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漫步红色岩寺 领略今朝古镇
漫步红色岩寺 领略今朝古镇
作者:赵建峰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2年第3期 日期:2013-10-17 浏览次数:7199
面貌一新的丰乐河畔
丰乐河畔
认清手机地图的指向,沿着黄山路向西北方前进。没走多久,一条宽阔而又平静的河流进入视线,这就是古镇人称为“母亲河”的丰乐河。听当地人介绍,别看现在丰乐河平静如镜,她的脾气还是很大的,一到梅雨季节,河水有如长江之水,浩浩荡荡。2010年徽州区实施丰乐河综合治理项目之前,丰乐河城区段基本处于“不设防”的状态,仅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有20年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2010年,徽州区抓住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力支持水利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争取到2.48亿元的贷款,投资4.9亿元成功地组织实施了丰乐河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不仅对沿河两岸低洼民居1000余户实施搬迁,新建了“徽州人家”安置小区,还对丰乐河城区段近两公里的河道实施了综合整治,新建护岸2700米,清淤河道1900米,建设滨河道路2242米,铺设雨污管道2535米,维修桥梁三座。通过项目实施,极大改善了农户的居住环境和城区面貌。
当年叶挺军长饮过战马的丰乐河畔,如今建成了徽州文化公园(滨河景观带),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二期约10万平方米。建设有两岸景观步道、木栈道、城市雕塑、景墙、牌坊、摩崖石刻、小品等。有大小文化活动广场8个,仿古亭廊7个,大型城市雕塑8组,石雕艺术品28个,突出了传统徽文化和新四军红色文化主题,形成了自然生态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和现代城市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的特色风貌。
每当夜幕降临,丰乐河两岸灯火通明,水面波光粼粼。微风拂面,公园里到处是休闲活动的居民。听!老年腰鼓队鼓声隆隆,戏剧爱好者们腔韵十足。看!露天文化广场人头攒动,舞蹈爱好者尽情舒展舞姿……
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沿着丰乐河畔往西南走,路的另一侧建筑工地林立,巨大的建筑蓝图竖立在眼前: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隐蔽在这些巨大的机械手臂之后,显得格外神秘。
穿过一片忙碌的建筑工地,走上一座廊桥,名叫洪桥。这座三孔石桥建于明朝,桥上置廊,横跨颖溪河。在桥的北面,丰乐河水与颖溪河水汇合,每当发洪水的时候,颖溪河水涨得较快,丰乐河水涨得较慢,当丰乐河水洪峰到时,颖溪河水就会倒灌,这时站在桥上看洪水,独具一景,故名洪桥。桥东头的小屋就是当年的新四军军部机要科,收发文件、电报就在这里。下面有台阶通往小河,当年新四军女战士们每当傍晚时分就在河边一边唱着歌一边洗着衣服,叶挺军长和副官则经常坐在桥上下棋、聊天。
走过洪桥,右前方是一座进士第门楼,它建于明朝正德11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被称为徽州第一砖雕。可惜的是整个建筑已于早年毁于火灾,仅此门楼尚存,但通过这些残存的砖雕,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古代工匠们精湛的技艺。缺憾之美更能激发人们对徽州文化鼎盛灿烂之时的遐想。
孩子们在纪念馆听老爷爷讲革命故事
迎面是条幽静的小巷,青石板路,斑驳的灰墙,岩寺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就在这金家大院内。门口“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12个红底黄字是由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前会长周克玉上将题写的。金家大院位于荫山巷20-22号,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末期皖南古民居建筑群,它坐北朝南,背靠丰乐河,面临岩寺老街,占地约3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包括四栋三间两层的砖木结构楼房,还有回廊、庭院、前后花园,环境清净幽雅。当年,这里属于金雨时、金霁时、金霭时三兄弟所有,叶挺军长就是住在这里。军部其他重要机关也集中在周围。1981年,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被确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少先队教育基地。1999年,徽州区筹资100多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旧址进行了维修,恢复了原貌,开辟了展示厅,征集、整理了有关新四军的史料图片和100余件实物。整个纪念馆由序厅、放映厅、图片展览厅、实物陈列厅组成。
在节假日、纪念日以及青少年入队、入团、入党等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纪念馆经常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同时,当地还加强区域合作,筹建了红色旅游皖南联盟,开展了以“红色皖南、绿色黄山、古韵徽州”为主题的对外推介活动,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2005年至今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达到两万人次以上。
建设中的新馆
正如之前工地上看到的建筑蓝图所示,目前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及周边环境正在进行综合整治。徽州区实施的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文化提升工程,旨在建成以新四军军部旧址为核心,集红色文化保护、展示、缅怀和接待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纪念馆。新馆规划总用地面积187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415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包括旧址保护、纪念展示、接待服务三大功能区。
新馆3D效果图
旧址保护区:保护现有金家大院古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异地迁移保护五幢古民居面积1112平方米,主要是对当年新四军驻地及活动场所等革命历史文物实施搬迁进行集中保护,征集文史资料和历史实物,拓展红色遗产保护内容、规模和品位。
纪念展示区:新建一幢3473平方米的纪念馆,其中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利用现代的声、光、电技术手段,为公众展示新四军战斗历程,以及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实物,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以地雕、新四军群雕、照壁为主体,建成15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
接待服务区:用地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是游客服务中心与生态停车场。
整个工程预计将于2012年5月前基本完工。
文峰塔“点将台”
离开军部旧址纪念馆,回到丰乐河畔往东北方望去,岩寺的标志性建筑——文峰塔耸入云霄。这座七层八面的宝塔,参照当时绍兴大禅寺塔、南京报恩寺塔、泗州塔样式,延请姑苏名师巨匠建造,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建成,高200尺。该塔为岩寺各姓捐资建造,耗资白银40000余两,从奠基到竣工历时15年。据修塔记载:丰溪顺流东注,非此不足以障也。塔侧建有凤山台,一说以凤山为几,台为砚,塔为笔,象征岩寺水口高雅。
文峰塔与凤山台
1938年4月20日,国民党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率一批军官来岩寺对集中的新四军将士进行“点验”。新四军热情接待,叶挺、项英巧为周旋,对“点验”官提出的一些挑剔、刁难的问题,也都给予据理驳斥和妥善处理。当时“点验”新四军将士就在凤山台这儿,因此当地居民也把凤山台称作“点将台”。
站在“点将台”上往下望去,想像当年人头攒动、士气冲天的场景,不禁心潮澎湃。昔日群英荟萃的广场,今日已是宁静祥和的公园。两位老人携手散步,有说有笑;一对情侣背靠背坐在长凳上互诉着衷肠;四个青年人直接坐在草坪上打起扑克,身边的金毛犬懒洋洋地打着滚……
琶村
在徽州区政府宣传部副部长叶国胜的陪同下,我们驱车前往西溪南镇琶村,那里曾是新四军二支队集中后的驻扎地。至今,在琶塘还能看到当年新四军用红土刷在墙上的抗日救国大幅标语,如“驱逐日寇出中国”、“收复失地”、“肃清汉奸”、“赶快组织起来保卫家乡”、“改善人民生活解除人民痛苦”等等,这成为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老人回忆,当年写这些标语的是位新四军女战士,梳着条大辫子,脸上有点雀斑,她双手执笔,左右开弓,同时书写,写得又快又好,全村人佩服不已。
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等都住在琶塘。二支队在琶塘期间,叶挺军长还亲自来到琶塘,在村前关帝庙山坡草地上向聚集的千余军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阐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意义,会场上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二支队司令部驻地的老房子
琶村是座傍山而建的小村庄,因村内有两块合起来看似琵琶的池塘得名。池塘两侧都有土坝,二支队司令部就选在池塘和山之间的一户建有后门的人家。司令部的选址很有考究。司令部外可凭土坝设立两道防线,敌人来了即使冲破防线,也要绕过池塘才能到达司令部这里,新四军指战员可从后门直接上山隐蔽。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支队当年秋季奉命离开琶塘,北上抗日。
如今,勤劳的琶村人民有着自己的特色经济——大棚西红柿。2006年,借助农业综合开发水毁修复工程,琶村新建了里街渠道326米,维修加固琶村秋坑水库一座,修复水毁机耕路3200米,新建水泥主干道2000米,建立蔬菜交易市场1000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基础条件。便利的交通、优质的西红柿引来许多客商,全村大棚西红柿面积由600多亩发展到1000多亩,西红柿产值达到了800多万元,亩均效益增收3000元。
今朝徽州
岩寺作为黄山市徽州区政府所在地,是黄山市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工业基地、物流基地、休闲观光旅游接待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环境优良的城市新区。
近年来,徽州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10.98亿元增至26亿元,年均递增17.3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02亿元增至5.5亿元,年均递增39.2%;三次产业比重由17.5:46.4:36.1调整为11:63: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07亿元增至7.05亿元,年均递增18.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3390元提高到8050元,年均递增15.5%,主要指标均实现翻番。
2011年7月9日,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中)在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参观。
徽州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在不断改善。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5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实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等各项制度全面落实,7个乡镇、51个村均建有综合文化站、留守儿童活动室和农家书屋。
徽州区对旅游的综合开发扎实有效,呈坎、潜口、唐模等重要旅游节点加快建设,已完成10个古村落、90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国家4A级景区达到4个,3A级景区2个,新四军军部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11年6月16日,徽州区委组织党员干部在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开展“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弘扬铁军精神”主题教育活动。
未来,徽州区将深入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富民、城镇扩容、文化兴徽“四大战略”,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全面掀起招商引资、项目推进、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旅游营销、绿色提升、扶贫开发“六个高潮”,用铁军精神来锤炼干部过硬本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和谐发展。
当年新四军将士为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而英勇献身,为争取百姓的幸福生活而浴血奋斗。徽州今日取得的巨大成就,应可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