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8月31日)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8月31日)
作者:李本操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9-08-31 浏览次数:7838
8月31日
1937年
▲ 方方向张闻天、毛泽东报告闽西南国共谈判最近进展情况。
1940年
▲ 刘少奇致电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并告彭雪枫、黄克诚、李先念,通报皖东财经情况:“每月需粮食90万斤,津贴费2万7千余元,伙食、办公、杂支、特别费等费6万3千余元。近因中心区一下被顽军侵入,所存粮食被烧劫一空,现粮食极为困难。”
▲ 陈毅致电中共中央并刘少奇等:建议“八路军部队应迅速南进,主力要在省韩未攻我前先行占领盐城之线,五支队则应先占领平桥、宝应之线,才能密切配合我们一举解决苏北问题,否则要失良机于万一。”同时表示“积极准备单独解决战斗任务。”
1941年
▲ 陈毅、刘少奇、赖传珠电示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向西作大的机动到二师地区或大别山地区目前不可能,现在尚不是华中大举向西发展的时期。六师仍应以坚待江南原有阵地为原则。如敌再扩大“清乡”范围,十八旅可就在长江两岸及京沪铁道两侧分散坚持。望根据苏州、常熟反“清乡”教训开始积极布置。即使“清乡”再度严重,虽有小部损失,大部保存是可能的。黄桥地区如敌情缓和,六师仍可以一部分过江,粟裕、刘炎、叶飞负责帮助掩护。
1942年
▲ 陈毅在阜宁停翅港军部礼堂为军直机关及盐阜区党政机关干部作关于整风问题的报告。
▲ 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三旅、特务团、第一军分区自卫第一、第四团及信南独立团,在湖北省礼山县北部一带被迫自卫反击国民党第三十九军、湖北省保安第四旅对鄂东大、小悟山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历时3天,全歼保安第四旅旅部和第二、第三团全部及礼山县三个自卫中队,俘保安第四旅旅长蒋少瑷、第三团团长刘亚卿、礼山县长钟锦德。我第三十八团副团长梁天云等15人牺牲,34人受伤。
1943年
▲ 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第七团三营主攻临泽,沙沟之间的大李庄据点,高邮独立团配合打援。高邮独立团击退沙沟和临泽援敌,七团三营指战员经一夜战斗,攻克敌据点,歼灭伪军一个连。
1944年
▲ 刘少奇、陈毅电示饶漱石、张云逸并彭雪枫:“吴信元部回头归我,宜以极友好态度争取之,不必强迫其加入本军,更不要编散其部队”;“在实施抗战的民主政治条件下,我们可以答应他,并予以各种帮助,使其有谋生存发展的自由。即使他们不愿靠近我军,愿他去,亦可听便,不予妨害”。
▲ 新四军第五师参谋处致电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报告:半年来,桂顽及其所指挥之三十九军、鄂东挺进军程树芬、国民党豫鄂皖边区游击第四纵队张湘泽等部及豫南顽军一部,几乎完全停止对敌任务,而实行反共。报告例举数十起反共事件。
▲ 肖望东在中共淮南区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作《第二师兼淮南军区部队机关生产运动的总结及今后意见》的报告,介绍了二师生产运动历史和现状,总结了生产运动经验教训。提出了今后部队的生产方针。
1945年
▲ 中共中央华中局向各区党委、各军区,发出充实主力与发展地方武装的指示:各地区大量的发展与充实主力是必要的,从地方武装中抽调也是必需的;但在扩大与充实主力时不可过分削弱地方武装。指出“个别地区有把所有地方兵团、区乡武装与民兵全部抽调或上升为主力,而完全不照顾保持地方兵团与民兵的现象。这种做法不仅不妥当,而且是错误的”,要求“各地区必须仍继续切实执行毛主席与中央建军指示,确保主力、地方军与民兵三种形式武装组织与其一定数量的比例”。
▲ 国民党豫南挺进军第十三纵队司令程耀德率所部5000余人在河南举行反内战起义。在确山孤山冲加入新四军第五师。
8月下旬
1937年
▲ 中共中央派张爱萍率四名军事干部到上海成立军事运动委员会,书记张爱萍,委员余立金、吴克华、彭林、曾广泰,秘书陈家康,负责开辟江浙地区敌后农村抗日游击斗争。
1938年
▲ 丹阳游击纵队第一、第二大队突袭国民党江苏保安第六旅张少华部一个营。
1939年
▲ 陈毅由管文蔚、惠浴宇陪同进入泰州城,拜访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说明新四军与友军合作东进抗日的意图,解释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政策。
▲ 江抗扩编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路。
1940年
▲ 西平(叶挺)以第三战区抗日军队领导的身份视察金华,召开座谈会,传达中共中央“五四指示”,鼓励大家坚持抗战,坚持进步。
▲ 八路军第四纵队仍在津浦路西的部队,重新组编为三个旅七个团。第四旅(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十一团团长盛士坤,政治委员朱世金;第十二团团长王德荣,政治委员王德贵。)、第五旅(旅长滕海清,政治委员孔石泉;第十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张太生;第十四团团长姚运良,政治委员黎同新。)、第六旅(旅长谭友林,政治委员赖毅;第十六团团长张永远,政治委员李廷杰;第十七团团长刘子仁,政治委员蔡永;第十八团团长吴信容,政治委员方中铎。)。
▲ 八路军第五纵队完成整编,辖三个支队九个团。第一支队(支队长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第一团团长胡炳云,政治委员田文扬;第二团团长周长胜,政治委员冯志祥;第三团团长俞增林,政治委员罗友荣。第二支队(支队长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第四团团长张天云,政治委员张池明;第五团团长覃健,政治委员贺大增;第六团团长胡继成,政治委员鲍启祥。第三支队(支队长张爱萍,政治委员韦国清)第七团团长孙象涵,政治委员李浩然;第八团团长翁徐文,政治委员谢锡玉;第九团团长赵汇川,政治委员蔡明。另设皖东北保安司令部,张爱萍兼任司令员。
▲ 苏北(南)通如(皋)靖(江)泰(兴)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主任管文蔚,副主任陈同生。同时成立泰县、泰兴、如皋、靖江、江都等县政府。
▲ 皖江区筹备成立大江银行,设在财经处,与金库、财粮科合在一起办公,财经处处长叶进明任行长。内设发行科、营业科等。主要任务是发行大江币,收兑伪币和法币。
1944年
▲ 新四军第四师西进部队挺进萧县、宿县、永城地区粉碎日伪军2000余人的“扫荡”后,连克黄庄、菊集、马庄等敌据点,迅速恢复了萧(县)永(城)宿(县)抗日根据地。
▲ 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第四十七团攻克苏南金坛县以西薛埠镇,全歼伪军一个营。
1945年
▲ 中共苏中五地委、苏中五专署任命王龙为镇江市长。9月7日,王龙牺牲后,赵文豹接任镇江市长。
▲ 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组成南京支队(又称江南支队),司令员陈雨田,政治委员张登(沙文汉),渡江南下攻克龙潭、栖霞等南京近郊重镇。
8月本月
1938年
▲ 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发布训令,印发“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总结”(检阅过去的政治工作;提出“本军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与任务”;阐明“坚持江南抗战中战时政治工作的任务”和“领导方式与工作方法”)。
▲ 新四军军长叶挺运送枪支弹药路过景德镇,到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指导工作。
▲ 中共江苏省委下属的中共江北特委成立,书记唐守愚。
▲ 新四军第二支队在水阳镇召开各阶层人士代表会议,决定成立水阳抗战动员委员会。
▲ 新四军第一支队收编许维新的自卫武装为独立营,营长许维新,副营长杨汉林。
▲ 新四军第一支队政治部在宝堰前隍村举办“东南青年抗日训练班”。
▲ 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火线报》创刊。第十六旅成立后,由第十六旅政治部出版,后又改由《火线报》社出版。共出版259期,1944年10月10 日,终刊。
▲ 中共江北区特别委员会主办《大众周刊》创刊,终刊时间不详。
▲ 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与东南分局机关部分人员转往吉安,与吉安办事处合并办公。
▲ 中共南昌党组织输送第一批30余人到皖南参加新四军。
▲ 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七团和手枪团在皖中舒城以西大寨山、天龙庵一带,全歼土匪武装罗大岗等部2000余人。
1939年
▲ 《新四军全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详情报告》:新四军全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于16日开幕,全体代表230余。大会检讨了两年抗战工作;大会一致认为谁能坚决的在江南正确地执行党中央的指示与决议,谁就能克服任何困难取得大的胜利和发展;大会具体讨论了目前的抗战形势和任务;大会特别指出,必须进行反对对目前抗战与统战前途的悲观主义与动摇党的统战政策的“左”、右倾机会主义来保证党的政策和方针正确执行。
▲ 中共豫皖边省委撤销,建立豫皖边区党委,书记吴芝圃(9月,改为豫皖苏边区党委)。
▲ 八路军、新四军在皖东北的腹地张塘建立办事处,张爱萍、刘玉柱分别任正、副主任。
▲ 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在丹阳访仙镇发行“货币流通券”,券面为一角、二角两种。
▲ 商群领导的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第十八中队与周静轩率领的部分武装,在彭泽成立长江游击大队,大队长商群,政委周静轩。
▲ 中共扬中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隶属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党委。
▲ 叶辅平奉命赴香港处理慰劳物品和军需物资,返回途中于广西南宁八塘附近,因车祸遇难。11月6日,新四军《抗敌报》寄托哀思,发表沉痛悼念叶辅平的文章。
1940年
▲ 新四军第三支队参谋长林维先率第五团第三营,由皖南北渡长江,进至无为县以东白茆洲地区,与桐东游击大队等部合编组成挺进团(林维先兼团长,政治委员张友来),开辟桐(城)无(为)地区以三官山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 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部、中共皖东津浦路西省委发布《关于粉碎日伪“扫荡”的紧急动员大纲》。分析目前形势;指出粉碎敌“扫荡”的意义;摆出反“扫荡”胜利的条件;布置具体准备工作;提出对各级党员干部的要求及宣传鼓动口号。
▲ 新四军第五支队与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协同开辟淮宝地区。淮北办事处成立。
▲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海安创办苏北版《抗敌报》。
▲ 罗炳辉发表《淮宝战役的战术诸问题》,提出“教育时之注意”、“行军时之注意”、“驻军时之注意”、“战斗时之注意”诸项“军事战术”。此文在新四军第二师编印的《建军月刊》第3期首次发表时(1941年),“编者按”大意是:为了巩固皖东根据地,开辟苏北,坚持华中的敌后抗战,罗副师长亲率主力兵团,开辟淮宝地区。淮宝是皖东的咽喉,是整个华中根据地的枢纽。此次战役9战9胜,奠定了淮宝根据地的基础。
▲ 江抗东路指挥部在常熟境内设立后方留守处,杨浩庐任留守处主任兼政治委员。
▲ 江抗锡南办事处在无锡南乡成立,主任安天白。翌年1月改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锡南办事处。同年秋撤销。
▲ 淮南半塔军政干部子弟学校在淮南来安区中心小学基础上建立,校长李义。
1941年
▲ 新四军财政经济部撤销。
▲ 第二师军工部在淮南天长县成立,部长吴师孟,政治委员方忠立,子弹厂厂长吴运铎。第三师军工部在苏北阜宁县大施庄成立,部长孙象涵。
▲ 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由盐城转移至阜宁县陈集、侉周、周门一带。
▲ 刘少奇到阜宁后,特邀阜宁县著名士绅杨芷江、庞友兰、田厚斋等到新四军军部驻地亲切交谈,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爱国一家的思想,使这些士绅进一步加深了对共产竞、新四军的认识。他们表示要为抗日多做事。
▲ 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视察泗洪峰山小学。
▲ 彭雪枫、吴芝圃交由谭友林带给中共中央军委的报告——《豫皖苏边区的一般情况的报告》,第5部分详细报告了“新四军第四师发展经过及其组织状况”。
▲ 新四军第七师挺进团进入宿松、望江、太湖之间的泊湖地区,同中共赣东北特委及其领导的游击大队会合,开辟和扩大长江两岸的游击根据地。
▲ 阜宁大队上升为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二十四团后,为加强和扩大地方武装,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二十四团一、三营部队改地方编制。以第一营和建阳地方武装组建建阳县大队;以第三营和涟东地方武装组建涟东县大队。
▲ 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团再返茅山地区,攻克丹阳的延陵、九里等日伪据点。
▲ 中共太滆地委主办的《太湖报》易名《抗战报》。1944年夏,《苏南报》铅印出版,《抗战报》停刊。
▲ 中共苏南区委宣传部主办《青年团结》创刊。1942年初改名为《团结》,年底停刊。
▲ 邳睢铜地区由淮海区划归淮北区建制,李砥平任邳睢铜地委书记。
1942年
▲ 陈毅在华中抗大教育会议上的讲话《对抗大工作的建议》,提出“要彻底转变教学方针”、“要具体规定教育内容”、“要创造优良的革命校风”、“要健全学校工作关系”、“要正确鉴定教员、学员”、“要实行精简政策”等。
▲ 新华社华中分社在阜宁县小夏庄成立,社长范长江。
▲ 新四军卫生部鉴于根据地军民很少了解卫生常识,在盐阜区创办卫生科普报刊——《健康报》,介绍卫生知识,解答卫生疑难。
▲ 新四军第二师司令部发布《精兵简政情况报告》。
▲ 新四军第十六旅军工科奉命扩建为旅后勤军工部,部长兼政委迪民(陈跃华),副部长王新民(惠永昌),政治协理员郑伦。军工部下设军工、总务两科。主要任务是扩大手榴弹生产,提高枪榴弹的射程与命中精度,研制口径为62毫米的轻迫击炮和炮弹。
▲ 中共苏中区委指示:“目前对敌斗争的总方针是争取伪军,孤立敌军,尽量取得自己休息整理”。这样可使敌不致增调兵力,对坚持苏中长期斗争大为有利。
▲ 中共苏南区委召开民运工作会议,部署组织根据地内群众工作。以溧水县为试点,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减租减息的法令和政策。此后,中共茅山地委和苏南专员公署分别召开地委扩大会议和县长联席会议,推动该地区的秋收减租运动,促进农民抗日救国会的建立。
▲ 中共泾旌太中心县委召开会议:总结上半年反“清剿”斗争的经验和教训。随后,胡明书记等向皖中区党委汇报工作。区党委对泾旌太地区革命斗争给予很高的评价,并确定皖南山区今后斗争的方针和任务为分散、小型、隐蔽,依靠群众,积蓄力量,长期坚持。
▲ 中共泾旌太中心县委利用日寇暂时撤离、国民党封锁放松的时机,开展整风学习,总结泾旌太地区的经验教训。
▲ 中共浙东区党委在慈北的洞山寺正式建立《时事简讯》社。
▲ 新四军第六师第五十一团二个连拔除丹阳地区高桥伪军据点,歼灭伪军20余人。
▲ 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长钟国楚率五个连和溧阳县警卫连共700余人,在陆笪里一带,再次与“忠救军”第四团900余人发生战斗,毙伤顽军100余人,俘400余人。
1943年
▲ 淮海军分区三支队七团攻打蔡庄,在战斗中,团长孙东初壮烈牺牲(一说“1944年初”)。
▲ 新四军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主力和地方武装袭击日伪军据点汤家舍(今属大丰县),毙伤日军70余人,伪军50余人。
▲ 高宝独立团改称高邮独立团。
▲ 高邮县委,高邮抗日民主政府为全面推行新乡制,在二区贤北乡进行新乡制建设试点,发动群众按照“三三制”要求,民主选举乡村干部,成立抗日民主政府,改保甲制为行政村,行政组。
▲ 根据苏中行署颁布的《乡(镇)政府组织法》,东台县在试点基础上,在全县推广新乡制,改造旧的乡政权,废除封建的保甲制。
1944年
▲ 中共鄂皖边地委撤销江南抗日挺进支队工作委员会,成立瑞阳边区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孙超。在临时工委领导下,瑞阳边区抗日军民向日伪军连续发动进攻,袭击敌据点,截断交通,破坏通讯设施。抗战胜利后临时工委撤销。
▲ 新四军第二十三团配合东(海)赣(榆)独立营,攻克半店子伪军据点,全歼守敌500余人。
▲ 盐阜区公布《盐阜区修正惩治公务人员贪污暂行条例》。
▲ 新四军驻如皋部队配合当地民兵群众,对汤家园地区展开攻势。历时10天,先后拔除杨家码头、靴筒池、三角渡等12个据点,重伤伪军团长朱开聪。
1945年
▲ 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发出,关于新解放区宣传工作的指示:目前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对新解放地区各界人民,采用各种适合的方法与工具,耐心的宣传解释与教育,争取与团结他们。目前对外宣传的总方针,是根据党中央对目前时局宣言的基本精神,强调和平、民主、团结,反对内战、独裁、分裂。要人民警戒与击破蒋介石、敌、伪合流发动内战,威胁中国和平建设的阴谋。鲜明指出我们与国民党反动派在抗战与建国时期中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以期有步骤地彻底地肃清新解放区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一切幻想。
▲ 中共中央华中局复电苏中区党委,提出第五、第六军分区的工作方针:应一般采取隐蔽分散活动,避免突出暴露,避免刺激敌寇,招致摧残。在这一总方针下去进行你们所提出各项工作。
▲ 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员粟裕、副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谭震林、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签发《新四军苏浙军区对日本驻军通牒》:顷奉延安总部朱总司令命令中国解放区武装部队接收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各地日本军投降。本军区则接收京、沪、杭、甬沿线各地日本军之投降事宜,兹特通告如次:1、立即命令所属部队及机关停止一切抵抗,并在原驻地点不得调动,听候处置;2、限于通告送到24小时内派代表前来与我军接洽,如逾规定时间拒绝投降者,即视为敌对行为,本军即决予以武力解决之;3、自接到本军通告之时起;对于一切军器、交通工具、军用器材及所有物资不得有任何损坏,并不得交于本军以外任何方面,否则本军概不负责;4、对于盟国俘虏及中国人民不得有伤害行为;5、接受无条件投降后,本军即按照优待俘虏条例予以生命安全之保障,并负责帮助遣送回国;如违犯上列五项任何一项,即视为敌对行动,本军则采取坚决消灭之。
▲ 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员粟裕、副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谭震林、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签发《新四军苏浙军区对伪军、伪警及一切伪组织的紧急通告》:奉延安总部朱总司令命令,“日本已无条件投降,一切伪组织于日军投降签字前率部反正听候编遣,逾期即命令全部缴出武器”,现本军已向京沪杭甬大小城镇之日军发出通牒,限期接受投降处置。特此通告所有伪军、伪警及一切伪组织,应立即率部反正,速派代表前来本军区管辖之各部队接洽反正事宜,并须切实保护一切军器、卷宗及资财,保护中国同胞,协助本军行动,本军当一本宽大政策予以戴罪图功之机会,如有执迷不悟,拖延时间或隐匿、破坏、滋扰情事,以及未经本军允许而向本军以外任何方面接洽,另有企图或假借名义图谋不轨者,即视为敌对行动,本军即予以缴械,特此通告。
▲ 苏中第五分区成立特务第一团,参谋长胡俊杰,政治处主任胡文杰;特务第三团,团长刘德胜(兼),副团长赵万和,参谋长朱彪,政治处主任郑竹波。各县警卫营扩编为独立团。
▲ 中共盐阜地委召开县委书记、县长联席会议,部署日军投降后的任务:突击完成参军任务,加强民兵自卫军的整顿和训练,开展优抗拥军,进行战争动员;加强阶级教育,提高革命警惕,做好保卫工作,镇压反革命;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加强城市与乡村建设;分化瓦解伪军;坚持搞好生产。
▲ 高淳县委成立,书记彭炎;高淳县政府成立,县长周林。
▲ 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一部及宣当警卫团攻克宣城、油柞沟、新沙庄、水阳、杨泗渡,全歼伪和平军独立第十五旅旅部及一个团。尔后乘胜攻克当涂的乌溪、黄池等伪军据点,毙伤俘伪军1000余人。
1946年
▲ 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办《军政报》创刊。
▲ 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决定,以山东滨海军区干部营和山东军区教导队为基础,成立山东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校长张云逸(兼),副校长余立金、曾生,教育长张崇文,副教育长陈铁君,训练部部长陈铁君(兼),政治部主任欧阳平。11月25日,山东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编入华东军事政治大学。
▲ 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决定,以六军分区所辖第一、第二、第三团为基础,组建苏北军区新编第十旅,并兼第六军分区,所辖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团分别由第六军分区所辖第一、第二、第三团改称。旅长覃健,政治委员谢振华。
▲ 国民党军队进犯苏北,苏北军区第六军分区的兵工厂、机械修配厂、后勤被服厂、淮海印刷厂、苏皖边区政府后勤留守处等单位,先后转移到沭阳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