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8月16日)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8月16日)
作者:李本操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9-08-16 浏览次数:8079
8月16日
1940年
▲ 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根据中央指示,所有淮河以北、津浦路以东共产党领导的各部队,统一编制与指挥,并归属中原局。上述区域之各部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以黄克诚为纵队司令兼政治委员。部队之具体编制,由黄克诚决定呈报。上述区域成立党的军政委员会,以黄克诚为书记,金明、刘瑞龙、彭明治、朱涤新、张爱萍、韦国清、韩振纪(八路军第五纵队参谋长)等为委员。
▲ 张云逸、黄克诚、彭雪枫致电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并报毛泽东、王稼祥,报告部队遭友军围攻情况。
▲ 陈毅、管文蔚致书韩楚箴(即韩德勤):“……惟于撤消限制异党异军办法,进而彻底开放民众运动,此事最为目前要着,斯抗战团结之善道。敢呈庸愚,略供采择。我公座镇边疆,领袖一方,抗战辛劳,则三年坚持敌后,为民解救,则万方渴望正殷。毅等居下庸而仰望高明,处旱阨而思膏蒙沐,凡在抗敌团结及改进苏北诸大端,当一一秉承钧旨办理。其多所冒渎,旦有不宜言而竟喋喋不休者,惟大君子曲予原宥,进而教之”。
1941年
▲ 陈毅电示新四军第一师、第三师、第二旅、抗大:日军主力北进,对盐城“清乡”和攻占阜宁、东沟、益林等地。同时苏中“扫荡”必减弱,甚至有停止进行的可能。对第一师、第三师、第二旅各部下达行动方针与部署。并要求抗大(缺洪学智率之大队)即南移与粟裕、刘炎会合。饶漱石率队经大冈、新河庙之线北返。各部队均应跳出“扫荡”圈,避免主力决战,应以不断的小游击迷惑敌人,错乱敌之部署,应通知附近地方党政人员,分散便衣埋伏,组织和领导锄奸肃匪的斗争。各政治机关大量布告、传单进行伪军工作,扩大敌伪矛盾。可写信邮寄伪军长官,以引起敌对伪之疑心。
▲ 陈毅、刘少奇、赖传珠致电中央军委,报告日伪军对新四军第六师防区“清乡”情况:“敌伪‘清乡’前的准备与组织”、敌伪“清乡”方法及战术、“各区现状”。
1942年
▲ 新四军第五师特务团一部在鄂东黄冈县陶店,全歼日军一个小队。
1943年
▲ 淮海军分区二支队对盘踞在沭泗涟淮中心的水陆交通枢纽钱集的敌人发起攻击,俘伪中队长以下50余人,打通了淮海军分区一、二、四支队间的联系。各地武装和民兵普遍以“填井断水”和“坑道作业”等办法,围困孤立之敌,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1945年
▲ 毛泽东复张云逸、饶漱石、曾山、赖传珠13日电:“冀鲁豫区已调十个小团南下水东(指新黄河以东之祀县、太康、睢县地区),位于开封、归德(今河南省商邱)线以北,新乡以东地区,任务为相机夺取开归线及新乡。水东原有8千人,河南王树声、戴季英、文年生、张启龙等部共2万余人,李先念部主力不久也将转至豫南,均足牵制李品仙、何柱国,故李、何不可能全部东进”;“作战决定于打法,不浪打,非确能聚歼不打,养精蓄锐,以多胜少,方可聚歼”;“以打胜仗为目的,不以占地为目的,津浦能全占则全占之,不能则占一部,再不能则让顽伪全部代替日寇位置,亦胜于过去局面,只要日寇投降,大局于我有利”;“江南兵力不调动,有坚持现地,扩展胜利,创建苏、浙、皖边纵横数百里广大根据地威震江南(江北军亦如此)之极大可能。非至万一时机绝不轻言去闽、浙、赣。”此旨望告粟裕、叶飞,动员全党全军全民为此而奋斗。完成此任务亦取决于打胜仗。
▲ 朱德总司令再电蒋介石,要求制止内战,公开收回错误命令。指出:凡被解放区所包围的日伪军,应由解放区军队受降;国民党军队则接受被国民党军所包围的日伪军的投降。这是避免内战的最好方法。并严正指出,如果不这样办,势将引起不良后果。
▲ 朱德总司令指派陈毅、李先念为华中地区和湖北、河南两省接受日伪军投降的代表。
▲ 中共中央华中局电示粟裕,关于南京、上海近郊及铁路、长江两旁地区工作部署:“目前浦西及五、六分区(指以武进、丹阳、镇江、扬中、句容、江阴西部等地组成的苏中军区第五军分区;和以苏州、沙洲、常熟、太仓、无锡、江阴东部等地组成的苏中军区第六军分区)我党我军工作部署,一面要从行将到来的严重形势作打算,一面又要善于抓住目前混乱局面(估计仍有1个月到3个月之久),扩大我的力量和政治影响,并尽量利用一切错综矛盾,来掩护我组织与工作的转变”,“上述地区应采取群众性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相结合为主,以武工队活动为辅的方针,是正确的。你可根据上述方针与金(柯)、钱(敏)、陈(伟达)等同志具体部署工作”,并提出了具体意见,供参考。
▲ 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电示粟裕等新四军各有关单位:“江南部队应坚决执行毛主席16日电示,不北上,一切组织照原。立即取销所有最近军部决定江南部队北上后,一切有关组织人事变动的命令”;“速即在江南准备战场,打击来犯之蒋军”;“各地应派遣一定部队到处领导群众,利用混乱时期,用地方起义办法,夺取敌后一切乡村与可能占领之据点、县城,缴除一切伪军、土顽武装,武装群众,扩大部队,打下群众基础,万勿错过时机”。
▲ 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电示新四军第二、第三师,准备应付李品仙、何柱国部进犯的部署和准备工作:二师路西部队目前主要任务是准备应付桂顽进犯,除派队相机去收复可能收复及将来反顽战役在军事上必须控制的地区外,主力不宜过于分散,以在情况变化时,部队易集中使用为原则。中央同意集中主力打击李、何两顽,并指出在战术上不可浪战,打不可打得过早,致打成对峙或仅击溃,自己准备好,待顽进至有利于我之地点包围歼其一路,再打其余的。根据这一指示,我提议在定远、池河、天长集、施家集、得胜集、永康镇、靠山集、殷家涧、刘府等处,选择有利地形构筑坚固的支撑点,派人指挥动员群众立即去做,便于少数部队固守,使主力集中突击更能奏效。
▲ 陈丕显、张藩致电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报告苏中军区对日伪发动攻势的情况:我13日前,已完成各分区新团的编制。自14日开始局部政治攻势、军事压迫后,先后收复了曲塘、黄桥周围各据点、官庄、分界、芦庄等据点。“我们决14日起,各分区开始总动员。……决到17日起,开始全苏中总的政治攻势,主力进迫部署,组织一部分主力攻击泰州北之周家庄、老阁河口之线,孤立兴化”。“除主力外,全面动员,将所有各大小据点实行总包围攻势,实行近迫作业围攻战,使伪军断草断粮,迫其非投降我不可”。
▲ 第1期《苏浙日报》(序号为342期)刊登《苏南报》社更名启事;“本报自本期起即改名《苏浙日报》”。苏浙区党委的机关报《苏南报》更名《苏浙日报》,社长粟裕,副社长孙克骥。同时,新华社苏南分社改为苏浙分社。至1945年10月苏浙区党委党政军机关人员北撤止,《苏浙日报》共出版20期左右。
▲ 苏北人民代表大会在淮海区召开,苏北各界代表150人出席,李一氓致开幕词,并作政治报告,曹荻秋报告大会筹备经过。大会选出赴延安出席全国解放区人民代表正式代表11人,候补代表7人。会议27日结束。
▲ 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攻克皖东来安县城和嘉山县城。
▲ 高邮外围战:驻高邮日伪军拒绝投降。新四军从是日晚发起攻势,至22日,连续攻克邮兴线、运河线上日伪军据点11个。至此,除高邮城仍为日伪军把守外,全县境内的日伪军据点基本被拔除。
▲ 是日至25日,新四军苏中军区陆续收复刁家铺、加力、角斜、掘港、丰利、三阳镇及崇明的新开河等日伪据点。
▲ 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三纵队攻克浙西长兴县城。
1946年
▲ 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电告中共中央军委,将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调归华中野战军建制,改称华中野战军第十三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