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9月30日)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9月30日)
作者:李本操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9-09-30 浏览次数:8141
9月30日
1938年
▲ 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奉命从苏南敌后调回皖南,改称新四军直属第一团,归新四军军部直接指挥。团长傅秋涛,副团长江渭清,参谋长王怀生,政治处主任钟期光。
1940年
▲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刘少奇并告叶挺、项英、陈毅,提出“发展苏北根据地的方针”:苏北运河以东地区,应由陈毅部、黄克诚部发展广泛的游击战争。由克诚部发展阜宁、淮安、盐城以北地区,陈部发展泰县、如皋及其以东地区,不仅扩大主力并且应努力与地方党共同建立无数的小游击队,建立新政权,把此地区抗日民主化。
▲ 国民党军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发出在黄桥与新四军决战的命令,内称:“现匪胆已寒,必不敢与我决战,我务集中力量,力求主动,切勿为匪阻止致成胶着状态”,“攻击之时必求匪之一翼或两翼包围而歼灭之”。当日韩军即以主力第八十九军和独立第六旅从海安、曲塘一线南犯,并以李明扬、陈泰运部为右路军,五个保安旅为左路军,由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统一指挥,向黄桥地区的新四军发起进攻,其进攻总兵力达二十六个团3万余人。
1941年
▲ 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攻克淮泗地区邱围子伪军据点,毙伤伪军300余人,俘伪军大队长以下200余人。
1942年
▲ 盐阜区青年救国总会在阜宁召开成立大会。陈毅到会,号召盐阜青年继承中国青年的优良传统,参加根据地建设,争取本身的自由和光明的前途。总青救会的建立,统一领导全区的青年工作“是盐阜区群众的团体建立总领导机构的第一声”。
1943年
▲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生产运动的指示》,要求把开展生产运动作为根据地建设的中心,作为全面反攻物资准备的主要环节,发动群众掀起大生产运动的热潮。
▲ 中共中央华中局发出,整理自卫军和提高民兵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在今冬明春利用农暇进行自卫军和民兵的整理提高。在中心区要造成全民武装、农村军事化、党员军事化。在游击区强调整顿现有民兵适当扩大之。同时,对民兵性质、职责范围、干部培养、训练提高等问题均作了具体规定。
▲ 中共中央华中局同意增补杨思一为浙东区党委委员。区党委工作机构及负责人为:秘书长兼宣传部长顾德欢,组织部长杨思一,军事部长何克希,敌伪军工作委员会书记金子明,杭甬沿线城市工作委员会书记王文祥,海上工作委员会书记周一光。
1944年
▲ 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复电新四军第二、第七师,同意将程明远支队(即巢北支队)归新四军第七师建制,以便保持巢湖南北交通线。
▲ 中共苏中区委向各地委下达“打击换防伪军的方针和部署”:“敌伪正进行的换防其目的是进一步强化伪军,使这些伪军脱离老巢,割断我与伪军间的各种关系。”项致庄率十二军三个师南调、孙逆良诚及其部队来苏北至苏中接防、伪九军调汉口或河南。为使将来浙江工作少一障碍,决定对行将调离苏中之伪九军、伪十二军各部,采取猛烈的瓦解政策,使项致庄调防谋略全部或大部失败。“目前应立即发动强大的政治攻势,揭穿敌项此次调防阴谋,加强联络工作,……我们希望他们立即反正”。“各地收得此电后,应立即具体部署,深入动员,抓紧时机,积极进行。”
▲ 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四团出击苏北射阳县日伪据点,第一营攻占青龙港,第二营攻占黄边港,第三营攻占通洋港,歼各据点守敌。
1945年
▲ 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并黄克诚:黄师主力己出动,甚慰。时机紧迫,三师应兼程北进,其他出动部队,亦应迅速出动为要。
▲ 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及浙东地方党政干部1.5万余人,从浙东抗日根据地分路北撤。各路北撤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阻拦包围,越海渡江,转战近千里,于10 月22日到达苏中南通、海安地区。
▲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留守处在余姚县杜徐成立,主任黄明。同年底结束工作。
9月下旬
1937年
▲ 中共中央代表董必武从延安到达武汉,筹组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指导鄂豫皖、湘鄂赣、湘赣边区红军游击队的集中和改编工作,并着手重建湖北的党组织。
▲ 郑位三、肖望东受中共中央委派,从延安到达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七里坪,向红二十八军传达中共中央有关抗日救国的指示。
▲ 红军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主席黄道派曾镜冰、曾绍铭等为代表,在福建省光泽县同国民党江西省保安副司令进行和平谈判。10月11日达成协议,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闽赣边抗日义勇军。
▲ 活动在桐柏山区的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周骏鸣任团长,王国华任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
▲ 抗日军修水通讯处在马坳建立,对内为中共平(江)修(水)铜(鼓)中心县委的办事机构。
▲ 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在皖南当涂县大官圩地区粉碎日军的四路“扫荡”,毙伤日军60余人。
1939年
▲ 中共高邮县工作委员会成立,工委书记兼宣传部长陈干,组织部长赵常濂,妇女部长杨平。
1940年
▲ 陈毅接到韩德勤要挟我退出姜堰电报后,随即写信给韩国钧,陈诉忠言,指责韩德勤。陈毅的句句诤言打动了韩国钧的心,他想起韩德勤所作所为,斥责其为“贼子无信,天必殛之”!
▲ 陈毅在黄桥接待泰县、如皋、泰兴等县代表时,表示:为了顾全大局,促进合作抗战,新四军决定于30日前撤出姜堰,请友军随时准备接替防务;并要求立即在姜堰召开军民代表会议,分配抗战任务。
▲ 新四军第二支队派杨洪才率新四团一个连与李复的部队两个连合编为一个营,这个营又与程维新的部队(一个营)合编为“(无)锡宜(兴)武(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总队”。
1941年
▲ 新四军一师一旅奉命抽调二团,由旅参谋长张藩,旅政治部副主任兼二团政委吕一平及团长廖政国(化名吴彪)率领,以“挺进支队”名义,到高邮开辟高宝抗日“同情区”,主要活动于澄子河以北、子婴河以南地区。
▲ 新四军第七师将黄湖游击大队改编为该师独立团,刘宗超为团长,黄先为政委,转战赣北,打击日伪军。翌年 1月转往安徽境内。
▲ 中共皖中区委在彭泽等县沿长江边的湖区成立中共赣东北特委,新四军第七师挺进团政委李丰平兼任书记,黄先为副书记。翌年1月特委工作停止。留下干部于2月间成立中共沿江工委。
▲ 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四团在苏北陈官庄地区伏击抢粮之敌,击毙日军30余人。
▲ 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第四十团在鄂东黄陂县以北长轩岭设伏,击毙日军10余人,俘日军2人、伪军17人。
▲ 日伪军继续对苏中根据地进行分区扫荡,苏中区被分割成许多小块,处于游击环境。针对敌人蚕食根据地的阴谋,新四军苏中部队采取敌进我进的策略,积极向日伪军控制力量薄弱的地区发展。新四军第一旅二团以挺进支队名义进入高、宝伪化区活动;第二旅六团打通了与大运河以西新四军第二师的联系;第三旅南下支队进入南通县,并进逼南通城,继而在坝头击溃伪军邱冠生团后又向海门县进攻,攻克三阳镇,建立了通海同情区。
1942年
▲ 新四军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团一个营和茅山保安司令部攻克镇江第三区的上党据点,毙、伤、俘敌80余人。
1944年
▲ 新四军第四师西进部队和萧(县)永(城)地方武装、民兵粉碎徐州日伪军步骑兵1000余人对萧(县)永(城)地区的“扫荡”。
1945年
▲ 中共鄂东和江汉区委员会成立,聂鸿钧任鄂东区党委代理书记,郑绍文任江汉区党委代理书记。鄂东和江汉军区同时成立,各辖一个独立旅。鄂东军区由张体学任代理司令员,聂鸿钧兼任代理政治委员;江汉军区由贺炳炎任司令员,郑绍文兼任代理政治委员。
1946年
▲ 粟裕去淮阴、淮安途径高邮,与中共高邮县委书记李建、县长杨天华研究部署放弃高邮城,转入农村坚持斗争等工作。嗣后,中共高邮县委在一沟召开区委书记会议,传达粟裕司令员和中共苏中二地委指示,统一撤出高邮、三垛,界首、临泽等地,转入农村坚持斗争。同时,中共高邮县委成立秘密工作部,在城区部署党的秘密工作,设立秘密联络站。
▲ 高邮县警卫团遵照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部指示,开赴临北地区,听候整编。
9月本月
1937年
▲ 中共湘鄂赣省委派平(江)修(水)铜(鼓)中心县委书记李成铁在修水渣津、马坳与国民党当局谈判。派东北临时特委书记曾金生与国民党江西保安政训团在铜鼓带溪谈判,派西北特委书记江渭清到通城和武汉与国民党武汉行营谈判。
▲ 湘粤赣边红军游击队负责人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达成停止在东西两边山及湘南各游击区敌对行动的协议,并商定以沙田为红军游击队集中地。10月8日,湘粤赣边红军游击队进驻沙田圩,改名为湘粤赣边区人民抗日义勇军。
1938年
▲ 陈毅到丹(阳)北地区视察,部署丹阳游击纵队相机渡江,向北发展。随后,该部第二支队进至长江北岸,控制泰州以南嘶马、大桥(今属江都县)一带狭长地区。
▲ 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在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陪同下,经高淳前往溧阳视察第一支队工作。
▲ 陆军新编第四军政治部发表为“九一八”七周年纪念告皖南同胞书。
▲ 朱理治向中共中央报告《一年来的河南工作》。
▲ 陈毅《坚持江南抗战的诸问题》:阐明坚持江南抗战的意义、江南抗战的战略战术、巩固与扩大地方武装等问题。
▲ 陈毅派新四军第二团参谋长王必成率一个营东进,经丹北到江阴、无锡地区进行战略侦察,在澄武交界的塾村里,王必成会见中共澄锡虞工作委员会书记何克希等。
▲ 奉中共东南分局指示,在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工作的贺敏学、谭启龙,以新四军中校、少校参谋的身份,到星子至德安一线作战的国民党第一六〇师工作。
▲ 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政治秘书吴建业(瑞昌人)被派往瑞昌、武宁建立抗日游击队,并出任队长,沟通与湘鄂赣特委领导的游击根据地的联系。
▲ 在新四军一支队党委领导下,镇(江)、丹(阳)边区发展党组织,建立中共镇江特区委。
▲ 商群在彭泽辰字号组织“抗日救国会”开展救亡活动,出资捐款,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武器弹药,收买国民党军丢下的武器,很快拉起抗日队伍。
▲ 中共景德镇市委成立,市委书记彭炎,隶属中共赣北特委。
▲ 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新西兰人)等到赣州筹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东南区办事处。翌年1月,东南工合办事处在赣州成立,管辖江西、广东、福建、浙江、安徽5省的28个县级工合事务所或指导站,组建了330多个合作社。江西党的组织积极推动工合发展,使其在动员后方人力物力,发展地方经济,安置难民就业,支援前方抗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七团第一营在合肥至六安公路上三十里岗袭击日军骑兵,毙伤日军近百人。
1939年
▲ 八路军苏皖纵队指挥部成立,司令员兼政委江华,统一指挥陇海路以南苏皖地区的八路军部队。不久,江华率纵队机关抵达邳县,将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改番号为八路军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
▲ 中共皖南特委派黄知真到徽州指导工作,中共徽州中心县委改为歙绩休和祁黟两个中心县委。
▲ 中共苏皖区党委由邳(县)睢(宁)铜(山)地区迁入泗县张塘(泗洪县孙园乡),金明任书记,张爱萍任副书记,张彦任宣传部长,李浩然任组织部长(未到职,实际工作由杨纯负责),邵幼和任社会部长,后调张克辛任武装动员部长,皖东北工委和特委随即撤消。
▲ 苏皖区党委决定把海属中心县委改为苏皖区党委第二地委,杨纯任地委书记兼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三团政委,张克辛调区党委工作,章维仁任二地委宣传部长。
▲ 为保障江南抗日义勇军北撤扬中通道,新四军指挥部测绘班对丹阳、武进一带1∶5万地形图进行修测。
▲ 江南特委和江抗总指挥部由吴县太平桥迁至常熟唐市。
▲ 崔义田任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军医处长兼医院院长。医院设前马乡神塘圩村,医院除治疗伤病员外,还培训了大批医药卫生干部。
▲ 新四军延陵战地服务团组建通讯队,拥有长短枪70余支,担负通讯联络、侦察、警卫工作,接替新四军丹阳独立支队保卫中共苏南特委机关的任务。
▲ 以沭西的青救武装为基础,在颜集西门外霸王桥边的虞姬庙正式成立“七乡抗日联防队”,吴石坚担任联防主任。
▲ 秋江北抗日指挥部军医处暨第一期卫训班在盱眙成立。当年冬天,刘少奇在首届毕业典礼上,称赞这个班办得好,要继续下去。
1940年
▲ 《津浦路东反日伪“扫荡”总结》,阐述了:敌人为什么要大举“扫荡”路东;敌人“扫荡”的准备与部署;敌“扫荡”的经过;敌人“扫荡”与我反“扫荡”之结果;此次反“扫荡”的经验教训;对今后各种工作及战术改进的意见。
▲ 由于进步人士邳南行署主任杲益斋的爱国行动,使国民党政权邳南行署和平地移交给共产党,成为邳睢铜地区中共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1942年2月,刘少奇在中共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 中共苏皖边区党委决定成立皖东北地委和盐阜地委,并将所属党组织调整为四个地委:第一地委(皖东北地委),张彦任书记;第二地委(邳睢铜地委),李云鹤任书记;第三地委(淮海地委),由区党委兼;第四地委(盐阜地委),杨纯任书记。
▲ 朱克靖奉陈毅之命,到李明扬、陈泰运、韩国钧等处,促请他们主持正义,反对粮禁。并转交陈毅致韩国钧亲笔信。
▲ 无锡县人民抗日自卫会成立,主席王承业(1941年2月4日,该会改建为抗日民主政权无锡县政府,县长王承业)。10月,无锡农民抗日协会成立,主席惠竣山。
▲ 淮北苏皖边区召开各县妇女救国会代表会议,成立淮北苏皖边区妇女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部署淮北苏皖边区妇女工作。
▲ 中共太滆中心县委决定将停刊的《突击报》改为《前驱报》,重新出版,社址设在东乡办事处。
▲ 淮南大众剧团,在半塔集成立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宣教团(后改为大众剧团)成立。团长张泽易,指导员赵迪。
▲ 八路军五纵队第三支队在沭阳张圩开办随营学校,招收广大青年入学参军。华东一级人民英雄鲁锐就是从这所学校踏上革命征途的。
▲ 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支队第六团配合津浦路东军民反“扫荡”,攻克淮河北岸小柳巷伪军据点,俘伪军团长以下100余人,并乘胜南渡淮河,直逼明光车站。随后又在淮河北岸双沟一带击退由五河、临淮关出动的日伪军1000余人的进攻。
▲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平汉支队在鄂中京山县平坝地区,再次粉碎日军步骑兵600余人的进攻,击毙日军10余人。
1941年
▲ 新四军司令部针对近来各部队分散游击,遭敌袭击,为提高部队执行游击任务的能力,发出关于游击战术的指示:1、在敌伪区活动,处处要保守军事秘密;2、建立健全的侦察工作;3、宿营驻地宜时常变动;。4、部队到达宿营地,先布置警戒;5、在敌据点间隙的狭小范围内穿插通过,必须建立秘密交通站;6、在苏北河网地区作战,利用河岸抵抗、转移; 7、在游击区确保广大乡村地区;8、游击部队应完全夜行军;9、各级干部要对敌提高警惕性;10、游击部队在战斗胜利后,应迅速转移到预定地点,不可停留原地,避免敌人报复;11、掌握河网地区行动自如的技能。
▲ 陈毅、刘少奇电示叶飞并粟裕、刘炎、陈丕显,提出开辟高邮、宝应地区的方针:同意叶电派张藩等率二团往高宝区开辟工作。“到高宝去创造新区,不是把新四军化立即去取别人而代之,复为我军一家的天下。新区的工作以创造同情流动区,主要目的对当地抗日采取长期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朋友的工作,根本放弃推翻或代替别人的企图。”“对高宝联庄会万余武装宜视为外围军,长期同他们做朋友”“苏中、苏北我方只有基本区而无同情流动区,此种孤立局面必须用开辟同情流动区来打破。”
▲ 中共华中局组织部在盐阜区召开战时党内交通会议,研究布置华中地区干线交通建设及各根据地内交通建设,解决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与各战略区党、政、军机关之间的交通联系问题。
▲ 新四军军工部副部长吴师孟率吴运铎等一批军工生产人员由盐阜区到达淮河以南,在高邮县金沟区平安乡筹建兵工厂。
▲ 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参谋长张藩率高宝挺进支队,收复江都县北部以樊川镇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开辟高(邮)宝(应)游击区。
▲ 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组成南下支队,由梅嘉生、彭德清、陈同生率领挺进(南)通海(门)地区,击溃伪军邱冠生部五个团,建立通海游击区。
▲ 新四军第七师第五十六团一个营南渡长江,进入皖南铜陵、繁昌、芜湖等沿江地区,与当地游击队会合组成第五十七团,开展该区游击战争。
▲ 新四军六师师部在苏北靖江成立江南办事处,专门接待自苏常太、澄锡虞地区单独外撤的指战员和地方干部。
▲ 新四军第七师挺进团团长林维先、政委李丰平率领挺进团至彭宿望边区建立交通站,打通七师与五师的联系,并将黄湖游击大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七师独立团,团长刘宗超、政委黄先。商群奉命返回彭泽,另组建彭泽独立大队,大队长商群。新四军挺进团、独立团和独立大队三支武装,共有2000余人。
▲ 淮海地方银行成立,1943年3月结束。发行货币名称:淮海币;货币发行地点:涟水;流通地区:苏北部分地区;流通始末:1942年至1943年8月;货币券别(种):3。一说“6月,由淮海区行政公署拨基金100万(金库公债票)而成立的,总行设在张圩,发行淮海币。后来,由于反”扫荡“过程中损失了一批发行的淮海币,淮海区行政公署宣布一部分淮海币停止使用。1943年,抗日民主政府决定通过征收粮税,全部收回淮海币,淮海银行宣告停办”。
▲ 联抗部队整训结束,确定返防。陈毅、刘少奇专门召开联抗部队连以上党员干部会。在会上,刘少奇阐明抗日斗争中联抗部队应起的历史作用。并指出,在敌后根据地有两支党的外围军,一支是山西“牺盟”部队,一支是苏中联抗部队。今后,联抗还应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继续发挥作用。刘少奇还代表华中局和新四军军党委宣布黄逸峰为联抗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军队党委书记;贺敏学、彭冰山为军队党委委员,贺敏学任参谋长。返防前,新四军调派袁捷、谭勋、孙蔚民、朱富荣、汤文林、张可群、刘运丰、熊少南、胡英、彭涵明等一批军政干部加强联抗。
▲ 由淮北行署直接领导的淮北中学在泗洪洋井庄创办,校长任崇高,副校长张宇瑞,党总支书记汪洋,训育处主任徐子佩,教务处主任宋晓村。陈毅、张云逸、邓子恢、彭雪枫、刘瑞龙等领导到校作过报告。
▲ 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第五十四团第一营、第五十一团四个连,在江苏省江阴县西部和武进县荫沙,击溃国民党“忠义救国军”教导一团郭墨涛部和第二总队梅明章部2000 余人,荫沙伪军200余人的攻击,全歼荫沙伪军200余人,毙伤顽军第二总队总队长梅明章以下100 余人。
▲ 新四军第二师第十团一部以一个连进袭马头镇,敌伪撤退,我将其两个碉堡毁坏。17日晨淮阴敌400余人,骑兵30余人分两路向陈集合击,我安全退出,敌遂占领该地;新四军第二师第十团黄昏袭击该地,敌退回淮阴。
▲ 苏北行署颁布《主佃关系调协办法》《农村借贷关系调协办法》。
1942年
▲ 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部队进行统一编组,第一、第二、第三、第十八旅各保留一个主力团,齐装满员,担负全区机动作战任务。各旅所辖其他团实行主力地方化,加强军分区和各县的武装。
▲ 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第二十五团侦察员夏陶然因精兵简政离队后,到泗阳县南中潼村任小学教员,在教学中实行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被誉为“夏陶然道路”。
▲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刘晓和刘长胜、刘宁一、潘汉年等率省委机关及上海市区委以上负责干部100余人,奉命撤离上海、南京等地,陆续转移到淮南津浦路东根据地。
▲ 淮北行政公署成立机关精减委员会,刘瑞龙为主任,刘玉柱为副主任,先后对全区各县机关干部进行三次大精减。
▲ 中共鄂皖边地委在瑞(昌)阳(新)边区吸收地方抗日武装,组成新四军江南抗日挺进支队,冯坤吾为支队长,张裕先为政委。支队内设立党的工委,张裕先为书记。支队成立后,组成马路南、马路北、赤湖、横立山四支抗日武装工作队,分头进入日寇占领区开展抗日斗争。
▲ 《盐阜区垦荒条例》颁布。
▲ 《江南党刊》创刊。
▲ 由新四军司令部主办的《军事建设》创刊,陈毅题写刊头。终刊时间不详。
▲ 新四军第十六旅独立第二团宜武太三县行政委员会编印《罗、廖旅长暨独立二团阵亡将士纪念册》。
▲ 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一部夜袭小溪河(临淮关东)车站伪据点,毙伪军29人,俘7人。
▲ 新四军第六师第五十一团一个连埋伏在丹北地区高桥伪军据点周围,里应外合,将伪军两个连全部俘获。
▲ 在中共江苏省委的动员与帮助下,上海市之江、大夏等几所大学的20多名教授、助教和120多名学生迁到淮北根据地办学,定名江淮大学,韦悫任校长。不久,江淮大学转移到淮南根据地盱眙县新浦镇。10月,上海的南通农学院部分师生也迁到淮南根据地继续办学,校址设在天长县铜城镇。翌年10月,江淮大学移往淮北根据地淮宝县仁和集。
1943年
▲ 中共中央和华中局派刘晓到鄂豫边区视察工作,传达中央指示,并代表中央对鄂豫边区和新四军第五师迅速发展和独立工作的精神予以嘉勉
▲ 中共淮北区委员会分别召开区党委扩大会议和骨干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关于继续整风的要求,提出继续整风一年和整风第一的方针。
▲ 新四军第四师军工部在淮北泗阳县(今属江苏省)勒东村成立,李仲麟任副部长。
▲ 苏中军区海防纵队组建,司令员陶勇(兼),副司令员陆洲舫。
▲ 中共浙东区党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派朱亚民等12人组成的短枪队,回到浦东敌伪“清乡”区坚持斗争。经过一年多的斗争,游击队发展到100多人,建立浦东支队(对外称第五支队),朱亚民任第五支队长,姜杰任政委。
▲ 中共苏南整党工作队来溧阳原宜溧广县委辖区整党,重建民主政权。
▲ 盐阜行署颁发《盐阜区乡政府组织法》。
▲ 中共山北县委根据内线情报,经过周密部署,由短枪队张克礼等4人在姚桥广大布店仲大炮家酒宴上,击毙镇江东乡94号日军特工站长蒋启文和伪区长张克刚。
▲ 中共彭湖工委在彭泽湖西组建,书记商群,组织委员詹润民,宣传委员胡德荣,武装委员陶权。
▲ 杨芷江(时任阜东县参议会副议长)《盐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铭》“民国癸未春,敌寇以数万兵力,扫荡我盐阜区。铁蹄所至,村市为墟,据点成丛,刁斗相应。而我英勇新四军部队,运动于网罗之中,艰苦支持,有难言者。乃能应付有方,整饬行列,伺机反击,义不回顾,卒将大小据点摧毁十数处。其中骇人耳目,策立奇勋者,厥有三役焉:一曰单港之役,二曰陈集之役,三曰八滩之役。其争战之激烈,牺牲之重大,洵有可歌可泣者矣!然此三役成为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之功,若分晰言之,则单港之役第二十二团任之也,陈集之役第二十三团任之也,八滩之役第二十四团任之也。三团战功,后先辉映,光荣历史,阅久弥彰。本区各界人士为上慰忠魂,下励来者,公建烈士塔以表扬之。”
▲ 秋 新四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兼苏中军区政治部主任)到联抗检查部队政治工作,并向党政军干部作报告。联抗政治部主办的《战士报》创刊。
▲ 苏中第二行政区法院公布《苏中第二行政区诉讼暂行条例》,规定了二级二审终审制。
▲ 中共高邮县设湖东贸易公司(经理杨继良),主要经营粮食出口,向由敌占区购进棉花、布匹、火油、西药等军用物资和民用商品,开展对敌经济斗争。该公司还发行一种流通券,面额为一角、贰角、伍角及壹元,在根据地流通。
▲ 中共苏中第一分区进行整风学习。
1944年
▲ 赖传珠:华中兵工生产会议总结提纲。
▲ 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七师、第十六旅在华中兵工生产会议的汇报各自的兵工生产概况。
▲ 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二纵队谭启龙、何克希致电粟裕、叶飞并报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报告浙东兵工生产概况。
▲ 谭希林、曾希圣致电新四军军部,报告第七师冬季整训计划。
▲ 苏中行政公署公布《苏中土地租佃条例》(修正草案)、公布《苏中区惩治伪化诉讼暂行条例》。
▲ 苏中行署决定:撤销司法处,成立苏中高等法院,行署副主任季方兼任院长,各专署撤销司法科,成立行政区法院。10月,苏中行政公署公布《苏中区处理诉讼案件暂行办法》规定:“处理诉讼案件的根据,以抗战救国纲领及抗日民主政府各项政策法令为最高原则”,“照顾抗日各阶层人民之利益为基础。对民事案件,以调解为主,审判为辅,对于刑事案被告,以教育改造为主”。“旧政府镇压革命所为之判决,一律无效;普通民、刑案件之判决,原则上继续有效,但确系冤屈之判决,经查有证明者,得申请更审”。“各县县政府为第一审,专署法院为第二审,苏中高等法院为第三审,分区未设法院者,以专员公署司法科为第二审”,“军事案件归军事机关审理;汉奸、特务,组织特种法庭审理”。“区级以上政府公安机关,得代表国家执行检察权”。
▲ 苏南丹北地区成立中共苏中五地委,下辖镇江、丹阳、武进、澄西、扬中、江镇(新老洲)等六个县委,金柯任书记,韦永义任专员。澄锡虞、苏常太地区成立中共苏中六地委,下辖沙洲、锡澄、无锡三个县委及苏常太工委,钱敏任书记。12月,成立相应的专署、军分区,金柯、任天石分任第五、第六专员公署专员,韦永义、包厚昌分任第五、第六军分区司令。
▲ 苏常太武装工作队成立,大队长朱英,副大队长徐政。同时,建立武工队党支部,支部书记徐政。
▲ 为纪念辛亥革命33周年大会演出,第十六旅政治部由宣传科副科长郑山尊筹建苏南剧团,郑山尊兼苏南剧团团长。纪念大会演出了由鲁思改编,由郑山尊、司徒阳、田芜三人导演团,司徒阳执导的《视察专员》。10月8日,文工团在区党委演《钦差大臣》,苏南党校全体同志去仰峰岕看演出。
▲ 淮北卫生学校第一期学员毕业。
▲ 苏中三分区主力一部,配合联抗部队攻克钟家涵子伪据点,俘伪官兵100余人,死伤伪军40余人。
▲ 日本反战同盟会淮北支部青年会员矢口庄师与太田延子夫妇,响应日共总书记野板参三“关于所有分散国外反战同盟成员秘密回日加强本国反战力量,促成日本帝国主义早日投降”的号召,将刚满4个月的儿子交新四军四师政工部,刘一孚科长(双沟人)奉命收养。该男孩原名“麻嗄达”,后改名刘太山,解放后为双沟酒厂职工。
1945年
▲ 淮海军分区副政委谢振华率部摧毁水牛庄伪军据点。接着,攻打赵集据点。赵集据点内有敌200余人,虽弹药充足,坚持固守,但经过三天的围困和进攻,敌大部被歼灭。
▲ 苏浙军区第三纵队第七支队在宜兴洋溪渎攻打拒降的日军,歼灭30多人。
1946年
▲ 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组建第三十一旅,辖第五十五、第五十九、第六十三团;第十纵队组建第三十旅,辖第八十二、第八十四、第八十六团。
▲ 淮海驻鲁办事处成立,负责接待北撤山东的人员和物资。
▲ 中共华中分局决定成立苏中第十地委,统一领导江南沪宁线两侧即路北地区的敌后斗争。