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金寨: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金寨: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作者:胡遵远 张仁衮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2017年第7期 日期:2018-07-19 浏览次数:7318
安徽省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著名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201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金寨时指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革命武装起义的胜利和红军队伍的诞生
金寨地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五四运动影响下,1920年,境内就有马克思主义传播。1924年秋,共产党员詹谷堂在笔架山农校,发展李梯云、周维炯等5名“青年读书会”骨干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金寨境内的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笔架山农校支部,金寨是六安市最早、也是安徽省较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在党的领导下,金寨地区农民运动逐步兴起,革命活动蓬勃发展,积极筹备武装起义,成功爆发了鄂豫皖地区三大起义中的两大起义——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
立夏节起义旧址之一大王庙
1928年10月,中共六大精神传达到金寨,金寨地区的党组织确定了“不能无条件盲动”和“积极准备,待机而动”的武装起义指导思想。为使武装起义顺利进行,党组织派部分党员骨干打入地方民团,开展士兵运动,组织士兵起义。国民党地方政府对农民运动的不断兴起惊恐万分,大肆开展清乡,捕杀共产党员和农民协会骨干,革命形势十分严峻。商(城)罗(田)麻(城)特别区委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决定先发制敌,立即举行武装暴动。在党组织坚强领导下,1929年5月6日立夏这天,金寨南部的丁家埠、南溪、吴家店等十几个点一夜之间纷纷发起武装暴动,并取得全面胜利。5月9日,各暴动点起义军汇聚在斑竹园朱氏祠,根据中央指示精神,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师长周维炯,党代表徐子清,副师长漆德玮,师党委书记兼参谋长徐其虚,政治部主任李梯云。红三十二师下辖九十七团、九十八团和特务营、炸弹队。全师共200余人,长短枪100余支。
就在积极准备立夏节起义时,金寨东部的党组织中共六安县委也在积极酝酿武装暴动。1929年5月18日,在红三十二师的支援下,金寨境内南庄畈的六保联络自卫团成功举行暴动,接着金寨东部的流波石童、金家寨、七邻湾等地相继举行武装暴动,成立了农民赤卫军。为了统一各起义军领导和指挥,1930年1月20日,由安徽红军第一、二游击纵队和六安六区游击大队,在流波石童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师长徐百川,党代表鲍益三,师党委书记姜镜堂,政治部主任张建民。红三十三师辖一○六团、一○七团。全师200余人,长短枪145余支。红三十二师、红三十三师是金寨境内诞生的最早的两支红军队伍,后发展成为红一军、红四军和红四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成立旧址
十二支主力红军队伍相继在这里组建
红三十三师与红三十二师组建后,并肩作战,不断壮大,开创了豫东南、皖西北两块革命根据地。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党组织为了保护新生的红色政权和革命根据地,在这里相继组建了十二支主力红军队伍。
1930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书记周恩来听取中共中央巡视员郭述申关于鄂豫皖边区革命形势的报告后,非常高兴。大别山东震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北控中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与此同时,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军阀之间正在酝酿着大规模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实现鄂豫皖边界根据地和红军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十分必要。党中央当机立断作出决定,将鄂豫皖边区的17个县划为鄂豫皖边特区,成立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将湖北地区黄麻起义成立的红三十一师与三十二师、三十三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熊受暄,直属中央军委指挥。4月10日,红一军军部在湖北省黄安(今湖北黄安)成立。改编伊始,红三十二、红三十三师正在皖西活动。为了完成整编任务,军长许继慎和政治委员曹大骏率红一军军部东进金寨地区。5月中旬,红一军军部和红三十二师会合,在金寨的南溪将红三十二师改编为红一军第二师,师长漆德玮,政治委员王培吾,下辖4个团,共600多人。另外,以原红三十二师一部和当地游击队组建红一军独立旅,共编五个团,旅长廖业麒。这是金寨境内成立的第三支红军队伍。
1930年6月11日,由李立三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发动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并要求各地进一步扩大红军。为此,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和中共长江总行动委员会,要求鄂豫皖苏区的党和红军迅速发动武汉周围的地方起义,“切断平汉路以进逼武汉”,要求红一军在“八一”前扩大到3万人。7月,在金寨县燕子河闻家店的六安中心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在燕子河地区以皖西地方武装和红一军第三师(原红三十三师)的一个连为基础组建中央独立一师,师长徐百川,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文生,先后组建5个团,共3000余人,师部驻在燕子河帝王庙。这是金寨境内成立的第四支红军队伍。
金寨县境内诞生十二支红军队伍
1930年9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六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了李立三等犯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使根据地和红军又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为了加强皖西的武装力量,11月下旬,红一军前委派肖方率补充营到金寨汤家汇,与军属独立旅、中央独立一师大部,重建了红一军第三师,代师长肖方。这是金寨境内成立的第五支红军队伍。
1930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向鄂豫皖特委发出的《党务、政治、军事综合指示信》,命令红一军与活动于蕲(春)、黄(安)、广(济)地区的红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1年1月中旬,红四军在麻城福田河合编成立,人员和战斗力增强。1931年2月初,根据中央指示,红四军独立团在麻埠扩编成中央教导第二师,代师长肖方,政治委员王效亭。这是金寨境内成立的第六支红军队伍。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队伍得到了扩充,根据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击破了敌人的追剿堵击,先后歼敌5000多人,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此际,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中央有系统、有组织地向全国各个根据地派遣中央代表,张国焘被派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张国焘来到大别山,撤销中共鄂豫皖特委,成立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鉴于新的围剿到来,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决定积极扩大红军。于1931年10月25日在金寨的麻埠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三师及军部,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这是金寨境内成立的第七支红军队伍。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军政旧址
1931年11月7日,为统一红军领导,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对鄂豫皖红军主力进行第三次整编,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成立后,先后发起了黄安、商潢战役,两次战役歼敌2万多人。接着,鄂豫皖军委决定东进打击皖西敌人,发起苏家埠战役。为了做好苏家埠战役准备,1932年3月上旬,鄂豫皖军委在麻埠将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与设在金寨的五星县独立团合编,组建了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师长廖荣坤,政治委员戴克敏。这是金寨境内成立的第八支红军队伍。
1932年5月8日,历时48天的苏家埠战役结束,歼敌3万余人,击落飞机一架,取得了鄂豫皖红军创建以来的空前胜利,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史上罕见的胜利。苏家埠战役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将在战役胜利前夕的赤城、霍邱、霍山、六安四个县独立团编入正规红军,在金寨县白塔畈组建了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长汪明国,政治委员戴季英。这是金寨境内成立的第九支红军队伍。至此,红二十五军在金寨境内完成了组建任务,全军总人数达到1.2万人。鄂豫皖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红四方面军西征后,鄂豫皖省委指示驻地在金寨汤家汇的皖西北道委“创建二十八军新主力,扩大游击战争,巩固中心苏区”。1933年4月下旬,在金寨境内的汤家汇地区再度组建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全师1000多人,师长卢永彬。这是金寨境内成立的第十支红军队伍。
红二十八军重建旧址
红八十二师成立后,在赤城根据地周围和外线活动,寻机消灭金寨地区的反动派,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保卫皖西北苏区的主要武装力量。5月,国民党军向坚持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敌人重兵扑来,由于鄂豫皖省委坚持“与土地共存亡”的口号,红二十五军固守根据地与敌作战,损失严重,后被分割在鄂东北和皖西北两个地区,根据地处境非常困难。鉴于根据地形势严峻,皖西北道委决定重建红军。1933年10月11日,皖西北道委在南溪的吕家大院召开会议,决定重建红二十八军,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郭述申(兼),全军2300多人。这是金寨境内成立的第十一支红军队伍。
红二十五军继续坚持鄂豫皖根据地斗争,国民党军加大对红军围剿力度,红军不断伤亡,根据地人力、物力出现了严重困难。中央根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实情,指示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实施战略转移,创建新的根据地。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接到中央指示后,率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出发西进,开始长征。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留在根据地,坚持战斗。11月中旬,高敬亭在金寨境内的熊家河召开会议,决定将分散战斗在金寨境内的红军战士、游击队等集中整编,12月20日,在全军乡沙河店组建了红二一八团,约700多人,团长罗成云,政治委员熊大海。这是金寨境内成立的第十二支红军队伍。
土地革命时期,金寨境内先后组建(重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三十三师,红一军独立旅,红一军第三师,中央独立一师,中央教导二师,红二十五军及第七十三、第七十五、第七十四师,红八十二师,重建的红二十八军,红二一八团共12支成建制的主力红军队伍,是全国组建红军队伍最多的一个县,也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为中国革命源源不断地输送兵源,先后有十多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
金寨县红军广场
金寨红军队伍不断成长壮大
在金寨组建的红军,根据党中央决定,相继合编成为主力红军队伍。1930年5月,红一军组建完成,下辖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和独立旅,其中第二师、第三师和独立旅都组建于金寨。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10月,中央教导二师也编入红四军。11月,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在湖北红安七里坪合编为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最初组建时共有7个师、1个旅和2个团,其中有5个师(红一军第二师、第三师,中央教导二师,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第七十五师)、1个旅(红一军独立旅)诞生于金寨。
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地区后,开创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在“三路围攻”“六路围攻”等战役中,金寨籍红军英勇善战,屡建战功。1934年10月,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主力向西转移,开始了震撼世界的长征。中央红军进入四川后,为了配合中央红军的行动,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1935年4月,蒋介石为防止红军在嘉陵江与涪江之间建立根据地,调重兵企图围歼红四方面军于江油、中坝地区。5月,红四方面军决定继续西进策应中央红军北上,争取与中央红军会师,红四方面军5个军11个师33个团,加上方面军一个补充师,连同地方武装和机关等,共10万余人,分数路向岷江地区西进,开始了长征。长征中,由于张国焘分裂中央,导致三过雪山、草地。金寨籍红军指战员备受磨难,以超常的意志和毅力,经受了人类艰苦极限的挑战,于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组成了西路军,西进征战。西渡黄河的红四方面军率第三十军、第九军、第五军西征。红西路军中的金寨籍红军英勇不屈,拼死血战,许多人慷慨捐躯,长眠于“河西走廊”。突围出来的红军将士,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回到红军队伍。留在河东的红四方面军的第四、第三十一军在党中央指挥下,向东转移,吸引胡宗南部,英勇战斗。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8月6日,红四方面军的第四军、第三十一军奉命和红二十九军等整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西路军突围的红四方面军战士,而后也编入一二九师。金寨籍红军又斗志昂扬地奔向抗日战场,建立新的不朽功勋。解放战争时期,成长为中原野战军重要力量。
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境后,1933年10月11日,中共皖西北道委在金寨南溪吕家大院重建了红二十八军。1934年4月16日,重建的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在金寨县汤家汇豹迹岩胡氏祠会师后,红二十八军重新编入红二十五军,成为新的红二十五军。11月6日,红二十五军离开金寨葛藤山,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进入鄂豫陕边区,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9月16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苏区延川永坪镇,与陕北的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红二十五军是率先到达陕北、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长征队伍,被誉为“长征先锋”。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长征后,作为皖西北中心的金寨境内革命形势十分严峻。1935年2月3日,坚持在大别山战斗的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以在金寨全军乡沙河店组建的红二一八团为主体,与鄂东北独立团在太湖县凉亭坳(现岳西县境内)第三次组建红二十八军,独立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基本保住了几块小的老根据地,新建了游击根据地,扩大了舒(城)霍(山)潜(山)太(湖)游击根据地,活动范围达45个县,粉碎了敌人多次围剿。同时,牵制了国民党大批正规军,减轻了国民党军对主力红军的压力,使革命红旗高高飘扬在大别山上。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冬,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2月,红二十八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3月,各部在金寨境内流波石童会师,金寨人民热烈拥军,200多名青少年踊跃参加新四军。4月,四支队离开金寨,东进抗日,于5月12日在安徽的巢县伏击日军,取得了蒋家河口战斗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四支队成为华东野战军重要力量。
金寨县红军纪念堂
金寨红军队伍渊源流长
新一轮军队改革之前,人民军队陆军集团军中,有六个集团军与金寨诞生的红军队伍有着血缘关系。1.第十二集团军前身是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六纵队主要发源于土地革命时期红四方面军、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二九师。2.第十三集团军前身是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它是由土地革命时期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发展而来。红三十一军的前身就是1931年10月第一次在金寨麻埠成立的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1933年7月的木门会议,将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3.第十六集团军的摩步四十八旅,也是发源于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四方面军、抗战时期的一二九师、解放战争时的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八旅。4.第二十一集团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下辖的第四师是由抗日战时期的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解放战争时期的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二纵队、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四旅发展而来的。新四军二师第四旅前身是新四军第四支队,发源于1935年2月第三次重建的红二十八军。红二十八军源于在金寨县全军乡组建的红二一八团。5.第三十八集团军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部分部队为骨干发展起来的。三十八军第三三八团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时期第一次组建的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一部发展而来。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于1932年3月诞生于金寨县白塔畈地区。6.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该纵队发源于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三四四旅是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部分部队发展而来,红十五军团主要力量来源于1932年11月第二次重建的红二十五军。
英勇的金寨红军队伍,锻造出1位开国上将洪学智,8位开国中将徐立清、皮定均、陈先瑞、林维先、李耀、曾绍山、滕海清、张贤约,50位开国少将,培养出600多位地师以上高级将领,其中省军级以上高级将领210位,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因此,金寨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近年来,金寨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时重要讲话精神,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招商兴县、旅游富县四大战略,突出打好精准扶贫、新能源发展、生态建设三大攻坚战,积极探索具有大别山区域特色的跨越发展、绿色发展的新路子。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7亿元,财政收入12.0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8.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亿元,农村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9268元和21514元,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先后成功争创为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等15项国家级荣誉,跻身国家主体功能区、全国第二批农村综合改革、全国农村金融改革、国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全国光伏扶贫、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国智慧城市等20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示范,荣获安徽省旅游强县、全省平安县、生态县、文明县、双拥模范县、安徽省森林城市等30多项省级表彰。一个脱贫攻坚样板区、红色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美好生活幸福区的红色金寨、希望金寨正在逐步呈现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