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9月23日)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9月23日)
作者:李本操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9-09-23 浏览次数:8088
9月23日
1937年
▲ 蒋介石关于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由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8年
▲ 曾山向中共中央递呈《谈东南分局工作》。
1940年
▲ 苏州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抗日游击根据地东唐市戈家村召开,会上正式成立代行政权职能的苏州县人民抗日自卫会,浦青当选为主席。
1941年
▲ 陈毅、刘少奇电示张云逸、罗炳辉、郑位三并刘顺元、方毅、孙仲德、曾希圣、何伟、李步新、彭雪枫、邓子恢,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叶剑英:“要大力发展地方部队,提高地方部队的战斗力与政治水平。”“一般要放弃收编地方部队补充主力的办法,使地方部队正规化亦不可过急,要以长期工作和斗争来逐渐提高地方部队达到主力的水平,并切实培养地方干部及外来的地方工作的好同志到地方部队负责。”对地方部队的三项要求:在党领导下;有好的群众纪律,执行党的政策;有战斗力及战斗积极性。
▲ 新四军第二师第十团三个连22日进驻林家码头,是日拂晓,当地伪军及刀会勾结日军共300余人,包围我驻林家码头部队。该部跳出实施反包围,将敌击溃。毙敌20余人,俘20余人。
▲ 敌伪200余人进占淮阴顺河集,放火烧毁大部民房。我驻陈阳新四军第四师第三十二团部队,将顺河集之敌击退。敌退至九铺附近,又遭我第三十二团预伏袭击。是役击毁敌汽船1艘、民船1只,击毙日军9人、伪军10余人。
1942年
▲ 淮海行署参议会举行第二次例会,通过优待小学教师、救济宿迁邵店等区蝗灾、提高女权、调解农村纠纷等十余项议案,并修改通过《乡镇公所组织条例》。
1944年
▲ 新四军第五师派黄林率三个连,达到豫南确山西北35千米、沙河店南10千米之乐山、板城之线,加强豫南游击兵团。
1945年
▲ 中共中央电示宋任穷、杨勇、苏振华,请设法转告陈毅:因中央有新的部署,决定新四军主力及陈、饶漱石二人均到山东工作,望陈及陈所率之军事干部取捷径直到山东,接替罗荣桓的职务,以便罗能迅速去东北。
▲ 中共中央华中局电示曾希圣:“胡明地区(指皖南旌德县、泾县、太平县一带地区)能生存,以不撤退为原则。如果部队过大,亦可撤退部分。”“其他地方只要可以生存发展,均可留下少数事实上不能撤退的武装,留原地分散隐蔽活动,建立隐蔽游击基地。但对外不用我党我军名义。”。
▲ 张云逸、饶漱石、 赖传珠致电中共中央军委:第三师四个旅及师直,约10月1日可由苏北出发。第二、第三师目前棉衣尚未做齐,工厂、医院等一时均难处理完毕。第三师到山东蒙阴后,是否有继续北进任务?时间如何?如在山东不再北进,则后方可缓处理,棉衣、大衣、兵工等可仍在华中生产后北运。中央军委企图如何?请即电示。
▲ 中共浙东区党委在上虞县城丰惠镇召开扩大会议。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关于北撤的命令和指示,区党委和浙东纵队领导的意见,部署北撤事宜及对北撤后浙东工作作出具体布置。会议决定组织“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留守处”,由王剑鸣(后随军北撤)、朱洪山任正副主任。
▲ 新四军第三师《淮安城作战公报》:我三师主力,在攻克淮阴城后,即回师南下,围攻淮安城。于22日上午10时许,仅经5分钟战斗,即突破三丈六尺(12米)高的淮安“铁城”。伪“剿匪”第五支队吴漱泉部,第二支队李东海部,及保安支队马绍南、殷效实等部5000余人,全部被歼,计俘伪团长殷效实、金觉非以下官兵4350人,击毙伪支队长吴漱泉、马绍南以下300人,解放淮安城。
▲ 新四军三师即将进军东北,令七旅在淮阴、八旅在淮安、十旅在沭阳胡集集结,进行补充兵员、被服、调整编制等各项准备工作。全师四个旅、三个特务团,计3.5万余人,在黄克诚率领下,于10月8日告别苏北人民,踏上奔赴东北的征途。
1946年
▲ 中共中央复陈毅21日电:山东、华中两野战军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提议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如同意请即公布(对内)执行。正副参谋长以何人为宜,由你们酌定电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