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8月17日)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8月17日)
作者:李本操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9-08-17 浏览次数:8050
8月17日
1937年
▲ 周恩来电告中共中央:“现已与军何(应钦〉商定,允许我方派人到各边区传达党中央意旨,并协助各边区传达改编。”“请令往鄂豫皖之郑位三及往闽西之方方迅速来南京,其余如派往湘鄂赣全边区的人员亦请送来。”
1938年
▲ 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在舒城至桐城间破坏日军公路电线,并阻击日军汽车10余辆,毙日军4人。
▲ 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一部在皖南当涂至芜湖间伏击日军巡道车一辆。
1940年
▲ 项英向中央报告:上饶谈判结果暂不可能取得合法东移;准备独立斗争;力求指挥重心逐渐移江北。
▲ 张云逸、邓子恢、赖传珠致电毛泽东、王稼祥,报告新四军江北部队略历与现状。详细报告了第四、第五支队、江北游击纵队情况;江北指挥部组建等情况。
▲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五团及第二、第四团各一部向天门以西扩展,击溃反动地主武装潘典华、潘尚武部。随后成立了天( 门 ) 京(山)潜(江)行政委员会。
1941年
▲ 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新四军发展方向复陈毅、刘少奇10日电:“领导机关在最困难时移至皖东是可以的必要的,但不能大举向西发展。目前中、苏、英、美、国共两党均亟需联合对付法西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亦与何应钦有区别,故不宜大举西向。加强李先念干部,俾能坚持敌后地区则是必要的”。
▲ 毛泽东、王稼祥、谭政、傅钟(谭、傅为总政治部副主任)电示陈毅、刘少奇对伪军的政策及对伪官兵之处理意见:“对待伪军应采德威兼施办法。不打不能迫使其就范,建立我军的威权,但专打则势必结成生死冤仇,不打与专打两个极端政策对我们都是不利的”;“伪军中两面派分子事实上是存在的,也是必然会有的。我们应当承认两面派的地位,控制他,使他不完全倒在敌人方面来反对我”;“对伪军俘虏不分官兵与社会出身,原则上一概不杀”;“对李长江部队的俘虏应多进行工作,并从中争取一批去瓦解分化李之内部”。
1943年
▲ 陈毅、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呈告淮海区近来情形:收获成绩、攻克据点经验、已令淮海部队适可而止,勿过分予敌刺激,如敌大举报复“扫荡”对我不利。
▲ 陈毅、饶漱石电示新四军第四师:“同意你们局部扩军一次,……战斗部队之充实是必要的,但机关、部队仍应保持精简状”;“你们反军阀残余斗争是对的,但宜从干部思想根本改造入手,旅、团、营三级干部的整风工作不可放松。你们限于轮训办法显然已不够用,必须学习陕甘宁经验,从掌握文件到反省到审查干部为止,完整实施之。你们秋收后的几大工作提得很对,但宜将整风提到首位”。
▲ 中共苏中区委指示四地委,在“清乡”期中,敌采取高压群众的手段时,中央方针“仍应以高度斗争为主”,做好干部群众工作,鼓励他们坚持斗争。在某些地区也可采取暂时退守防御斗争策略。
▲ 日军第六十一师团一个大队及伪军共700余人, 自14日开始“扫荡”淮南津浦路东八百桥、雷官集地区,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第十三团展开反“扫荡”,于六合县桂子山地区,毙伤日伪军180余人,俘日军5人,我方伤亡第十三团副团长陈宗胜以下260余人。
1944年
▲ 张云逸、饶漱石致电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并陈毅,报告苏南恢复情况。
▲ 《苏中报》以显著位置报道税警团反动派公开勾结敌伪,残酷杀害联抗地区干部、群众的罪行,并摘要转载《联抗报》痛斥税警团反动派的评论文章。
1945年
▲ 中共中央华中局电示各区党委:“我们进入城镇时,在基本群众尚未发动以前,应很好利用各种原有机构,如警察局、商会等来维持秩序,稳定市面。应主动的找他们的负责人和社会名人表示我们对他们的信任,给以上述责任,以此作为切实发动基本群众之过渡。警察局长和警察如不顽抗,不要拘捕他们,应尽可能令其供任原职”。
▲ 中共中央华中局致电张爱萍、邓子恢、刘瑞龙、韦国清,同意淮北军区第一、第三军分区合并及干部配备,但我们提议在路东分区成立初期,区党委常委应有一人常驻路东加强领导,最好暂留(刘)瑞龙在路东。同意成立第十二旅及干部配备。“张震、刘清明二人工作只要其本人同意,我们无意见。”
▲ 新四军军部向各师下达迅速解决伪军的命令:在敌尚未最后签订投降条约之前,如我对敌据点采取强攻必引抵抗。因此我各主力部队,应集中注意对伪军作战,求得迅即解决伪军之目的。
▲ 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就集中主力解决伪军,对苏中军区、新四军第三师行动部署作出指示:“苏中主力部队不宜分散使用,集中力量首先解决伪军,威迫其投降缴械。至于对敌人据点,在尚未最后签订投降条件之前,暂勿强攻”;“淮阴、淮安、宝应之敌已撤退,仅伪军固守。你们迅速抽调主力,配合三师部队解决以上伪军,并收复这些大据点,使我各战略区连成一片,便利交通,在战略意义上非常重要”;“其他次要方向应动员所有地方武装、民兵、自卫武装及群众力量,去围困进袭之。”
▲ 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电示粟裕、叶飞:“你们暂时不应作夺占京、沪的打算,只夺取广大乡村及中小城镇,广泛组织与武装群众,准备战场”;“浙东主力如尚未北渡钱塘江,应即在钱塘江以南积极扩大力量,组织群众。浙东已渡钱塘江部队,可沿沪杭线广泛发动群众起义,夺取中小城镇与农村”;“七师部队不南下”。
▲ 张云逸、饶漱石致电中共中央,报告日军代表谈判尚在途中,但据我先回来的联络员报,他们来意如下:投降对象系重庆非延安,但希望我派代表去谈判,以供他对蒋介石谈判的参考。蒋令其武装保护所有的飞机场,保持武装及原有地点,并以自卫方式进行反共。蒋以和平态度同他们谈判表示满意,我到处攻击他们表示遗憾,他们表示,如果我进攻他们据点,他必自卫。但蒋介石利用他来反共内战,他声明将采取消极态度。
▲ 张爱萍、邓子恢、韦国清致电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报告阻歼何柱国部进犯的作战方针及部署:何顽北犯可能的路径;顽伪合流进行反共,力求徐州战略重地。但伪顽之间密切合流夹击仍有困难,我八路军在徐州北发动攻势对伪钳制很大;因我冀鲁豫主力一部南下水东地区,对何顽侧背钳制很大,因此顽军全部东犯不可能;我作战方针(略)。
▲ 新四军苏中军区三天内组建十七个步兵团,编成三个旅:第一旅旅长陈玉生,政治委员李干辉;第二旅旅长胡炳云,政治委员陈时夫;第三旅旅长张震东,政治委员卢胜。
▲ 新四军淮南军区以津浦路东军分区及其地方武装组建独立旅,旅长罗占云,政治委员李世焱;同时另建路东军分区。
▲ 自是日起,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开始对浙东日伪军发动大反攻,不到半个月时间,接连攻克宁波近郊鄞江桥、西城桥及杭州湾南岸的周港、浒山、观海卫、庵东等市镇30余处。基本消灭了盘踞在三北、会稽、浦东地区的顽抗之日伪军。
▲ 淮海地委,专署在沭阳再次联合召开直属机关“反攻动员大会”,章维仁作报告,号召“一切为了反攻而突击,一切服从反攻的需要”。
▲ 泗沭警卫团、沭阳县独立团相继进入沭城,沭阳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主任江大愚,副主任徐禹民、周兴邦、秦奇均。月底,成立沭阳市,吴心荣任市长,章钺任市委书记。
▲ 新四军第七师皖南支队攻入芜湖。归第七师指挥的新四军第三师独立旅,在无为县歼日军30 余人,俘伪军300 余人及县政府人员。
▲ 苏中第五军分区司令韦永义率特务一团在内线人员接应下,攻打镇江监狱,救出一批在押的政治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