统一指挥彭泽、宿松、望江三县抗日救亡工作。
▲ 新四军江(都)高(邮)独立团创建高邮游击区。
▲ 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团插入江句地区攻克郭庄庙后,回师茅山地区,先后攻打丁庄、蒲干、西旸等据点。第五十二团进逼江阴近郊,在澄东全歼一个排的伪军;进袭江阴西门外伪“和平军”第五师程万里部第五团第二营部,毙6人,俘22人。
▲ 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第四十七团由长滆地区插入丹金武地区,打下里庄桥,配合第四十六团在茅山地区的行动,恢复丹金武地区。
▲ 泾旌太游击队成立,司令员洪林。
1942年
▲ 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将台属地区党组织划归中共浙东区党委领导。11月,中共浙东区党委将台属地区的主要干部和已暴露的党员撤到浙东根据地。
▲ 根据中共浙东区党委关于建立军民联合办事处,逐渐向正规化的行政机构过渡的意见,“五支四大”总办事处(1941年8月建立的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第四大队总办事处)改组为三北总办事处,主任金如山,副主任陈平、潘林儒。
▲ 中共浙东区党委对宁绍地区党组织作出调整,建立三北、三东、四明、会稽四个地区级工委以及浦东地委。三北工委(9月改为三北地委):书记王仲良。四明工委:书记王文祥;9月改为四明地委,王文祥、陈洪、刘清扬、邱相田先后任书记,罗白桦、刘清扬先后任副书记。三东工委;负责人王起;11月改为三东地委,书记吕炳奎,副书记王起。1943年2月,三东地委改为三东特派员,特派员吕炳奎,副特派员王起。会稽工委:书记杨思一、副书记马青;9月改为会稽地委。浦东地委:书记姜杰。
▲ 盐阜区行政公署先后公布《盐阜区各县惩治公务人员贪污暂行条例》《盐阜区行政公署组织条例》《盐阜区惩治汉奸土匪暂行办法》《盐阜区保障人权暂行条例》《盐阜区优待抗战军人家属暂行条例》。
▲ 李一氓在《淮海报》发表《对于农救会今后工作的意见》一文,提出农救会今后中心工作,由减租减息、增资和群众武装斗争转到以组织和领导生产为中心。
▲ 东灌沭边区中学校长孙存楼成立抗日救国演剧队,宣传抗日救亡。在张店演出由汤增桐编的抗日剧目《三星落》时,受到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的赞扬。
▲ 由九江市工人刘金兰领导的新四军江南挺进别动大队成立,队员60人。
▲ 下半年高邮县情报委员会成立,新四军第五十四团情报科长张波担任主任。
▲ 淮北地方银号成立,1945年8月结束。发行货币名称:淮北币;流通地区:淮河以北至洪泽湖地区;流通始末:1942年7月至1945年8月;货币券别(种):32。(一说:“1941年11月开始筹备,1942年5月成立,资本为50万法币,公私股各半,公股由淮北行政公署财政金库拨款,私股由募集解决。发行淮北币”;又一说:“6月淮北地方银号成立。彭雪枫、邓子恢、刘子久、刘瑞龙、刘玉柱等9人为董事,刘瑞龙和雷鸣为正、副董事长,陈醒、资风为正、副经理,并开始发行边币,以发展生产和调剂金融”。)
▲ 新四军第七师含(山)和(县)独立团攻克南义据点,全歼伪军一个连,毙连长以下10余人,俘90余人。南义周围据点伪军纷纷撤逃。
1943年
▲ 中共苏中区委员会发出《关于今后反“扫荡”的指示》,要求把反“扫荡”准备变为经常性工作。并指出反“扫荡”斗争应以群众性的游击战为主,充分发挥民兵的积极作用;加强锄奸工作,防备敌人随时包围、奔袭各级党政军机关。
▲《苏中区经济建设方案》颁布。
▲ 苏中区党委副书记陈丕显到联抗地区检查工作。
▲ 苏皖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驻会议员通过并公布《淮北苏皖边区惩治汉奸暂行条例》《淮北苏皖边区修正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淮北苏皖边区处理违警案件暂行条例》。
▲ 淮北苏皖边区召开首次民兵工作会议,规定本根据地凡年龄在16岁以上、55岁以下的公民,均有参加自卫武装的义务。
▲ 《真理》第13期刊登黄克诚署名文章《盐阜区反“扫荡”》:“敌人‘扫荡’经过及动作特点”、“我军作战经过及经验教训”、“敌‘扫荡’中各阶层人民的表现”、“总结”。
▲ 句容县抗日民主政府发布通令,对掩护新四军军政人员而遭敌人残杀的朱云峰之母朱高氏和保护新四军物资而遭敌人毒刑致残的朱礼德之母李卷兰予以褒奖,尊称为“伟大的母亲”。
▲ 浙东社会教育工作队成立,伊兵任党支部书记兼指导员,高岗(韩秉三)任队长,由浙东区党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政治部领导。浙东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后,改属行署文教处领导。
▲ 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五旅第四十五团在湖北省洪湖地区黄蓬山附近截击日伪军船队,击毙日军2人,俘日军2人,伪军10余人。
▲ 新四军第五师第四十二团一部挺进瑞昌、阳新边境与瑞昌马路南武工队协同作战,摧毁赣鄂边界日军粟林下中心据点和粟林下日伪维持会。
1944年
▲ 淮海行署在淮海中学召开中等教育会议,讨论学制课程、教育实施大纲、训育方针等问题。
▲ 苏中行署制订《各级政权机关编制表》。
▲ 冯坤吾指挥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在罗城山击退国民党瑞昌县政府王少令、张占汤率县保安大队、游击大队1000余人的进攻。击毙顽军60余人,其中上校中队长1人。
1945年
▲ 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中共苏南区党委和浙西区党委合并成立苏浙区党委,粟裕、金明分任正副书记。
▲ 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向新四军第四师下达阻止敌人打通淮河之企图的指示:敌颇有趁水季打通淮河之可能,为给自东而西进犯之敌以有力的阻击,你们最好能派主力一部为骨干至淮宝,配合淮宝独立团坚持,你们对淮河以北地区及蒋坝等处,应即提出整个计划与部署。
▲ 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回师溧(阳)高(淳)地区,进行反攻前的各项准备。
▲ 扬中县培根简易师范(又称培根简师,以牺牲的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李培根名字命名)创建,施光前兼任校长。校址设在扁担沙高兴桥小学。
▲ 新四军第四师一部在地方武装沛(县)铜(山)大队配合下击溃伪军郝鹏举部3000余人向(微山)湖西地区的进攻,毙俘伪军500余人,俘伪军第三十三师师长乜廷宾。
▲ 苏中军区组建苏中教导旅,刘飞任旅长。8月,又组建三个旅:第一旅旅长陈玉生,政委李干辉;第二旅旅长胡炳云,政委陈时夫;第三旅旅长张震东,政委卢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