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9月22日)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9月22日)
作者:李本操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9-09-22 浏览次数:7829
9月22日
1937年
▲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代表于7月15日送交国民党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9年
▲ 新四军第一支队一部在丹阳县延陵地区进行反“扫荡”作战,毙伤日伪军100 余人。
▲ 新四军游击支队一部夜袭涡阳石弓山,予日军重大杀伤。
1940年
▲ 叶挺、项英致电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报告顾祝同近来增调部队至皖南,封锁包围新四军,缩小新四军活动范围,密令国民党军“以实力对实力,组织对组织,公开对公开,秘密对秘密,来打击和摧残我军周围之地方与群众组织,强迫接近我分子自首”。“此企图和举动,显然系对敌人不作实际进攻准备,在形势突变中以便于随时对我攻击,使我困难防范与作战”。请恩来直接向蒋介石、何应钦提出抗议,并划分作战地境,以避免冲突。
1941年
▲ 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在驻地江阴县西石桥反击国民党军两个团的进攻,歼顽军100余人,击毙忠救军教导第二总队司令梅明章。
1942年
▲ 陈毅、饶漱石、赖传珠电示新四军第十旅、独立旅、第三师:“淮海区情况比以前紧张,敌伪不断出扰,伸筑据点,将有威胁淮海根据地紧缩与巩固问题。因此,淮海军区应有整个军事计划与对策,以应付敌伪‘蚕食’政策。”
▲ 中共浙东区党委在慈北鸣鹤场召开会议,根据华中局指示精神,做出《关于长期坚持浙东斗争的决定》,制定 “坚持三北,开辟四明,在四明山完全占领后,再争取控制会稽山”的方针,同时决定“坚持浦东,并积极发展杭州湾沿岸工作”。
▲ 淮海区青年救国总会在沭阳正式成立,曾直当选为总会长,刘刚为副总会长。
1944年
▲ 新四军军部召开华中文化界人士座谈会,纪念鲁迅逝世8周年,通电拥护改组国民党政府,改组统帅部的主张。
1945年
▲ 中共中央军委电示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肖克(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罗荣桓、黎玉、张云逸、饶漱石、宋任穷、杨勇、苏振华、贺龙、李井泉等,阻止与迟滞国民党军三路北进战法:“以山东及新四军主力,对付沿津浦路北上之顽。”“以冀鲁豫主力及……”。“每路主力兵团须各有3万人,组织得力的野战指挥机关和政治机关。”最好刘伯承指挥同浦路,李达(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指挥平汉路,配合地方武装和民兵,用纠缠扭打的战法,在顽军前后左右一直和顽军纠缠扭打到平、津,最后配合我在冀东控制的部队,在冀东进行决战,以保障我在东北和热、察两省的完全胜利。
▲ 中共中央华中局电示粟裕、叶飞、金明并曾希圣、李步新:“浙东、苏南、皖南部队撤至江北,愈快愈好。”“苏南、皖南部队和党政人员,在原则上亦作全部撤退,只留部分秘密工作者及少数秘密武装,掩护原地工作与抗属(指抗日军人家属)和伤兵。”“转移应有步骤分批进行。”
▲ 中共中央华中局作出江南部队撤退工作的部署:各区党委并报中央,1、关于我军从江南撤退,应在党内外作深入的动员解释。宣传解释与对留下人员妥善处理特别重要。2、估计转移中顽可能向我袭击,因此在事前应注意秘密与交通安全,并应随时备战。3、对部分事实上不能转移的地方武装和干部,不应勉强,应留下部分熟悉地情、与群众有密切联系的地方干部领导坚持。可主动派面目未暴露的可靠干部,事先去与国民党取得联系,以便取得信任与合法地位,掩护我工作。在留下干部中,可挑选较有声望同志或残废者,出面组织新四军后方留守处,负责处理抗属与伤员,并联合当地名流士绅,共同派代表去向国民党省、县政府及附近驻军接洽,说明我军撤退原委,并提出请他们来接防。4、在撤退前,须布置以后的秘密工作。5、对部分事实上无法转移又无法隐蔽的干部和群众,应依靠群众、依靠山地、组织短小精干的秘密游击队,并准备隐蔽的游击基地,以便在任何严重环境下,仍能原地坚持,保存干部,并与合法斗争配合。这种游击队不要用共产党、新四军的名义,只要能取得生存、保持力量,任何名义都可。6、对上述地区党的组织应绝对保守秘密、精干为原则。7、只要有充分准备,估计国民党的摧残迫害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华中局对那些留在江南坚持的同志,表示亲切的关怀,并望能采取一切方法,正确执行政策,渡过困难,取得胜利。8、浙东、苏南、皖南部队转移具体部署,分别另有指示。
▲ 中共中央华中局作出浙东部队撤退工作的部署:1、奉中央命令:浙东部队及地方党应立即全部撤退,只留秘密工作者及少数秘密武装当作民兵存在。2、我们意见:浙东部队与地方党撤退的方向为经江浙到江北地区。撤退可分下列步骤:首先以极大部分主力及高级干部为第一批转移,除弹药、经费、冬衣外,力求轻装,愈快愈好;第二批以少数主力掩护一切可能撤退的武装、地方干部及可能随带的资材撤退,撤退时间较第一批不可延迟过久。3、估计一定有部分地方武装及地方干部事实上不可能全部撤走,因此,你们必须留下部分熟悉地情并与群众易取联系的地方干部,领导他们继续坚持。其方法为:一方面广泛宣传,展开统一战线工作,以取得社会同情,保护我留下抗属和伤兵;另方面领导留原地坚持地方武装,于必要时就地分散游击,并在附近山地准备好秘密游击基地(此点另有详细指示)。
▲ 张云逸、饶漱石、 赖传珠电示苏浙军区,下达苏浙部队北移步骤:粟裕亲率一、三两纵队(王必成、陶勇两部)迅速集结完毕后立即出动;叶飞、金明率四纵队及江南全部可能转移的部队及地方干部,作第二批转移。时间在浙东转移部队到达安全地区;原则上应尽量设法将全部武装和地方干部均能转移,但不要过于勉强,以免中途逃亡及将来为顽所用反我。
▲ 张云逸、饶漱石、 赖传珠电示皖江军区,下达皖中部队北移步骤:皖中部队转移,原则上应尽量设法将全部武装和地方干部均能转移,但不要过于勉强,以免中途逃亡及将来为顽所用反我。迅速转移,愈快愈好。
▲ 中共中央华中局致电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我们决先调三师全部四个旅,补足每旅到七八千人,遵军委电令,于20日以内到达山东蒙阴待令。
▲ 郑位三、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致电中共中央并王树声、戴季英、刘子久,建议王树声、戴季英“即日南下合力一战,相当的确立中原大局”。
▲ 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刘亨云、连柏生等研究北撤的路线、部署和领导分工问题。
▲ 上午8时,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八旅在淮安县独立团和射阳县独立团的配合下,开始淮安战斗。至上午10时,城内敌军已大部被歼,残部依托镇淮楼和霸王殿进行顽抗。中午12时半,全歼灭敌军。此役击毙伪旅长以下300余人,俘伪团长以下4350人。此役和9月6日的淮阴战斗史称“两淮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