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8月23日)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8月23日)
作者:李本操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9-08-23 浏览次数:8076
8月23日
1937年
▲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长江沿岸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博古、叶剑英、董必武、林伯渠任委员,机关设在南京。博古同时任中共中央驻南京代表。
1938年
▲ 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三营在国民党政府军七十九军所部配合下,在珥陵车垛桥丹金漕河旁伏击日军汽艇,毙日军32人(其中军官3人),伤17人,俘1人,残敌丢下拖驳,乘汽艇向丹阳逃窜。
▲ 新四军第一支队一部和当地群众在苏南东昌、天王寺一带,破坏公路10余处,毁桥5座,毁电线、电线杆15余千米。另一部将溧水、天王寺间公路桥梁破坏,并在天王寺至句容间击毁日军汽车1辆,毙日军10余人。
1941年
▲ 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划淮河以北、运河以西、津浦路以东为淮北苏皖边区。成立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行署主任刘瑞龙,副主任刘玉柱。邓子恢、刘子久、刘瑞龙、刘玉柱、彭雪枫、吴芝圃、张爱萍为军政党委员会委员,书记邓子恢。中共中央华中局批准淮北苏皖边区党委组成,以刘子久、刘瑞龙、刘玉柱、张彦、吴芝圃为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委员会委员,书记刘子久。
▲ 中共苏中区委在《关于建立脱离生产和半脱离生产武装的通知》中,要求各地抓紧武装群众,开展群众游击战争,让群众武装成为坚持斗争,粉碎敌人“扫荡”、“清乡”的主要力量。
▲ 原皖东北保安司令部改为淮北苏皖边区保安司令部,11月7日又改为淮北苏皖边区军区司令部,赖毅任司令员,刘子久兼政委,饶子健任副司令员。淮北党政军领导机关驻洪泽湖以西地区(今江苏泗洪县境)。
▲ 新四军第六师师部和第十八旅主力转移到清乡区外的澄西地区活动。
▲ 新四军第五师某部攻克孝感城,“守敌悉数歼灭,俘获甚多”。
1942年
▲ 三北游击司令部《战斗报》创刊。11月13日,印刷厂在印刷第163期《时事简讯》后关闭,《战斗报》停刊。1944年初,浙东纵队政治部决定重新出版《战斗报》,并正式组建报社机构,社长江岚,主编丁柯。同时决定在三北建立《战斗报》印刷厂。3月21日,铅印《战斗报》第1期正式出版。
▲ 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第十三团一部进袭渔沟伪军,俘伪军4人。
1944年
▲ 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第四十八团及第四十六团、独立第二团各一部,在宜兴、长兴一线全线发起长兴战役,至26日,先后攻克长兴外围据点13处,并一度攻入长兴县城,共歼伪军第一师四个营,迫使伪军一个连投降。在长兴大捷的震慑下,日伪军又放弃鸿桥、虹成桥、白水滩等12处据点。为与长兴战役相配合,第十六旅第四十七团在金坛以西拔除薛埠镇伪军据点,歼灭伪军第七师一个营,并攻克南京郊区的六郎桥。地方武装一度袭入溧水,溧阳两县城。
▲ 国民党军第八游击纵队、第一七六师第五二八团等部,分两路向皖中周家大山西侧天井山进攻,新四军第七师沿江支队奋起自卫,激战竞日,毙顽军营长以下300余人。
1945年
▲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陈毅、聂荣臻、贺龙、徐向前、刘伯承、林彪、叶剑英组成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总参谋长彭德怀(兼),副总参谋长叶剑英,总政治部主任刘少奇(兼),副主任程子华,军委秘书长杨尚昆。
▲ 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电示新四军第四师目前军事方针与部署:“暂不作进占徐州之打算,但以包围徐州之姿态,吸引敌人集中大城市(大据点),便利我迅即争夺与扩大农村中小城镇,消灭伪军,扩大部队,武装群众,打下群众基础,以便长期坚持”;“四师主力部队集结路西后,如何(柱国)顽暂不向我进犯时,除留一部监视外,应争取时间,首先相机解决萧县、永城及其他外围据点伪军”;“对五河城固守之伪保安队及灵璧,可由路东地方兵团及地方武装去收复之”。
▲ 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电示苏中军区:“三师十旅立即开回,担任解决淮阴、淮安、涟水敌伪之任务”;“苏中主力部队仍集中先解决宝应城之伪军任务,然后解决其他次要方向。在战术上,估计强攻能得手则实行强攻,或断其粮道,放开南面缺口,中途伏击之”。
▲ 陈丕显、张藩致电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报告攻占宝应后的部署:“即行停止北开执行两淮任务”;“东台、如皋、海安、姜堰.泰州、扬州、南通等一线敌军未撤,伪军有重兵,目前不宜作决战。因此我们决心集中四个纵队先北后南,第一解决兴化,然后转向东台,兵力火力集中使用。因目前苏中敌伪均集中县城,因此我们也只有集中对集中。约在25日晚开始进攻兴化”。
▲ 新四军苏中军区部队攻克宝应县县城,全歼伪军第一零六团和宝应县保安团等部共2000余人。
▲ 《苏北报》(淮海版)公布苏北解放区《处理伪军组织人员反正自新条例》和《严惩叛国汉奸条例》。
▲ 中共淮海地委主办《淮海大众》在沭阳创刊。
▲ 苏南第一分区在溧水城隍庙召开庆祝抗战胜利和溧水县城解放大会。
▲ 新四军第七师第十九旅攻克皖中伪军据点雍家镇,全歼伪军警卫第二师第四团等部900余人。
▲ 新四军第五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第三军分区部队攻克鄂南沔阳县胡场,歼伪军一个营。据守咸宁县贺胜桥的伪军700余人向新四军第五师投降。
1946年
▲ 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第六战——邵伯战斗。华中野战军指挥部为解邵伯之危,采取攻其必救的战法,以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和第二军分区部队配合坚守邵伯外,以第一、第六师及第五旅等进行丁、林战斗,并于其结束后通过通榆公路西进,进逼泰州、黄桥,调动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五师回援,并伺机予以运动歼灭。同时,以第七纵队钳制海安、姜堰地区之国民党军。第十纵队于邵伯东西一线采取阵地防御,进行阻击。并连续进行白刃战和实施反冲击,击退第二十五师的多次进攻,26日,由于华中野战军以遭遇战形式围歼如黄路上之敌,严重威胁进攻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五师侧后,该师被迫退返,邵伯保卫战结束。此战国民党军被歼2000余人,华中野战军各部伤亡1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