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8月20日)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8月20日)
作者:李本操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9-08-20 浏览次数:8049
8月20日
1937年
▲ 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军事委员会主席傅秋涛;委员:邓洪、涂正坤、刘玉堂、钟期光、谢乾、谭启龙、江渭清、明安楼签发《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军事委员会布告》(即《为和平合作联合宣言》),表明抗日之决心,“毅然决然地不顾一切,肯认中日矛盾为主要,阶级矛盾为次要,直至停止阶级斗争与土地革命。取消敌对阶级思想,诚愿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武汉行营及其直接指挥之下各级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进行和平谈判”。《宣言》指出,近仍有破坏国内和平统一的不肖之徒,阻扰红军集中,破坏红军制度与两党合作,只图一己私利,罔顾国家大计。自布告发布之日起,今后再有此,应以汉奸论处。
▲ 项英以中共粤赣边特委分别致函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马葆珩、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师长戴嗣夏,以及大余、南康、信丰、南雄县的县长,敦促洽谈合作抗日事宜。
1938年
▲ 新四军第四团团部和第三营,在参谋长王胜、政治处主任廖海涛率领下,从南陵佐坑出发东进,25日到达当涂塘南阁与第二支队司令部会合。
1939年
▲ 项英向中央及军委报告叶挺在反高敬亭中的表现等问题:“此次解决高敬亭叶最坚决起作用很大而很努力在政治上对党均有极大进步”;“四支队与五支队巩固工作十分重要大量扩兵买马扩大干部甚弱此间无法再抽调希中央设法解决三个政治干部及支队参谋长一名以免拖延抓紧时间甚关重要”;“政治上须派大员坐镇领导少奇请速去海东不宜公开去更不可马上出来请考虑”;“江南一、二支队统一由陈毅负责,并已向顾祝同呈报但支队名义对外俟张鼎丞已当选七全会代表”(此事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17日已复电“照准”);“江北经济困难万分,在地方筹给养影响坏,雪枫部亦同样,此次军长拨5千元给他,该部成分亦复杂,干部多新手甚弱”。
▲ 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三团及第二梯队胜利到达(邳州)运西,与第一梯队会合,完成了西撤计划,在(睢宁)巨山一带休整。尔后,三团编入第二梯队,杨致雅任团长,杨纯任政委。
▲ 崇明人民抗日自卫总队在崇明县上小竖河地区遭日军三路合击,击毙日军小队长以下10余人,冲出重围。
1940年
▲ 中共中央中原局致电黄克诚,同意以苏鲁豫支队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司令员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新二旅及第六八七团编为第二支队,司令员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陇海南进支队与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编为第三支队,司令员张爱萍,政治委员韦国清,政治部主任张震球。并决定黄克诚兼纵队政治部主任,副主任邓逸凡。同意以五纵队第二支队政治部主任李雪山代支队政治委员。
▲ 郭述申、戴季英等奉调离开皖东赴延安。
▲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发出《关于创建黄桥大根据地的指示》,指出:目前工作任务是积极充实主力,严格整训部队,努力开展民众运动,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随时准备迎接反“扫荡”、反摩擦的胜利。
1941年
▲ 陈毅、刘少奇、赖传珠电示新四军第七师,要求做好反日伪“扫荡”与“清乡”的准备:“刘子清投敌(任伪护国救民独立师师长),必然策动敌寇向我无为地区进行‘清乡’、‘扫荡’,此为坚持无为抗日根据地的空前的严重斗争,你们应在政治上、组织上、战术上作充分准备”;“查顽方在敌后的反共策略,是借助敌寇力量以反共,自为以毒攻毒,实际是派一部投降敌寇作‘扫荡’前锋,同时利用伪军地位以掩护顽方的实力。此种策略在苏南、苏北以及皖东北,顽方均普遍采用,且极灵活,并收得效果,与我妨碍甚大”。
▲ 平桥、淮安之敌伪约500余人,拂晓向我林家码头进袭并一度占领,新四军第四师第十旅一个营、第三十二团两个连将该敌击溃,夺回林家码头。毙伪县长以下数人。
1942年
▲ 淮海文工团在沭阳县成立。10月,为贯彻精兵简政的指示,该团重新划为两个组,一组为淮海军区领导,定名为“淮海军区文艺工作队”,主要任务是开展部队文娱工作;另一组为中共淮海区委领导,定名为“淮海宣教团”。
▲ 三北游击司令部南进支队与诸北四乡抗日自卫大队,在诸暨龙山、凤山等地伏击出扰的日伪军。击毙日军20余人,俘伪军10余人。
1943年
▲ 历时130天的淮海区夏季攻势获得重大胜利。淮海全区各支队共作战223次,攻克据点40余处,毙伤日军中队长以下340人,伪军129人,争取伪军反正投诚10次,共1100人,俘日军2人,伪军1500人,缴获长短枪1000余支,伪军惧我而逃者达2000人以上。这一胜利使六塘河两岸及沭宿海部分地区人民重获解放,恢复了70多个乡的民主政权,沉重地打击了深入淮海中心区推行伪化的敌人,打破了他们以分割封锁全区的沭淮、沭赣、沭杨(口)、泗沭等公路的企图,从而扭转了淮海区的整个局面。
1944年
▲ 美国驻华空军B29重型轰炸机一架,坠落在苏北建阳县(今建湖县)湖垛镇日伪军据点附近,飞行大队长赛伏爱少校等5人幸存。新四军盐阜独立团和建阳县大队赶至坠机地点,在当地民兵、群众配合下,以牺牲4人的代价,奋力援救美军赛伏爱少校等5人脱险。27日,新四军第三师举行3000多人参加的欢迎大会,祝贺他们脱险。
1945年
▲ 中共中央复华中局19日电:“你们发动上海起义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望坚决彻底执行此方针,并派我军有力部队入城援助。其他城市如有起义条件,照此办理。”
▲ 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为适应对日军反攻作战,各地区应迅速编组野战兵团的指示》,指出:为了最后消灭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各战略区应就现有兵力迅速抽出1/2到3/5,编为野战兵团,其余则编为地方兵团。并规定了野战兵团的编制、装备及地方兵团的归建、员额等。
▲ 中共中央关于伪空军飞机一架起义致华中局电:“飞机1架从扬州起飞,今午抵延安”;“延安机场可容20架飞机,此外,太行之辽县城西及五台之灵邱城东20千米,各有一可用之机场。到时有白十字符号联络”。(伪航空训练处中校飞行教官周致和、黄哲夫等6人,在新四军策应下,驾驶汪精卫座机“建国号”反正,由扬州飞往延安。随后,伪航空训练处少将副处长白景丰等17人反正,分两批从扬州到甘泉)。
▲ 中共中央华中局电示粟裕、谭启龙、陈丕显、曾希圣:江南、浙东、苏中、皖南在长江以南活动部队,除主力准备战场,迎击顾祝同来犯与相机收复各县城外,各地方兵团、民兵应以极广泛极迅速方法在各地活动,发动群众地方起义,夺取农村及市镇,缴除伪军、伪政权武装,武装人民,万勿丧失时机。
▲ 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电示新四军第二师:“应立即控制蚌埠、滁县两点,这在将来阻顽进犯对我战略上非常重要”。“以七旅及五旅部队迅即进逼蚌埠,相机攻占该城,无论如何不使顽军进占。如顽向蚌埠前进,则坚决给予打击,以达确保蚌埠为目的”、“以四旅及路东独立旅控制滁县附近,并相机攻占之”、“如滁县、蚌埠为我先控制,则桂顽可能遇阻,再来与我争夺则十分困难”、“我们对敌人(日军)固守之据点,不采主动攻击,设法利用过去俘虏去宣传其中立,以达集中歼灭伪军之目的”。
▲ 张云逸、饶漱石电示谭希林、曾希圣:“我们根据中央指示,决定放弃夺取江南大城市的打算(除群众武装起义外)。七师主力应集结江北以对付桂顽。皖南部队应在农村广泛发动群众武装起义,缴除伪军武装,武装群众,不失时机打下广大群众基础,并造成与江南打成一片的局面”。
▲ 华东解放军总司令部(这个名称是对外发表公报用的,当时并无这个番号)发布第一号作战公报(新四军第1号作战公报):自苏联对日宣战后,我军即在津浦沿线,长江两岸,杭州湾附近,以徐州、蚌埠、南京、芜湖、上海为主攻方向,发起反攻,自10日至20日已解放县城15座,大小据点121个。并通报各线战果。
▲ 华中财经委员会颁布《关于处理华中各新解放大小城市工商业与货币金融之指示》,其中规定:“没收敌人及伪政权以及罪大恶极的大汉奸之工厂、作坊和其他工业技术设备,建立 公营工业或改为公私合营之企业或租予私人经营等,以谋迅速恢复生产”、“凡与敌伪合办之工厂,一律暂加军事管理,但仍许可其继续生产。凡敌伪租用之工厂, 原则上应归原厂主自己经营,或得原厂主同意,租为公营或公私合营,以免生产停顿”、“扶植民营工厂的恢复生产,帮助其解决燃料及原料之供应,必要时得贷予抵押贷款,但不得超过原资本额的三分之一”。
▲ 李先念致电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报告新四军第五师对日伪军反攻情况:一分区部队在接到本部关于受降任务的指示后,即分别将鄂东各大小据点包围。13日攻克敌伪据点甘棠铺、六指店。同日夜晚,该分区二十五团一部,攻入长轩岭、街向河。另黄陂路上与敌伪巷战甚久,将伪击溃。天明时,黄陂敌汽车6辆来援,我退。我十三旅三十八团到魏家店、花园北后,该据点之伪二十二师一部官兵45人,举义反正。同时该团一部进攻武家河之伪据点,该伪顽抗,被我击溃,毙伪2人。
▲ 新四军淮南军区部队解放江苏省六合县县城。
8月中旬
1937年
▲ 周恩来经潘汉年安排,在上海会见叶挺,希望叶挺参加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工作,叶挺欣然同意。
1938年
▲ 国民党地方政府以六、七月间永新西乡农民自发的抗丁抗税暴动是中共策划领导的所谓“禾山事件”为借口,逮捕中共湘赣特委委员龙珍,枪杀地方干部,强行取消新四军设在永新西乡的黄岗留守处。为此,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向江西国民党当局提出抗议,经双方谈判交涉,迫使国民党地方当局承认错误,释放被捕人员,从而和平解决了这一事件。
1940年
▲ 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自皖东北强渡运河,进入淮海区。以胡炳云为团长、田文扬为政委的第一支队第一团,在苏北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于淮阴五里庄、涧桥、徐溜一线,向西出击企图拦截我军前进的国民党顽军保安第七旅王光夏部、徐海行署特务团及淮海地方反动武装,并扫除六塘河两岸顽军与土匪。第二团,沿六塘河向东经刘老庄、张集、高沟、杨口一带推进,扫除顽沭阳县常备队王叙五部。直属队和支队部从张圩三尖河口发动进攻,强渡六塘河,解放张圩、陈圩,塘沟等地,队部驻塘沟街。第三团,向胡集、马厂一带推进,警戒沭阳之敌。
1941年
▲ 根据当时敌伪对苏南“清乡”的形势,新四军六师师部和十八旅主力撤出东路,撤销各级公开的抗日民主政权机构,地方党政干部除部队外,其余一律转入地下领导斗争。
▲ 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撤销,分别成立新四军政治部鲁迅文艺工作团(又称江淮鲁艺工作团)和第三师鲁迅文艺工作团(又称黄河鲁艺工作团)。
▲ 新四军第六师师部决定将第十八旅第五十二团第二营与太湖支队合并成立第十六旅第四十八团,调第十六旅参谋长王胜为团长,罗福佑为政委,顾复兴为副团长。
1942年
▲ 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团在横山山北地区谢村一带行动,肃清国民党忠救军,恢复横山周围地区。
1943年
▲ 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一部在苏中如皋县东南李家桥与白蒲出扰之敌遭遇,毙伤日军20余人,俘日军士兵久保一男。
1945年
▲ 根据12日中共华中局决定,新四军第三师免兼苏北军区,各旅也免兼军分区,专门成立苏北军区指挥机关,统辖苏北地方武装和民兵。淮海军分区司令、政委,由淮海地委书记吴信泉兼任,并调八旅二十四团团长谢振华任副政委。
▲ 新四军第五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部队对武汉周围拒降日伪军展开进攻,历时10天,毙俘日伪军3500余人,攻克花园车站、三汊埠、永隆河、毛家口等重要集镇 1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